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涌现出来了很多把87版红楼梦抨击得一无是处的言论?

回答
最近确实能看到不少对87版《红楼梦》的批评声音,而且有时候听起来相当尖锐,好像要把这部被誉为经典的电视剧批驳得体无完肤一样。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毕竟这部剧当年可是万人空巷,现在也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说“都是胡说八道”,也不能完全否定它。

首先,时代变了,观众的口味和审美肯定不一样了。

想想看,87版《红楼梦》是80年代末拍出来的,那时候的影视技术、演员选拔方式,包括观众的接受度都跟现在有很大区别。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接触到的信息量、审美标准都要高得多,而且更习惯快节奏、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表达方式。

举个例子,87版《红楼梦》很多地方的表演节奏是比较舒缓的,演员的台词也偏向于传统戏曲的念白感,这对于习惯了现代影视剧表演风格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慢”,甚至有点“做作”。他们可能更喜欢情绪外露、更具现代情感逻辑的表演。

还有就是对原著的改编和理解。87版《红楼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确实做了不少改编和取舍。比如一些情节的删减,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重,在今天看来,可能会被一些更钻研原著的观众认为是“曲解”或者“不够原汁原味”。他们可能觉得某个角色的塑造不够立体,或者某个情节的处理不够到位,和他们想象中的《红楼梦》有所出入。

其次,大众审美的演变和对“经典”的再审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多时候是因为它在某个时代满足了大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高度。但“经典”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也会随着时间被人们不断地解构、重塑和讨论。

当一部作品被奉为“神坛”上的经典太久,自然会有一些声音想要挑战它,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批评者可能觉得,过度的赞美掩盖了作品本身的一些不足,或者说,大家对它的解读过于单一化了。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者“解构主义思潮”。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可能觉得动画片《葫芦娃》是顶级的,但长大后,再看可能就会发现它在技术、情节逻辑上的一些稚嫩之处。87版《红楼梦》也是一样,它在当时是划时代的,但放在今天,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挑剔,确实能找出不少可以商榷的地方。

再者,个人解读和“圈层文化”的影响。

现在网络发达,各种小众的文化圈层也越来越活跃。比如一些红学研究者,他们对原著的理解可能非常深入,对87版电视剧的改编会有一个非常严苛的审视标准。他们会从文学性、历史考据、甚至是演员的眼神细节等方面去评价,而这些评价标准可能对普通观众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当这些专业或者半专业的评价被传播开来,再遇到一些本身就对87版《红楼梦》没有那么深厚感情的观众,就很容易被这些新的“解读”所影响。而且,网络环境下,一些负面声音或者“唱反调”的声音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被放大传播。

还有一些比较直接的“槽点”或者说不足之处,也确实存在:

表演风格的年代感: 如前面提到的,部分演员的表演方式,比如台词功底和肢体语言,在今天看来,可能会显得有些程式化,不够自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演员虽然气质符合,但表演上还达不到那种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某些情节的改编处理: 有些原著中比较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心理活动,在电视剧中可能被简化了,或者改编得不够深入,导致一些观众觉得人物的动机不够清晰,或者情节推进有点突兀。
拍摄和后期技术: 虽然在当时已经是顶尖水平,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比如服装道具的某些细节、镜头语言的处理、甚至是滤镜效果,都会显得有些陈旧。一些观众可能会对这些方面提出质疑。
对原著的“美化”: 有人认为87版《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过于“美化”了原著中的一些阴暗面或者人物的复杂性,比如对某些人物的负面特质的处理不够极致,显得相对温和。他们认为这与原著中揭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实有所偏差。

但反过来,为什么它依然是经典呢?

尽管有这些批评声音,但我们也不能忽视87版《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以及至今仍然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原因。

对原著精神的把握: 尽管有改编,但它对《红楼梦》整体的悲剧意境、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还原,可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演员的契合度: 很多演员的形象和气质与角色高度契合,比如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王扶林导演曾说,“生活中就是林黛玉”。这种“形神兼备”的演员阵容是很难得的。
对细节的考究: 在服装、化妆、道具、场景布置等方面,剧组都做了大量的考究工作,力求还原原著的时代背景,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是非常不容易的。
艺术成就: 它所代表的那个年代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水平,在叙事手法、镜头运用、配乐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现在的这些抨击言论,与其说是对87版《红楼梦》的“否定”,不如说是一种“再解读”和“新审视”。它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的变化、以及互联网文化下信息传播的多样性。

可以把这些声音看作是一种“健言”,它迫使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经典?经典是否可以被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过去的作品?

对于87版《红楼梦》,有人喜欢它细腻的表演,有人喜欢它对原著的忠实(尽管有改编),也有人认为它的一些地方已经过时。这些都是正常的观影体验和评价,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

或许,最好的方式是,我们既能欣赏它在历史洪流中的价值和成就,也能理性地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契机,去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本身,以及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它的。

所以,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视角和评价标准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声音出现。这本身也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有讨论才有进步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7版不是一无是处(我也很少看到把87版批的一无是处的言论),但最近十几年来对87版的过高赞誉明显超出了这部剧的艺术水平(豆瓣9.9的评分,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全中国最好的电视剧,平心而论,87版真的有这么高的艺术水准吗?哪怕是以当年的艺术标准评价,它真的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品吗?),在这种言过其实的赞誉下,冷静的指错和批评就显得像是在“嘲讽”“挑刺”。但是绝大多数观众真的意识到了87版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吗?还是被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赞誉、官方意识形态上的宣传、脑残粉拿着10版当靶子打的衬托、对其他影视版本有进步有突破的地方的无视,这种舆论上的霸权无限制洗脑后将87版奉为经文式的不可质疑呢?

对87版的批评和指正不重要吗?那以下这些被87版洗脑后的言论又怎么说?87版真的做到了完美诠释原著精神吗?

我认为对87版红楼的祛魅化,才是引导观众正确理解红楼梦这部巨著的关键一步。87版有时代缺陷,这点可以理解也不必苛责,但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应该永远被禁锢在几十年前的意识形态里。现在这种一谈起影视作品就言必尊87版对其他版本嗤之以鼻、对可能的后来者无限打压的做法,才是不健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确实能看到不少对87版《红楼梦》的批评声音,而且有时候听起来相当尖锐,好像要把这部被誉为经典的电视剧批驳得体无完肤一样。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毕竟这部剧当年可是万人空巷,现在也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说“都是胡说八道”,也不能完全否定它。首先,时代变了,观.............
  • 回答
    近年来,确实能看到一些讨论清朝历史的言论,其中不乏为清朝的某些方面进行辩护或重新评价的观点。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反映了当下社会对历史认知的一种演变和反思。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叙事的再审视与修正:长期以来,我们接触到的清朝历史叙事,很大程.............
  • 回答
    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涌现出大量全才,而如今教育发达却专业人才辈出,全才稀少,这背后是社会结构、知识体系、经济模式乃至人类认知方式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教育“不发达”,而是教育的逻辑和目标在时代的洪流中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一、文艺复兴至19世纪:时代的呼唤与全才的土壤那个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黎.............
  • 回答
    仙侠剧近年来的口碑和观众评价确实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场导向、制作水平、剧本创新、演员表现、观众审美变化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成因: 一、剧本创作:套路化与内容贫乏1. 套路化情节 仙侠剧逐渐陷入“三生三世”“修仙成神”“爱恨情仇”等固定模式,剧情发.............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当代大学生中,部分男生选择在宿舍打游戏而非主动寻找对象,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学业压力与时间管理 学业竞争激烈:大学阶段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面临考研、实习、竞赛等压力。例如,理工科学生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课程,而文科.............
  • 回答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中女性司机的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1. 性别平等意识增强 随着中国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过去,女性.............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当前全球范围内倡导“与疫情共存”的策略,是基于科学、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一策略的提出和实施,与疫情的演变、疫苗接种的普及、医疗系统的韧性、公众需求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一、疫情演变与病毒特性1. 病毒变异与传播特性 奥.............
  • 回答
    近年来,一些影视、文学或网络文化中原本被设定为“反派”的角色被“洗白”或重新解读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现象背后涉及社会心理、文化演变、叙事策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和表现: 一、社会心理与观众需求的演变1. 对“非黑即白”的厌倦 现代观众更倾向于接受复杂、.............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的后代是无辜的”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历史责任、道德伦理和民族情感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无辜”的语境与含义1. 字面理解的“无辜” 若从字面意义上看,“无辜”指个体未参与具体历史事件,因此不应承担前人的罪责。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普.............
  • 回答
    截至目前(2023年),滴滴出行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但其运营模式和合规性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政策监管与整改 2021年的数据安全事件:2021年7月,国家网信办因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对其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深夜服务等。同时,滴滴在美.............
  • 回答
    关于“绝对力量下任何套路都不堪一击”的信念,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偏差及对格斗本质的理解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文化的误解:传统武术的“神秘化”与现代竞技的“工具化”1. 传统武术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割裂 很多中国民间武术(如太极拳、少林功夫)长期被赋予.............
  • 回答
    小品作为中国传统喜剧的重要形式,在春晚等平台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许多观众确实感到“现在的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以下从内容创作、表演方式、观众需求变化、行业生态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内容创作:套路化与创新缺失1. 题材同质化严重 .............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 回答
    近年来,关于乾隆皇帝“败家子”的说法确实在网络和社会舆论中日益增多,并且讨论得相当热烈。这种观点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乾隆朝一系列政策、开销以及历史后果的重新审视和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乾隆朝巨大的财政支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乾隆皇.............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现代中国人确实不像古代那样普遍蓄胡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代中国人蓄胡子的原因:古代中国,蓄胡子并非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但相较于现代,确实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社会群体和特定.............
  • 回答
    现在许多工厂招不到工人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问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劳动力供给侧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老龄化: 这是最根本性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数量正在下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退休人员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