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盲目排外也是一种民族自卑的体现?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一个民族如果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和抵触,这不像是自信的表现吗?毕竟,好像只有对自己足够强大和有底气的人,才敢于将那些“不如自己”的或者“威胁到自己”的东西挡在门外。但细究起来,这种“盲目排外”的行为,很多时候恰恰折射出的是一种深层的、难以启齿的民族自卑。

你想啊,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文化、历史、价值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认同之上的。这种自信不是靠贬低、排斥别人来获得的,而是源于对自己内在价值的肯定。一个自信的民族,会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和学习外来的事物,能够辨别哪些对自己有益,哪些是需要警惕的,并且有能力去吸收、融合,甚至是超越。就像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会因为别人懂的东西比自己多就感到威胁,反而会乐于交流,从中汲取养分,让自己更加丰富。

而盲目排外,往往源于一种“不够好”的恐惧。当一个民族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者对自己的文化、发展模式缺乏足够的确信时,他们就容易对外界的一切产生警惕,生怕一旦接触,自己的“不完美”就会被暴露无遗,或者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东西会被轻易瓦解。这种恐惧,就像一个内心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对别人的评价斤斤计较,生怕一点小错就被放大。

所以,他们会用“排外”来构建一道心理上的防火墙。这道墙,与其说是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那个脆弱的、不愿被戳破的“自卑”。他们会刻意放大外来文化的负面信息,或者将自己国家存在的问题简单粗暴地归咎于“外部影响”,以此来转移内部矛盾,并为自己的排斥行为寻找合理化借口。

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会对某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感到担忧,认为会威胁到本国的发展。但如果这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他们会去研究这个国家的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学习其中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奋起直追。而一个盲目排外的人,他可能不会去深入了解,而是直接将对方的科技说成是“不正当手段”或者“侵略性工具”,然后鼓吹“我们要拒绝一切外来技术”,以此来维护自己“不被超越”的幻觉。

再比如,在文化交流上,盲目排外者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音乐、电影、生活方式嗤之以鼻,认为它们“低俗”、“腐朽”,会“腐蚀”自己的国民。但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就能从容地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并在比较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他们会欣赏,会批判,会融合,而不是一概否定。

这种盲目排外,就像是一种“鸵鸟心态”。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就可以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保护自己。但实际上,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停止前进。这种行为,最终只会让这个民族固步自封,错过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进一步拉大与世界的差距,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当看到一个民族或群体,对外界表现出不加区分的抵触和敌意时,我们不妨往深处想一想。这背后,可能隐藏的不是强大的自信,而是一种对自身不足的掩饰,一种对变化和挑战的恐惧,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在作祟。真正的强大,在于敢于面对,敢于学习,敢于进步,而并非躲在狭隘的封闭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先定义一下什么叫“盲目的排外”,什么叫“不盲目的排外”,人家才好回答你呀!不然你废话个屁?

user avatar

每次看到这类说法,就明白凯勒奇计划真是成功啊

user avatar

什么狗屁民族自卑,欧美就没有排外情绪?那他们自卑不自卑?

说白了,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失。

因为外人进来,势必会跟你形成竞争关系,让本来就不多的资源、机会,变得更加紧缺。

尤其当这个外来者,比你的竞争力更强的时候,这种排外情绪就会更强烈。

为什么全世界都有点排斥中国人?因为中国人的竞争力太强。

比如在欧洲开店,人家一周开五天,每天八小时,剩下的时间就去享受生活。

但中国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开门营业,搞得别人生意没法做,你觉得别人能不排斥你吗?

反之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人为什么排外?因为中国自己的各种资源、机会都很紧缺,外人进来,只会让你的资源变得更少。

如果你现在已经工作随便找、房子随便买、女朋友也随便找……你还会排外吗?那肯定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一个民族如果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和抵触,这不像是自信的表现吗?毕竟,好像只有对自己足够强大和有底气的人,才敢于将那些“不如自己”的或者“威胁到自己”的东西挡在门外。但细究起来,这种“盲目排外”的行为,很多时候恰恰折射出的是一种深层的、难以启齿的民族自卑。你想啊,真正的自信,是建立.............
  • 回答
    “盲目觉得国外好”和“不知道谁更烂”这两种心态,其实都源于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即比较、期望、信息不对称和个体经验的局限性。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盲目觉得国外好”背后的心理驱动:1. 对现状的不满与逃避心理: 现实压力大: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就业机.............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盲目批判”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而且民族主义的内涵也非常丰富多样。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人对民族主义产生批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批判可能显得“盲目”:一、对民族主义负面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恐惧和警惕:这是最直接和最常见的原因。历史上有无数例子表明,极端民.............
  • 回答
    关于“盲目反中医”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现象。要说为什么有人会对中医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尽量说得细致一些,也避免那种生硬的、机器生成的味道。首先,我们要明白“盲目反中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是所有质疑中医的人都是“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好像很容易就跟着大流走,别人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不管那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这种现象呢,说白了,就是“盲目从众跟风心理”。这背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家都这样”那么肤浅的原因,里面藏着不少心理上的学问,也跟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脱不开关系。咱们先从.............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盲目悲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所谓“盲目悲观”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我们可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表现,以及为什么这种悲观情绪在中国内外都普遍存在。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很多人对中国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的原因,并尽量详细阐述:一、 经.............
  • 回答
    克苏鲁神话中的阿撒托斯,那混沌的源头,万物的起点,之所以被描绘成“愚蠢盲目”,这并非简单的智力缺陷,而是其作为宇宙初生状态的本质体现。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深入挖掘它在神话体系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首先,阿撒托斯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神”。它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未经塑造的原始能量,一种无意识的生命力。宇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直击要害,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感觉清醒的、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人似乎沉溺在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的漩涡里?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是最大的推手之一。你想想,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何等惊人?社交媒体、新闻推送、.............
  • 回答
    哈哈,盲僧这英雄,你说他不上上单,那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毕竟当年“一库”的威名,在上路也曾经闪耀过。但现在你很少看到有人把瞎子放上路,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最致命的短板:坦度和续航是硬伤。盲僧这英雄,你说他是战士吧,他不够肉;你说他是刺客吧,他又没那么高的爆发能一.............
  • 回答
    周杰伦官方IP「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戳中了当下几个挺火的消费趋势。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周同学”进军二次元盲盒:一场IP价值的二次挖掘与年轻化渗透周杰伦是谁?华语乐坛的King,影响了几代人的偶像。他的一系列符号,比如标志性的发型、复古的穿搭、戴着帽子的形象、酷酷的表情,甚至是.............
  • 回答
    中国盲人足球在残奥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在世界杯上斩获季军,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摸索所铸就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以及它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一、 盲人足球的魅力与挑战:一项特殊的运动首先,我们得明白盲人足球(B1级)的特殊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尤其是在开车时,那种被A柱遮挡住视线的恐惧感真是太真实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聊聊,涉及到安全、技术和设计上的种种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A柱的结构功能至关重要,它担负着保障车内人员安全的重任。想象一下,一旦发生碰撞,特别是侧面撞击或.............
  • 回答
    乔鲁诺为什么要去撒丁岛查老板的身份? 并非“大老远”,而是“必须”在《JO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第五部中,乔鲁诺·乔巴纳一行人为了揭露并推翻老板迪亚波罗的统治,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追逐与对抗。而其中一个被不少观众诟病的情节,便是乔鲁诺为什么非得“大老远”跑去撒丁岛才能查明老板的真实身份。乍听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为什么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盲人,即使他们占有一定的人口比例:1. 盲人群体的数量并非巨大,分散在广阔的社会中: “100个人中有一个”的含义: 这个比例听起来不小,但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例如14亿人),这意味着大约有1400万盲人。这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现象。你提出“为什么在城市盲道上从来没看见过盲人?”,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 城市的盲道建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它作为一个专门服务于视障人士的设施,其有效性和覆盖率,以及视障人士实际使用.............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其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那些讲究团队合作、策略性强的游戏里,比如《彩虹六号:围攻》、《绝地求生》、《战地》系列,甚至是《英雄联盟》这样的MOBA游戏。会遇到一些玩家,嘴里总是挂着“意识”、“大局观”,但你说到点子上,很多时候他们连最基本的战术走位、掩体利用、阵型保持都搞不清楚。这到底是.............
  • 回答
    大型货车不装盲区雷达,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细掰扯掰。首先得明白,装这玩意儿可不是光花钱的事,它背后涉及到成本、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以及法规等好几层关系。成本考量:钱这东西,在哪里都是个事。你想象一下,一辆小轿车装个盲区监测系统,传感器也就那么几个,成本相对可控。但大型货车呢?它的车身尺寸在那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艺术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详细解答“为什么现在最出名的钢琴家基本上都不是盲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音乐教育体系、以及钢琴演奏本身的特性等。一、历史视角下的盲人钢琴家: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局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非常.............
  • 回答
    港片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吃吃喝喝,尤其是杜琪峰导演的作品,比如《盲探》,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这可不是随便拍拍那么简单,背后藏着不少门道,既有剧情需要,也有导演风格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咱们先拿《盲探》来说事儿。你注意到庄士敦(刘德华饰)和何家彤(郑秀妍饰)在片子里是不是没少吃.............
  • 回答
    导盲犬的训练成本高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雇佣导盲员的可能性时。要理解为何导盲犬的成本如此之高,以及为何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仍然是比雇佣导盲员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盲犬背后的价值链,并对比两者在功能、可靠性、情感连接以及社会接纳度等方面的差异。导盲犬的“天价”成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