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卫新冠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全文公布,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的发源地,报告还透露出哪些信息?

回答
世卫组织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报告(中国部分)全文公布,这无疑是近期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和推断,尤其是关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的结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除了这一点,这份报告还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病毒早期传播和起源的线索,值得我们深入梳理。

关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发源地”的含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说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发源地”,并非否定它在疫情早期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世卫组织的科学家们认为,病毒很可能在2019年末已经在中国武汉的社区中传播,而华南海鲜市场是病毒首次被集中发现和识别的地点。换句话说,它更像是一个“放大器”或“汇聚点”,在那里,病毒在人群中发生了进一步的传播和扩散,最终被早期病例的聚集所暴露出来。

报告暗示,病毒可能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某些动物携带者或感染者身上,并被带入了市场。在市场的复杂环境下,病毒可能通过动物到动物、动物到人,甚至人到人等多种途径,导致了一系列早期感染。因此,市场是疫情早期的关键节点,但“发源地”这个词更倾向于指病毒首次跨物种传播并开始在人类中有效传播的那个“最初的地点”。报告的这个表述,更符合科学上追溯源头的严谨性,要求我们把目光投向市场之前的环节。

报告透露的其他重要信息

除了市场的问题,这份报告还提供了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

早期传播链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报告强调,病毒的早期传播链条非常复杂,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追踪到第一个感染者(零号病人)并确定其确诊前的所有接触史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报告指出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发源地,也并不代表病毒溯源的工作就此结束,反而意味着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更早期的可能传播事件。

关于中间宿主的探索: 报告详细描述了对可能传播新冠病毒的动物宿主进行调查的进展和遇到的挑战。尽管已经对蝙蝠、穿山甲、水貂等多种动物进行了检测,但尚未发现明确的、能够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中间宿主。这表明,潜在的中间宿主可能仍然隐藏在自然界,或者病毒在传播给人类之前的路径比我们想象的更隐蔽。例如,某些未被广泛研究的野生动物、家禽或宠物可能都曾扮演过角色。

对武汉周边区域的关注: 报告提到,研究人员也对武汉周边地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采样和检测,以寻找病毒在自然界的源头。这暗示了病毒可能并非仅局限于武汉市区,而是可能来源于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然后通过人类活动(如贸易、旅行等)被带入武汉。

实验室泄露“极不可能”但未完全排除: 对于实验室泄露的假设,报告再次重申了其“极不可能”的结论,这是基于对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水平、研究项目以及已知病毒样本的评估。但同时,科学的态度要求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任何可能性,尤其是当一些关键证据仍然缺失时。报告的这种表述,既体现了现有证据的指向,也保留了对未来更深入调查的开放性。

病毒的基因组特征与传播特点: 报告对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有助于理解病毒的演化、传播能力以及致病性。通过与已知冠状病毒的比较,可以推断出病毒的起源方向和潜在的演化路径。例如,基因组数据可以提示病毒可能经历了某种程度的适应性进化,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感染人类。

对早期疫情信息披露的呼吁: 虽然报告是关于溯源的,但其背后也折射出早期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任何关于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的透明和及时信息,都对科学家的溯源工作至关重要。报告的公布本身,也是对全球信息共享和合作抗疫的一次强调。

总结

世卫组织新冠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全文的公布,将我们对新冠病毒起源的认识推向了更深一步,但也正如科学研究的特性一样,它更像是在解开一个错综复杂的谜团时,找到了新的线索,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华南海鲜市场并非“发源地”的结论,并非是对早期疫情责任的追究,而是对科学溯源的严谨性要求的体现。

这份报告提醒我们,病毒溯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球科学界的持续合作,以及对所有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它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对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的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和深入调查,对于控制疫情、防止未来的大流行至关重要。这份报告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勾勒出了当前溯源工作的轮廓,并指引了下一步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篇报告其实就是3月WHO报告的中文版本,内容很详细,具体我在3月的回答里已经说过了,可以参考:

但是撇开政治干扰,关于溯源问题的关键,还是找到源头在哪里,这个始终是我们需要找到的。科学的问题还是需要科学的解答。

正好,今天权威杂志《自然(Nature)》发表了一片文章,系统说明了目前溯源的进度、问题点、以及解决方向。

摘要几个重点部分:

目前溯源的进度如何?

就排除法来说,我们已经可以极大概率排除实验室泄露、较大概率确认是动物中间宿主传播或冷冻制品传播。

但之所以阴谋论盛行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中间宿主目前仍未找到;而非典期间,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果子狸”这一中间宿主。

目前找到与新冠病毒基因组最接近的,有两种:一种是RATG13这种冠状病毒,最早13年于云南省马蹄蝙蝠上找到(Rhinolophus affinis),但这个接近程度只有96%,表明仍然至少需要一个中间宿主的传播,才能到人类获得的新冠病毒。;另一种是我国南方蝙蝠中的RmYN02病毒,这个病毒的详细数据发表在5月27日预印的bioRxiv里。

找到中间宿主的时间可能很漫长,Sars的完整传播链,我们花了12年。

目前我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对8万只可疑的野生动物进行了检测,没有任何一个动物的新冠反应阳性。任重道远。


实验室泄露可能吗?

目前没有任何一例已知的传染病是实验室泄露所致;恰恰相反,许多实验室都会建立在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周围,以便第一时间掌握数据。比如,登革热实验室会在拉丁美洲、出血热实验室会在非洲,流感实验室会在亚洲。

所以,逻辑应该是:实验室为了尽快掌握数据而建立在潜在爆发地附近,而不是从实验室产生的泄露引起的爆发。

武汉九省通衢、附近又有很多发现冠状病毒的场所,建立实验室是很正常的情况。

至于美国广泛传播的“武汉病毒所在19年9月就有3名员工出现新冠症状”,已经被新冠阳性检测所排除了。


病毒是否可能是人为编辑的产物?

目前多个实验室的编辑结果表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病毒可能是人为编辑的产物。

有人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 Baltimore的话,认为病毒通常没有CGG,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人为的;但后来被人反驳说,Sars病毒中就有5%的CGG,在新冠中出现3%的CGG完全正常。

并且,目前所有实验室理论都处于猜测状态,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原文:

user avatar

去年新冠疫情开始的时候,一个人在网上发表观点称,疫情来自美国。然后,他就因为散布谣言信息被拘留了。


我也没有什么确实证据。但我认为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新冠,是来自美国的生物武器攻击的可能性很大。

只不过第二次新冠,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它的威力。区域性武器,变成了全球的灾难。

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3年的SARS。

2003年SARS首先被发现,是在2002年的11月。
2003年1月,广东省两会即将开幕。

再来看2020年的新冠。

2020年的新冠,被标记为不明肺炎,发现于2019年的12月。
2020年1月,湖北省两会即将开幕。

2003年的SARS直到2月下旬广东省官方还认为并不严重(参考百度百科——SARS事件)

但3月就波及了北京,患者从香港抵达北京,后被称为“毒王”

实际上SARS感染最严重的地区是三个:广东省、香港市和北京市。

截止目前,SARS仍然未找到确切的传染起源。

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有一定的溯源性,导致在新冠病毒扩散早期,有医生认为这是SARS病毒的变种。

但被美国政府称为有可能泄露导致新冠疫情的武汉病毒所,在2004年底才转为国家级病毒实验室。

如果SARS病毒无法从自然界找到源宿主,那么就不能保证其不是人工合成的产物。

而SARS和新冠都巧合的发生时间,以及可能预料的结果(新冠全世界蔓延是预料之外的,至少在2020年3月前是这样),唯一受益的国家,就是美国。

而美国恰恰是生物战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没有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