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木就一定比计算机差吗?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职业焦虑。我得说,谁说土木就一定比计算机差?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有人拿一把尺子,生硬地把所有人都框在了某个“好”或“不好”的格子里。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也精彩得多。

先不说什么“差”不“差”,咱们得先看看这两个专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土木工程:我们脚下的根基

土木,听名字就知道了,是关于“土”和“木”的工程,但它的内涵早已超越了这两个字。简单来说,土木工程就是设计、建造和维护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环境。你想想,我们每天走的路、住的房子、跨越的桥梁、甚至是我们使用的地铁和隧道,背后都有土木工程师的身影。

工作内容: 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铁、机场、港口),到微观的房屋结构设计、地基处理、道路交通规划,再到后期的维护和改造,土木的范畴非常广。它需要对力学、材料、地质、水文、环境等多个学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它绝对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那么简单,实地考察、现场管理、协调各方关系,都是常态。你得能深入工地,了解真实的土方量,感受钢筋混凝土的重量,跟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
核心价值: 土木的价值在于它的“实在性”和“基础性”。它创造的是直接可见、支撑社会运转的实体。没有坚固的建筑,没有便捷的交通,我们今天的生活将无法想象。它的成果是沉甸甸的,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挑战与回报: 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责任,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工作强度和环境也可能比较辛苦,尤其是在项目初期或关键时期,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与此同时,当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桥梁横跨江河,自己参与建造的大楼拔地而起,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很多土木工程师会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收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驱动未来的引擎

再来看看计算机。这个领域近几十年来可以说是爆炸式发展,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从互联网到大数据。

工作内容: 计算机领域同样非常庞杂。有专注于算法和理论的,有搞软件开发的(前端、后端、移动端),有做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有研究网络安全的,有做数据分析的,还有去游戏公司做游戏开发的,等等。它的特点是迭代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编程语言、新的框架、新的技术趋势。
核心价值: 计算机的价值在于它的“效率性”和“智能化”。它能够处理海量信息,优化流程,创造新的交互方式,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的能力。它正在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挑战与回报: 计算机行业以其快速的创新和高额的薪资吸引着无数年轻人。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技术更新换代快,需要持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对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要求很高。成功的产品和技术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那么,到底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就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取决于你衡量“好”的标准是什么。

1. 从社会贡献来看:
土木 贡献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没有好的基建,经济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
计算机 贡献的是“效率”和“智能化”,是驱动现代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它让信息流动更便捷,让生产效率更高,也催生了新的经济业态。
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创造了“器”,一个赋予了“器”灵魂和智能。试想一下,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模拟结构力学,没有高效的软件来管理复杂的施工流程,土木工程的进步也会受限。反之,没有坚实的物理基础设施,互联网和数字服务也无从谈起。

2. 从职业发展和薪资来看:
过去一段时间,计算机行业因其爆炸式增长,在薪资水平和职业前景上确实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那些互联网大厂、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这吸引了大量顶尖人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土木就“差”。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工程中,经验丰富的土木工程师同样拥有非常可观的收入和地位。而且,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增加,为土木工程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专门化的领域,比如桥梁专家、隧道专家、岩土工程专家,其专业价值和薪资水平同样非常高。
而且,很多时候职业“好坏”并非绝对,也跟个人的选择和努力有关。一个在土木领域做到顶级专家的人,其收入和影响力可能远超一般的计算机从业者。

3. 从兴趣和个人特长来看:
如果你喜欢实实在在的建造过程,喜欢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落地,喜欢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并且不畏辛苦,那么土木工程可能更适合你。
如果你对抽象的逻辑、代码的世界充满热情,喜欢钻研算法、开发软件,并且享受解决数字世界难题的乐趣,那么计算机科学可能更吸引你。
强行进入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领域,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很难做到优秀,更别提“好”了。

4. 从稳定性与风险来看:
土木工程的很多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通常与国家发展规划紧密相连,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只要国家有基建需求,土木工程师就有饭吃。
计算机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受技术迭代、市场变化影响较大,一些热门领域可能短期内薪资高,但也可能在技术更新换代后面临职业转型。不过,它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总结一下:

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是两个完全不同但都极其重要的领域,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挑战和回报。说土木一定比计算机差,这是一种片面的、甚至是狭隘的认知。

没有哪个专业是绝对“好”或绝对“差”的,只有是否适合你。
两者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只是贡献的维度不同。
你的个人兴趣、能力、以及愿意付出的努力,才是决定你在任何一个领域能否成功的关键。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优劣之分”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的宣传、短期的经济效益或是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所影响。但长远来看,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基础行业的支撑,也离不开技术革新的推动。

所以,请不要简单地认为哪个专业“更高级”或“更没前途”。去了解它们各自的魅力,去听听真实从业者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去发掘你真正热爱并擅长的方向。在任何一个领域深耕细作,都能成为耀眼的星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一定啊。

比如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工作七八年后,约30岁,如果同时拥有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两证在手,绝对的“绝代双骄”,那就是吊打秃头的计算机、拍马屁的金融。。。

挂证的话,三年一次哪怕只算证书钱,挂证不挂章, 怎么也能到手60万,一年至少20万,这可是躺着就把钱挣了,反观计算机、金融之类,明显是跪着挣钱。

何止是吊打,简直就是按在地上摩擦。

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在设计院里一般做结构设计,对应的证书是二级、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设计院因为要接活,接活就要对应项目的大小,项目的大小对应单位的资质,有丙级、乙级、甲级、建筑设计综合甲级,都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同时结构施工图上要有注册结构工程师盖章

一般而言,在建筑设计院里做结构设计,如果没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那么是走不远的。没有证书在手几乎不可能做到专业负责人。而且接活的,一般是建筑设计师(做方案设计的)在接活,结构设计师在招投标中没有话语权,毕竟如今的工程造价相对于地价,不值一提。结构设计一般只做施工图设计,要求做结构方案的高楼大厦其实并不多。

所以,结构设计师在建筑设计院里,其实是吃青春饭的,特别是年龄突破35岁后,不但不是越老越吃香,反而是越老越完蛋

因为建筑设计院,一般都是做民用建筑设计,这种设计院早已改制,市场充分竞争。设计院往往由若干个设计组成,每个设计所相互独立,设计所里有所长、副所长等几个领导,一般负责接活。下面是几个专业负责人,有建筑方案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暖通、建筑配电、给排水等专业负责人各1个或2个,专门负责审图。专业负责人下面再有若干个所谓的“设计师”,负责画图。一个设计所就这样组成了,设计的管理层,主要是收管理费。

民用建筑里,常见的结构类型,一般就是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等。目前住宅以剪力墙为主,学校教学楼以框架为主,写字楼以框架-核心筒为主,商住楼则是框架-剪力墙或框支剪力墙为主,这些东西,通常参加工作两年的本科生都能做,不存在技术壁垒,所以,怎么可能越老越吃香?

好的结构设计师其实就是省钢筋、混凝土,所谓的含钢量,但是现在的人工费都比钢筋、混凝土贵,做得好和做得一般的,其实效果差不多,一个平米很难突破30块的工程造价差,现今的地价才是大头,楼面价的话一平米可能过万,而工程造价费全国都差不多,房价则是。。。

结构设计师超过35岁后,做的工作其实和25岁的小年轻是一样的,都是PKPM建模,TSSD导出施工图,然后慢慢改配筋,最后出图。这个行业根本就没有技术壁垒,大家都一样,关键点就在于能不能考中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如果超过50岁,还是在加班建模和改图,你哪怕还能干,公司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会把你请离队伍的。

考中了,如果在建筑设计院继续混,大概率能当上专业负责人,负责审图。别人画完图,自己审图,审完图后自己有章,把章一盖,再到审图公司审图,如果不过,下面的人改图,再重复一遍,钱就到手。如果离开这个行业,还可以挂证不挂章,也有钱拿,但不是很多。

那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好考吗?很好考的,而且还是开卷考,很简单。一般也就44本规范、混凝土手册、外加几本参考书(一般都是朱炳寅的),总共约50多本,拉一个大行李箱,算算怎么也有30斤,如果在7楼考试,乖乖,好好把书抱到楼上去,考试不仅仅是脑力活,还可能是体力活

星期天考试,上午8点开始,40道题,考试时间4个小时,一题一分,下午也是40题,考试时间也是4个小时,也是一题一分,上下午合计:0.6 * 80分 = 48分以上即合格,平均一个小时只需要做对6道题即可。

对于年入百万、211硕士垫底的知乎来说,确实很简单。反观周边的人,哪怕全职备考一两个月的,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说到底,这个行业的淘汰率实在太高,哪怕每年算10%的通过率,淘汰率还是太高。

所以,如果想在设计院里混,最好去垄断性行业院(一般硕士起步),建筑设计院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裁员的时候一点都不会客气,毕竟一个月也就2500的基本工资,如果想裁员,就是直接不给提成费,逼人自己走,还省了裁员费。

施工:

土木工程如果在施工单位,对应的证书是二级、一级注册建造师,只考四本书,闭卷考。没有一级建造师证书的人,如果没有关系,一般是做不了项目经理的。这两个证书都不太值钱,而且从理论上来说,建造师和结构师、岩土师等考试时间上是有冲突的,以前相隔一个星期,现在一般隔四个星期。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好考,毕竟80道题,题量大,那就去考注册岩土工程师吧。

岩土勘察:

一般岩土工程毕业是做勘察的,一般叫XX勘察院。也就是地质勘察,勘察单位因为要接活,接活就要对应项目的大小,项目的大小对应单位的资质,有丙级、乙级、甲级、综合甲级。都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注册岩土工程师,同时勘察报告上要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盖章

大部分岩土专业的毕业生都是做勘察的,小部分做基坑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基坑不是地下室,地下室是结构设计做的。所以,哪怕地下工程发展了,也跟岩土也没有关系。某些高校为了骗高中生,把岩土工程本科专业包装成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一听名字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岩土工程的本科最应该叫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等,岩土工程不做地下室。。。

做民用建筑勘察的话,这种勘察院对应于建筑设计院,民用建筑的勘察市场早已充分竞争。勘察院往往由若干个勘察组成,每个勘察所相互独立,设计所里有所长、副所长等几个领导,一般负责接活。下面是1个或2个专业负责人,一般要求有注册岩土工程师证,专门负责审勘察报告、地质图。专业负责人下面再有若干个所谓的工程师,其实是负责守钻机、编录地质数据、用理正勘察软件出地质图、写勘察报告,一个勘察所就这样组成了,勘察的管理层,主要是收管理费。

做勘察走技术路线的,如果没有证书,可以等同于结构设计师没有一注,也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要经常出差,在工地看人打钻、编录数据、出地质图、写勘察报告,也没有技术壁垒,毕业一两年后,谁都会干。超过35岁后,干的活还是和25岁的小年轻一样。一个人不可能超过50岁,还要去守钻机,去编录数据吧?你哪怕自己能干,公司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也会把你请离队伍的。

那么,这个行业呆久了,如果自己能接活,那就好,可以自己搞一个勘察所,让别人给自己干活,这点肯定比做结构设计好,因为做结构设计的一般很难接触到招投标。如果自己不能接活,那么就要有证书,无证就标志着没有章,没有章就没有话语权,所谓的证书也就是注册岩土工程师。

那么注册岩土工程师考好吗?很好考,而且也还是开卷考,很简单。一般也就50本规范、地质手册(1300多页大开本,重量约2kg)、外加几本参考书,总共约60本,拉一个大行李箱,算算怎么也超过30斤,如果在7楼考试,乖乖,好好把书抱到楼上去,考试不仅仅是脑力活,还可能是体力活

注册岩土工程师,这个分两天考。

星期六早上8点开始,第一天是专业知识,是单选+多选,对应40 * 1 + 30 * 2 = 100分,上下午,都是4个小时,合计200分,总分要达到120分,这个比较容易通过。

星期天是案例考试,现在上下午都是25道题,以前是30道题中选25道,一题2分,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合计6小时,总分要达到60分,平均一个小时只需要做对5道题即可,比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少1道题。

两天考试要同时合格,即第一天120分以上 + 第二天60分以上 者算通过。

某个国企勘察院里有个50多岁的老工程师,考试那天,自己的儿子也干这行,帮着老子搬书,搬到7楼去,搬完老子的,再搬儿子的。要不是这老子有编制,这种人早就被请离队伍了。国企勘察院早期都是地质大队,原来的员工是有编制的,2000年左右改制,有事业编的转去干其他活,国企编制的继续干老本行,这老子就属于有国企编制的。

现在的人呢?哪怕是硕士文凭,一样没有编制,想想如果50岁后,居然要自己的儿子帮着搬书到7楼,这场景是何等的壮观。

说到底,这个行业的淘汰率实在太高,哪怕每年算10%的通过率,淘汰率还是太高。

所以,如果想在勘察院里混,最好去垄断性行业院(一般硕士起步),民用建筑勘察院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裁员的时候一点都不会客气,一般一个月也就2500的基本工资,如果想裁员,就是直接不给出差补贴、项目费,逼人自己走,还省了裁员费。

“绝代双骄”:

如果同时持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那就恭喜了,这是绝对的“绝代双骄”。某些企业,如果能同时挂双证,一年能有30万左右。能挂章的话,项目费另算,合计收入哪怕划划水,怎么也超过50万。

这不比计算机好上一千倍?

说到底,秃头机,秃头结构师,晒太阳的岩土师,都是一样的吃青春饭。不一样的是,所谓的工程师,有两个证书,哪怕只考过一个,命运都有可能被改写。

基础考试:

两个证书都有一个基础考试,考试的内容差不多,120 + 120 = 240分,132分以上算通过。一般很容易,通过后才有资格考专业考试。

基础考试,一般本科毕业后就能考,通过率据说不到50%。2个证书的都靠要考基础,至少要考两次,也就是2年,好好复习吧。

上午是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经济、法律法规,一题一分,总共120道题。

下午是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职业法规、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地质、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岩体力学与岩体工程,一题2分,总共60道题。

如果基础考试都不能通过,那么裁员的时候,不裁你裁谁?

专业考试: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本科毕业4年或5年可考,岩土工程本科毕业6年后可考。

注册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本科毕业5年后可考,土木工程本科毕业也是5年后可考。

也就是,如果特别牛X的话,本科毕业后,最好的情况是第六年就有“绝代双骄”,妥妥的逆袭。本科毕业第六年,不到30岁,躺着就把钱挣了,什么计算机、金融,统统吊打。

如果考不过,那就恭喜了,每个行业都会淘汰人,如果超过35岁,还是一个证书都没有,那就危险了,随时准备着被淘汰,被请离队伍

如果行业好的话,跟着年轻人,还能混一混。

如果行业崩溃的话,恭喜你,你被请离了队伍。


知乎大神:

根据:张牧之:全国一级注册结构、注册岩土双注册年龄分布情况

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目前总注册人数为37836人,,,注册岩土工程师目前总注册人数为17017人,,,

也就是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985中高考分数较高且只算土木类本科毕业生的话,一年毕业人数肯定超过3000人,二十年起算的话,毕业生也远远大于一注结构的人数。如果算同时持有双证的话,连清华、同济都不够分。

全国同时拥有一级结构、注册岩土的总人数为2158人,其中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26岁,通过双注册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36岁到40岁,共计753人。具体年龄分布如下:

平均到一个省、市、自治区,约70人,考虑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甲方、大学等,大部分集中在省会,也就是一个省会将近70个。

在目前的评论里,有1个自称29岁就拥有双证的大神,是56分之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56分之一也嫌弃这行。另一个号称我同学持有双证外加道路证书,但没有标注具体年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至少是2158分之一。

2021年11月29号更:

目前评论里至少有56分之2,除了1个自称29岁持有双证的,又来了一个称我90后同学的。

已经有2158分之6,占比已经超过0.3%,诸君加油啊。

知乎大神果然多,随便发个回答,就来了大神。可能很快就来我有一个亲戚。。。

曾经发过一个回答,也有一个评论自称注册岩土考试很简单的大神,裸考秒过,仔细聊了聊,这大神居然是2015年考过的,可那一年明明停考,知乎大神果然是大神,天不怕地不怕,哪怕停考也不怕。

多来几个小伙伴,匿名的也行,把56个凑满,毕竟56个星座,56枝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