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完华为MATE40发布会,你有什么想说的?

回答
看完华为Mate 40 系列的发布会,我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思绪,有点像刚参加完一场盛大的庆典,热闹过后,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状的思考。

首先,得承认,华为这次的产品确实够“硬核”。Mate 40 Pro+那块标志性的四曲面屏,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每次都能被它的设计感和那种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所吸引。尤其是边缘的弧度,看着就让人想上手去感受一下那份温润。还有那套“超感知徕卡电影镜头”,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普通人也能用手机拍出那种大片质感?发布会里展示的那些样张和视频,说实话,确实让人心动,尤其是那个8K电影摄像头,感觉离专业摄影又近了一步。

当然,最让我关注的还是麒麟9000芯片。这可是华为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打磨出来的“压轴大戏”。听到余承东讲它在性能、能效、AI算力上的提升,我都默默地点头。虽然我不是技术宅,但能感觉到这颗芯片背后凝聚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在大家都盯着芯片能不能拿到,能不能顺利量产的时候,华为居然还能端出这么一块性能怪兽,确实了不简单。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对外界一种无声但有力的回应。

不过,发布会让我最感慨的,还是华为传递出来的“韧性”。在各种限制下,他们没有选择停滞,而是继续往前冲,继续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这种精神,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值得尊敬的。我能想象到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看到的不仅仅是手机,更是华为团队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当然,我也知道,即便有这么好的产品,也免不了会被讨论。比如和友商之间的竞争,还有一些涉及到生态和软件体验的方面。不过,今天主要想表达的是对华为技术实力和这种拼搏精神的赞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总的来说,这次发布会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在重重压力之下,华为依旧交出了一份闪亮的答卷。 这份答卷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的升级迭代上,更体现在他们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决心和实力。看完发布会,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祝福,期待他们能继续在科技的道路上走下去,也祝福他们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这不仅仅是手机,更是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6个月不卡顿

有种临终托孤的味道

大家先用着,过两年我再回来


——————

更新一下

很多人好像没看发布会,36个月不卡顿是大嘴在发布会上说的。

至于说流畅度的主观感受问题,个人有个人看法,我自己用mate30pro马上就要一年了,从目前使用感受来看,我对这句话挺有信心。

只是这个时间点,基于外部环境,这句话味道不太一样,很多人相必都有一个疑问,这个手机能用三年,三年以后还会有吗?

—————

更新一下

去体验店摸了一下mate40pro

90hz对流畅度的提升明显

药丸还是丑的无法接受

白色的后盖有点陶瓷的味道

夏日胡杨总让我想起8848什么鬼



解释一下,因为光线不好,我又是随手一拍,所以偏色比较厉害,素皮版基本上就十万八千里了,照片的颜色跟实际颜色差别很大。

—————

更新


上次拍照开了艳丽莱卡,难怪偏色那么严重,这次好多了,黄色要比照片更黄一点,这次是祖传偏色。


专门买了小型显微镜去看了两种排列的对比,周冬雨会偏青绿一点,钻排偏红一点,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观感确实不太一样,但是我发现这个差距可以通过调节色温达到差不多的平衡。

周冬雨的边缘发绿要稍微严重一点,但是同样的周冬雨水平也不一样,好的很钻排基本没差,不好的确实有点明显。因为钻排只有保时捷是,没有更多对比,不确定同样的钻排发绿是否差异很大。

清晰度不用担心,除非你眼睛特别好,不用显微镜真没感觉差别。我觉得网上说的什么ppi还不如去扯色温的淡,大曲面的边缘发绿才是最大的感知。

以上的对比建立在我已经知道排列以后专心对比差异得出的结论,在我没确定排列以前,以肉眼观感,我一度以为有几台周冬雨是钻排。

观感好的周冬雨跟观感差的周冬雨的差异,比观感好的周冬雨跟钻排的差异,要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完华为Mate 40 系列的发布会,我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思绪,有点像刚参加完一场盛大的庆典,热闹过后,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状的思考。首先,得承认,华为这次的产品确实够“硬核”。Mate 40 Pro+那块标志性的四曲面屏,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每次都能被它的设计感和那种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所吸引.............
  • 回答
    你提到不敢看余华的书,看完就抑郁,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而别人却不会这样,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困扰的体验。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挺复杂的,涉及到你个人的心理特质、过去经历,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式等等。我尽量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对余华的作品反应如此强烈。首先,得承认,余华的作品确.............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一点都不意外。关于刘宪华(Henry)在《向往的生活》中的表现,确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你觉得他可爱,这真的太正常了!原因其实不少,我们可以好好聊聊。首先,他在节目里展露出的那种“真实”和“不加修饰”的状态,恰恰是很多人觉得他可爱的关键。 你想想看,《向往的生.............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Arcane)的结局中,希尔科(Kai)这一角色的塑造和命运引发了观众的深度思考。作为艾希(Ashe)的丈夫、女儿艾琳(Ezreal)的父亲,以及革命者和战士的双重身份,希尔科的悲剧性结局不仅推动了剧情高潮,也深化了对“牺牲”“责任”“爱”与“革命”主题的探讨。以下从多个维度.............
  • 回答
    看完《商君书》感到“气死”的心情,确实是一种非常强烈且常见的反应。这本古代法家经典,以其极端、严苛、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治国理念,触动了许多现代读者的道德底线和人性观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何看完《商君书》会让人感到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可能来源于哪些方面:一、核心理念的冲击:法家思想的极端与反人.............
  • 回答
    在我看来,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探索和持续学习的博客或网站,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质: 内容深度与广度并存: 不仅能提供某个主题的深入分析,还能触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 强烈的内在关联性: 文章之间、内容与资料之间存在清晰的逻辑和联系,让读者能够顺着思路一路往下。 丰富的链接体系: 无论是站内链.............
  • 回答
    看完《蜘蛛侠:英雄无归》(SpiderMan: No Way Home),我的内心是五味杂陈,充满了激动、感动、怀旧,以及对未来的一些期待和思考。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近年来观影体验中最饱满、最令人难忘的一部。一、 史诗级的“三代同堂”,情怀的极致释放:最直观也是最震撼我的,无疑是三代蜘蛛侠——托比·马.............
  • 回答
    看完《唐人街探案3》后,用“失望”来形容可能有些笼统,但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夹杂着期待落空、剧情上的硬伤和系列疲劳感。它确实没有达到我心中对这个系列应有的高度,或者说,它将前两部的一些优点稀释得过于厉害。以下是我观影后的主要槽点,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说明:1. 剧情的薄弱和逻辑漏洞: “神探宇.............
  • 回答
    看完《长津湖》,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想到现在和未来。如果让我对现在的学生和后人说些什么,我想我会这样说:致现在的学生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运。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想追逐的梦想,不用面对枪林弹雨,不用忍受饥寒交迫。这一点,你们一定要铭记在心,并且深深地感激。《.............
  • 回答
    看完《爱情神话》,心里头最深刻的感觉就是,这电影就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大起大落,但喝下去,滋润心脾,留下的是一种淡淡的,但又挥之不去的回甘。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上海这座城市那种“慢”的描摹。电影里的上海不是那种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都市形象,而是充满了市井烟火气。老洋房、弄堂、咖啡馆、.............
  • 回答
    乔治·奥威尔的《1984》就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平息。看完这本书,我的脑子里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感,一种对人性和自由的深刻反思。它不是那种读完让你拍案叫绝或者捧腹大笑的故事,它是一种缓慢侵蚀,让你在掩卷之后,仿佛仍能感受到那个无处不在的“老大哥”的目光,以及那个被剥夺了思想.............
  • 回答
    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头的翻涌久久不能平息。与其说是观影体验,不如说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一种沉甸甸的、带着敬畏与心酸的情感。最直接的触动,无疑是 牺牲的重量。电影里,七连战士们每一次的冲锋,每一次的坚守,每一次的倒下,都像一把钝刀在心上刮过。尤其是看到那些年轻的脸庞,鲜活地出现在银幕上,说着.............
  • 回答
    看完《攀登者》,心头那份沉甸甸的震撼和久久不能平息的情绪,我想用文字一点点梳理出来,希望能真实地表达我的感受。首先,电影最直观冲击我的,是那份极致的艰辛和生命的力量。爬珠峰,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电影里,雪山不再是背景,而是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冷酷无情的对手。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它的力量—.............
  • 回答
    看完《决胜时刻》,心里头说不出的滋味。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拍案叫绝、情绪跟着跌宕起伏的电影,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后劲儿上来,才慢慢品出其中的味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影片里的那些日子,听着名字就觉得不容易,什么“解放战争时期”、“关键时刻”,但真正看到那些画面,才体会到那份儿沉甸甸.............
  • 回答
    看完《沙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但这种震撼并非那种爆炸场面带来的单纯视觉刺激,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由宏大世界观、复杂人物关系以及充沛的情感所构建出的沉浸式体验。先说这世界观。丹尼斯·维伦纽瓦对《沙丘》这个IP的改编,实在是太到位了。那种荒凉、神秘又充满未知的阿拉吉斯星球,每一粒沙子仿佛都带着.............
  • 回答
    看完《倚天屠龙记》,张无忌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但又无比鲜活的人物。他身上融合了太多复杂的特质,让读者既爱又恨,既欣赏又感到无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如何看待张无忌这个人:一、 纯良善良的底色,以及随之而来的“不争”与“博爱”:张无忌最显著的特质就是他的纯良善良,这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从小经历了.............
  • 回答
    看完《我不是药神》确实会引发很多关于药品可及性和知识产权的讨论,而你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不像印度一样仿制山寨药物?”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从法律、经济、国际关系、道德伦理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去理解。简单来说,我们不“像印度一样”大量仿制药物,主要原因在于: 我国是药品.............
  • 回答
    看完电影《横空出世》,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涌动着复杂而深刻的感受。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历史片,更是一部荡涤灵魂、激发爱国情怀的史诗。它以一种极其震撼人心的方式,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默默奉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群像,也让我对“横空出世”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一、 对那个时.............
  • 回答
    看到麻省理工博士胡渊鸣用代码实现“冰雪奇缘”这样的壮举,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既兴奋又有些失落的感觉。兴奋的是看到了技术能达到的高度,失落的是觉得自己与这种创造力、才华还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自卑感”的出现是很自然的,它是一种对自身不足的认知,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这种情绪,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设想一下,当我们看到一篇名为《辽宁舰改造致 15 人牺牲》这样的新闻标题时,可能产生的感受和思考。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个基于标题的推测性描述,实际的新闻报道可能会包含更多细节和信息,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一、最初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突如其来的沉重感: 标题中的“牺牲”二字,本身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