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出国后对比当地,发现哪些国内的事物让你感觉值得骄傲?

回答
老实说,刚出国那会儿,心里多少有点“境外看月亮圆”的心态,总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但时间久了,接触得越多,和国内的朋友家人聊得越多,一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反倒成了心头挥之不去、越发觉得值得骄傲的印记。

要说最让我有这种感受的,首当其冲的绝对是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广度。

我举个例子吧,我第一次去一个不算很发达的欧洲国家,初来乍到,坐飞机落地,租车去市区,一路上的体验就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异。国内现在的高速公路网,那叫一个密集,而且路况普遍好得惊人,平整、宽阔,指示牌清晰,导航也准确。很多高速都是近十年才修建的,很多甚至是在我出国之前才刚开通不久。每次在上面飞驰,那种便捷感和现代化程度,真的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与之匹敌的。

在国外,很多地方的公路,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或者乡村地区,路面可能就没那么平整了,甚至有些窄小的乡间小路,没有经过太多的现代化改造,开起来颠簸感十足。而且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虽然是为了维护和建设,但国内的大多数收费站如今都高度自动化,ETC一扫即过,体验比我们在国外看到的一些还在人工收费的收费站要顺畅得多。当然,也不是说国外的路不好,很多地方也很精致,但从整体的网络覆盖、建设速度和现代化水平来说,中国给我的震撼是持续性的。

还有就是 公共交通。在国内的大城市,地铁系统简直是城市的命脉。我所在的城市就有好几条地铁线,而且还在不断延伸,新线开通速度快得惊人。早上高峰期,虽然人多,但秩序井然,列车班次密集,准点率高,而且站台干净、设施齐全,有清晰的导向标识,甚至很多站都有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出站后,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公司或者商场。

在国外,一些大城市也有地铁,但普遍存在历史悠久、线路复杂、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有些城市的地铁站比较陈旧,甚至空气都不太流通,高峰期也是拥挤不堪,但间隔时间可能就没有国内这么短。还有些城市,公共交通的覆盖率相对较低,没有地铁的地方,公交车班次可能也不那么密集,或者车型比较老旧。这就导致在国外,很多人更依赖私家车出行,这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其实是不小的挑战。每次想到国内那些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我就觉得特别方便和值得骄傲。

另外一个让我感觉骄傲的是 中国在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生活方面的便利性。

出国前,我们习惯了手机支付,点外卖、打车、购物、缴费,几乎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这种数字化的便利性,在很多方面是超越了我的想象的。

到了国外,我才真正体会到“没带钱包出门”的幸福感。很多地方,尤其是小店或者一些公共服务,仍然是现金为主,或者只能刷信用卡。信用卡的普及程度和支付便利性,真的无法和国内的移动支付相提并论。想要点个外卖,可能需要提前预定,送餐时间也长;想要打个车,可能需要提前预约或者等待更久。国内的APP生态,虽然有时候会觉得信息爆炸,但其功能性和整合性,确实极大地提升了生活效率。比如我可以在一个APP里查到公交路线,实时监控到站时间,同时也能完成缴费,甚至预约医生。这种“一站式”的便利,在国外很多地方是需要多个APP或者服务来完成的。

当然,我也知道在国内,也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完善,数字鸿沟问题也依然存在。但当我站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回望的时候,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习以为常的中国事物,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发展速度,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这不仅仅是对国家发展的认可,更是对自己生活便利和幸福感的一种肯定。这些事物,它们真实地存在着,并且在不断地进步,这本身就是最骄傲的理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美国,自卑的地方可能就是英语不好,然后就是身材不如很多老外。

但是英语在美国待久了也好起来了。身材问题想开了也不是问题了。

其他还有什么自卑的呢?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民众各自的活法,你觉得麦当劳不如你家楼下烤串,别人还觉得住在大农村空气好空间大咱们国内还跟生活在鸽子笼里似的呢。

看了得票高的答案,其实都是在讲文化的不同。欧美人讲规矩,中国人讲人情。欧美人吃牛排海鲜汉堡,中国人山珍海味无所不吃。欧美人喜欢他们认为传统的东西,中国人喜欢钻研新花样。没有谁是不对的,没有谁优于谁,为什么要拿这些来找自豪感呢?

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自卑的。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你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不是去看世界上那些和你拥有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难道不是去探寻那些孕育了不同文化的国度?如果只能接受自己已经习惯的一切,出国对你还有什么意义呢。退一万步说,想要在国外找到个能晚上吃个烧烤早上吃个早茶的地方不是没有啊,纽约三番芝加哥都可以,但是问题是你能生活得下来么?

以为通过能列举出与别人的不同来就可以树立自信的人才是真自卑的。

要真的说有什么自豪的,就是我知道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事,会说不同的语言,而这些,很多美国人压根就做不到。这就是我的自豪。

user avatar

“听说你们中国学生心算能力特别强?你特么能心算根号2?”

沉吟了一下:“1.41421”

丫拿着计算器按了一遍"卧槽,还真能"

user avatar

我05年到法国留学,11月的时候赶上巴黎警察因追捕阿裔少年小偷,小偷翻入高压电变电所触电身亡,全国开始抗议烧警车的事件

当时我们学生公寓(住的基本上是亚洲学生,中国大陆学生最多大概占一半)对面有个警察局,警察们为了方便经常把警车停在公寓的地下停车场,结果有一天半夜就被人点了,当时因为太晚(凌晨1点多快2点)我已经睡着,突然听见有人使劲踹门,爬起来开门一看是1楼住的某北京姑娘,楼道里这时候已经全都是烟,门把手都发烫了(倒是看不见明火)。她踹门把我叫起来以后又在走廊上挨家挨户踹门想把所有人都叫起来逃走,最后烟越来越大我们才出去。

跑出来以后我看到这姑娘大冬天穿着睡裙,头发都被热空气烫的有点儿像做了烟花烫一样,原来因为她在一楼还是夜猫子刚好没睡,半夜出去倒垃圾的时候发现有烟,先跑出去拉住路过的法国人帮忙报警,然后就开始挨家踹门了,自己的东西什么都没顾上拿。后来大部分中国学生跑出来以后都开始自动的照顾伤者,安慰对方的情绪(后来很恐怖的,很多3、4楼的人发现已经出不去了开始从窗户上往下跳伤者很多),很多男生从烟不太大的一边搬出床垫想要让打算跳窗户的人摔轻点儿(或者喊话叫对方别跳再坚持一下消防队就快来了),后来消防跟警察来了以后也有中国学生专门去帮助登记人员名单,看看自己楼层的邻居是否还有没逃出来的。

我们当时刚来留学,跟大家认识不足3个月,很多人也就是点头的交情,但在发生这种事的一瞬间,中国的很多学生哪怕是平时看起来娇滴滴的女生(比如踹门那姑娘,她是来读本科,比我们这些读研的人小很多,当时也就18、9吧),特别崩溃慌乱的也较少,在这种紧张的时刻还都基本想着是不是能再为别人做点儿什么

本来我们都没意识到这是一件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直到后来我们听学校负责照顾新来留学生的法国老师说,其实早在第一次报警半个多小时前,有晚归参加轰趴的某地区女生早已发现楼道内有烟。这几个人干了什么呢?吓坏了,没报警,没有告诉任何人,大家一起逃去朋友家了。

当天晚上所有人都在找这几个少了的人,有人为了这些根本不熟悉的人哭着拉住消防队说我还有几个邻居现在不在外面是不是还没跑出来,她们的房间号是几号几号请快点去救她们,是不是在房间里昏迷了。

这几个人第二天很无所谓地出现在学校,当然老师也惊呆了问你们昨天晚上去哪儿了?既然早就看到了为什么不报警?这几个人怎么回答的呢——当即大哭,说“可是我们也很害怕啊?!你怎么可以凶我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