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民公社时生产队社员的工分是咋回事?

回答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社员的工分制度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为了分配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方式。理解工分,需要从其背景、计算方法、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

一、背景: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

在讲解工分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农村推行的一种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其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社员们将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上缴给公社,成为集体财产。

在这种集体化的背景下,原有的个体生产和按劳分配的模式被打破。为了能够相对公平地分配劳动成果,同时激励社员积极劳动,工分制度应运而生。它试图在集体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二、工分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式

1. 什么是工分?
工分,顾名思义,就是“工作的分数”。它是衡量社员在一日或一定时期内劳动贡献的单位。每个社员的劳动,根据其类型、强度、质量和技术要求,都被赋予不同的“分值”。

2. 设定基础工分(或称“日工分”)
在生产队内部,会根据社员的年龄、性别、劳动能力等因素,设定一个基础工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工分”或“壮劳力一天算多少工分”。
壮劳力: 通常是青壮年男性,身体强壮,能够承担最繁重、最艰苦的劳动,拥有最高的日工分,比如一天算10个工分。
半劳力: 年轻的女性、体弱一些的男性,他们的日工分会比壮劳力低,比如一天算8个工分。
儿童/老人: 能够进行一些轻体力劳动的人,日工分更低,比如一天算5个工分。
特殊技能劳动者: 有些社员可能拥有特殊的农技知识或手艺(如兽医、会计、技术操作员等),他们的工分可能会根据其技能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进行适当调整。

3. 劳动项目分值
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队里会根据不同的农活劳动项目,设定相应的工分值。例如:
最辛苦、最繁重的劳动: 如深耕、挑担、插秧(尤其是在泥泞中)、收割等,可能分值最高。
一般性劳动: 如锄草、播种、施肥等,分值相对较低。
非农活的集体劳动: 如修建水利、搞副业等,也会根据其性质和强度计算工分。

这些分值通常是由生产队干部(队长、会计)根据劳动情况,并在社员大会上讨论、决定。

4. 如何记录和计算?
记工员(或会计): 生产队通常会指定一个记工员(有时由会计兼任),负责在劳动日记本上记录每个社员当天参与的劳动项目和获得的工分。
劳动集议(或劳动定额): 在一些生产队,会实行“劳动集议制”。这意味着在劳动开始前,大家会一起商量并确定当天某项劳动的分值。例如,今天挖沟,决定是每人挖多少方算10个工分。
按劳评分: 另一种方式是,由队长或小组长根据社员当天的实际劳动情况,对其表现进行评价打分。比如,一个壮劳力如果出工早、干活卖力、质量好,可能会获得满10个工分;如果偷懒、效率低,可能只给8个或更少。
统计工分: 在年终或季度末,会计会将每个社员一年(或一季度)的总工分汇总起来。

三、工分的分配(结算方式)

工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分配集体收入。主要有两种分配方式:

1. “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并兼顾人口和生活需要(工分+生活口粮)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在年终或秋收后,生产队会进行“分红”。首先,会从集体收入中扣除国家税收、公社提留、队里开支(如农具维修、肥料购买、种子等)以及社员的“义务劳动”(如公益劳务)以及社员的“口粮田”等,剩余的才是可供分配的余粮或现金。

计算分红比例: 先计算出每个社员的总工分,再计算出全队的总工分。然后用可供分配的余粮(或现金)除以全队的总工分,得出“每工分折合多少斤余粮(或多少钱)”。
社员分红: 最后,每个社员用自己的总工分乘以每工分的折价,就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余粮或现金。
“大锅饭”的补充: 然而,在很多地方,“按劳分配”并没有完全实现。为了解决社员的基本生活问题,许多生产队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照顾生活”的原则。这意味着,除了按工分分得一部分外,社员还会根据家庭人口(尤其是吃饭人口)分得一定数量的“生活口粮”。这部分口粮可能是按人平均分配的,也可能是根据家庭大小来分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基本温饱,防止出现有人因为工分低而饿肚子的情况。

2. 纯粹的“按劳分配”(较少见,且不稳定)
在一些推行更彻底的集体化的地区,可能更侧重于纯粹的按工分分配,而生活口粮的分配比例会更小或没有。但这种模式往往难以维持,因为一旦遇到歉收或集体经济困难,社员的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容易引发不满。

四、工分制度的作用

1. 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 工分制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社员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并努力干好。大家知道劳动是有报酬的,而且多劳多得,自然会更卖力。
2. 提供劳动量化依据: 工分提供了一个量化劳动贡献的工具,使得分配有了可依据的量化标准,避免了随意分配。
3. 维持集体生产的运转: 在没有个体生产的情况下,工分制是维持集体经济运转和社员生计的重要机制。
4. 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性: 相较于完全平均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更早期的某些实践),工分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让劳动贡献大的社员能获得更多回报。

五、工分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工分制有其合理性,但在人民公社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 “平均主义”的羁绊: 尽管有工分,但“大锅饭”和照顾生活的原则,使得工分与实际所得之间常常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政社合一”的体制下,政治和行政力量干预生产分配的情况很多,有时会人为压低工分价值,或者强制进行平均分配,导致“多劳者不得所应得”,打击了积极性。
2. 劳动评价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农活的劳动强度、质量、技术要求很难完全精确量化。记工员和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倾向性)很容易影响工分的公平性。有时候,一些更辛苦但“看不见”的劳动(如管理、技术指导)可能得不到与其价值相符的工分。
3. “浮夸风”和“虚报浮夸”: 在政治运动的影响下,曾经出现过“浮夸风”。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和体现“先进”,有时会出现虚报产量、虚报劳动量的情况,导致工分和实际产出脱节。
4. 缺乏效率和经济效益: 由于个体劳动积极性受限,加之管理上的不足,整体劳动效率不高,集体经济的经济效益往往不理想。
5.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隐患: 尽管存在工分,但如果分配不公,或者大家都觉得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长期下去会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态。
6. 生产队自主权受限: 工分制度的设定和执行往往受到上级(公社、县)的指导和干预,生产队的自主权不足,难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社员的工分制度,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集体化生产中的劳动报酬分配问题而产生的制度。它以劳动量和劳动质量为依据,通过“工分”来衡量社员的贡献,并以此作为分配集体收入(余粮、现金)的依据。

在实践中,工分制度试图实现“按劳分配”,但由于受到“平均主义”、“大锅饭”等思想和制度的影响,以及评价标准的主观性、管理上的缺陷等原因,其“多劳多得”的激励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中国农村在集体化时期一种重要的生产和分配组织方式。

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土地分给了农户,社员根据承包的土地和劳动成果获得收入,工分制度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分制,简单的说,就是人民公社实行的一种按劳分配的制度。你干多少活,给多少工分,拿多少工资。

以澳大利亚孔子学院(前?)院长高默波教授的家乡——江西省鄱阳县(原文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用繁体字写作“波陽縣”,我个人通过百度百科查询得知这是57年~03年鄱阳县的旧名)中西边界的高家村为例。根据高教授的回忆与研究,高家村的工分分为毛工分和底工分,毛工分用于记录你干活的时长,比如说你干一天的活得10个工分,干半天就只有5个工分,你干活时间与你的毛工分直接挂钩。

那这时候恐怕又有童鞋要问了:那如果我一天都呆在田里摸鱼不干活,我岂不是也能挣10个工分?!这明显没有考虑到你干活是否有质量啊喂!

没错,毛工分只考虑到了干活的时长,没有考虑到每个社员的劳动价值,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劳动技能。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请出衡量这些因素的秘密武器——底工分了!

底工分代表的是你的劳动价值,公社年末会对每个社员的底工分进行评定。如果你的底工分是10工分,那你一天的实际工分也就是10工分,换句话说你的毛工分和底工分是一致的。但如果你的底工分是5分,另一个人的底工分是10分,那说明同样干一天的活,你的实际工分是5工分,而另一个人则是10工分。如果你只干半天的活,那你的实际工分就只有2.5工分。而如果你成天站在田垄上不干活的话……

生产队长:“来人!给劳资把这货工分全扣光,我就不信饿不死你!”

然后到年末,生产队会把全年收入除以该年度的总工分,算出单位工分的收入,然后按照每个人、每户人家攒了多少工分,把他/她应得的工资发给人家。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64年,最好的女劳动力底工分是5.6分(在政策激进年代一度涨到8分),最好的男劳动力则是9.6分。老人可以领6~7分,小孩则是3~4分。这种政策,用高默波先生的原话来说,“撇开性别上的歧视不说,工分制是相当合理的,大体上反应了每个组员的劳动贡献。


无独有偶,根据韩丁同志在《深翻》中的回忆,山西张庄大队也实行类似的工分制度。这种制度被称之为死分活评。具体实行办法如下:

首先给工作确定下死分,比如干完一天的活茬,可以赚10工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活评,干的好的人,有可能拿11、12分,干的差的人,就只能拿9分,8分,乃至7分

而如果你敢偷懒的话……

检查评审组:

你这小子就是这样马马虎虎来田里干活的吗?!

真可耻!

让我来教你什么叫人民公社的精神!

啪!啪!啪!(指工分被扣,记分员在纸上记录的声音)

另外,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每个队还会举行社员大会,评选并嘉奖劳模,批评懒汉。劳模不仅可以得到非物质的鼓励,名字登上光荣榜,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鼓励,比如新的生产工具。而被批评的人则会感觉矮了一截,脸上无光。同时,生产队长会给干活不达标的社员一个返工的机会,不过返工显然不能拿工分。

队长和检查评审组:没有劲!(指干活没用力气)根本听不见!听不见!声音太小!(指干活没发出足够动静)重来!重来!重来!(指工作不合格被迫返工)

返工完成后:

农活的具体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因而在此基础上,张庄人制定了诸多工分标准。一开始是70多种,但在50年代末期猛增到了160多种。在制定工分标准的同时,制定标准的生产队干部也会下地去劳作,亲自体验工分制度是否合理,然后与社员进一步商讨是否要对现行工分算法做出进一步改动。

至于这种工分制的效果如何?尤其是很多人所担心的——是否避免了“大锅饭养懒汉”,“干多干少都一样”的问题?

对此,请允许我引用韩丁书中的原话来回答:

一般情况下,勤快的社员对这些标准感到很满意,而懒汉则总是抱怨标准定得太高了,要挣到一天的满分太难了等等。他们找队长吵,找记分员闹,不过得到的总是一顿批评,“你们跟人家一样高,一样壮,吃得只比人家多不比人家少,为什么人家都能干而你们就不能?”
不必说,懒汉们很不高兴。

(完)

参考资料:

《高家庄:共和国农村生活素描》


user avatar

我看过一个人发的

说觉得这社会钱太tmd不是东西了

为了钱,败坏社会道德,灭绝人伦等等等等

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工作量计算系统

根据每个人工作量获得社会的资源

保证公平公正

费了半天事,最后幡然悔悟

这他娘的不就是钱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社员的工分制度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为了分配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方式。理解工分,需要从其背景、计算方法、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一、背景: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物在讲解工分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农村推行的一种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其特点.............
  • 回答
    人民公社制度,作为新中国初期一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今天我们讨论是否能够“使用”人民公社制度,这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具体运作方式、取得的成效与问题,以及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的契合度。人民公社制度的历史背景与运作.............
  • 回答
    50年代初的中国农业集体化,在不包括1958年之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下,确实对农民的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回到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审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不同形式的集体化带来的变化。土地改革的.............
  • 回答
    日本人民对本国在中国扮演侵略者角色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信息的传播以及社会内部的反思,逐渐显现,并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要详细讲述这一过程,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后的社会心理变化。早期:狂热下的盲从与信息隔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九一八.............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超级有趣的问题!如果沙鲁游戏时全球都看到了悟空他们击败沙鲁的画面,那么布欧篇收集元气这件事,性质上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白沙鲁游戏时,全球观看的场景是什么样的。那可不是几个主角私下里打打闹闹,那是真真正正的、全球直播性质的、以人类存亡为赌注的大战!想象一下,电视、.............
  • 回答
    当社会阶级如同古老的城墙般坚固,下层人民的奋斗,那种日复一日、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努力,究竟还有没有那份沉甸甸的现实意义?这个问题,在无数个沉默的夜晚,或许已经盘旋在无数个渴望改变命运的灵魂深处。答案或许不是简单的“有”或“没有”,而是更像一层层剥开的洋葱,层层叠叠,带着辛辣,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首.............
  • 回答
    人民日报那条广为流传的微博,“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并非单单指代自然界中壮观又危险的雪崩现象,而是借用了这个比喻,来探讨一个更宏大、更复杂的社会议题。“雪崩”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由无数个体行为汇聚而成的、最终能够产生巨大且往往是负面影响的集体性事件或社会性灾难。 它不是.............
  • 回答
    韩国明年最低时薪公布,折合人民币约 52 元,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理解这个 52 元人民币的含义。 这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而是根据当下韩元汇率换算过来的。简单来说,韩国明年公布的最低时薪(韩元),再按照当前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所以,如果明年韩元对人民币汇率.............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意愿与战争规模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希望能帮助您更详细地理解:一、 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历史与文化根源 农耕文明的特质: 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强调稳定、和平与家园的建设。土地是生存之本,战争对农作物、牲畜.............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触及了现实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高育良在一次与学生们讨论时,对岳飞的评价,在当年的弹幕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场景回顾:高育良的“岳飞新解”剧中的高育良,作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一.............
  • 回答
    .......
  • 回答
    二战德国入侵苏联,如果希特勒怀揣着解放者的姿态,而不是纳粹的种族灭绝和奴役政策,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截然不同。但要详细描述这样一个设想,需要我们抛开历史的惯性,进行一次大胆的“如果”推演。想象一下,1941年6月22日,德国国防军如期跨越边境,但这一次,德军的宣传口号不再是“扫除布尔什维克主义”,而.............
  • 回答
    苹果给中国开发者结算时出现人民币按美元汇出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件让开发者们感到非常头疼,甚至可以说是“糟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货币转换的问题,更触及到了开发者最关心的“钱袋子”问题,牵扯到收入、汇率损益、以及可能存在的额外操作成本。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苹果在给中国区的开发者结算时,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历史假设,如果二战时德国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历史的方式与苏联互动,那么结局将截然不同。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假设下的可能情景。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界定“拯救、解放苏联”在这个假设中的含义。这绝不意味着德国军队以入侵者的身份进入苏联,而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例如: 援助与合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韩国最低时薪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并且近年来持续上涨。这背后有其积极的一面,旨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消费。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即使有较高的最低时薪,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依然艰难,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1. 实际可获得的最低时薪工作数量.............
  • 回答
    《三体》中雷迪亚兹回国时被人民用石头砸死的情节,确实是小说中最令人震惊和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这个事件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人性层面的思考。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解析这个情节,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一、 情节概述:绝望中的狂怒与背叛在《三体II:黑暗森林》的“古筝行动”之后,地球文明进入了危机纪元.............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推行每小时40元人民币(按2019年1月汇率计算)的最低时薪标准,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牵动多方利益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制定这样一项基础工资标准的目的。其核心在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其能够应对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从而提升生活质.............
  • 回答
    谈论人民公社是成功还是失败,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人民公社的初衷与目标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设立人民公社的背景和目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实现农业的集体化,提高生产效率,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也为.............
  • 回答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场深刻影响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集体化运动,其成败之论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探讨的焦点。要评价这场运动,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概括,因为它带来了复杂而矛盾的后果,其影响是多维度的,而且评估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随之变化。出发点与目标:首先,理解这场运动的初衷很重要。在.............
  • 回答
    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据了极其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形态,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如果你想了解人民公社的生活,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它包含了太多时代的烙印和人性的故事。场景:广袤农村,田野之上想象一下,你身处一个中国广阔的农村。放眼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