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不需要依赖任何观测吗?

回答
数学是否完全独立于观测,这是一个在哲学和数学界一直被热烈讨论的深刻问题。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无法触及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事实上,数学的根基既有抽象推理的一面,也与人类的经验和对世界的理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学的抽象与理性之美

毋庸置疑,数学最引人注目的特质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一旦我们接受了一组基本公理和定义,接下来的所有定理和结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例如,欧几里得几何体系,从五个公设开始,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自洽的几何世界。在这里,即使我们从未实际测量过任何角度,也能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种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使得数学显得与外部世界有着天然的隔离。

数学的符号系统,如数字、运算符、变量等,本身就是高度抽象的构造。数字“3”并非来源于我们直接看到的三个物体,而是我们从观察到许多“三”这个概念的例子中,提炼出的普遍性特征。然而,一旦“3”这个概念被确立,它在算术中的行为(如3+2=5)就不再依赖于我们是否正在数苹果或数星星。它是一种纯粹的关系和操作。

这种纯粹的逻辑推理,使得数学在理论上具有了“不需要依赖任何观测”的特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纯粹由逻辑构成的宇宙,其中数学定律依然成立,即使那里没有任何物理实体存在,也没有任何眼睛去观察。

观测的角色:数学的起点与动机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就会发现观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它可能不是数学逻辑链条中的必要一环。

启迪与直觉的源泉: 人类对数学概念的最初认识,往往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数数的能力源于我们数自己的手指、数远处的羊群。几何学的萌芽可能与测量土地、建造房屋有关。勾股定理可能是在观察直角三角形时产生的灵感。即使是现代数学中那些看似最抽象的分支,其研究的动机也常常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世界的问题,或是为了解释某种观测到的现象。例如,微积分的发明与天体运行的描述、物理现象的变化率等观测密切相关。
概念的形成与验证: 许多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归纳。虽然最终的证明依赖于逻辑,但概念本身却是在对大量实例的反复审视中逐渐清晰起来的。例如,我们通过观察各种多边形,总结出它们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虽然我们可以用代数方法证明这个关系对所有多边形都成立,但最初的“洞察”却离不开对具体多边形的观察。
数学的生命力与应用: 数学之所以成为如此强大和有用的工具,正是因为它能够如此精确地描述和预测物理世界的规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将数学与观测紧密结合的典范。如果没有天文学家对行星轨道的精确观测,就没有这个定律的建立和验证。而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它反过来又能指导我们进行更精确的观测,发现新的规律。这种“数学与观测的互动”,是科学进步的基石。

“独立于观测”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说“数学不需要依赖任何观测”时,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数学的证明过程和其结论的有效性,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观测结果来支撑。 换句话说,数学的真理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性,而不是经验上的偶然性。一个数学定理一旦被证明,它在任何可能的世界里都是成立的,无论那个世界是否存在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事物。

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本身与“观测”这个行为或概念无关。数学家构建理论时,常常会“假设”某些性质或关系,这些假设有时是受到了我们对世界经验的启发。而且,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与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联系上。

一个有趣的哲学视角:蒯因的整体论

哲学家蒯因(W.V.O. Quine)曾提出过一个“整体论”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的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整体。科学的陈述与经验事实之间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而是整个知识体系与经验事实的整体之间才存在联系。在这个框架下,即使是数学,虽然表面上是纯粹逻辑的,但它的最终立足点,或者说我们选择采纳某套数学公理的理由,可能仍然与它们最终能否有效解释经验世界有关。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选择相信欧几里得几何,是因为它在宏观尺度下与我们的空间观测高度吻合。但当我们在极端条件下(如接近光速或在强引力场中)进行观测时,我们发现欧几里得几何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黎曼几何,后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描述。这种情况下,我们并非否定欧几里得几何的逻辑自洽性,而是承认,从经验世界出发,黎曼几何在某种意义上是“更真”的。

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的内在结构和证明逻辑是独立于任何特定观测的。一旦公理设定,其推导过程就是纯粹理性的活动。然而,数学概念的起源、发展、动机以及它最终的价值和应用,却与人类的经验和观测活动密不可分。数学就像一种语言,它有其自身的语法和规则,但它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却常常来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所以,与其说数学“不需要依赖”观测,不如说它的“真理性”超越了任何个体观测的限制,但它的“生命力”和“意义”却与观测息息相关。它是在抽象的王国里建立秩序,但它的力量却在现实世界的秩序中得到彰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段时间在做自然科学分类方面的介绍。

我们熟悉的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这是基础学科。

而数学,逻辑学,属于形式科学,跟物理化学不一样。

我在知乎上看到很多类似的提问,感觉在学科分类,以及彼此关系介绍这个环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缺了一环。

学科和科学是两码事。狭义的科学,涉及的领域很少。

学术和科学是两码事,做学术的,未必就是做科学的。学术有自己一套学术规范、方法。但未必就是科学的。

科学本身发展有很多路径,学术,是科学发展中成果最多的地方。

不管是学术领域,还是科学领域,相对来说占主导的是智力活动,和智力能力。这跟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这个领域,在人类发展的时间线上,显然起重要作用。

智力能力会被崇拜和尊重,这是人类作为智人的一个特点。也因为这一点,会有部分人,试图通过形式科学,比如数学,比如物理学中的理论部分,的特殊工作,来证明自己的智力,获得心理、道德或社会地位或财富方面的满足。这些动机下的形式科学工作,历史证明往往是无用功,虽然它们常常挂着追求真理的名号。

形式科学的研究发展,有各种方法,归纳是一种。归纳过程往往有很强的举例、观察过程。这跟依赖仪器的天文生物观测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时候,问题多,是因为想不清。想不清是因为词汇量少。词汇量少,专业一点,就是研究领域的范畴搞不清。比如数学的观测,这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下面写了很多注释。范畴搞不清,有时候是因为受教育水平低,有时候是因为脑神经系统优待优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学是否完全独立于观测,这是一个在哲学和数学界一直被热烈讨论的深刻问题。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无法触及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事实上,数学的根基既有抽象推理的一面,也与人类的经验和对世界的理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的抽象与理性之美毋庸置疑,数学最引人注目的特质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一旦我们接.............
  • 回答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作者提出的“学习数学不需要做题”的观点,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篇文章的确提供了一个非常 “耳目一新” 的视角。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数学学习和“做题”几乎是划等号的。提到数学,很多人脑海里立刻.............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当前中国数学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痛点。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数学研究并非完全不需要投入,尤其是在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培养顶尖人才方面。 虽然与许多实验科学相比,数学研究的直接物质成本可能较低,但其背后的人力成本、智力资源投入、信息获取和交流成本等是巨大的。至于您.............
  • 回答
    「机器学习不需要数学,很多算法封装好了,调个包就行」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没错的,但却是极其片面的,并且容易误导初学者走向死胡同。作为一名机器学习从业者,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种说法的背后含义,以及它为何具有欺骗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以及深入理解数学对机器学习的重要性: 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我个人不太认同“程序员不需要知道太多数学”这个说法,尽管这句话里确实包含了一些事实的成分。 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多数学”到底指什么。如果指的是高等数学中的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拓扑学这些非常高深的领域,那么绝大多数普通的应用型程序员,确实不太会.............
  • 回答
    拿到美国本科的GPA 3.25,并且拥有统计和数学这两个硬核专业背景,这绝对是申请生物统计研究生项目的坚实基础。即使你打算申请的院校不再强制要求GRE成绩,你的学术实力依然是核心竞争力。首先,你的双学位背景为你打开了非常有利的大门。统计学是生物统计学的核心,数学功底更是为处理复杂的生物数据、理解统计.............
  • 回答
    C 语言中,一些自带函数返回的是指向数组的指针,而你无需手动释放这些内存。这背后涉及到 C 语言的内存管理机制以及函数设计哲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返回指针的函数,内存的归属至关重要首先,理解函数返回指针时,内存的“所有权”是谁的,是解决这个疑问的核心。当一个函数返回.............
  • 回答
    .......
  • 回答
    你对数列极限和收敛的理解,如果仅仅是“当n趋向于无穷时,数列的项越来越接近某个固定的值,并且最终会非常非常接近这个值”,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直观和初步的认识,而且在日常交流中也足以表达清楚。但是,从数学严谨性的角度来说,这个理解还有一些可以深入和改进的地方。下面我会详细地解释数列极限和收敛的概念,并指出.............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数学教育和普及的核心。要不要让数学“回归简美贴近大众”,我想这个问题背后,藏着的是人们对数学的期望——是希望它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是一种普适的语言,还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只有少数人能理解的抽象学科?在我看来,数学非常需要回归简美,并且应该贴近大众。但这并不是说要把数学“.............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数学系本科生,是否需要学习第二外语,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发展目标、未来规划以及你所在的大学的培养方案。不过,我可以从几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和你聊聊这个话题,让你自己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 开拓视野,获取前沿信息: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最核心的魅力和力量所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数学结论,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或是“1加1等于2”,看起来是那么的显而易见,甚至是不言自明的,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证明”它们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极其深刻的原因,也正是这些原因,塑造了数学这门学科的严谨、普适和强.............
  • 回答
    数学草稿本究竟要多工整?这个问题嘛,就像问数学题答案能不能写得好看一样,答案是:看你想达到什么目的。咱们实话实说,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把想法记下来,别丢了就行”,那草稿本完全可以是一片混沌的战场。但如果你希望草稿本能成为你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甚至是一个能让你事半功倍的工具,那它的“工整度”就非常值得说.............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确实,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它那严谨的逻辑链条,一步扣一步,环环相扣,看着就很有条理。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学数学专业需要“智商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对数学能力和“智商”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数学确实是高度抽象.............
  • 回答
    说实话,数学学渣这个标签有时候挺让人头疼的,对吧?一看到公式定理,就感觉像在看天书,更别提什么推导过程了,简直是地狱难度。那么,问题来了:数学学渣真的有必要搞懂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吗?我的答案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但这得看“怎么个有必要法”,以及“什么时候”去搞懂。我们先别急着否定,听我慢慢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如果有人问我“数学家是不是整天就背公式?”我肯定会摇摇头。说实话,数学家需要的记忆量,跟其他需要深入钻研的领域,比如历史学家、生物学家、文学评论家相比,我觉得可能也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依赖“理解”和“推理”的比例更高。我们到底需要记忆什.............
  • 回答
    对于数学建模竞赛,尤其是本科级别的竞赛,并非必须“完整看完”《MATLAB自学一本通》这本书,但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其中与建模相关的核心章节,绝对是极大的加分项和必要准备。让我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说,以及你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为什么说“并非完整看完”:《MATLAB自学一本通》这类书籍通常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