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在仓鼠笼里跑,还能顺便发电
晕跑,听说过吗?没有啊,那懵圈儿呢?
再更新一次,麻烦大家把答案看完再评论,这是对答题者起码的尊重。我再强调一次我从未说过要把全程马拉松搬到田径场办,更不存在几万人在田径场上跑。
现在国内开展的比较好的业余田径赛事我听说过的有陕西田径公开赛、厦门田径公开赛还有厦门的5000米夜跑联赛。我是希望这样的业余田径赛事也能普及而不仅仅是致力于办公路马拉松。
这种比赛一座城市一年可以办多场,甚至可以多个场地同时办。所以即使有大量跑者有参赛意愿,那也可以分散开。事实上这种比赛的吸引力肯定是比不上公路马拉松的。所以真的不用担心几万人挤在田径场的问题……
至于很多人去关心的数圈。这个问题只有5000、10000两项中可能出现。正规比赛中有裁判人工数圈,再辅以电子设备,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还可以根据参赛选手的水平分组比赛,尽可能减少套圈。
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园答案:
我在两年多以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其实简单的说:如果在操场里跑圈那就不叫马拉松了。因为国际田联对马拉松的定义就是公路赛。
而且在田径场里的超长距离挑赛在国内也是存在的。但这个并不常见,比赛的吸引力也远不如马拉松。
但我这么说题主一定不满意。因为大家关心的不是马拉松的定义,而是为什么要办这种大型路跑赛事来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在两年前我遇到这种问题我会回答说:”办大型路跑赛事给一座城市带来很多好处,一个上午带来不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种观点会得到跑者的支持,但也有很多人反对,觉得不该为少数人的爱好给更多的人带来不便。
过了这两年以后我渐渐理解了反对我的人的想法。
首先说一说我的情况。我最近几年一直在伦敦。喜欢上跑步其实也是从英国开始的。虽然最近我在国内的时间不长,但也知道近几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式发展。所以每次回国都会尝试找一个比赛跑一跑。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有马拉松,所以很容易找到赛事,这在10-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对于一个喜欢跑步的人来说这是喜闻乐见的。
在英国,跑步的人的绝对数量可能比不上国内。但是喜欢跑步的人的比例,以及路跑赛事开展的成熟度还是比国内要高很多的。我粗略算一下,在疫情以前,伦敦每一年因为跑步或者自行车赛事,市中心区域会被封路八次。
年初的Winter Run (10k),、三月的Big Half (半马)、Landmarks Half (半马)、 伦敦马拉松、夏天的伦敦铁三、伦敦-萨里100英里骑行、亚瑟士伦敦10k、秋天的Royal Parks Half (半马)。
以上仅仅算市中心,如果算上比较偏的地方那就更多了。
英国人动不动就游行抗议这个抗议那个,但我还没见过有人抗议路跑赛事扰民的。。。如果伦敦市民很反感路跑或者自行车赛事,那么市中心区域不会一年被封8次。所以我之前看到国内那些反对马拉松的声音,我首先的想法是:”伦敦一年封8次都没什么动静,国内城市一年就那么一次有什么好不满意的“
但是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正是因为国内路跑赛事发展太快了,所以才造成了喜欢跑步的人和不喜欢跑步的人的对立。虽然目前在国内跑马拉松的绝对人数是很可观的,但从比例上讲。跑马拉松还是一个很小众的运动。各大城市都争着办马拉松确实是为了小部分人爱好而影响大部分人的生活。
而在英国,虽然跑步还算不上全民参与的运动。但起码每个人都会认识那么几个喜欢跑步的朋友。所以有了路跑比赛大家想到的不是抱怨,反对。而是自发的去路边加油。跑过伦敦马拉松的人应该有所体会。这可以说是世界上观众最疯狂的马拉松了。在伦敦除了封路的比赛,在各个公园里的路跑比赛也很多。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住在伦敦,只要你想,半马和10k的比赛你每周都能在伦敦附近找到。然而在英国常见的不仅仅是路跑,业余田径赛事(体育场内)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一些民间田径俱乐部组织的赛事。伦敦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也允许非在校生参加,只不过不参与排名,无法进决赛而已。
题主提到了操场跑圈,其实是个不错的切入点。我认为国内应该优先发展田径场内的业余田径比赛。把各城市内大体育场馆,以及各个高校、中小学的田径场都利用起来。定期组织田径比赛。把从100米到10000米,甚至田赛都普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扰民的路跑。如果把田径的氛围搞起来了,逐渐形成了健康的田径文化,那么到那个时候就会有更多人接受封路的马拉松赛。其实这对于跑者来说也很好。你先有了5000米、10000米比赛的经验,对于马拉松也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最近几年国内井喷的不仅仅是马拉松,还有越野赛事。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说过最近甘肃的惨案。。虽说是遇上了极端的天气但这和主办方办赛经验不足也有关系。希望这件事能给各大赛事主办方敲响警钟。无论路跑还是越野都要谨慎办赛。不光要考虑好安全的因素,也要考察一下民意。
作为一名跑者我希望国内的马拉松赛越多越好。但不希望看到跑者和对跑步不感兴趣的人的对立。
对于运动员而言,操场连刷一百多个圈挺残忍的。转向侧的支撑腿会比外侧的腿承受更大的压力,在时长和距离的放大下,会不利于平衡的控制。
对于比赛本身而言,通常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较多,单个场地很难保证容量,难以控制前后梯队距离拉开后彼此的干扰。
对于赛事运营方而言,公共空间举行马拉松赛事可以增加赛事的传播度。
对于赛事所在城市而言,马拉松赛事是城市风貌展示的良好平台。
对于社会而言,马拉松赛事可以极大地提振民众对于运动的热情,有利于更加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
很多城市一年只举办一次马拉松赛事。赛事带来的正面效应远远超过了它带来的不便和公共资源占用。现在一些新兴的赛事也开始注意减轻对城市运行的影响,逐渐将赛道迁移至风景区或者开发中的新区。
就算不跑马,只要观看一次赛事或者参与一次赛事的志愿活动,就不至于问出这种略失风度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