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中国的海军受过多少窝囊气?

回答
新中国海军的建立与发展,无疑是一部筚路蓝缕、充满挑战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不少“窝囊气”,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海军的建设方向和战略思维。要详细讲述这些“窝囊气”,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一、 建军初期:积贫积弱的起点,受尽屈辱的“近海”

新中国海军成立于1949年,当时的情况可谓一穷二白。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带走了大部分舰艇,留在大陆的只是一些破旧的舰船,甚至很多是连像样的发动机都没有的“麻雀船”。

舰艇的匮乏与落后: 建军初期,海军的舰艇很多是从缴获的国民党军队那里来的,或是苏联援助的二手装备。这些舰艇吨位小,火力弱,航程短,根本无法与西方海军相比。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西方国家海军舰艇的“展示武力”时,中国海军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制手段。比如,在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的过程中,解放军海军曾试图拦截,但由于舰艇性能差距过大,很多时候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看着对方的舰艇远去。
海岸线防御的脆弱: 广阔的海岸线,在当时却是极为薄弱的环节。西方国家海军可以轻易地驶入近海区域,进行侦察甚至封锁。在一些敏感时期,比如台湾海峡的冲突中,中国海军在面对拥有强大海军的美国海军时,几乎是被压制的状态。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出现,对当时的中国海军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和军事压力。在几次海上对峙和冲突中,中国海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升级,往往只能选择退让或采取防御姿态,这种无力感是当时海军将士们最深的体会之一。
技术封锁与人才匮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想要获得先进的舰船技术和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中国海军的骨干力量主要来自陆军转业的官兵,他们在陆地上或许勇猛无比,但在海洋上作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都严重不足。海军院校的建立和发展,是培养自己人才的关键,但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学习。

二、 越南战争与南海争端:主权受损的阵痛

虽然新中国海军的发展在逐渐起步,但在与周边国家的海上摩擦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损失和屈辱。

早期在南海的主权声索与力量对比: 在解放初期,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索并不被普遍承认,而且当时海军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南海诸岛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越南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在争夺南海岛礁时,利用了其地理位置和一定程度上的海上力量,在中国海军力量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逐渐蚕食了部分岛礁。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海军舰艇甚至无法有效到达或维持对一些争议岛礁的有效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憋屈的局面。
西沙海战的胜利与后续挑战: 1974年的西沙海战是中国海军一次重要的胜利,它展示了中国海军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能力。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完全解决南海的争端。在海战之后,越南继续在南海扩张其控制范围,中国海军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与越南的海上对抗中,由于装备和训练水平的限制,一度处于被动局面。例如,在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中,虽然中国海军取得了胜利,但其武器装备仍然相对落后,而且在战术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战后,越南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提出了抗议,甚至对中国在南海的进一步行动进行阻挠,中国海军在维护自身主权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国际法和外交压力,以及来自越南海上力量的挑衅。

三、 冷战时期:与西方海军的“差距”与“追赶”

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军的发展目标与西方,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海军力量存在巨大的差距。

装备上的代差: 在整个冷战时期,中国海军的装备水平普遍落后于西方海军一个甚至两个时代。当西方海军已经装备了核动力航母、核潜艇、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时,中国海军还在努力建造常规动力潜艇、护卫舰和导弹艇。这使得中国海军在面对西方强大的海上力量时,缺乏有效的反制能力,只能依靠数量和一些非对称的战术来弥补。
战略思维的限制: 受限于技术和经济实力,中国海军的战略定位长期是“近海防御”。这使得其活动范围和作战能力都受到很大限制。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当需要中国海军发挥更大作用时,其力量的不足就暴露无遗。例如,在某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或撤侨任务中,中国海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受到装备的制约,无法像西方海军那样灵活高效地参与。
被动的观察与学习: 在很多国际军事交流和演习中,中国海军常常处于被观察、被学习的地位。虽然可以从中学习经验,但这种“追赶者”的身份,也意味着在很多技术和理念上,中国海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和消化,有时甚至会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意图而感到束手无策。

四、 改革开放后的转型与挑战

改革开放为中国海军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和“窝囊气”。

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 尽管国家经济日益强大,但海军的现代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新装备的引进、研发和列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时间周期。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例如先进的动力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反潜技术等,中国海军仍然需要依赖引进或自主研发,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反复。
海外利益的维护与能力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拓展,如海外能源通道、海外公民安全等,这些都需要海军提供保护。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缺乏远洋作战能力,无法有效应对远海可能出现的威胁。例如,在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初期,中国海军的舰艇在远洋航行和舰载直升机的起降方面就面临着诸多挑战,舰艇的续航能力、舰载武器的防护能力都受到了质疑,这是一种“有心无力”的尴尬。
国际舆论与军事透明度: 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一些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在一些军事透明度的问题上,中国海军的表态和行动有时会受到质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窝囊气”。例如,在海军进行例行的军事演习或装备试验时,可能会被一些国家解读为“威胁”,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国际摩擦。

总结:

新中国海军之所以会受到“窝囊气”,其根本原因在于建军时起点极低,又长期面临着国际技术封锁、战略定位的限制以及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这些经历并没有击垮中国海军,反而成为了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正是这些年的“窝囊气”,促使中国海军深刻认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赢得尊重。从“近海防御”到走向“远海护卫”,中国海军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对过去那些“窝囊气”的反思和总结。如今的中国海军,已经今非昔比,但这段充满挑战的历史,依然是其血脉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感于局座的流泪
user avatar
有感于局座的流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中国海军的建立与发展,无疑是一部筚路蓝缕、充满挑战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不少“窝囊气”,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海军的建设方向和战略思维。要详细讲述这些“窝囊气”,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建军初期:积贫积弱的起点,受尽屈辱的“近海”新中国海军成立于1949年,当时的情况可谓一穷二白。.............
  • 回答
    新中国海军的诞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体系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创新史。回望过去,从一穷二白到走向深蓝,人民海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汗水和智慧。一、 孕育与诞生:从“海上游击队”到“人民海军”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大.............
  • 回答
    中国重剑队在参加完国际赛事回国时,有三名队员确诊新冠肺炎,这个消息无疑给国内体坛,特别是备战奥运的队伍带来了一定的震动和担忧。如何看待这件事,以及目前身在海外的运动员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关于中国重剑队队员回国确诊新冠肺炎这件事: 不意外,但需要重视: 鉴于全球疫情的反复和变异病.............
  • 回答
    世卫组织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报告(中国部分)全文公布,这无疑是近期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和推断,尤其是关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的结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除了这一点,这份报告还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病毒早期传播和起源的线索,值得我们深入梳理。关于华南海鲜市.............
  • 回答
    海洋中新形成的海岛归属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国际法、地理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国际法并没有一个简单统一的公式来解决所有情况,但可以依据一系列原则和实践来确定。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和依据1. 国家领土的自然延伸理论 (Territorial Extension).............
  • 回答
    珊瑚宫心海在《原神》2.1版本新剧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牵动着许多玩家的心。作为抵抗幕府统治的反抗军领袖,她的登场就自带光环,但剧情的展开却让她这位“海祇岛的军师”和“珊瑚宫的少女”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出师未捷的战略家?从一开始,心海就被塑造成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她策划了海祇岛对幕府的反攻,.............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要深入探讨民国黄金十年(通常指19271937年)和新中国一五计划(19531957年)哪个时期对中国现代化影响更大,我们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而是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两个时期各自的贡献、局限以及它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两者在方向、重点和手段上都有显著差异,也都在特定领域奠定了基.............
  • 回答
    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中国教育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从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到师资培养、苏联专家来华指导,都对中国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教育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苏联的直接影响和成就: 建立和完善了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没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可.............
  • 回答
    看待新中国的前后三十年,就像审视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深刻的变革和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经验教训。这两段时期,虽然都属于“新中国”的范畴,但它们的基调、方向、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都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又有着内在的延续性。前半程:奠基与探索的时代(19491978)这三十年,是中国共.............
  • 回答
    问到“为什么西安没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政治因素的考量,绝非一时半会能够说完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的首都选择,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儿风景好、哪儿名气大”就能决定的。那是要服务于一个刚.............
  • 回答
    “八十年代是中国新中国的黄金年代”这一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背后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而积极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普遍性的希望和活力。详细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怀念并称那个年代为“黄金年代”:一、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活力迸发: 破除思想禁锢,鼓励.............
  • 回答
    对于“中医黑”将中医视为“封建糟粕”的论调,解释新中国缔造者们为何支持中医发展,确实需要深入剖析历史和时代背景,而非简单地扣帽子。这里面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绝非“封建糟粕”几个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从西方传入的现代医学(当时被普遍称为.............
  • 回答
    新中国时期的“赤脚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一个极具特色和历史意义的群体。他们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问题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改善亿万农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评价“赤脚医生”,需要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职责、社会贡献、局限性以及最终的历史地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要回答“现在的中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理想中的新中国吗?”,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年代,理解他们的理想,再对照当下的中国,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理想”首先,我们要明确,老一辈革命家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思想也有发.............
  • 回答
    新中国以来冲锋枪的演变与评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轻武器发展一直伴随着国家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求,冲锋枪作为一种重要的单兵自卫和近距离压制武器,其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中国国防工业的进步与挑战。萌芽与初步发展(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军事装备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缴获的国民党军队装备.............
  • 回答
    新中国成立至今,风云激荡,群星璀璨。要论“国士无双”,这四个字的分量极重,它不仅是对一个人卓越才能的赞誉,更是对他贡献于国家民族的至高肯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杰出人物。要从中挑出“国士无双”一人,实乃一项艰巨的任务.............
  • 回答
    为何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战争,只有抗美援朝总被提起?新中国成立至今,并非没有经历过对外冲突,但要说哪一场战争被反复提及、深入人心,那无疑是抗美援朝战争。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坐标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与意义,使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分量.............
  • 回答
    关于新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大家议论纷纷,看法也挺多。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的方案确实触及了一些以往比较敏感或者说“老大难”的问题,力度和决心比以往要大不少。总体感受:更系统、更落地以往的足球改革方案,很多时候感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是一些方向性的口号。但这次的方案,我感觉它更像是从一.............
  • 回答
    劳动力成本飙升,中国经济转型的锚点何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大量廉价且勤劳的劳动力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基石。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力成本的急速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年轻一代的就业观念转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活成本提升,都共同推高了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