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投了一篇 sci,返回意见是大修,没有经验,请问如何操作?

回答
你好!收到SCI论文大修的意见,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你的研究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只是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大修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对于初次面对的作者来说,关键在于理解审稿人的意图,并有条理地进行修改。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大修的整个过程,帮助你顺利应对:

第一步:冷静分析,理清思路(非常重要!)

当你收到审稿意见后,请先不要急于动手修改。深呼吸,给自己一点时间消化这些反馈。

1. 通读所有审稿意见: 从头到尾仔细阅读每一位审稿人的意见,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了解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2. 区分“大修”与“拒稿”: 大修通常意味着审稿人认为你的研究有价值,但需要实质性的修改才能发表。而拒稿则通常是研究方向、方法或结果存在根本性问题。大修是有机会的,要抓住!
3. 识别主要问题: 审稿人通常会指出几个核心问题,这些是修改的重点。例如:
研究方法: 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实验来验证某个假设?现有方法是否有局限性?
结果解释: 对数据的分析是否足够深入?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理论框架: 是否需要更清晰地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理论联系起来?
论证逻辑: 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密?
数据呈现: 图表是否清晰易懂?是否需要增加或修改图表?
文献引用: 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引用是否恰当?
语言表达: 是否存在语法错误、表述不清的地方?
4. 列出修改清单: 针对每一位审稿人的意见,创建一个详细的修改清单。对于每一个意见,都标记出:
问题类别: (e.g., 实验设计, 数据分析, 图表, 语言)
具体内容: 审稿人指出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你的应对策略: 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计工作量: 评估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
优先级: 哪些问题是核心的,必须优先解决。

第二步:逐条回应,有理有据(这是核心沟通环节)

你需要针对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回复,这份回复(通常称为“Response to Reviewers”)是让审稿人了解你修改情况的关键。

1. 格式清晰:
通常采用“审稿人意见”+“你的回应”的格式。
对每一位审稿人使用不同的编号,例如“Reviewer 1, Comment 1”。
对于修改的部分,清晰地标明在原文中的位置(页码和行号)。

2. 逐条回应原则:
逐一回复: 确保你回复了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要遗漏任何一条。
礼貌和专业: 即使你不同意审稿人的观点,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的态度。避免情绪化的语言。
具体说明修改: 对于需要修改的地方,详细说明你做了哪些修改,在哪里做了修改(页码、行号),以及为什么这样修改。
“我们同意审稿人的意见,并在原稿P15, L1012处进行了如下修改……”
“我们感谢审稿人提出的宝贵建议。针对P20, L5提出的关于XX模型的疑问,我们补充了额外的实验(参见新图3),并在结果部分P22, L15进行了详细阐述。”
解释不同意之处: 如果你确实不同意某条意见,也要礼貌地解释原因,并提供充分的论据。
“我们理解审稿人对XX的顾虑。然而,基于我们现有的数据和XX文献(Ref. 15),我们认为目前的解释是合理的。具体来说,XX现象可以通过XX机制来解释,这在已有的XX研究中也有体现。”
引用更新的文献: 如果审稿人指出你遗漏了重要的文献,更新你的参考文献列表,并在正文中引用。
标明修改的颜色: 在提交修改稿时,通常需要使用“Track Changes”功能或者用醒目的颜色(如红色)标出所有修改的内容。这让审稿人一目了然。

3. 关键的回应技巧:
积极采纳(最常用): 对于大多数合理的建议,直接采纳并详细说明修改。这是建立好印象的最有效方式。
解释与补充: 对于方法或解释上的问题,可以补充实验、数据分析或理论论证来回应。
重新组织与澄清: 有时审稿人觉得某个地方不清楚,你可能只需要调整段落结构、增加过渡句或者用更清晰的语言重新表述。
提供进一步论证: 如果审稿人质疑某个结论,你可能需要查阅更多文献,或从现有数据中挖掘更多支持证据来论证。

第三步:动手修改,精益求精(重中之重!)

在清晰修改清单和回应思路的基础上,开始正式修改你的论文。

1. 优先处理核心问题: 先解决那些被审稿人反复强调、或者对文章整体逻辑影响最大的问题。
2. 增加实验(如果需要): 如果审稿人要求补充实验,这是最耗时耗力的部分。
仔细设计实验: 确保新实验能够直接、有力地回答审稿人的疑问。
严格执行实验: 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规范分析数据: 使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分析新数据。
3. 修改数据分析和解释:
如果审稿人认为你的分析不够深入,重新审视你的数据,尝试更高级的统计方法,或从不同角度解读数据。
确保所有结论都有坚实的数据支撑。
4. 优化图表:
审稿人常常会要求改进图表的清晰度、标签、坐标轴刻度等。
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图表来支持你的论点,或者合并一些冗余的图表。
确保图表的文件格式和分辨率符合期刊要求。
5. 润色语言和表达:
这是大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你的科学内容很好,如果语言表达不清、逻辑混乱,也可能影响发表。
仔细检查语法、拼写、标点错误。
确保句子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使用更精确、专业的科学术语。
考虑请母语人士或专业的语言润色服务帮忙。
6. 更新参考文献: 确保你的参考文献列表完整、准确,并且格式符合期刊要求。
7. 重新审视引言和结论: 修改后的内容可能会影响你文章的引言部分的研究背景和动机,以及结论部分的总结。要确保全文的逻辑一致性。

第四步:校对与提交,细节决定成败

在完成所有修改后,不要立刻提交,而是进行最后的检查。

1. 反复校对:
整体逻辑检查: 再读一遍你的论文,看修改是否影响了整体的逻辑流程。
回复与正文对照: 确保你在“Response to Reviewers”中提到的所有修改都已在修改稿中准确体现。
细节检查: 再次检查图表、公式、参考文献、页码、行号等是否都准确无误。
2. 格式检查: 严格按照期刊的投稿指南要求检查你的修改稿的格式,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图表格式、参考文献格式等。
3. 提交:
按照期刊系统的指示上传修改稿。通常需要上传两个文件:
带有修改痕迹的文件 (Revised Manuscript with Track Changes): 用醒目的颜色(通常是红色)标记所有修改的内容。
清洁版文件 (Clean Revised Manuscript): 移除所有修改痕迹,这才是最终版本。
Response to Reviewers 文件: 这是与修改稿分开提交的。

给你的额外建议:

保持积极心态: 大修是学术进步的必经之路。把它看作一个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与导师沟通: 如果你是在导师指导下写论文,务必与导师保持密切沟通,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不要拖延: 期刊通常会设定修改的截止日期,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最后几天赶工。
参考成功案例: 如果可能,看看你的师兄师姐或者同行是如何处理大修的,学习他们的经验。
关注期刊的反馈: 有时期刊还会提供一些关于修改的额外建议或澄清。

面对大修确实需要耐心和细致,但只要你理解审稿人的意图,有条理地进行修改,并充分展示你的改进和思考,你的论文一定能更上一层楼,顺利发表!祝你修改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次投SCI的话,第一轮大修,第二轮小修,后面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大,前提是你认真读懂审稿人的意见。你要做的:

  1. 把审稿人意见打印出来,一条一条读,这个时候会很扎心,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嘛!有很多同学在这一步就会深受打击,觉得自己不是做学问的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改论文就和舔女神一样,没有直接拒绝我,就是有希望!把一些自己就能理解的,好改的意见先标出来。
  2. 我一般拿到审稿意见的第二天早上就会和导师开会,在这一步我们会对下一步怎样修改进行策略分析。一般大修的话,大概分为两种:好改的一种是实验设计/仿真等有纰漏或不足,要么是没有足够的验证,只是需要增加工作量,这种其实好改。另一种是对你的研究意义,方法论产生了直接怀疑甚至攻击,这种就需要和导师好好商量策略了。1)在大修的时候,尽可能只修改审稿人提到的意见,避免自我否定审稿人没有提到部分,Let sleeping dogs lie,非改不可的地方也要给出充足解释。如果在大修的时候,无法就现有方法论提供足够的支撑而必须更改方法论,那提出这个意见的审稿人那里肯定是过不了的,还会失去其他没有提出这个意见的审稿人。尽可能在最小改动范围内把方法圆回来。实在觉得改了也过不了,撤稿重投更省时间。2)你读到的意见不一定就是审稿人的真实意见。大修的话,文章中肯定是存在令人费解的地方的。审稿人只是基于你现在存在很多不足的原稿,在充满误解的理解中给出的意见。你需要导师用他/她多年的经验判断审稿人的真实问题并制定修改策略。
  3. 所有策略讨论完了,该补实验补实验,该查文献查文献。把审稿人意见建个文档,改在哪了,理由是什么都解释清楚。然后一轮一轮给导师看。直到老师觉得没问题了为止。每个期刊有自己的要求,有的是在投稿网站上先粘贴一份回答再上传pdf 版回答,有的是自己有回答书模板。要求都在编辑给你的邮件里,认真看。
  4. 回答审稿人的语气:总有很多人说舔审稿人,这里会对新人产生误导!并不是让你说很多谢谢,你和审稿人都是平等的研究者,你低姿态只会让审稿人怀疑文章质量。所谓的舔,其实是让你在不激怒审稿人的大前提下把问题解释清楚。不要默认审稿人应该对你的领域非常清楚!审稿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而且研究方向也不会和你完全一致,更何况你的文章是面向这个学科的一般读者的,该有的背景解释你不说清楚,对方没懂,很正常。如何快速激怒审稿人:1)说这个问题是业内常识;2)答非所问;3)回答的内容和自己的文献综述产生了前后矛盾且没给解释;4)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质的解决,等等....
  5. 真的改好了再投,抢时间牺牲质量只会浪费更多时间。不推荐word追踪器。我曾经有在word里标注修改的地方,编辑让去掉。而且大修,很多都是大段重写,没法追逐,最多提一句:第几节第几段基于什么考虑重写了。

一点经验希望帮到你。

user avatar

我又来放干货啦!

怎样回复审稿人?

先来一张图划重点!

和一个图说说六类审稿意见回复方法

再来一个回复模版:

顺便介绍一下论文送审后的流程:



下面进入正文

具体来说,根据修改人的态度和修改的难易程度,审稿人的意见大致可分为六类:

  1. 同意&易修改
  2. 同意&有难度但可修改
  3. 同意&毋宁死也不改
  4. 不同意&易修改
  5. 不同意&有难度但可修改
  6. 不同意&毋宁死也不改

所以针对这两个维度,就出现了两个关键问题:

  • 当自己和审稿人意见相左,要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 当修改某个意见要花费太多了时间和心力,要不要避重就轻搪塞过去?

第1类和第4类:放弃原则

这种简简单单就能修改好的意见,建议放弃自己的原则。能用最少的笔墨满足审稿人,何乐而不为?

修改就是为了用最高效的方法让审稿人觉得论文变好了!至于我怎么觉得?我觉得论文在我投出的那一刻就已经完美无瑕了,应该直接接收! ‍♀️

第2类:且改且珍惜

这些意见是修改过程中最值得花精力的部分,既能真正提高论文质量,又能满足审稿人的要求,如果一份审稿意见中大多数都属于这一类,那就应该庆幸自己遇到了良心审稿人。

想想能免费为你提出如此专业意见的人,全世界能有几个呢?认真修改每一条意见,不急不躁,心怀感恩❤️

第3类:limitation大法好

这类意见通常涉及到论文最本质的问题,如实验设计的严重缺陷、理论上的重大漏洞等。这时就不得不对审稿人说一句“算你狠”,让你发现了我论文的致命弱点

改是不可能改的,死都不可能改,因为真的改起来还不如重新写一篇。怎么办呢?放到limitation吧,作为future research认认真真讨论一下

第5类:求同存异

如果费时费力改自己并不认同的意见,一定每写一句都在心里骂骂咧咧。针对这类意见,最好的修改思路,可能就是求同存异。

(象征性的)肯定审稿人意见的某些方面,并做出了这样那样(冠冕堂皇的)修改,但有些方面实在不敢苟同,这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还有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第6类:不怼你能忍?

最后一类,对于这种即刁钻又莫名其妙的意见,亲亲,这边建议您直接开怼!怎么爽怎么来!

怼完了吗?平静下来再通读一遍,太情绪化的词句都删了吧!怼归怼,也要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惹怒了审稿人爸爸不值得的


回复审稿人有哪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呢?

1. 不带情绪

只要不是拒信,都是好消息。主编的邮件中可能会出现”not acceptable in its current form”“will be rejected if”十分消极的评价,但这大多都是套话,这就是一个普通大修

所以,熬过大修就是小修,接收就不远了!不要产生畏惧厌烦情绪,收拾好心情,逐条回复吧!回复主编例句:

✅Thank you for handling our submission and offering us an opportunity of revision.

✅We have addressed all reviewers’ comments and detailed all the changes made to the manuscript.

2. 开宗明义

在逐条回复之前,一定要通读所有建议,很多审稿人会围绕一两个中心点,反复提出相关的建议,这种情况下,我会在最开头,单列一页overall response,简述针对这些中心点的修改,例句如下:

✅We understand you have x major concerns regarding x.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the following changes have been made

✅You may refer to our response to Comments x for details

✅We hope the revised manuscript is now acceptable to you. If not, we are glad to receive any further comments in next revision

这种建议,可以逐条回复,也可以搬到一起回复

✅We believe these comments are related; Please allow us to address them together

3. 礼多不怪

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付出时间精力免费审稿,起码的要求就是建议受到尊重,额外的期待就是自己的研究被引用

所以,我会在回复每条建议之前对审稿人表示感谢,无论我是否同意审稿人的观点;如果审稿人提出引用某些文献,不太离谱,我会照办。例句如下:

✅Thank you for your suggestion that xx

✅We have carefully reviewed the suggested studies and find them highly relevant. Insights from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our research with proper references. Kindly refer to the revised manuscript for details.


最后来说说

回复审稿人有什么潜规则?

规则一:“察言观色”

一般主编邮件里都是套话,无需过多在意,但有时候主编会加几句personal notes,就需要仔细解读:

  • 如果主编再三强调,这篇论文需要非常重大修改,提到诸如potentially risky等警醒字眼,则说明主编虽然给修改机会,但整体态度消极,这时修改起来就要尤其谨慎,每个意见都要全力改不要妄图搪塞过去
  • 相反,如果感觉到主编字里行间透露出积极,那我们修改起来就可以适当放松,少一些心理压力
  • 如果主编着重提到某个审稿人,要求作者尤其注意修改这个审稿人的意见,则可能这个审稿人是该领域较为资深的人物,ta的意见对后续决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我们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哄好”这个审稿人
  • 同理,如果主编透露出对某个审稿人的不赞同,就可适当降低花在这个审稿人身上的时间。就我亲身经历,一个审稿人给出了拒稿的建议,但是主编在邮件中提到“my take is that those comments can be addressed and can help to enhance your manuscript”. 当时我改的诚惶诚恐,后来主编并没有把我的修改发回给这个审稿人,直接接收了我的论文!早知道就草草改一下好了
  • 如果主编特意提到论文中的某个问题,并强调这个问题被多个审稿人共同指出,则说明主编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主要问题,下次提交修改时,主编可能检查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所以就要在修改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

规则二:“大局观”

面对来自多个审稿人的几十个建议,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呢?如何合理安排花在修改上的经历和时间?

  • 给小修意见的审稿人,一般比较好说话,可以适当“敷衍”
  • 给大修意见的人,一般会提出几个较严重的问题,多个次严重的问题和若干无关紧要的问题,要把经历均衡的分配在不同难度的问题上(不要只解决关键问题,而搪塞所以无关紧要的问题),造成一种各个问题都得到一定的解决,作者又在多个方面有一定自己的坚持的“假象”
  • 给拒稿建议的审稿人,取决于主编的态度,如果主编较为积极,我们就不用太重视这个审稿人,反之如果主编比较消极,就要拼命把这个拒稿的审稿人拉到自己的阵营

拒稿的一点小心得

  • 不要被任何审稿人的消极建议影响
  •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被拒稿后重投大概30%能被更好的期刊接收
  • 九点被拒十点重投,就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开启新一天

贴一篇非常干的干货:



高清图文资料,都在知识星球



说完了!

拜拜!

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