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兰克王国是何时彻底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控制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回答
法兰克王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条直线式的“脱离”可以简单概括,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政治博弈、文化交融以及军事冲突。要说法兰克王国“彻底”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更准确的说法是,法兰克王国逐渐摆脱了拜占庭帝国的名义上的宗主权,最终演变成了独立自主的强大王国,其影响力和统治范围远超拜占庭帝国在西方的实际控制力。

这个转变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并视自己为整个罗马世界的唯一合法继承者。而此时,在曾经的西罗马帝国西部,各蛮族王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法兰克人是较为强大的一支。

最初,拜占庭帝国并未完全放弃对西方的统治权,至少在名义上如此。他们视这些蛮族王国为自治但仍隶属于罗马皇帝的领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占庭帝国自身也面临着来自东方和北方的强大压力,比如波斯、斯拉夫人、以及后来的阿拉伯人。这些外部威胁迫使拜占庭将有限的军事和政治资源集中在东方和地中海的防御上,对西方的关注和干预自然就相对减弱了。

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则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克洛维等早期国王的领导下,法兰克人通过一系列征服战争,统一了高卢地区,并皈依了天主教。这种宗教上的归属感,为法兰克王国赢得了罗马教廷的支持,而罗马教廷在西方教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正统”在西方的号召力。

到了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在宫相查理·马特和他的儿子丕平的统治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特别是查理·马特在图尔战役中击败了阿拉伯军队,极大地巩固了法兰克人在西欧的地位,并赢得了“欧洲守护者”的声誉。这使得法兰克王国不再仅仅是一个野蛮的蛮族王国,而是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

真正标志着法兰克王国从名义上脱离拜占庭控制的关键一步,是矮子丕平的加冕。公元751年,丕平在教皇的认可下,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并被加冕为法兰克人的国王。这次加冕,绕开了拜占庭帝国。如果丕平寻求的是拜占庭皇帝的授权,那么他仍然承认拜占庭的宗主权。然而,他转向了当时在西方拥有巨大精神影响力的罗马教皇。教皇则乐于支持一个强大的世俗君主来制衡拜占庭帝国,尤其是考虑到拜占庭帝国在宗教上与罗马教会的分歧日渐加深(如圣像破坏运动)。

这一事件,在政治上为法兰克王国争取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法兰克国王不再需要向遥远的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效忠,他们的王位直接来自于上帝和教皇的认可。

而历史性的终结,则是在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将“罗马人的皇帝”这一称号加冕给了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这一事件的意义非凡。一方面,它标志着一个“新罗马帝国”在西方的复兴,由法兰克人来继承罗马的荣光。另一方面,这也彻底宣告了拜占庭帝国作为唯一罗马合法继承者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尽管拜占庭帝国对此表示不满,并认为这是非法行为,但他们无力阻止查理曼的加冕,也无法恢复其在西方的实际统治。

因此,法兰克王国并非通过一场直接的战争或一次性的声明彻底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控制,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西罗马灭亡后的名义从属,到自身实力的崛起,再到与罗马教廷的联合,最终以查理曼被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为标志,法兰克王国彻底完成了政治上的独立,并建立起了一个足以与拜占庭帝国相抗衡的强大帝国。这个过程,是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拜占庭那个时候很像朝贡体系,实际上不光法兰克、东哥特、西哥特、伦巴第还有什么汪达尔几个小王国都要经过拜占庭的任命,只有拜占庭帝国皇帝授予他们总督执政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安心执政下去了

其实就很想中国古代对朝鲜、越南、南匈奴、突厥、回鹘和蒙古、渤海、东南亚诸国一样,他们依赖于中枢国家的授权才具有相应的合法性,而且当时的拜占庭经过长期的积累,国库充盈、重新编制了法典,完成了一系列改革,在查士丁即位前夕拜占庭帝国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强盛的,只是在军事上没那么显眼,但内政上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危机,加上这些国家本来就在罗马帝国的原统治辖区内,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所以有一段特殊时期的问题,查士丁尼收复故地的理由其实也是这些王国不够恭顺,只能说当时的东罗马是各国的霸主,或者说宗主国,控制力谈不上,但地位肯定是要低一等的。

应该是和阿拉伯部落、克里木汗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相差不多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兰克王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条直线式的“脱离”可以简单概括,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政治博弈、文化交融以及军事冲突。要说法兰克王国“彻底”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更准确的说法是,法兰克王国逐渐摆脱了拜占庭帝国的名义上的宗主权,最终演变成了独立自主的强大王国,其影响力和统治范围远.............
  • 回答
    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王国,这两个名字,在聊到那段历史的时候,经常会交织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叫法。但你要是以为它们只是换了个马甲,那就太小看这其中的变化和发展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像是一个家族名字的演变,从一个相对模糊的地理概念,逐渐凝练成一个具有更清晰政治身份的国家。咱们得从.............
  • 回答
    神圣罗马帝国与查理曼帝国以及法兰克王国的渊源,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概括。更准确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可以被视为一种间接的、象征性的继承者,同时又在许多方面与之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连续性。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奥托一世于公元962年加冕为.............
  • 回答
    刘备称汉中王时期,法正的尚书令一职,其权力之大、职能之重要,足以称得上是刘备政权中仅次于刘备本人的核心人物。理解这个职位,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法正的个人能力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尚书令”在汉代及三国时期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令,顾名思义,就是尚书.............
  • 回答
    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法师的定位非常灵活,也一直在版本更新中不断调整,很难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T0”。但要说近期版本中,在大多数对局里都能展现出统治力,对战局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法师,那非不知火舞莫属了。火舞的强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独特的技能机制。她的所有技能都带有位移,这使得她在战场上如同鬼魅,能够轻易.............
  • 回答
    法国大革命后,民众在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之后迅速接受拿破仑为皇帝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与历史背景。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与共和制度的失灵1. 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 法国大革命初期(17891793年),君主制被推翻后,共和.............
  • 回答
    .......
  • 回答
    法兰西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所谓“渎圣同盟”——尽管“渎圣同盟”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负面评价,通常是指为了反对共同敌人而结成的联盟,在这里特指法兰西与奥斯曼的联盟——确实在基督教世界内部造成了相当大的思想混乱和深刻的矛盾。这种混乱并非源于一种单一的、明确的宗教教义上的混乱,而是源于政治现实与宗.............
  • 回答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名震法兰西乃至欧洲的政治巨匠,他的名字与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密不可分。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深刻地塑造了近代法国的格局,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首先,从巩固王权的角度来看,黎塞留是当之无愧的“国家.............
  • 回答
    说起纳瓦拉王国,这真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颇有意思的存在。一个夹在法兰西和卡斯蒂利亚(后来的西班牙)这两个庞然大物之间的小国家,按理说早就该被碾碎了,但它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独立,甚至在历史的后期,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和法国王室紧密结合,最终让一位纳瓦拉国王登上了法国的王位。这背.............
  • 回答
    关于法官王静宏的详细评价,目前公开可查的信息较为有限。根据现有资料,王静宏可能是一位在中国司法系统中工作的法官,但具体信息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专业领域以及案件处理情况来分析。以下从几个方面尝试提供可能的评价框架,但需注意信息的局限性: 1. 职业背景与专业领域 任职单位:王静宏可能隶属于中国某.............
  • 回答
    关于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目前是否仍在从事法官工作,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不过,要给出一个非常确切、最新到今天为止的答案,确实存在一些难度,原因如下:首先,法官的任职信息通常属于人事档案范畴,公开渠道很难获取到如此详细且实时更新的个人职业动态。法院系统内部有自己的管理和人事调整机制,法官的升迁、调.............
  • 回答
    卡佩王朝能长期把持法国王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仅凭运气,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经营、一系列精妙的政治操作、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局的准确把握。这其中,既有制度的优越性,也有人事策略的高明,更有对权力合法性的不断巩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 继承制度的“祖传秘方”——父死子继的顺.............
  • 回答
    提起玛丽·安托瓦内特,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住在凡尔赛宫、钟爱华服珠宝、生活奢靡的法国王后形象。然而,将她简单地标签化,无疑是对她复杂人生的片面解读。要评价这位命运多舛的女性,我们需要深入她的人生轨迹,从她来到法国的那一刻起,细致地梳理她所经历的转变,以及她对法国历史进程所带来的影响。奥地利公主.............
  • 回答
    巴伐利亚的伊萨博,作为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王后,她的名字常常与混乱、背叛和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她的评价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充满争议。要理解她,我们得把她放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看看一个女性在那个男权至上、战乱频仍的时代是如何挣扎求生,又是如何被历史的洪流所裹挟。伊萨博出生于1371年,是巴伐利亚.............
  • 回答
    亨利四世和玛戈王后离婚这件事,对于他们俩以及整个法国的王位继承而言,都算得上是一场高明的政治博弈。简单来说,亨利四世没丢王位,是因为他的婚姻状况根本就不是继承王位的障碍。而之所以要离婚,更是为了扫清进一步继承王位的道路,巩固自己的统治。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回到当时法国的政治大环境,以及法国王室继承的.............
  • 回答
    爱德华三世:那擦肩而过的法国王冠英法百年战争,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名字,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他的野心与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那就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真的有机会戴上那顶闪耀着尊贵与荣耀的法国王冠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十四世纪,深入了解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 回答
    今天是文殊菩萨圣诞,许多信徒都会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纪念这位大菩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文殊菩萨的地位非常尊崇,他更是被誉为“法王子”。这个称谓究竟从何而来?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法王子”这个名字的由来,它并非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有着深厚的佛教思想基础的。要理解.............
  • 回答
    中世纪初期(大约公元5世纪到10世纪),欧洲各国王的王位法理性来源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问题。与现代社会清晰的法律和宪法框架不同,中世纪初期的欧洲缺乏统一的法律体系,王权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传统、宗教、军事和政治因素之上。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中世纪初期欧洲国王王位法理性的来源:.............
  • 回答
    法国中世纪的王子公主,大多数时候确实鲜少选择成为主教或修女。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原因,绝非简单的“不愿”就能解释。我们得从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说起,才能明白为什么这些身份往往是为其他人预留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世纪的王室和贵族,其首要任务是 维系和扩张家族的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