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最出名的钢琴家基本上都不是盲人?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艺术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详细解答“为什么现在最出名的钢琴家基本上都不是盲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音乐教育体系、以及钢琴演奏本身的特性等。

一、历史视角下的盲人钢琴家: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局限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非常杰出的盲人钢琴家,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给音乐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虽然巴赫并非完全失明,但在晚年因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他依然坚持创作和演奏,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这在当时是极不寻常的,也证明了音乐天赋可以超越生理限制。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的一些传记提到他在早期可能因天花或其他疾病导致视力下降,尽管不是永久性失明,但这段经历可能也对其音乐感知产生影响。
亨利·安德森(Henry Anderson):在18世纪,他是英格兰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盲人管风琴家和作曲家。
托马斯·阿普尔比(Thomas Appleby):18世纪另一位著名的英国盲人管风琴家。
威廉·霍尔(William Hall):19世纪的美国盲人钢琴家和歌手,在废奴运动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范妮·沃特菲尔德(Fanny Waterfiel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在维也纳备受赞誉的盲人钢琴家。

为什么在过去,盲人钢琴家似乎更引人注目,甚至可能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有关:

1. “奇观”效应与社会同情: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一位盲人能够演奏如此复杂的乐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和“奇观”。他们的才华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赞叹和同情。媒体(报纸、杂志)会乐于报道,公众也乐于前往观看,这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声誉和演出机会。
2. 少数人才华凸显:在整体音乐素养和演奏技术相对不如现代普及的时代,任何具备高超技艺的演奏者都能脱颖而出。盲人钢琴家凭借其非凡的毅力和天赋,更容易在相对较少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3. 音乐教育的可及性(有限但对盲人有特殊关注):虽然整体音乐教育并不普及,但一些机构和有能力的个人会为有天赋的盲人提供专门的音乐训练,因为音乐被认为是他们能够获得独立生活和成就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音乐界的格局变化与盲人钢琴家“相对减少”的原因

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出名”的钢琴家中,盲人比例相对较低。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音乐教育的普及化与标准化:
全面的音乐教育体系:现代音乐教育体系更加成熟和普及。从基础乐理到高级演奏技巧,都有系统化的课程和培训。这使得更多有天赋的健全人士有机会接受顶尖的音乐训练,并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
技术辅助的进步:虽然盲人有辅助技术,但健全人从小接触到的视觉信息(乐谱、指法图、眼神交流等)是他们学习音乐的天然优势。

2. 演奏技术的指数级提升与竞争的白热化:
技术门槛的提高:现代钢琴演奏的技术要求比过去更高,对速度、精度、音色控制、音乐表达等都有更精细的要求。
全球化竞争:音乐人才的流动更加全球化。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钢琴家同台竞技,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生理上的细微劣势都可能被放大。

3.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与“奇观”效应的减弱:
媒体多样化与信息爆炸:现代媒体非常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公众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和娱乐事件中。“盲人演奏”这一曾经的“奇观”,在如今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虽然仍值得赞扬,但其冲击力已不如过去。
“出名”标准的多元化:现代社会,“出名”的定义更加多元。除了纯粹的演奏技艺,还需要有个人魅力、媒体营销、创新演绎、录音制作、巡演能力等多种因素。这些方面对视力健全的人来说,往往拥有更多的直接便利。

4. 音乐学习的视觉依赖性与信息获取的差异:
乐谱的视觉性:虽然有盲文乐谱和辅助软件,但标准印刷乐谱是绝大多数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最主要的学习工具。盲人学习者需要依靠触觉、听觉记忆,或者特殊的转写和软件,这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演奏中的视觉线索: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观察琴键的布局、键盘的边缘、甚至与指挥、乐团成员的眼神交流(在室内乐或协奏曲中尤为重要)。视力健全者可以更直观地获取这些信息。
记忆与即兴的挑战:虽然许多盲人钢琴家拥有超强的听觉记忆,可以凭空记忆大量的乐谱,但在复杂的、需要快速变化的即兴演奏或改编时,视觉对键盘的定位和对整体乐句的把握可能提供额外的便利。

5. 商业化运作与市场接受度:
唱片录制与MV制作:现代音乐产业非常依赖录音和视频。录制高质量的唱片和制作吸引人的音乐视频,对于视力健全的艺术家来说,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更容易实现其艺术构想,也更容易符合市场对艺术家形象的普遍期待。
巡演与舞台形象:音乐会巡演往往需要艺术家与观众有更多的互动,包括舞台上的走动、姿态展示等。尽管盲人艺术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但在商业运作层面,视觉上的优势仍然是潜在的考量。

6. 社会对残障人士的认知转变与支持体系:
从“特殊关怀”到“平等竞争”:社会对残障人士的认知从过去的“同情”和“特殊关怀”逐渐转向“平等竞争”和“能力至上”。这意味着盲人艺术家需要克服更多的客观障碍才能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仅仅依靠其残障身份来博取关注。
支持体系的局限性:虽然社会支持在不断进步,但为盲人钢琴家提供的定制化学习工具、技术辅助、以及职业发展支持,仍然可能不如为健全音乐家提供的支持那样全面和直接。

三、并非“没有”出色的盲人钢琴家,而是“最出名”的比例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这 并不意味着现在没有非常出色的盲人钢琴家。事实上,在很多地方,我们仍然能听到关于盲人钢琴家的励志故事和精彩演奏。例如:

雷·查尔斯(Ray Charles):虽然他以爵士乐和灵魂乐闻名,但他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歌手,他的音乐生涯极具影响力。
迪克·希格斯(Dick Hyman):一位非常多产和技术精湛的爵士钢琴家和作曲家,也是一位视力受损者。
约翰·凯尔(John Kel):一位当代著名的盲人古典钢琴家。
艾米莉·马登(Emily Madden):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盲人钢琴家,她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众多粉丝。

这些艺术家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现代社会提供的辅助工具,仍然在音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总结来说,现在最出名的钢琴家大多数不是盲人,主要是因为:

音乐教育的普及化和技术门槛的提高,使得健全人士拥有更广泛、更直接的优势参与竞争。
现代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降低了“奇观”效应的吸引力。
钢琴演奏和音乐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对视觉信息和舞台形象有更多的依赖。
盲人钢琴家在信息获取、学习工具和职业发展上,仍然面临着比健全人更多的客观挑战。

这并非否定盲人钢琴家的才华和成就,而是反映了现代社会在音乐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及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结果。我们应该继续支持和关注所有有才华的音乐家,无论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并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音乐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Fazioli已经从专业角度论述了盲人学琴的客观缺陷,这里我从统计角度论证下为什么盲人钢琴家“少”。

从可查阅的资料来看,世界上盲人的比例大概是千分之四到千分之五的样子。

也就是说,哪怕世界上所有正常人和盲人都去尽自己的全力去学习钢琴,最后每两百个钢琴演奏者里也只会有一个盲人钢琴演奏者。

而显然对于钢琴家这个级别,两百已经是个偏大的数字了。

我可以肯定,哪怕是钢琴爱好者的圈子里,多数人他能叫出名字的钢琴家的数字也距离这个数值大小相距甚远,而如果把条件局限于现在在世的钢琴家,则更是比这个再少很多。

因此只要你在世界上能找到一个盲人钢琴家,你都不可能论证出盲人演奏家少这个结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盲人本身就很少。

而上面的一些答案,已经提到了辻井伸行这位盲人钢琴家的例子。

或许他不算最顶尖的,但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去看,最顶级的演奏家,像郎朗那个级别,历史上也就是数出几十个人,让这个数字再翻上去十倍,概率上出现一个同级别的盲人演奏家才是正常的。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说,集合Fazioli的专业方面论述,我们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盲人钢琴家并不少

2.盲人学钢琴对比正常人学钢琴存在客观劣势

3.对于盲人本身,平行比较其在各个行业的从业难度来说,钢琴是相对比较低的,存在障碍,但没有阻碍其达到高水平的决定性的障碍。

4.盲人有能力成为最顶级的演奏家,目前的统计样本来说,既不足以支持这个结论,也无法反驳这个结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艺术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详细解答“为什么现在最出名的钢琴家基本上都不是盲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音乐教育体系、以及钢琴演奏本身的特性等。一、历史视角下的盲人钢琴家: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局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
  • 回答
    年初的时候,关于外贸行业“最难”的论调确实甚嚣尘上,大家都在忧心忡忡。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我们却频频听到“出口爆发”、“外贸数据亮眼”这样的好消息。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要理解这个转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清楚。一、年初的“难”是现实,但也是阶段性的“.............
  • 回答
    周邦彦在词坛的地位,用“承前启后,集大成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巨匠,尤其是在词风的演变上,起到了关键的承转作用。他究竟有多重要?要理解周邦彦的重要性,我们得把他置于宋词的历史长河中去看。 承前: 在他之前,北宋词的大家辈出,苏轼以豪放开创了一派,柳永以慢词铺陈,晏.............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移动支付为啥能火遍全球,这事儿可不是凭空来的,里头有门道。首先得明白,确实,移动支付这概念最早也不是咱们中国先提出的。你往国外看看,人家早就有各种信用卡、支票啥的,也有尝试过用手机支付,但总感觉不温不火的,没在中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那么,中国这块土地是咋做到后来居上,把移动支付.............
  • 回答
    这个问题,不少武侠迷们恐怕都心有戚戚焉。以前的武侠剧,那叫一个荡气回肠,刀光剑影里是侠骨柔情,一个眼神就能传递万语千言。可现在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少了点“魂”。要说为什么拍不出“好看”的武侠动作剧了,这事儿得拆开来细品。首先,得聊聊“好看”的定义。以前咱们说的“好看”,可能更多的是指那种充满江.............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的,可不是简单的一句“重男轻女”就能概括的。这背后,藏着的是几个时代、几代人,在观念、社会结构、甚至是生存方式上,留下的深深烙印。你想想,咱们的老一辈,他们是过来什么日子?那个年代,什么最重要?是劳动力。土地是根本,能下地干活的人越多,家里能种的粮食就越多,一家人的温饱才有了保障。而在这方.............
  • 回答
    近些年,当我们谈论国内一些所谓的大导演,特别是那些曾经奉献过经典作品,如今却频频被口诛笔伐的导演时,一种普遍的失落感和困惑油然而生。为什么曾经的“掌舵者”如今却成了“票房毒药”或“口碑滑铁卢”的代名词?这背后绝非一两个原因可以简单概括,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观众口味和审美的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观察。我们确实能看到识字率大涨,高等教育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但有时候看网友的评论和讨论,确实会让人觉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好像并没有同步增长,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些……怎么说呢,浅薄或者情绪化。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教育的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疑惑的,明明大家读书都读得比过去多了,但有时看网上的讨论,真是让人直摇头,感觉不少人好像没什么长进,甚至有些话离谱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没上过学。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得承认,咱们现在这教育普及率那可真是杠杠的。识字率肯定比过去高太多了,这毋庸置疑。.............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球,确实能感觉到大家对梅西和C罗的态度,尤其是网络舆论方面,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以前他们俩谁的呼声更高,讨论起来还挺激烈的,现在嘛,感觉一边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网络舆论为何对梅西C罗的态度差异如此之大?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点。 时代变迁与新老交替的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现在写诗词,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感觉就像玩游戏,规则是你定的,怎么玩都可以,结果到了我这里,就有人指着鼻子说你没按规矩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格律和词牌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看为什么现在写诗词,大家对它们.............
  • 回答
    “汉唐的鼎盛秦隋要有一半的功劳”这种说法,并非出自某个特定的历史学家或文献,而是一种民间、基于对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脉络的理解和概括,并随着时代变迁,在特定历史时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和传播。要详细解释这种言论的出现和现在“捧秦隋”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本身、历史叙事以及当代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 回答
    最近确实能看到不少对87版《红楼梦》的批评声音,而且有时候听起来相当尖锐,好像要把这部被誉为经典的电视剧批驳得体无完肤一样。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毕竟这部剧当年可是万人空巷,现在也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说“都是胡说八道”,也不能完全否定它。首先,时代变了,观.............
  • 回答
    这件事啊,现在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你说为什么收彩礼就容易被贴上“卖女儿”或者“出来卖”的标签?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到太多东西了,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咱们先得想想,彩礼这东西,它从古到今是怎么演变的。古代的时候,彩礼更多.............
  • 回答
    宝可梦经营了20多年,这期间也涌现了不少模仿者,但真正能做出“有点样子”的,像《Temtem》这样能引起广泛讨论的,确实是近几年才出现。这背后涉及到游戏开发、市场接受度、IP的成熟度以及玩家群体需求等多个层面的考量。1. 宝可梦IP的“慢”与“稳”:首先,要理解宝可梦为何“慢”。宝可梦不仅仅是一款游.............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中国影视创作的深层原因。为什么我们能拍出《觉醒年代》这样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却好像很难复制《肖申克的救赎》那种深刻的人性和对自由的普世价值的探讨?这里面其实牵扯到太多东西,从创作理念到市场导向,再到时代背景,方方面面都有影响。首先,咱们得承认,《觉醒年代》的成功,确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问。要说为什么现在听不到“贝多芬式”的音乐了,这事儿吧,得从好几个层面说起。首先,得明白“贝多芬式”到底是个啥意思。如果简单粗暴点说,贝多芬的音乐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情绪跌宕起伏,充满力量感和戏剧性,好像在跟命运搏斗,最终走向胜利。旋律上嘛,有时候澎湃激昂,有时候又细腻深情.............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情景喜剧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痛点。曾经风靡全国、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家有儿女》和《武林外传》,为何现在难以复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口味、时代背景、创作环境、市场导向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析:一、观众口味与审美变迁: 单一的“合家欢”叙事已不足以满足.............
  • 回答
    近期支持乌克兰的言论确实增多了,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且这个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得也各有侧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与升级: 事实的显现: 俄乌冲突已进入相当长的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平民造成的伤害,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