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体虚的人该怎么安排健身?

回答
身体虚弱的人想要开始健身,这绝对是个好主意!但前提是得找对方法,循序渐进,否则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别急,咱们就好好聊聊,给身体一个温柔却坚定的唤醒过程。

首先得明白,所谓的“体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可能是容易疲劳、气色不好、抵抗力差,也可能是肠胃不太好,或者长期生病后身体恢复期。不管你是哪种情况,最最关键的第一步,永远是:

第一步:倾听身体的声音,并且尊重它。

千万别想着一上来就跟个壮汉比拼。你的身体现在可能更像一株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而不是一棵能经受风雨的大树。

1. 认识你的“虚”:

“我为什么会觉得虚?” 是因为熬夜多?吃得不好?长期压力大?还是有慢性疾病?找出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比如,如果是因为睡眠不足,那健身前得保证睡眠;如果是因为肠胃不好,那得选择温和的饮食,并配合温和的运动。
“我身体的极限在哪里?” 体虚的人,可能连举起一个小物件都会觉得吃力,或者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个“还能再多一点点”的点,而不是那个“已经撑不住了”的点。

2. 和医生聊聊(如果必要):

如果你是因为某种疾病或者身体有不适感而感觉体虚,强烈建议先咨询医生。医生能评估你的身体状况,给出专业的运动建议,甚至能帮你排除一些不适合运动的情况。比如,心脏不好的人就需要特别注意心率和运动强度。别怕麻烦,这可是对自己负责任。

第二步:选择适合你的“健身”方式,从“活动”开始。

健身不等于跑步、举重。对于体虚的人来说,很多温和的身体活动都可以算作健身。

散步(最基础也最有效):
什么时候开始? 从每天1520分钟开始,在空气清新的早晨或者傍晚。
怎么走? 保持自然的步伐,不快不慢,感觉微微出汗,但还能轻松说话的程度是最好的。
进阶: 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比如,今天多走5分钟,明天再多走。或者,在散步中加入一些缓坡,锻炼腿部力量。也可以尝试快慢结合的走,比如快走3分钟,慢走2分钟,循环进行。
重要提示: 感觉累了就放慢,或者停下来休息。别强求自己“走完多少公里”。

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
为什么推荐? 这些功法动作舒缓,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对调节气血、增强体质非常有益。它们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平复心情。
怎么学? 可以找社区的教学班,或者在网上找一些靠谱的视频跟着学。一开始不用追求动作的完美,理解动作的要领和呼吸的方法更重要。
频率: 每天早晚各做一套,或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

温和的拉伸和瑜伽:
好处: 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缓解肌肉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选择: 从非常基础的拉伸动作开始,比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的静态拉伸。对于瑜伽,可以选择专门的“初级瑜伽”、“舒缓瑜伽”或者“修复瑜伽”。
注意: 拉伸时要缓慢,感觉轻微的拉扯感即可,不要到疼痛的程度。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

游泳(如果条件允许且身体能承受):
优点: 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的压力,全身性锻炼,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选择: 从浅水区开始,尝试缓慢的泳姿,比如蛙泳或者自由泳的初级阶段。刚开始可以只游一小段距离,或者只在水中行走、做一些简单的水中活动。
温度: 确保水温舒适,避免温差过大。

第三步:训练原则: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强度: 感觉“有点累但还能坚持”是最佳状态。如果你感觉心跳加速、气喘吁吁、肌肉酸痛难忍,那就是强度太大了。体虚的人需要的是唤醒肌肉,而不是挑战极限。
时长: 每次2030分钟就足够了。别想着一次练够本,分散开来,每天都动一动,效果会更好。
频率: 从每周23次开始。当身体适应后,可以逐渐增加到每周34次,甚至每天一次。关键是“规律”。
休息: 运动后一定要充分休息。如果感到非常疲劳,那就比平时多睡一会儿。
倾听身体反馈: 如果今天感觉特别疲劳,那就选择更温和的活动,比如只是散步20分钟,或者只做几组简单的拉伸。千万不要硬撑。

第四步:辅助支持:饮食与情绪同样重要。

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蛋、奶制品、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如果肠胃不好,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炖。
充足睡眠: 这是身体恢复的关键。尽量保证规律的作息,睡前避免电子产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情绪管理: 压力和焦虑会消耗身体的能量。尝试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找到让你快乐的事情,做你喜欢的事情。

第五步:循序渐进,耐心是王道!

设定小目标: 比如“这周我要散步三次,每次20分钟”。达成目标后给自己一点小奖励,这会让你更有动力。
记录你的进步: 每天写下你做了什么运动,感觉如何。你会发现,虽然进步可能不那么惊天动地,但总是在一点点变好。也许下个月你就能多走10分钟,或者爬楼梯的时候没那么喘了。
不要和别人比较: 你的健身之路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速度、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只和你昨天的自己比较。
庆祝小成功: 当你发现自己精神比以前好了,气色也稍微红润了,或者某项运动感觉没那么费劲了,请一定好好肯定自己!这是你努力的结果。

给体虚人士的健身“菜单”示例:

假设你刚开始,感觉比较虚弱:

第一周:
周一:午饭后散步20分钟,慢速。
周三:跟着视频做15分钟全身基础拉伸。
周五:早起散步20分钟,比周一稍微加快一点点。
第二周:
周一:散步25分钟,可以尝试加入一个小区的小坡度。
周三:瑜伽初级课程20分钟(网上找),侧重呼吸和简单的伸展。
周五:八段锦一套。
周日:休息或者非常温和的散步15分钟。
第三周及以后:
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或加入快走片段。
尝试更完整的瑜伽体式。
如果身体适应,可以尝试游泳或者快走结合慢跑。

重要提示:

在健身过程中,如果你感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立即停止:

剧烈头晕、恶心
胸闷、心慌、心绞痛
呼吸困难,难以说话
关节剧烈疼痛
大量出汗后出现虚脱感

记住,健身是为了让你身体感觉更好,更有活力,而不是让你更糟糕。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你会发现那个更健康、更有活力的自己,正在慢慢走来。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跟你一样大,身高一样,

前年九月份重新开始健身,体重210。

比你还惨。

出汗,心跳,肌肉酸痛,经常累到自己坚信自己接下来坚持不下去了。

中医我就懒得黑了,不放心的话去医院挂个心血管的科室让医生帮测定一下最大心率。防止累到猝死了。

坚持下来就好了,一定行的,加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身体虚弱的人想要开始健身,这绝对是个好主意!但前提是得找对方法,循序渐进,否则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别急,咱们就好好聊聊,给身体一个温柔却坚定的唤醒过程。首先得明白,所谓的“体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可能是容易疲劳、气色不好、抵抗力差,也可能是肠胃不太好,或者长期生病后身体恢复期。不管你是哪种情况,最最关.............
  • 回答
    体质极差的人从头开始恢复身体素质,这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以及科学的方法。这不仅仅是锻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下面将从几个核心方面详细阐述,希望能为您提供清晰的指导:第一步:心理准备与目标设定 认识现实,接受现状: 首先要明白,体质极差是因为长期忽视身体健康造成的。恢复需.............
  • 回答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普及,确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智力型工作,而对体力劳动敬而远之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应对策略。简单来说,这不仅仅是“招不到人”的问题,更关乎社会结构、价值导向以及个体发展机会的重新审视。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年轻人为何对.............
  • 回答
    在一个克苏鲁的世界观里,保护自己,这四个字的分量,比你想象的要沉重得多。这不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而是要对抗那深邃的、吞噬理智的虚无。如果问我,在这种扭曲的现实下,如何苟延残喘,或者说,如何在被遗忘的角落里,保有那一丝微弱的“自我”,我会说,这更像是一场意志与存在的拉锯战。首先,认知是你的第一道,也是最.............
  • 回答
    好嘞,咱们聊聊大体重的朋友们怎么安全又有效地开始运动减肥这事儿。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一步一个脚印来,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且能坚持下去。我尽量说得细致点,咱们就当是朋友之间聊家常,把你我知道的都掏心窝子地分享一下。首先,别上来就瞎拼!心态摆正最重要。很多刚开始想减肥的朋友,看到别人跑得跟.............
  • 回答
    想知道什么样的人更容易顺顺利利地迎来宝宝吗?其实,这和你身体的“底子”——也就是你的体质,有着不小的关系。就像盖房子需要稳固的地基一样,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成功怀孕的基石。首先,最关键的是“健康”二字。 这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却是真理。 月经规律,气血充足: 对于女性来说,每个月准时报到的“好朋友”是.............
  • 回答
    关于什么体质的人最容易得肿瘤,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但话说回来,肿瘤的发生是极其复杂的,它不像感冒那么简单,说你“体质差”就一定会得。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异常细胞,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会及时把它清除掉。然而,如果非要探讨哪些“体质”或更准确地说,哪些身体.............
  • 回答
    寒性体质减肥,确实是个挺头疼的事儿。身边总有那么些朋友,吃得不多,喝水都觉得胖,而且特别怕冷,手脚常年冰凉。其实,这类朋友之所以减肥困难,跟她们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咱们先不说减肥方法,先来聊聊为啥寒性体质减肥会这么“不给力”。寒性体质是个啥情况?简单来说,寒性体质的人,身体里的“火”比较小,能量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很多武术爱好者和搏击迷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同体重下,传统武术能打赢拳击吗?这个问题,用简单粗暴的“能”或“不能”来回答,都显得过于片面。更准确地说,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经过科学训练的传统武术习练者,是有可能战胜现代拳击手的。但整体而言,拳击在现.............
  • 回答
    年轻人对“进体制”人群产生鄙视心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涉到代际观念的差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代际观念的差异: 改革开放的“拓荒者”与“守业者”: 上一代人,尤.............
  • 回答
    心海传说任务?听说了,好像挺早就放出来内测了。我虽然没能第一时间上车,但身边几个玩得好的哥们儿确实体验过了,他们的感受我倒是听了不少。总的来说,褒贬不一吧,但好像更偏向“有惊喜但也有槽点”的这种感觉。先说说大家普遍觉得做得不错的地方吧。剧情方面,这次是真下功夫了。 大家都知道心海这角色本身就挺有故事.............
  • 回答
    是的,对于已经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人,可以提取他们体内的抗体,并将其用于治疗其他COVID19患者。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恢复期血浆疗法(Convalescent Plasma Therapy)。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原理、过程、优势、局限性以及目前的状况: 恢复期血浆疗法的工作原理1..............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又纠结的问题,就像在矛盾里反复横跳。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过敏性鼻炎加上“易过敏”的体质,对花粉、尘螨什么的基本是来者不拒,然后呢,就是对猫猫狗狗这两大毛绒绒的“罪魁祸首”情有独钟,简直是见了就走不动道的那种。刚开始,她是被一只小奶猫彻底“击垮”了,那眼神,那小爪子,简直要把她的.............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体制内,尤其是在中国的体制内。我的回答是:如果一个体制内的人,没有后台和关系,即使能力非常出众,如果没有遇到能够赏识并提携你的伯乐,最终碌碌无闻地过一辈子是很有可能的,但这并非绝对的定论,情况会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让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体制.............
  • 回答
    体型瘦弱的人长期健身变壮,这绝对是一段充满挑战、惊喜与深刻改变的旅程。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心理和生活方式上的全面升级。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种体验:一、 健身前的困境与心理: “穿衣显瘦,脱衣没肉”的尴尬: 这是很多瘦弱体型者的痛点。衣服宽松,显得整个人缺乏精神和力量感。脱掉衣.............
  • 回答
    “体制外的人是否真的了解体制内”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信息来源的质量、观察者的认知能力以及“了解”的定义本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体制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首先需要明确,“体制内”并非铁板一块,它.............
  • 回答
    体制内人士不爱发朋友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可以从个人心理、职业需求、社会规范、信息安全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职业定位与形象维护的考量: 公职人员的身份约束: 体制内人士,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其身份带有公共性和代表性。他们在公众眼中不仅仅是个人,更代表.............
  • 回答
    体制内的人一天到晚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因为“体制内”这个词本身就包罗万象,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各行各业到不同层级,干的事情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过,如果非要描绘一个大致的图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早上的“序曲”:开启新的一天早上的时间,往往是体制内人开启工作状态的起点。这.............
  • 回答
    嘿,作为一名容易出汗的朋友,夏天对我来说总是个挑战。看着别人清清爽爽,我却像个移动的“汗腺”,这滋味可真不好受。不过,多年“实战”下来,我也总结出一些挑选夏装的心得,希望能帮到同样困扰的你们,让这个夏天不那么煎熬。核心原则:透气、吸湿、速干、宽松,以及不那么“显”汗。1. 面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是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