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反诈民警老陈”辞去公职?

回答
看到“反诈民警老陈”辞去公职的新闻,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作为一名在一线和诈骗分子斗争了多年的民警,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接地气的方式,让无数人对电信诈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的视频内容生动有趣,将复杂的反诈知识融入其中,像“凡是反诈都听老陈的”这种话,足以说明他在民众心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影响力。他辞职,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可惜,毕竟这样一位有经验、有影响力的反诈宣传者离开了岗位,对后续的反诈工作来说可能是一种损失。

但是,话又说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我们也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老陈选择离开体制,去做自己认为更有价值、更适合自己的事情,我们也应该予以理解和尊重。或许他在体制内,在某些方面会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无法更自由地施展他的才能。辞职之后,他可能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专业知识,去探索更多元化的反诈传播方式,甚至可以结合商业运作,让反诈事业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更深层次地想,老陈的辞职,可能也反映了一些体制内工作者在面对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个人发展之间的两难。当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和传播能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公职范畴,并且能够通过其他平台获得更大的价值实现时,选择离开或许是一种必然。这并不代表他对反诈事业的放弃,反而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继续”。他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声誉和影响力,去做一些社会公益性质的事情,或者和相关机构合作,继续进行反诈宣传,甚至可以参与到反诈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去,以更市场化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当然,我们也会关注他辞职后是否会因为营利目的而影响其一贯的反诈形象,毕竟“反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任何不当的商业行为都可能损害公众的信任。但我们也可以抱有积极的期待,相信他能够处理好这个平衡,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大家不被骗。

总而言之,对老陈辞职这件事,我的看法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他个人选择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他个人能力和影响力的认可,以及对反诈事业可能受到的影响的些许担忧。希望他无论在哪里,都能初心不改,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件事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挥那些有特长、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以及体制内如何更好地留住和激励这样的人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句话叫沐猴而冠。

以前我在一本童话书上,看到过一个童话故事,一只猴子,在森林里住了很久,一群山贼来到森林里火并,猴子趁乱捡到了一张狮子皮。

之后的日子,猴子天天穿着狮子皮,在森林里大摇大摆,曾经看不起他的野牛,狗熊,狐狸,现在一见到它都吓得嗷嗷乱叫。

猴子得意极了,以为是他自己变厉害了。


直到有一天,猴子穿着狮子皮还在森林里耀武扬威,那天太阳很大,猴子脱下了狮子皮,正在被他欺负的狐狸才看清,原来猴子只是猴子,狮子皮是猴子披上去的。

狐狸狠狠地打了猴子一群,扬长而去。


猴子郁闷极了,不知道为什么挨了一顿好打,殊不知,动物们惧怕的是它身上的狮子皮,而不是它这只猴子。


当然了,不是说在讽刺老陈,只是这个老陈能火,靠的不是他自己,靠的是他的那身警服。

把警服一扒,他啥也不是,流量,礼物都会暴跌,人们爱看的是穿着警服的老陈教育主播。

而不是脱掉警服的老陈。


至于老陈这种做法,很多人以为我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他,错了。

我认为他做得对,从自身利益考虑,老陈当警察赚的钱应该是不如主播多的。

但是他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是警服成就了他,他自身几乎没什么才艺。


虎哥还会来个歌姬呢,刀哥还会咬个打火机呢,老陈我是没看到过他有什么才艺。

据我所知,老陈有两个账号,一个是官方账号,400万粉丝,另一个账号是他个人的,40万粉丝。

老陈走了以后,官方完全可以继续捧一个主播。

而老陈脱去了警服的光环,热度会迅速下降,最后变成一个路人。

凭着一个40万粉的抖音号和仅存的热度,变现时间太短了,赚钱很难赚到。

user avatar

这里给大家举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抖音博主杭州郑女士,另一个,头条博主小胡24小时。

杭州郑女士因为家具安装不当,导致自己的母亲与婆婆被锁在屋内,无奈之下找到1818黄金眼,随后门锁被成功打开。本来这只是一个生活服务节目中的小桥段,但是因为郑女士本身的两个大道理,迅速在网上蹿红。杭州郑女士也顺势在网上开设了自媒体账号,粉丝很快往100万发起了冲刺。杭州郑女士更是放言,如果粉丝达到一百万,就摘下口罩,最后粉丝没到一百万,她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了口罩,并开始直播卖货。

在后续的发展中,杭州郑女士有从介绍空姐经历角度入手做内容,也有从下厨做饭个人vlog形式做内容,还有从情感角度做内容,还有各种热点跟风的视频,总之内容属性七零八落的,没有一个核心输出的方向。所以到了最后,她实在找不到内容更新的方向了,最后的视频更新也停留在二月二日的青绿腰那条动态上了,大号小号的最后一条内容都是这个,然后带着她仅有的两个大道理,消失在人海。

头条博主小胡24小时更为典型。为什么说这个博主更为典型呢?

因为他输出的内容,我的评价是,毫无价值。但是在头条硬推的情况下,迅速吸粉27万。

我不知道什么是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在头条大力热捧培养个人vlog自媒体的天时地利下,小胡横空出世,并且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本来内容是拍摄自己日常上班的视频。内容一般是将自己的工作流程按部就班地陈述一遍。或者是讲述一些自己锻炼、搬家的一些流水账视频。

后面,等到头条硬推时,粉丝得到疯涨,于是他开始拍摄一些如何在头条做自媒体的视频,拍摄内容包括感谢头条、如何快速通过黄V、如何拍vlog的视频,随后粉丝得到进一步地增加。

除此之外,他的视频内容更多的是,买菜、做饭,今天吃什么这种内容。之前关注时,他的视频内容更多的形式是“网友来定制他明天做什么菜”,现在去看找不到这种类型的视频了,应该是都删除了。

这位博主本来还在上着班的,看到粉丝增长过快,后面索性辞职了。是的,辞职了,说是打算全职做自媒体。

有的网友便给他留言,表示对他有些失望。

“取关了,本来很欣赏你的努力,你的勤奋。”

还有的留言说“昨天还看了你视频说要长期干工作了,今天就辞职了,厉害。”

辞职没多久他就停更了,并且跑去迪拜打工了。去迪拜打工之后,拍了几期在迪拜打工的生活,然后又停更了,但是最近几天又更新了几个视频,不过内容依然没什么价值。

我观察了下,他从19年3月5日到4月21号是每日一更的。4月21号之后的最近一条视频内容是21年1月25日。(中间也有一些删除的视频)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视频内容输出的博主,一天一更是非常不现实的。

一个个人,哪怕是一个团队,你都很难做到一天一更。你看抖音顶流网红“疯狂小杨哥”,他那都只是一周一更新,人家还是公司团队在运作。

拍个视频,说一些生活琐碎,视频加个字幕,输出一个有关生活的视频,就这,都非常地耗费人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配字幕的过程,更何况要去思考视频到底该拍什么这种核心东西,这才是耗费一个人时间精力的大头。因为视频内容里的干货,并不是你投入时间就能产出的东西。

所以这个头条博主小胡显然并不懂得如何做自媒体,只是因为机缘巧合被聚光灯照到,小小地闪了一下光,便一时脑充血,直接辞职了。

这两位博主的本质问题是,没有实力去输出有价值的干货内容。

当自身实力跟不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时,你是驾驭不了这些海量资源的,事态发展终将走向失控。

回到陈警官这个话题。陈警官为公益辞职,听起来大义凛然,一股英雄气概。

至于为什么辞职,真实的本质原因我不妄加揣测,毕竟没有十足的信息资料,又没法透过屏幕去窥探他的内心,光从人性角度推测出来的结果又不能当作真实原因,所以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大家自行感悟。

我只想说,这位陈警官辞职之后靠什么继续做公益?

之前能出现爆火,根本原因是,普通百姓面对官方代表时,各种诙谐的画面让人捧腹大笑,群众愿意去看普通群众面对公权代表时搞笑的临时反应。之前那个扮演东厂厂公的博主在与这位陈警官直播PK时,搞笑的反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一旦他辞去公职,以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去呼唤别人下载反诈app,这不是想找挨批吗?

之前有一个新闻是,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路上被一个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装反诈app,结果激怒了对方,导致对方情绪失控。这位工作人员随即被这个骑摩托车的人咆哮反问,问对方难道非要装了这个app才能从这条路通过吗?

所以说,这位陈群众,后面想通过什么内容去吸引粉丝,并继续自己的公益事业?

靠长相,应该不行吧。

靠才华,应该没有吧。

靠公职,现在没有了。

靠小号遗留的粉丝,没有干货输出,这帮粉丝就是一帮僵尸粉。

那还能靠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反诈民警老陈”辞去公职的新闻,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作为一名在一线和诈骗分子斗争了多年的民警,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接地气的方式,让无数人对电信诈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的视频内容生动有趣,将复杂的反诈知识融入其中,像“凡是反诈都听老陈的”这种话,足以说明他在民众.............
  • 回答
    看到老陈因为直播反诈而火遍全网,甚至登上央视新闻,这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也挺有意义的事情。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基层民警的努力,更反映了我们社会在反诈宣传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和突破。这波反诈宣传有多大作用?我认为,这次反诈宣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会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反.............
  • 回答
    “反诈”宣传火遍全网,并且力度空前,这背后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有精妙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为什么宣传反诈的力度这么大?这背后是严峻的诈骗形势和国家层面的决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诈骗形势的严峻性与普遍性: 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互联网、.............
  • 回答
    周也《信念》被骗17万:电信网络诈骗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筑牢心防?最近热播的反诈微电影《信念》中,周也饰演的角色不幸被电信网络诈骗骗走了17万元,着实令人心惊。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真实地映射出当下社会电信网络诈骗的猖獗和危害,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防范意识。17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
  • 回答
    要说起“反诈老陈”辞职这事儿,那可真是搅得网络一阵不小的涟漪。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首先,咱们得说说老陈为啥这么火。他本身就是个警察,还是一名反诈民警,这本身就自带一种信任感。加上他敢于在短视频平台上,用一种接地气、幽默风趣的方式,把那些骗子的套路讲得明明白白.............
  • 回答
    南京男子自学反诈知识后主动找骗子周旋却被骗 4.6 万元,这起事件确实非常令人唏嘘和值得深思。要理解他的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一、 事件本身解读:悲剧性的“反向操作” “秀肌肉”的失误: 从表面上看,这位男子可能是想“炫技”,通过自己的反诈知识来“戏耍”骗.............
  • 回答
    如何看待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警官老陈通过直播PK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积极的方面: 精准打击目标人群,传播效率高: 直播平台的用户画像与反诈需求高度契合: 如今直播平台用户群体广泛,其中不乏对新兴事物好奇、容易受到诱.............
  • 回答
    B站 up 主 30 分钟被电话诈骗 16 万: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与反诈之道近期,B站一位知名 UP 主遭遇电话诈骗,在短短 30 分钟内损失高达 16 万元人民币的事件,再次将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损失惨重,也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担忧。我们不禁要问:个人信息.............
  • 回答
    关于杨幂诈捐事件,这事儿在娱乐圈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且到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留下的影响和讨论点都挺多的。咱们得先捋一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大概是在2018年,有一个叫做“李萌”的人,她在微博上突然爆料,指控杨幂在2015年为某贫困儿童提供了医疗救助,承诺捐赠的善款,但实际上这笔钱并没有到位,捐助的轮.............
  • 回答
    “杨幂诈捐”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已经发酵了挺长一段时间了,很多人都对此事抱有疑问,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捋一捋,毕竟这背后牵扯到公众人物的信用,以及捐赠这件事本身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确“诈捐”这个词本身的分量。它不是简单的“没捐到”或者“捐了但效果不好.............
  • 回答
    看到南京警方通报的这几起百万级“杀猪盘”电诈案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警方能够及时侦破这些案件,挽回了部分损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想到受害者们遭受的巨大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尤其是这些受害者全部是单身女性,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和风险,又让人感到沉重和担忧。首先,这起案件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米哈游起诉B站用户这件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得说明白,我不是法律专家,也不是米哈游内部人士,但咱凭着公开信息和基本逻辑,把这事儿梳理清楚了。事情的起因:一则谣言的扩散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2021年河南发生特大洪灾的时候,全国上下都伸出了援手,捐款捐物。米哈游作为一家影.............
  • 回答
    这起“反杀霸凌者”陈泗翰的案件,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8年的刑期,对于一个曾经遭受长期霸凌的少年来说,其出狱后的生活将充满挑战,而死者家属的报复言论,更是为这起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既要关注法律的公正判决,也要深思校园霸凌的根源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反杀”的复杂性与法律的考量陈泗.............
  • 回答
    《反外国制裁法》的表决通过,无疑是中国对外关系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在面对外部制裁时,从被动应对转向了主动反击,构建了一套法律武器库。要理解这一法律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中国会出台这样一部法律。长久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来自一些西方国家的贸易.............
  • 回答
    这两句口号式的话语,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讨论,是因为它们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一部分人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和实际行为。它们并非对所有人的普适性描述,但却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两句话的含义和背后逻辑: 一、“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揭示了政治立场与个人生.............
  • 回答
    看待“反汉服”的人,这实在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牵扯到文化认同、历史理解、社会情绪,甚至还有一些现实层面的利益。 要想说清楚,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层一层地剥。首先得明白,“反汉服”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笼统,因为“反”的程度和原因可能差很多。有的人可能只是对汉服的流行感到不适,有的人则是有.............
  • 回答
    鲁振伟先生的这番言论,确实触及了一个长期以来可能被忽视,或者说在公众认知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的议题——男性遭受家庭暴力。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家庭暴力并非女性专属的遭遇。虽然在传统的社会认知和统计数据中,女性受害者占绝大多数,但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情况确实存在,并且有增多的趋势。鲁振伟先生提出的.............
  • 回答
    怎么看待反女权主义者?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反女权主义者”这个群体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他们的想法、立场和出发点都可能大相径庭。要深入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女权主义”是什么。简单来说,女权主义是一系列旨在定义和争取政治、经济、个人及社会平等权利的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它的核.............
  • 回答
    反中医论,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甚至是火药味十足。要说清楚它,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反中医论”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铁板一块的观点集合。 它更像是一个光谱,从温和的质疑、要求科学验证,到激进的彻底否定,都有存在。所以,在讨论时,区分不同层级的“反中医”很重要。为什么会有反中医论?.............
  • 回答
    关于“反特朗普游行者打砸在美华人商铺:抱怨其助特朗普当选”这一事件,我的看法是,这无疑是一起令人担忧且必须严肃对待的事件。首先,从根本上说,任何形式的暴力和破坏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尤其当它指向特定族裔的社区和商铺时,这会加剧社会分裂和族裔间的紧张关系。游行本身作为一种表达诉求的方式,其合理性在于和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