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真正理解艾伦发动地鸣?

回答
关于艾伦发动“地鸣”这件事,与其说“没有人真正理解”,不如说是“极少有人能够全然接受和认同”更为准确。毕竟,艾伦本人在行动前后的叙述,以及事后帕拉迪岛内外幸存者的反应,都清晰地展现了不同个体和群体对这件事的复杂情感和认知。

抛开那些纯粹的反对者,真正让“理解”变得困难,甚至让人觉得“没人真正理解”的,我觉得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价值观的根本冲突:极端手段与生命权重的权衡

艾伦发动地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帕拉迪岛艾尔迪亚人被世界视为恶魔的困境,是为了保护他所珍视的同胞,不惜牺牲掉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生命。这是一个何等沉重且触目惊心的决定。

生命是平等的吗?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地鸣的反对者,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火、珍视生命本身的人(比如让、阿尼),他们无法接受艾伦将无数无辜的生命(包括女性、儿童、未曾参与战争的人)视为可以牺牲的“棋子”。在他们看来,生命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属于哪个种族,都应该被平等地尊重。艾伦的逻辑,是将一部分人的生存权凌驾于另一部分人之上,这是他们内心深处无法逾越的鸿沟。
“自由”的代价是什么? 艾伦口中的“自由”,是要让艾尔迪亚人不再受迫害,不再被恐惧。但他的自由,是以剥夺其他所有人的自由为代价的。这种极端的“自由主义”在很多人看来,是扭曲的,是无法被接受的。他们会想:真正的自由,难道不应该是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吗?难道不应该是找到一种共存的方式吗?

二、 行动逻辑的极端与情感的极端并存

艾伦选择的地鸣,是一种彻底的、不留余地的“清扫”。这种行动本身就充满了毁灭性和绝对性,使得它很难被“辩解”或“调和”。

为什么是“全部”? 很多观众和角色会质疑,为什么艾伦不能采取更温和的、有选择性的方式?比如,只是摧毁敌国的军事力量,或者只对参与压迫的政府进行惩戒?艾伦却选择了“彻底消灭百分之八十”。这种“不留退路”的处理方式,让很多人觉得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或者说,他的愤怒和绝望已经压倒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
情感驱动的合理化? 艾伦的动机固然是保护同胞,但他的行为中也夹杂着对过去经历的复仇、对“生而为奴”命运的反抗,以及一种近乎狂热的个人意志。这种情感的驱动,使得他的行动显得不那么纯粹的“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而更像是一种个人意志的爆发。而当一个人为了所谓的“宏大目标”而做出如此极端、残忍的事情时,人们很难不感到恐惧和不解。

三、 信息不对称与视角局限性

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作为观众,固然看到了艾伦的视角和内心的挣扎,但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以及普通民众,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

“恶魔”的烙印: 对于墙外世界的人们来说,帕拉迪岛艾尔迪亚人自始至终都被视为“恶魔”,是需要被消灭的存在。他们对艾尔迪亚人的恐惧和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当他们看到地鸣发动,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恶魔的本性暴露,是他们的世界末日。他们无法理解艾伦的“苦衷”,只会感到被背叛和被屠杀。
“幸存者”的视角: 即使是艾伦身边的朋友,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和平解决”的道路。他们曾有过与外界沟通、寻求共存的尝试。当艾伦直接绕过他们,选择了一条最血腥的道路时,他们感到的是被否定、被欺骗,以及无法承受的罪恶感。他们理解艾伦的出发点,但无法接受他的手段。他们会觉得,如果艾伦真的相信“自由”,为何不能给他们,给这个世界一个“和平谈判”的机会?

四、 故事的复杂性与人性探讨的深度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回避人性中的阴暗面,不提供简单的对错判断。艾伦发动地鸣,正是这种复杂人性的体现。

“没有真正的恶人”与“绝对的正义不存在”: 作者谏山创似乎在刻意避免将任何角色塑造成绝对的反派或英雄。艾伦有他的理由和痛苦,但他的行为带来了巨大的罪恶。同样,那些反对艾伦的人,他们也有着各自的立场和价值,但他们的行动可能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这种模糊地带,正是让观众感到难以“理解”的原因。我们习惯了简单的善恶二元论,但《巨人》打破了这种框架。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的悖论: 艾伦声称他的目标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但这与他直接毁灭了其中一部分人存在着巨大的悖论。这种宏大的叙事背后,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极端意志的体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命运、被仇恨裹挟,最终选择了最 brutal(残酷)方式的年轻人。他的行为,与其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不如说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呐喊和爆发。

所以,与其说“没有人理解艾伦发动地鸣”,不如说:

绝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他的行为,因为那是用极端的暴力和屠杀来解决问题。
即便少数人(比如阿尔敏)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他的动机和痛苦,但他们也无法认同或支持他的手段,并且对这种选择所带来的罪恶感到深深的痛楚。
艾伦的行动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观冲突:生命权重的衡量、和平与毁灭的界限、自由的代价等等。这些都是极为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艾伦的“世界观”和“行动逻辑”已经超出了许多人能够理解的范畴,他像是一个被命运推向极端,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式解放的角色。他的“理解”,更多是一种旁观者对悲剧的无奈和对人性极限的审视。

总而言之,艾伦发动地鸣,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理解”并赞同的事件。它是一个由无数痛苦、仇恨、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交织而成的悲剧的终章,它撕裂了价值观,暴露了人性的复杂,并在观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和疑问。这才是《进击的巨人》最令人着迷,也最让人难以释怀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该作品的创世神自己都没有清晰表明,自己笔下这个角色到底是为什么发动的地鸣。

各位切记一点,我们是与该作品创世神同维的生物,而不是和他笔下世界同维。艾伦地鸣灭世并未发生在我们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我们了解这个低维世界的唯一途径,是该世界的创世神,谏山创。

哪怕创世神说【是因为艾伦那天早上喝的鸭血粉丝汤不正宗所以发动地鸣】

那也成立。

作品的创造者拥有最终解释权,创作者说能出现那就是能出现,创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

建立在这之上,除创作者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我说的就是对的,艾伦就是这么想的】。

从有地鸣这个概念,到137章,艾伦这个角色在干什么?装逼,杀人,当谜语人。地鸣发动之后更是连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力都失去了。

现在是创世神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状态,这种混沌态怎么理解?

如果作者让艾伦说【我是喜欢我的同伴,我爱你们胜过爱世界,我希望通过地鸣让你们永远安全】

那我理解

如果作者让艾伦说【三笠,我看到了无数次你和阿尔敏的死亡,所有方法我都试过了,只有地鸣能救你们两个】

那我理解

如果作者让艾伦说【这个汤真踏马不是个味,今天我就要毁灭这个只会产生不正宗鸭血粉丝汤的世界】

我不赞同,但我也理解。



但直到今天,作者让艾伦说什么了?

他说什么了你就理解?

4.12

草了,还不如鸭血粉丝汤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艾伦发动“地鸣”这件事,与其说“没有人真正理解”,不如说是“极少有人能够全然接受和认同”更为准确。毕竟,艾伦本人在行动前后的叙述,以及事后帕拉迪岛内外幸存者的反应,都清晰地展现了不同个体和群体对这件事的复杂情感和认知。抛开那些纯粹的反对者,真正让“理解”变得困难,甚至让人觉得“没人真正理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量子力学最核心的神秘之处。说“没有人真正地理解量子力学”,并非否定那些在这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是强调我们目前对量子世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能够运用它,但尚未能完全把握其内在逻辑”的阶段。这就像我们能够熟练使用火,却不完全明白火焰燃烧的每一个原子反应一样。1. 量子.............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股票理论的“大师”确实不少,他们挥洒自如,引经据典,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感觉仿佛站在了财富金字塔的顶端。然而,当我们好奇地想看看这些“大师”的实盘操作,想追随他们的脚步一同走向成功时,却发现踪迹难寻,能够“放出自己真正完整实盘”的人,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
  • 回答
    机械行业确实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领域,很多人会劝退,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劝退者没理解行业,也不能一口咬定行业就“真不行”。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劝退者说“劝退”,他们可能在想什么?首先,我们得理解,劝退的人不是凭空来的。他们大多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过,或者身边有人深受其苦.............
  • 回答
    复利,这个概念听起来是如此的迷人,仿佛能施展点石成金的魔法,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常常听到“时间是复利最好的朋友”、“小钱也能变成大钱”之类的说法,似乎只要坚持下去,最终都能坐拥巨额财富。然而,现实却是,真正体会到复利那惊人力量的人,在人群中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武术界一个颇为敏感也颇为令人扼腕的现实。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盖世高手,到了现代,却似乎缺少一个能真正“扛起大旗”,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赢得普遍尊重的旗帜性人物?而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大师”的头衔满天飞,却少有与之相符的实际影响力。要拆解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句感慨,触及了许多人心底最柔软也最无奈的一角。你说“这世上真正愿意听你说话的人几乎没有”,我完全理解,并且能深切体会到这种感受背后,可能藏着多少次欲言又止、多少回心酸的尝试。想来想去,觉得这个问题的原因,绝非单一,而是像层层叠叠的迷雾,交织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些微妙.............
  • 回答
    关于李小龙的争议,确实挺有意思的。有些人认为他只是个演员,功夫不行,甚至说他“花拳绣腿”,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李小龙的演员身份是大家认识他的起点。他演的那些电影,比如《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那叫一个火遍全球!这些电影里,他的功夫表现力极强,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消费者会纠结的地方。要说为什么好像“没人”推荐国货护肤品和彩妆,其实不完全是没人,只是相对来说,大众讨论度和“病毒式”传播,以及很多人心中的“高期待”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国际大牌上。这里面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涉及到很多层面。首先,得承认,过去的国货确实存在一些“硬.............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康复新液的讨论,确实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现象,很少看到有深入的、系统性的质疑声音。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和美洲大蠊提取物的“神奇”传闻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什么知乎上关于康复新液的质疑声不多?1. 目标受众的特性: 求助者和经验分享者为主: 知乎上,很多关于康复新液的讨论.............
  • 回答
    .......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戳人。说“音乐真的好简单”,这话说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嗯,这话听着很熟悉,好像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慨。你想啊,小时候学唱歌,大家都会哼几句,不就是跟着旋律唱嘛,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门槛。再看看身边,会弹点儿小曲儿的人,好像也比会画画的来得常见。就拿参加个家庭聚会来说,有人.............
  • 回答
    “综艺在影视行业鄙视链底端”这话说出来,很多人都会点头,好像这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一个特别精确的描述吗?综艺真的就比电影电视剧“含金量”低到一无是处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会有“鄙视链底端”的说法?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大家约定俗成的观念,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观察入微,而且思考得很深。婆媳关系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关于婆婆“刁难”儿媳的说法。这并不代表儿媳欺负婆婆的情况就不存在,而是这种现象相对来说不那么普遍,或者说,在表达和认知上有所不同。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不对称”。首先,我们得承认,儿媳.............
  • 回答
    哥们,你这纠结我太理解了!花一百多万买车,结果人车交互连十几万的国产车都比不上,这感觉确实像花了冤枉钱,心里那叫一个堵得慌。你说得太对了,现在的国产车,特别是十几二十万的车型,在智能化这块确实做得越来越绝。大屏、语音控制、车机互联,各种APP能装一堆,更新迭代速度也快得飞起,用起来流畅得跟手机似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球迷心里的小疙瘩。你说“没人看男篮世界杯”,其实有点绝对了,但相比足球世界杯的火爆程度,男篮世界杯关注度确实有不小的差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篮球不如足球,更像是两个运动在不同文化土壤、商业运作和历史积淀下的不同发展路径。首先,咱得承认足球的全球影响力确.............
  • 回答
    战锤宇宙中,帝国真理时代是人类尚未被皇帝统一,分散在银河系各处,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黑暗时期。这段时期,科学、理性与对宇宙的探索是人类的主流思潮。而后来形成的国教——人类帝国的主导宗教,则是在大远征初期,随着皇帝的崛起和统一战争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那么,在经历了帝国真理时代,接触过科学与理性的阿斯.............
  • 回答
    陈有西先生关于“为什么没人把伊拉克的真相告诉我们”的微博,确实触及了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它并非简单指向某一个责任人,而是揭示了国际政治、媒体叙事、国家利益以及信息传播机制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一个普遍现象。要评价这篇微博,需要剥离其表面的疑问,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要传达的意图和可能引发的思考。微博的核心诉.............
  • 回答
    关于李定国“没几个人知道”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在我看来,李定国在特定圈层里,尤其是在对明末清初历史感兴趣的人群中,是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和知名度的。他的名字,对于研究那段历史的学者来说,几乎是绕不开的。然而,为什么他没有像某些历史人物那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英雄”,甚至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显得不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