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常山药业称「1.4亿中国男人阳痿」,两年半后常山药业信披违规被罚60万,你怎么看?

回答
常山药业曾经因为“1.4亿中国男人阳痿”的说法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后来又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被罚款。这件事情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也就是2019年3月,常山药业发布了一则公告,宣称其产品在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方面有“1.4亿中国男性有ED(阳痿)需求”。这个数字一出来,那叫一个轰动。你想象一下,一个制药公司,而且是上市公司,直接抛出这么一个惊人的数据,而且还跟这么一个敏感的健康问题挂钩,媒体报道那是铺天盖地。

当时,很多人对这个数字的来源和科学性表示怀疑。毕竟,要得出“1.4亿”这个数字,需要相当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样本量、抽样方法、调查的覆盖范围等等。而常山药业的这则公告,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粗暴”或者说“简单粗暴”。人们不禁要问,这数据从哪儿来的?有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是不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而夸大其词?

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吸引眼球的数据很容易被传播,但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各种问题。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发布这样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它的品牌形象,也关系到投资者对它的判断。

果不其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常山药业预期的那样一帆风顺。因为这个“1.4亿”的数据涉及的范围太广,影响太大了,监管部门也开始关注了。很快,证监会就对常山药业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

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常山药业确实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具体来说,它在公告中披露的关于其产品治疗ED的数据,缺乏充分的、经过核实的科学依据,并且在相关的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数据存在偏差,没有充分披露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简而言之,就是这个“1.4亿”的数据,不够严谨,甚至可以说是“不靠谱”。

常山药业因此被证监会处以警告并罚款60万元。这个罚款金额,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其实不算特别大,但关键在于它暴露出来的问题。60万元,虽然是个数字,但它代表的是信披违规的代价,是市场对虚假或夸大信息的一种惩罚。

那么,这件事情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是信息披露的严谨性是上市公司生存的基石。上市公司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任何信息披露都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尤其是在涉及产品市场规模、疗效等敏感信息的发布上,更需要有扎实的证据支撑。一旦出现信披违规,不仅会损害公司声誉,更可能引发投资者的不信任,导致股价波动,甚至受到监管的严厉处罚。

其次,是公众对科学事实和市场宣传的辨别能力在提升。虽然“1.4亿”这个数字确实很有冲击力,但随着信息传播的渠道增多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人们不再轻易相信那些缺乏依据的夸大宣传。对于企业来说,靠“讲故事”来吸引眼球的时代正在过去,扎实的研发能力和真实的产品疗效才是硬道理。

第三,是对相关行业的警示作用。勃起功能障碍(ED)确实是一个普遍的健康问题,市场需求也客观存在。但企业的责任在于,不能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或者吸引眼球,就随意夸大或捏造数据。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损害。严谨的科学研究和负责任的市场推广,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监管部门对信披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是在加强的。虽然60万的罚款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是“小巫见大巫”,但这种处罚的意义在于“杀鸡儆猴”,警示其他上市公司引以为戒,规范信息披露行为。长远来看,这种监管有助于净化资本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

总而言之,常山药业“1.4亿中国男人阳痿”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在信息披露上栽跟头的事例。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的过程中,严谨、真实和诚信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监管部门,乃至每一位关注这件事的公众,都能从中看到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4亿,我们不妨猜猜这个数怎么来的。

公关部负责人想搞一个耸人听闻的大标题。

于是找到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副总1、副总2加一个综合办主任,共5人的样本。公关部负责人为他们亲测是否ED (就是阳w)。

至于测试方法,我们不好猜测。

公关负责人日夜加班加点,终于在五天之后完成了测试。

结果,除了综合办主任之外,全部ED。

ED比例80%?

不行,这个数据太过于耸人听闻。不科学。

公关负责人正绞尽脑汁发愁的时候,董事长的电话打来了。

“小c啊,前天晚上的实验数据,我觉得你的测试方法可能不太科学,这样,你今晚再帮我测一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之后,又陆续接到了总经理和两位副总的电话。

于是又过了四天,补充实验结果出来,四位领导全部排除了ED的可能。加上综合办主任,五位领导,那都是虎虎生威。

这也不行啊,全部正常,那还怎么卖药?

这时候,综合办主任的高情商迸发,说,“几位老总肯定都是宝刀不老。我测试的那天啊,怕面子挂不住,搞了点小计谋,嘿嘿,这个这个……其实我那什么……嘿嘿”

几位领导都满意的点了点头。

于是,按20%的ED率,套到7亿男同胞头上,1.4亿就出来了。

这很科学。

——————

我是 @纸谈风月

user avatar

一般来说,我是说一般来说

一个反面数据出来认真思考合理性的越多,说明数据越失真。一个反面数据出来急于撇清关系的人越多,这个数据越真实。

感觉一众答主答得都有点急躁啊……

user avatar

就怎么说呢。

这常山药业的1.4亿人这个数据得出来的就离谱。

因为他不管地域差别,不管年龄差别,不管身体健康的差别,就直接找几十个人去抽样调查,然后算出来一个百分比,然后乘以男人的人口总数。

结果,大量男人“被阳痿”。

他这种抽样调查方法就类似于直接去医院抽样调查“中国的健康人总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99%的人都不健康,唯一的1%,还全都是医务工作者。


后面再分享一些统计学小笑话:

(一)

从前,有一位统计学家,他在趟过一条平均水位不足1米深的河流时,被淹死了。


(二)

曾经有一个学统计的学生,他开车的时候,总是在十字路口加速,呼啸而过,然后再减速。一天他带着一个旅客,那个旅客被他的驾驶方式弄得心惊胆战,问为什么要这么开车。

那个学生回答,“是这样的,从统计学角度讲,十字路口是事故高发段,所以我要尽可能的少花时间。”


(三)

“请给个铜币吧,”一个乞丐在议会广场拦住财政部的统计专家说,“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啊,”统计专家亲切地问,“和去年同期相比怎样?”



(四)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 则 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吧!?“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五)

有一个是关于06年7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的笑话:宇航员:地面,地面!这里是发现号,请问我们可以发射了吗?地面:等一下,我们扔个硬币……啊!是正面,发现号,你们发射吧!


(六)

三个统计学家去打猎,正好碰到挺大的一头鹿。第一个统计学家开枪了,但是子弹偏左了大概1米。

第二个统计学家也跟着开枪了,同样没击中,子弹偏右了1米。第三个统计学家放下枪,兴奋地嚷道:“嗨,平均来讲,我们打中了!”

(七)

一个统计学专家,一个地理学家,一个长跑运动员,在沙漠里迷了路,谁活下来的机率大,为什么?

答:长跑运动员,因为跑得快。

错,是统计学家,因为统计水分最多。

(八)一个生物学家,一个统计学家,一个数学家和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在风景如画的非洲野生动物园。他们坐在吉普车里开到了大草原,然后停下来,用望远镜向地平线望去。生物学家尖叫起来:“看,那里有一群斑马!而且看正中间,有头白色的斑马!太神奇了,竟然有白斑马,我们会出名的!”

统计学家说:“这不显著。我们只知道那里有一匹白斑马。”

数学家说:“事实上,我们只知道那里存在一面身体是白色的斑马。”

计算机科学家惊呼:“哦!一个bug!”

(九)一个统计系学生荒度了一学期去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只有是非题,所以他打算掷硬币来考试。教授看到这个学生花了两个小时,一直是在掷硬币,写答案,掷硬币,写答案。。。最后所有人都完成了考试,除了这个学生。

教授忍无可忍走过去打断了这个学生:“我看你根本没好好学,但是如果你掷硬币决定答案的话,怎么会那么久都没做好?”

这个学生苦逼地说道:“我还在检查我的答案。”

(十)

一个统计学家计算飞机上有人带炸弹的几率是0.0000001%。而同时有两人带炸弹的概率几乎为0。于是他每次坐飞机都要带一个炸弹。

user avatar

统计数据会说谎。

以前好像有本书就是这样命名的,就像下图这种同一个数据调坐标系。

其实常山药业这种,就是类似的。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数据,中国xx有多少亿,比如 @招财大牛猫 总结的

常山药业之前说中国阳痿患者有1.27亿,贵州百灵之前说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1亿,通策医疗说不孕不育的有5,000万以上,康宁医院说每5个人就有一个是精神病。

但是,理论上,除了全国人口普查,么有任何机构可以做到全国性的普查,甚至每年的普查也是抽样的。

那么,常山药业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其实办法就是抽样调查算出概率,然后乘以总人口

比如找了几十上百个人调查一下比例,得出样本群里男性阳痿比例20%,最后用全国7亿左右的男性一乘,那就是1.4亿。

但是,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统计学里做抽样调查,对于抽样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常山药业的样本抽样到底如何?

地方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全国性抽样?还是用某个城市代表的?

全国那么多地市,不同区域风土环境人情都有差异,人们生活习惯也有差异,是否包括?

年龄分布如何?

不同年龄段的个人性功能存在差异,尤其是少年儿童还没性成熟呢。

职业分布如何?

不同职业可能也存在差异

甚至于调查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互联网?电话?上门?

比如互联网调查是否会涉及到上网人群和不上网人群的问题等等?我国当前接入互联网的人群是9亿,还有5亿多人没接入互联网呢


如果这些没搞清楚,那么这个抽样调查就不具备说服力,举个典型的例子:

记者到列车上采访,发现人人都有车票,于是记者报道:春运一票难求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这就是典型的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

可是很多时候,又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对方到底是故意搞错呢?还是本身能力有限不知道抽样调查有这么多道道呢?

user avatar

看起来名字高大上的枸橼酸西地那非是个啥?

就是大名鼎鼎的——伟哥!!!


常山药业「1.4亿中国男人阳痿」的数据,“可能”并不是假的。

只不过是玩的数据上的春秋笔法。

这是一份数据中,中国中老年男性ED的分布[1]

这是中国人年龄分布:

40~50岁的ED人数,大约2200多万人。

50~60岁的ED人数,大约2400万人。

60~70岁的ED人数,大约3000万人。

70岁以上的ED人数,大约3600万人。

总计,约11200万人,距离常山药业的数据很接近嘛。

如果相减,年轻人里面大约有2800万人ED,不知道常山药业的数据有没有包括小孩子。

那么得到年轻男性的ED率,最高不过百分之几个点,而且可能还主要被35~40岁的人群所拉高。对于20岁左右的小伙子,如果真有ED,恐怕是有器质性病变了。

其实常山药业还是有一点点职业素养的,毕竟没有拿糖尿病人的来对比,毕竟中老年糖尿病人的ED率高达72%。

让老年人把人均ED率拉高,常山自然好卖药了。

这里提醒一下,广大消费者。

一些看起来十分正派的保健品牌,也经常玩这种数据上的春秋笔法。

任何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只要一被平均,年轻人就人人有病了。

常山药业,不仅仅套病人。

还在空手套白狼。

看这个高大上的公告:

枸橼酸西地那非适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假设其中有30%接受治疗,人数将达4,200万人,假设接受治疗的ED患者每年都能多次使用药物,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

实际就是把“伟哥”的学名摆出来唬人,对于没有ED的绝大部分普通人(但又担心ED),看到一个“高大上”的药名字,还以为研究出了什么牛逼的新药。

这个饼画得多美丽。

由于ED主要是中老年人,如果真能根治治疗30%的中老年人ED,那应该是医学奇迹了。

可能常山药业已经掌握了返老还童的秘术,怎么可能才百亿元即便的市场规模,应该至少是十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吊打苹果。

等投资者进来,一看原来饼是画出来的。

回头一看,一把把镰刀唰唰唰地就挥了过来。

参考

  1. ^ 中老年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流行病学调查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

拿个榔头,满眼看到的都是钉子。

拿个扫把,满眼看到的都是垃圾。

眼界太窄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