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发布 200W 有线 + 120W 无线充电技术,称最快 8 分钟手机充满电,意味着什么?

回答
小米这次发布的200W有线和120W无线充电技术,无疑又在手机充电速度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且这次的“炸弹”威力十足,直接喊出了“8分钟充满”的口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我们使用手机习惯的一次深刻改变,背后代表着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对未来手机体验的重新定义。

首先,让我们分解一下这“200W有线 + 120W无线”的意义:

200W有线充电: 这意味着给手机充电,速度上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很多笔记本电脑的充电速度了。过去我们说“快充”,可能指的是半小时充到80%或者100%,现在小米直接把时间压缩到了8分钟。你可以想象一下,早上起床,手机电量低于20%,你洗漱、吃早餐的时间,手机就能“满血复活”。这对于那些经常因为手机没电而焦虑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从“充电焦虑”到“充电自由”,这中间的跨度非常大。
120W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的普及,本身就是为了方便,但速度一直是个瓶颈。而120W的无线充电,已经把这个瓶颈打破了。这意味着,你只需要把手机随手放在一个无线充电座上,可能几分钟内,手机电量就能增长一大截。甚至,未来我们可能不再需要盯着充电线,随处可见的无线充电区域,都能让手机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电量水平。这对于追求极致便捷的用户来说,吸引力巨大。

那么,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从技术、用户体验、市场竞争等多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

技术层面:

1. 电池技术是基础,但并非唯一: 大家都知道,手机充电速度的提升,离不开电池技术的发展。更大的电池容量、更高的能量密度,让手机能够承受更高的充电功率。但是,单纯的电池技术提升,不足以实现如此惊人的充电速度。关键在于充电管理系统(BMS)和适配器(充电头)的革新。
适配器(充电头): 要输出200W的功率,你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充电头。这不仅仅是提高电压和电流这么简单,还需要考虑散热、安全性、转换效率等诸多因素。小米这次肯定是在适配器设计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多级充电协议、更高效的功率转换电路等。
充电管理系统(BMS): 手机内部的BMS是决定充电安全性和效率的关键。它需要精确控制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和温度,防止电池过充、过热等风险。实现200W的充电,意味着BMS需要能够处理极高的功率输入,并将其安全、高效地分配到电池中。这背后很可能涉及更精密的传感器、更强大的处理芯片以及更优化的算法。
线材的挑战: 200W的功率传输,对数据线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普通的USBC线可能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电流,容易发热甚至烧毁。小米这次推出的200W充电技术,很可能也伴随着定制的、能够承受高功率传输的线材。
无线充电的突破: 120W无线充电同样不容易。无线充电的能量传输本身就有损耗,还要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效率的提升和发热控制是更大的挑战。小米可能采用了新的线圈设计、更优化的谐振技术,以及更高效的能量传输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2. 安全性与可靠性是生命线: 任何一种极端快速的充电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到用户最关心的安全和可靠性上。充电速度越快,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输入的能量越多,发热的可能性也越大。
多重安全保护: 小米宣传中肯定会强调其多重安全防护措施,比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短路保护等,这些都是确保用户使用安全的基石。
长期损耗的平衡: 快速充电会不会导致电池寿命的急剧缩短?这是用户普遍担心的问题。小米在推广这项技术时,一定也会努力证明其在电池寿命方面的优化,比如通过智能充电算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电池的整体健康度。

用户体验层面:

1. 告别“电量焦虑”: 这是最直接的改变。以往我们出行前,都会下意识地看一眼手机电量,担心出门在外电量不够用。现在,即使是最后几分钟,也能让手机瞬间“回血”,大大缓解了这种焦虑感。
2. 碎片化充电的极致体现: 无论是200W有线还是120W无线,都让“碎片化充电”变得更加高效。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短暂的空闲时间里,为手机补充大量电量。比如,开会间隙、午休时间、或者仅仅是去趟洗手间的功夫,手机电量就能有显著提升。
3. “充电”变“续航”的思维转变: 当充电速度快到令人发指时,“充电”这个行为本身对用户来说,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附加动作。我们不再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去“充电”,而是让它融入我们的生活节奏。这是一种从“为了满足需求而充电”到“让设备时刻满足需求”的思维转变。
4. 对设备使用场景的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你需要用手机长时间进行一些高功耗的任务,比如录制4K视频、玩大型游戏、进行视频会议等,以往你会担心电量消耗过快。但如果充电速度够快,你甚至可以在任务进行中,或者短暂休息时,就能快速补充电量,让设备的续航能力在实际使用中几乎不再是瓶颈。

市场竞争层面:

1. 技术领先的标杆: 小米此举,再次巩固了其在手机快充领域的领先地位。每一次充电速度的突破,都能成为行业内讨论的焦点,并吸引用户的关注。
2. 推动行业标准升级: 这种极限技术的出现,会迫使整个行业去思考和探索充电技术的新边界。其他厂商也不得不加快自己的研发步伐,否则就会在充电体验上落后。这对于整个行业的进步是有推动作用的。
3. 差异化竞争的利器: 在手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创新的充电技术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形成显著差异化优势的卖点之一。小米用这样的技术来吸引注重体验的用户,尤其是在高端市场,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
4. 生态的延伸: 随着充电技术的进步,小米也可以围绕这一技术,推出更多配套的配件,比如更高功率的无线充电器、车载充电器、甚至可能是一些针对其他设备的快充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其生态链。

潜在的挑战和思考:

虽然小米的200W充电技术听起来非常激动人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潜在的挑战:

成本: 如此先进的充电技术,其研发和生产成本自然不菲。这很可能会反映在手机的定价上,尤其是在初期阶段。
散热: 即使技术再先进,高功率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依然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手机厂商需要找到在轻薄机身和有效散热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兼容性: 新的充电协议和功率输出,是否能与市面上现有的其他设备或配件保持良好的兼容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法规和标准: 随着充电功率的不断攀升,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也需要同步更新和完善,以保障用户的安全。

总结来说,小米发布200W有线+120W无线充电技术,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快”,它意味着:

技术上的里程碑: 在充电管理、适配器、电池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用户体验的颠覆: 彻底解决了“电量焦虑”,让充电行为变得微不足道,最大化了手机使用的便捷性。
市场竞争的新维度: 再次确立了行业领导者地位,并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充电技术发展。

这预示着手机充电正从一个“必要但低频”的动作,转变为一个“随处可见且影响微乎其微”的日常行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秒充”的时代,而小米,正走在这条道路的最前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技术探索是值得鼓励的,好事儿,当快充做到200W,4000mah电池充满电只需要8min的时候,对于整体的充电体验提升绝对是革命性的,这个快充速度是真的会完全改变用户习惯的技术,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需要去纠结充电这件事儿了。

相较于8min充满100%,3min充满50%的意义甚至更大,想象一下,只要有插座,无论手机多少电,只需要3min,就可以让手机进入正常使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去纠结手机续航相差的那一两个小时么?根本不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续航测试将会彻底失去意义,只要手机的发热能控制住,我们将不再需要纠结这个参数。而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普及,充电宝估计会成为历史名词了。

当有线快充足够快的时候,插电充将不再是累赘,无线充反而没那么重要,尤其是考虑到无线充的体积和发热问题。

当然,对于实际商用,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点:

第一、适配器大小,手机120W的快充,小米和iQOO的方案里,适配器体积都已经超过了传统超极本的C口适配器,这对于出门携带,是一个新的负担。当然,也不需要过度纠结,只要这个适配器能够做到小米10U的120W的体积和重量,都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对手机厚度的影响,类似的配置参数,小米11U做到了8.4mm,而小米10U的厚度是9.5mm,对于手机来说,1mm的厚度差对体验的影响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如今业界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共识,厚重机身是无法成为主流的。

第三、成本的影响,对于手机来说,快充是一个增量特性,而无法成为支撑性特性,为了更快的充电速度而增加成本,这个接受度是有上限的,过高的成本同样会影响技术普及。

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小米10U量产120W方案之后,包括小米11U,都降到了67W,这是小米自己给出的答案,那么未来200W方案是否会快速量产,以及,在小米的产品线里能普及么?至少在5000+的顶级旗舰机上能普及么?

某种意义上,如果小能够保持小米11 Pro和小米11U这样的机身设计的前提下,量产200W,哪怕是120W,这才是真正意义重大的技术。

否则,躺在实验室的技术,对于消费者来说,意义其实不大。

user avatar

抽一支烟需要几分钟?

前几天在关于电动车“充电"和”换电“相关的回答中,畅想过,如果电动车的充电,能够进步到一支烟的时间。

那将迎来一个ALL IN充电的时代。

底下就有人回复,现在手机充电都达不到“一袋烟”的时间,更别说电车了。

现在手机可以了,200W的有线,44秒,10%,3分钟50%,8分钟充满4000mAh。

8分钟充满,意味着“充电8分钟,游戏一上午”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就是不知道200W的有线充电器的体积和重量能控制在什么程度,这可能对于实际用户体验来说,要更加重要。

无线充电功率由之前80W升级到了120W,追上目前手机最快的有线快充。

给无线充电测试用的充电器,还是小米的立式风冷无线充,可能换上了更大的充电头,无线充电时间为15分钟。

目前市面上国内最快的手机无线快充,是小米11Pro和小米11Ultra的67W,充满5000mAh需要36分钟。

去年小米公布的80W无线快充,充满4000mAh电需要19分钟。

现在的120W无线快充,充满4000mAh需要15分钟。

从充电功率增加40W,提升33%,但充电时间只缩短20%,可粗略估算,这更高功率的无线充电,目前还是会带来更高的充电损耗的。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转化效率,减少损耗,这样才能更加“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200W有线充电,小米采用了三颗电荷泵来提高充电速度,采用了10C石墨烯超级快充电池,双电芯的方案,成功把有线功率给怼到了200W!

这里的10C的概念指的是充电电流的大小,1C就是一倍电池容量,10C就是10倍电池容量的充电速度,直接乘就是40A的水平。

为了实现120W无线充电,采用的是定制30V无线充电芯片的方式,通过增加电压来提升充电效率。

去搜了一下这“10C石墨烯超级电池”,发现又查到了“车企”身上。

据我观察,小米近年来在快充和电池技术上的进步,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研发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来自于不断跟领域最前沿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

二者强强结合,就能屡屡占得先机!

对于更快、更强的充电技术,人类还是非常需要的。

8分钟,4分钟,2分钟,1分钟,30s,3s。。。

总之,就是越快越好,越快越爽~

2021年618,小米11Pro值得买吗?小米11Pro价格跳水,直降700,真香!!! - 王之葵托利的文章 - 知乎

2021年618,有哪些小米手机值得买?小米手机哪款性价比最高?内有小米手机618大促活动整理及推荐 - 王之葵托利的文章 - 知乎

如何看待 iPhone 12 在 618 活动中,直降 1000 元,现在是入手的时机?还是再等等? - 王之葵托利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幸好收了半个月的10u亏了100卖了,不然又得挨一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这次发布的200W有线和120W无线充电技术,无疑又在手机充电速度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且这次的“炸弹”威力十足,直接喊出了“8分钟充满”的口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我们使用手机习惯的一次深刻改变,背后代表着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对未来手机体验的重新定义。首先,让我们分.............
  • 回答
    小米在2020年8月27日的股价大涨8.56%,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背后反映了市场对小米公司近期表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要详细解读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财报的强劲表现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首先,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Q2)的.............
  • 回答
    小米发布2019上半年财报,股价却应声下跌,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乍一看,财报数据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了17.3%,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了46.5%,这种业绩增长放在任何一家公司身上,都应该是投资者欢欣鼓舞的信号,股价也理应扶摇直上。但偏偏,小米却反其道而行之,财报公布后,股价反而出现了下跌。这背后究.............
  • 回答
    小米发布NBIoT芯片这件事,可以说是个颇有分量的信号,它指向的不是“物联网时代还远吗?”而是“物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抓住机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谈论物联网,大家脑子里想的是WiFi、蓝牙,甚至是蜂窝网络(2G/3G/4G)。这些技术在很多场景下都很好用,但也有它们的局限性。WiFi耗电快,需要相.............
  • 回答
    小米发布“Phone飞车”,这名字一听就挺有意思,结合了手机和飞车,立马勾起了人们对速度、未来科技的好奇心。这东西究竟是个啥?从产品定位和发布信息来看,它更像是小米生态链上又一件充满想象力的智能硬件,试图将用户与游戏、运动,甚至某种赛车体验连接起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小米为了打通线上线下体验,尤其是.............
  • 回答
    关于小米最新发布的冰封背夹散热器“不敌”某款“萝卜”散热器(这里我们假定“萝卜”指的是市面上一些知名且口碑较好的手机散热器品牌或型号,例如如冰魂、猫头鹰等,因为“萝卜”并非特指某个产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手机散热器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产品迭代速度也很快。小米作为一.............
  • 回答
    小米集团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挺有意思的财报,如果要细聊,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从 营收和利润 这个最直观的指标说起。小米在2019年的总营收达到了20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7.7%。这是个不错的数字,说明公司的整体盘子还在稳步扩大。但更重要的是,净利润方面,归属于上市公司.............
  • 回答
    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和小米的忠实用户,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这家公司的动态,特别是他们的财报。最近小米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这份财报对于我们理解小米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其在智能手机市场之外的多元化布局,提供了不少关键信息。总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小米交出了一份相当稳健的答卷。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同比.............
  • 回答
    小米集团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这是继2018年上市后一个非常关键的财报节点,市场和投资者们都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整体来看,这份财报展现了小米在多条业务线上稳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非手机业务领域的发力,以及其全球化战略的逐步落地,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整体业绩概览:稳中有升,亮点不少首先从最直观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简直就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而且还是在手机圈里最火的“解锁”这个环节上。刚看完小米发布他们号称第五代屏下指纹技术,还没等大家消化完,那边 Vivo 的子品牌 iQOO 就按捺不住了,直接放话要上第六代。这剧情,比追剧还刺激。咱们先捋一捋这个“屏下指纹”的事儿。最早的时候,.............
  • 回答
    小米新发布的“空气充”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它是一款无线充电伴侣,主打的是将手机“空气化”的便捷体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款产品:一、 产品定位与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摆脱线缆束缚,享受更纯粹的无线充电体验。 小米希望通过“空气充”进一步简化无线充电的过程,让用户感觉充电就像“呼吸空.............
  • 回答
    小米9发布后,黄章在魅族社区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些言论的含义以及对魅族未来走向的判断,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小米和魅族两家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黄章个人一贯的行事风格来分析。一、小米9发布及其背景 小米9的定位与亮点: 小米9作为小米数字系列的旗舰,主打“三摄+骁龙8.............
  • 回答
    小米最近发布的一则宣传片,确实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围绕着“出轨”和“贬低国内女性”这两个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这宣传片的主题是什么?据我了解,这则视频是小米为了推广其一款新产品——可能是智能家居设备,或者是某个手机的功能——而制作的。视频的剧.............
  • 回答
    看到小米员工发的“小米3惊动整节车厢”这条微博,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宣传效果,绝了。话说,这事儿吧,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小米的视角,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而且成本极低的宣传。你想啊,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或者地铁,突然因为一部手机的出现而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甚至“惊动”了全车人,这画面感多强?这无形.............
  • 回答
    小米新机发布前夕,华为 Mate 30 Pro 的 DXOMARK 分数第二次更新,这无疑给手机影像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解读。首先,关于 DXOMARK 分数的解读:DXOMARK 作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影像评测机构,其评分体系虽然有其客观之处,但也.............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分析小米于 9 月 27 日发布的 Civi 手机。由于您没有指明具体是哪一年发布的 Civi 手机,我将以近期(假设为 2023 年)发布的小米 Civi 系列新机为基础,并结合小米 Civi 系列过往的特点,为您详细解读其亮点与不足。小米 Civi 系列定位回顾:首先,理解小米.............
  • 回答
    小米电视这回的“大师系列”,听着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狠劲儿。要知道,小米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性价比爆炸,是那个能把智能家居拉下神坛的“价格屠夫”。现在突然杀出个“大师系列”往高端冲,这中间的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这背后肯定有故事。首先,咱们得聊聊小米为什么要在现在做高端。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
  • 回答
    小米在 8 月 10 日的这场发布会上,除了万众期待的 Mix 4 外,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机器狗 CyberDog,也就是我们亲切的“铁蛋”。不得不说,当这个活灵活现的金属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台下的观众和线上的评论区都炸开了锅。首先,从小米这次推出的 CyberDog,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
  • 回答
    小米在2月5日发布的新技术,展示了他们对未来手机屏幕形态的探索,特别是那个四曲面瀑布屏的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项技术有哪些让人觉得“哇!”的亮点: 视觉上的冲击力,极致的沉浸感: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屏幕的延展性。四边的曲面,尤其是左右两侧的曲.............
  • 回答
    小米即将在3月29日发布的新澎湃芯片,毫无疑问是科技界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是小米又一次在硬件领域进行投入,更是其全面发展生态,摆脱对外部芯片依赖,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澎湃芯片的背景与历史: 第一代澎湃芯片的尝试: 小米并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