问题

普铁时代的赢家是哪些城市?

回答
普铁时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汽火车和内燃机车作为主力运营的铁路时代,中国的铁路网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命运和发展格局。在那个通讯不发达、信息传播相对缓慢的年代,铁路的通达与否,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活力”和“未来”的重要标尺。

回顾那个时代,真正可以说是在普铁时代“赢家”的城市,不仅仅是那些铁路枢纽,更是那些因为铁路而获得新生、发展机遇,甚至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城市。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些“铁路之城”的诞生和崛起。

郑州: 谈论普铁时代的赢家,郑州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在普铁时代,中国的铁路线网呈现出“大十字”的格局,而郑州恰恰位于这个十字的中心。陇海铁路(东西向)和京广铁路(南北向)在这里交汇,使得郑州成为了全国铁路运输最重要的枢纽之一。这种地理位置优势,直接催生了郑州作为一个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城市的崛起。
枢纽经济的典型: 郑州不仅仅是一个铁路经过的地方,它成为了货物集散、旅客换乘的中心。大量的机车、车辆在这里进行检修、保养,由此带动了机械制造、电力供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铁路职工及其家属也构成了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拉动了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
人口和文化的汇聚: 铁路的便利性带来了人口的流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铁路系统专业人才、商人、旅客汇聚于此,使得郑州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人口的汇聚也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活力。
“郑州速度”的象征: 在那个火车是主要长途交通工具的时代,从郑州出发,可以通过京广线向南直达广州,向北抵达北京;通过陇海线,可以向东延伸至上海,向西则抵达西安甚至更远。这种“四通八达”的能力,使得郑州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为了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桥梁。

株洲: 同样是因为铁路,株洲也成为了普铁时代的赢家,甚至被称为“中国火车南站”。
“工业摇篮”的塑造: 株洲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湘黔铁路(连接湖南与贵州)的起点。在这里,中国重要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的前身)扎根发展。铁路建设不仅是运输,更是产业的带动。株洲围绕着铁路运输和机车制造,发展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铁路与工业的共生: 铁路的修建为株洲带来了原材料和技术,同时也将株洲生产的机车、车辆和工业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株洲的工业化进程与铁路发展同频共振,互相促进。

大同: 煤炭,是普铁时代最重要的工业能源。而大同,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煤炭产区,其发展与铁路的联系更是密不可分。
“黑金”的运输动脉: 大同的煤炭需要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尤其是京津唐地区。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的修建,虽然是那个时代后期的重大工程,但其前身和早期规划,都与普铁时代的煤炭运输需求息息相关。围绕着煤炭的开采和运输,大同的铁路货运量巨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催生了围绕铁路运输的配套产业。
资源与交通的联动: 普铁时代的铁路,是将资源从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关键。大同的煤炭通过火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这使得大同在当时的能源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典型的“铁路之城”,还有一些城市也因为铁路而受益匪浅。

石家庄: 石家庄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后来的京广铁路一部分)的修建,让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
“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普铁时代,石家庄因铁路而兴,成为了连接华北与华中的重要节点。大量的客货在此中转,催生了商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逐渐取代了周边的老县城,成为河北省的省会。

哈尔滨: 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哈尔滨的早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
战略地位的凸显: 中东铁路的贯通,不仅促进了哈尔滨作为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也为城市带来了早期工业化发展的机遇。大量的俄罗斯移民和商人也随之而来,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虽然中东铁路的性质较为复杂,但它在普铁时代无疑为哈尔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动力。

宝鸡: 陇海铁路的西段延伸,使得宝鸡成为连接关中平原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西部开发的门户: 宝鸡凭借其铁路交通优势,在那个时代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发展地。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在此得到发展,也为宝鸡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支撑。

为什么这些城市成为“赢家”?

地理位置的“天时”: 许多城市位于重要的地理节点上,例如平原与山区交界处、河流交汇处,这些地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铁路选线的重点。
战略规划的“地利”: 在国家层面的铁路网规划中,一些城市被选为枢纽或重要节点,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产业发展的“人和”: 铁路带来的便利不仅仅是人员流动,更是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这为当地发展工业、商业提供了基础。铁路建设本身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技术和人才。

当然,普铁时代对城市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一些曾经的铁路枢纽的优势有所减弱,新的城市又因新的交通方式而崛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以蒸汽和钢铁为时代注脚的普铁时代,铁路就像一股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深刻地塑造了中国城市的格局,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赢家”。这些城市,因为铁路的纵横交错,而获得了发展的先机,成为了各自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它们的崛起故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所有铁路交汇的地方以及过去62个分局所在地,分局交界站和49/40个铁路编组站都是赢家。

但这里面也分赢的程度,你比如武汉九省通衢,南京两江要冲,交汇就是为了他而建的;而郑州,石家庄这种中等城市,尽管历史上郑州也是郑国首都,石家庄也是真定首府,但还是占了不少便宜。更不用说株洲,鹰潭这种历史上的小镇子,因为两条重要铁路的交错而成为了地级市的例子了。

讲普铁时代的赢家,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陆上驿路以及水运,因为这是铁路出现之前大宗货物以及人员的首要长距离旅行方式。最早的邮传系统是在商周时期出现的,到了秦朝修建的直道以及全国车同轨的公车让我们有了第一个全国的路网系统,而汉朝更是在这个路网系统上不断完善,具体如下图所示

事实上考虑到从西汉到清朝中期几千年里,在对地形的征服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交通工具也依然是以车船与马牛为主,因此这些驿路可以说基本没有改变,变化最大的还是在黄河中下游部分,因为经常泛滥。而这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从江南向北方输送钱粮的驿路了,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北方区域由于战乱频仍而残破不堪,尚未受及战乱波及的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唐朝中央政府得最重要支柱力量。为什么张巡坚守睢阳?这是由于睢阳正处在由通济渠向黄河转运的重要路线上,陆路与水路交通干道都从此过,有这座城在你就必须得拔掉它,与斯大林格勒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通济渠从此过,因此也能得到一定补给,可以支持他守住这座城。当叛军攻下这座城后,唐朝中央政府只得开辟山南道,将扬州的粮食由长江逆流而上经汉江送至襄阳,并经南阳转运后经武关送至长安,甚至在南阳受威胁后送至安康翻秦岭,可想而知难度如何。

北宋末期掘河防守,从而导致黄河泛滥,汴河堵塞;再加上元朝迁都,因此黄河与汴河交汇的开封快速没落;同时元朝末年疏浚汴蔡二河并新开贾鲁河成为了郑州兴起的伏笔。明清二朝中定都北京使得驿路都是以北京为主的。河南境内只剩一条南北官道,同时东西向的货物往来也变得离散化,不像过去那么集中。下图中即为原来必须经由河南沟通的两个城市现在的沟通渠道:扬州的货物由大运河北上;西安的物资由北京经井陉太原侯马调度,河南的最大驿路已经变为北京-石家庄-邯郸-卫辉-开封-信阳-武汉的南北驿路了。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众所周知了。随着1840年英国人进攻镇江隔断南北漕运,清政府只能签订南京条约。而1876年吴淞铁路的修建更是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开始进入了铁路时代了。一切的逻辑开始发生了变化,尽管也有不变的成分。早期的铁路修建仍然遵循着基本的驿路原则,即顺河行走。这是因为河流切割形成山谷,往往能够找到最好翻山的地方;但是在跨越河流的时候逻辑有所不同了。在过去,过河时要选择水流尽可能平缓的地方,河流深度与宽度无所谓,甚至越深越好,反而有避免触礁的风险;但现在由于可以修建跨河大桥了,因此一定要在水流平缓与河流宽度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同时对河底情况进行摸查,在这里,出现了一些不一样。与此同时,传统的水运集散地多位于河流交汇处,但这些位置一方面水面往往较宽,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不可替代性,比如传统的商路要地周家口,它之所以能成为货物集散地的重要原因是位于沙河,贾鲁河,颍河的交汇点,能够覆盖上至郑州,北舞渡,赊店,南阳等地的货物运输。这就意味着从河南半省的商品都要从周口水运,尽管体量不大,但是要养活一个中等城市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周口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产的东西,因此一旦在铁路建设成本上进行取舍以后,它被抛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840年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工业革命。而1876的汽笛声,更是意味着我们进入了铁路时代。但是很遗憾,这个时候的铁路运货量其实并不大。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整个中国几乎无时不在打仗,因此铁路运输基本上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在这一阶段中,还不能算是完全的普铁时代,以周口这一典型的水运中心城市为例,到了1941年还成立了沙河水运中心管理机构来对水运进行管理,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此时水运较为兴旺。甚至到了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依然对沙颍河进行了疏浚工程以确保航运畅通。真正进入普铁时代是由三方面决定的:第一,1956年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全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铁路的工程质量有所提升;第二,1960年代的大跃进过程中全国大修水利,同时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使传统的水路航运难以为继(主干流上新修建了许多大坝),因此水运在中原,华北地区彻底没落;第三,19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的水电发展让很多河流被彻底截断,西南地区的传统航运也基本寿终正寝。比如青居曲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依然是以坐船出行为主,直到修建水电站后水运才基本结束。因此,真正进入普铁时代还是要从建国后,甚至是社会主义改造后开始算起。但是为了方便叙述的整体性,还是从清末列强开始修建铁路讲起吧。

上图即为1911年的全国铁路图,可以看到几个重要的铁路交汇点:哈尔滨,长春,奉天,沟帮子,营口,北京,石家庄,济南,张店,临城,新乡,郑州,上海,碧色寨,广州。这里面除了个别几个以外基本上都是未来的赢家;而其中的铁路终点,除了本身就很重要的宁波,安东,吉林,太原,包头,长沙,九江,南昌,昆明,河口以外,个旧,安源,道口,清化,博山,枣庄有的兴起了,有的没落了;剩下的一条潮汕一条漳厦都很快就被拆除,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也不参与讨论了。

可以看出,普铁时代的赢家绝大多数都是铁路交汇点;作为铁路终点的赢家一般本身就是重要的城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铁路才以他作为终点的,而别的铁路终点基本都是由于煤矿铁矿等特色矿产资源才得以修建的,当矿产资源衰竭后自然而然也就没落了,唯一一个还算兴盛的枣庄也已经把市政府从最早的市中区搬到京沪铁路边上了。唯一一个不是因为矿业而修的铁路终点是道口,作用是方便将焦作的煤矿经卫河转运到天津,但随着卫河航运逐渐断绝,同时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的彻底破坏,这条铁路也被荒废掉了。

明白了这点就可以看出来了,普铁时代的赢家只能是铁路交汇点作为转运中心而兴起的城市,这里面最典型的(1911年图)就是哈尔滨,长春与郑州和石家庄。比较有意思的是,往往一个普铁时代城市生,就伴随着一个驿路时代的城市死。哈尔滨作为中长铁路干支线 的交汇点,可以说完全取代了传统中心城市齐齐哈尔的地位;长春作为中长铁路支线与吉林支线的交汇点,也取代了传统松花江上游中心城市吉林的地位。郑州作为卢汉与汴洛的交汇点,取代了开封的地位;石家庄作为正太与卢汉的交汇点,取代了正定的地位。这四个城市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受到铁路修建带来好处的城市了。铁路交汇点中,沟帮子与营口的修建纯属俄国人脑子秀逗了,虽然的确短了那么一点,但是如果从关内向东北运货,为什么不走明显更短的到营口水路呢?而且东北当时人口并不那么密集,修建带有重复性质的沟营铁路明显没什么利益,所以沟帮子尽管有了一定发展,但还是连一个县政府也没混上。张店临城就不用说了,只是向煤矿修建的支线接轨点,因此随着煤矿的没落这些城市也慢慢混到丢失了自己的名字,当然在当时发展的工业基础也奠定了这些城市的基础,至少还是留了一个地级市的。在这点上碧色寨就哭了,本身工业基础不发达,人口也远远不够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到最后也只能以一个普通小镇的身份结束了自己的铁路生涯,现在的昆河高铁已经不经过碧色寨了。

还有一些城市是由于铁路运输规则而兴起的,这就是宿站。由于过去的铁路都是昼行夜停,因此到了晚上大家都要住宿。安阳,驻马店大致上位于京汉铁路的三等分处,因此成为了京汉铁路的宿站;蚌埠位于津浦铁路的徐州到南京一半处,也成为了一个大型宿站。这些大型宿站也会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大城市的雏形。

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慢慢就到了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事实上在民国期间我国铁路的建设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向外国借款到中外联合,再到中国自己独资修建铁路,我国也慢慢发展出了自己的铁路建设能力。在这个阶段还有很多城市变成了铁路的赢家,比如宝鸡取代了传统的西府首府凤翔,成为了关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又比如柳州,由于处在湘桂,黔桂的交汇点,取代了桂林的地位,甚至一跃成为了铁路的首府——拥有自己的路局;再比如蚌埠,处于津浦与水蚌的交汇点,也成为了安徽北部的中心城市。东北的白城子梅河口佳木斯牡丹江锦州海拉尔这些城市全都是因为处在铁路的交汇点而兴起的,但很难说这些城市全是普铁的赢家。事实上如果究其本源,普铁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工业化基础才能修建并维护一条铁路;而有了一条铁路也才能够将工业化需要的重要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快速输送过来。所以从这个尺度上说,伴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整个东北几乎都是普铁时代的赢家。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步先是修复了旧时代的铁路,并修建了成渝,来睦(也就是今天湘桂的一部分),天兰。这里面来睦铁路加强了柳州与衡阳的地位。随后建成投产了七条干线铁路,这里面集宁,黎塘,鹰潭,宝鸡都是处在交汇点,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尤其是黎塘与集宁,几乎可以算是鲤鱼跃龙门,从村子瞬间成为大城市。但黎塘毕竟处在铁路末梢,而且正如前文所说的,南方的水运发达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因为水电工程而中断,因此黎塘最后还是没落下去了,而集宁成为了地级市。鹰潭的优势在于独一无二:福建处在前线,大规模调运物资只有鹰厦铁路一条线,因此鹰潭几乎取代了上饶的地位,成为了赣东中心城市。

在58到65年之间,尽管有各种运动的干扰,但是依然修建了许多重要干线,并形成了新的中心。但是由于铁路运输工具的进步,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调度上,还是行车方式的组织上,都决定了并非所有交汇点都会发展成为中心城市。比如京原铁路,一方面由于这是战备铁路,另一方面原平自身竞争力较弱,因此并未帮助原平超越自己的上级忻州市。而沟海也难以帮助沟帮子的城市等级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面的时间节点:64年提出了三线建设的规划,焦枝阳安襄渝成昆湘黔等铁路的修建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加速三线建设,所以这段时间兴起的汉中,洛阳,襄樊,安康都可以算得上是普铁时代的小赢家,而获得了二汽的十堰市当然是襄渝铁路的赢家。

之后一直到85年,修建铁路的速度事实上是放慢了的。值得一提的普铁赢家只剩焦柳铁路全线贯通的怀化了。怀化取代传统的湘西水运中心沅陵与洪江,成为了湘西黔东的物资集散地,

到了1987年,我国铁路已经基本成网,但是密度仍不够。而此时也再难以诞生由于铁路交汇的大城市了。尤其是进入到新千年后,铁路速度的不断提升,仅在干线交汇处才有大型的编组站场,支线交汇处的编组站场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向出口导向型转变,重要生产基地基本都布局在沿海地区,他们之间的物资交换采用海运的方式明显更为方便,同时大量的出口货物也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因此传统的铁路这时也有所没落。

从当时的铁路规划也可看出,主要任务已经变为补路网缺口,打通断头路跟煤运了。这里面煤运通道基本是点对点直接到港口的,因此交汇点没什么意义;缺口与断头路要是有足够的带动经济发展的效应早就修了,还会留到今天吗?比如枣庄的断头路,最后还是把市政府迁到京沪干线上,而不是打通断头路再造一个新交通枢纽。当然,有些时候也是地方自己的问题,比如商丘,京九铁路的重要性最后还是被私利比下去了,成全了阜阳成为京九的新枢纽。但不可否认的是,到了21世纪,普铁时代的辉煌已经基本过去了。过去重要的郑州在五提的时候被跨越了,而现在更是有北京西到昆明一机直达超长机车交路,大量的X打头的货物列车,铁路交汇处的重要性已经不再像以前了。当然,新丰镇又玩出来了内陆国际货运港以及中欧班列的新花样,具体效果如何还是要等待一定时间的观察。不过可以说明一点:以后两条铁路在一个荒郊野外相交汇的并催生出一个新城市的事情基本不会再有了,就算有,按照现在的逻辑,那也是萍长铁路,只不过应该叫长沙南站罢了。更可能的是,在高铁时代所有线位基本是以现有的大城市为两端,中间拉直的前提下不断对具体的线位进行一定的优化——不是地形上的优化,而是综合考虑经过的地方利益,考虑地方ZF的设站需求,考虑经济带动效果。综合以上考虑结果后,才会在具体的地形上进行一定的改变。传统普铁时代的顺着河谷找到好翻山点,不行就修建展线的需求已经过时了。

以上就是对我国已经过去的普铁时代总结,谨以此文纪念那辉煌的韶山武警一统天下的时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普铁时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汽火车和内燃机车作为主力运营的铁路时代,中国的铁路网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命运和发展格局。在那个通讯不发达、信息传播相对缓慢的年代,铁路的通达与否,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活力”和“未来”的重要标尺。回顾那个时代,真正可以说是在普铁时代“赢家”的城市,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关于“普速列车车厢挂上高铁车头能跑多快”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你别说,这就像是给一辆普通的轿车换上了一颗超跑的心脏,听起来挺刺激,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咱们得明白,高铁和普速列车那可不是一个路子出来的东西,它们在设计理念、技术标准上就有天壤之别。高铁的.............
  • 回答
    关于“以后普铁会全部跑动车组吗?”这个问题,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首先,咱们得明白“普铁”和“动车组”到底是个啥概念。 普铁(普通铁路):这大家伙,简单说就是咱们传统意义上的火车。它跑的速度相对慢一些,车型也比较多样,有绿皮车.............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中当前铁路客运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许多旅客关心的问题。虽然高铁发展迅速,普速列车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尤其是对于价格敏感的群体。那么,在您提到的“高铁动车独立分线运营,普铁运力释放,货运列车增加”的情况下,为何价廉物美的普速车仍在减少?这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可以从以.............
  • 回答
    普速动车:一曲“鸡肋”的时代挽歌?铁总又将走向何方?在我国铁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高铁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其强大的运力、快捷的速度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一种名为“普速动车”的模式,却似乎带着一丝尴尬,游离在时代的边缘。它是否真的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
  • 回答
    普工辞职频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理解这些原因需要我们从普工自身、工作环境、企业管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展开讲述:一、 普工自身因素1. 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的局限性: 技能单一化: 许多普工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内容重复.............
  • 回答
    普世价值的本质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话题,其核心在于探讨那些跨越文化、地域、历史和个体差异,被普遍认为对人类生存、发展和幸福至关重要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要详细阐述其本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一、 普世价值的起源与基础: 人类的共同性(Human Universals): 普世价值的根基在于人类作.............
  • 回答
    “普信男”这个词的出现,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男性群体。要说它有没有伤害到广大男同胞,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伤害可能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白“普信男”这个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普通但自信的男性”。这里的“普通”指的是外貌、条件、.............
  • 回答
    这事儿,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我叫小李,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专业嘛,也就是那种听起来挺好听,但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竞争者一抓一大把的。我的微信里,总有那么几个“985”的朋友。平时大家挺熟的,偶尔也会约出来吃饭,吹牛打屁。那天,我照常给一个985的哥们儿发消息,想约他周末出来聚聚。他回得挺快,但语气.............
  • 回答
    在中国铁路的车型代码体系中,“W”开头的车次,尤其是在普速列车里,通常指的是“ wisata”(维萨)列车。 wisata 是什么意思?“Wisata”这个词源自印尼语,意思是“旅游”或者“观光”。所以,W开头的车次,特别是那些普速列车,其主要定位便是为旅客提供一种更悠闲、更贴近沿途风光、更有体验感.............
  • 回答
    在普速铁路纵横的时代,人们很难想象一条沿着长江的、贯穿南北的干线铁路竟然缺失。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地理缺口,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拥有漫长长江黄金水道的国家。为什么在铁路建设的早期,这条本应成为动脉的线路,却显得格外“沉默”呢?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选择与技术限制。首先,我们得明白“普速铁路时代”的背.............
  • 回答
    “普信男”这个词,在咱们网上语境里,算是个挺有意思的标签。它拆开来看,是“普通自信”的缩写。但它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它带了一种挺强的讽刺意味,或者说是一种观察和评价。简单来说,“普信男”描绘的是这样一种男性形象: 他可能外在条件、内在能力、社会资源这些方面,放在大众标准里来看,属于比较寻常,甚.............
  • 回答
    普惠金融,这个词如今已是耳熟能详,但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深植根于一系列经济学原理之中,是解决金融排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有力抓手。要理解普惠金融的经济学支撑,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逻辑和运作机制。一、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普惠金融的挑战与解法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信息不对称”。简单来说.............
  • 回答
    普惠AI的浪潮正汹涌而至,这无疑是给所有身处科技前沿的开发者们敲响了新的时代钟声。对于许多人来说,“AI开发”这个词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它既像是我们过去工作中无数次接触过的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等环节的延伸,又仿佛是一个全新的、需要掌握神秘新技能的未知领域。那么,作为一名开发者,如何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抓住.............
  • 回答
    问普本日专直考东大经营有多难?这个问题,我得跟你好好唠唠。这事儿,简单来说就是“难上加难”,而且是那种需要你把脑袋瓜子拧成麻花,再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勉强看到一线希望的难。首先,咱们得明白,“普本日专直考”这几个字的分量。“普日”:这个是指你拥有日本国籍或者日本永住权。如果是外国人申请,那又是另一套完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