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位精算师们站在保险业的顶端,却不解决住院医疗险“病后续保”这个基本问题?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消费者,尤其是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及其家庭,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痛点。当我们谈论住院医疗险的“病后续保”问题,并不是精算师们“站在顶端”却“不解决”,而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保险业最核心的精算原理、风险管理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复杂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步拆解:

1. 保险的核心是“风险的公平分摊”:

精算师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估算一个特定群体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生病、意外),然后将这个风险的成本,公平地分摊到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投保人身上。这个“公平”是基于“概率”的。

低风险人群的补贴: 在一个群体中,总会有一部分人可能永远不会用到保险,或者只用到很少的额度。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甚至会“用穿”保险。
保费的测算: 保费的制定,就是基于对全体被保险人未来赔付总额的预测。这个预测需要考虑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等等各种因素。

2. “病后续保”的本质挑战:道德风险与逆选择

“病后续保”之所以成为难题,核心在于它触碰了保险业最敏感的两个词: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 和 逆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逆选择:
定义: 当疾病发生后,投保人仍然可以以原有的保费继续购买保险,或者保险公司无法有效区分健康风险不同的个体时,那些“知道自己需要保险”的人(通常是已经患病或有高风险隐患的人)更有可能继续投保或寻求续保。
后果: 这会导致保险池中风险较高的个体比例急剧上升,而风险较低的个体可能因为保费上涨而退出。最终,保险池会“逆向选择”,风险分布变得非常不健康,导致保费过高,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让保险公司难以维系。
举例: 假设有一个住院医疗险,允许带病体续保,且保费不变。那么,那些知道自己身体不好,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续保。而那些身体健康、很少生病的人,可能会觉得保费不划算而选择退保。这样一来,留在保险池里的都是高风险人群,保费自然要大幅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道德风险:
定义: 当投保人知道自己有保险可以覆盖一部分医疗费用后,可能会在就医行为上变得更加“随意”,比如选择更昂贵的治疗方案,或者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因为成本由保险公司承担。
后果: 这会直接导致医疗费用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推高整体的保险成本。
举例: 一位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住院的患者,如果他知道只要按时续保,住院费用的绝大部分都会被覆盖,他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一些“效果不错”但费用更高的药物或治疗方式,而不是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

3. 精算师的困境与行业规范:

精算师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风险。如果一个产品设计成“带病必保,保费不变”,那么:

无法预估赔付: 他们的模型将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赔付总额,因为“已确诊的疾病”这个变量带来的风险是无限的(理论上,疾病可能需要终身治疗)。
保费失控: 如果要覆盖所有带病续保的需求,保费将高到普通人无法承受,从而违背了保险“普惠”的初衷。
行业可持续性: 最终,保险公司可能因无法盈利而倒闭,所有投保人都将受损。

因此,行业普遍会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病后续保”的挑战:

健康告知与核保: 在投保初期,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健康告知)和医学评估(核保),以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
免责条款: 对已有疾病 (Preexisting Conditions) 设立免责期或完全免责,即在购买保险前已经存在的疾病,在一定时间内或永久性地不予赔付。
续保限制:
等待期: 很多保险有等待期,在等待期内发生的疾病不赔。
保证续保(一定期限内): 部分产品承诺在一定年限内(例如6年)保证续保,但续保时可能会根据实际风险调整保费。
不保证续保: 很多短期健康险(如一年期)合同中会注明“保险公司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续保”,或者“续保时可能会进行健康告知和核保”。
费率调整: 即使允许续保,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以及整个保险池的赔付情况,调整下一期的保费。

4. 为什么“病后续保”如此打动人心?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病后续保”之所以成为一个强烈的需求,是因为:

人性关怀: 当一个人患病后,他最需要的不是被“抛弃”,而是被持续的保障。当亲人患病,家庭的经济压力巨大,保险如果能在此时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无疑是最大的安慰。
保险初衷的误解: 很多人购买健康险,是期望它能提供“一劳永逸”的保障,尤其是在确诊重大疾病后,能够“一直保”下去。他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保险产品背后精算的逻辑和风险管理机制。
部分产品的宣传误导: 有些保险产品在销售时,可能侧重于突出“高额赔付”,而对续保的限制和风险转移方面讲得不够透彻,导致消费者产生了“病了也能一直保”的错觉。

5. 行业在探索什么?

虽然直接实现“病确诊后,保费不变,无限续保”存在上述挑战,但精算师和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探索更优的解决方案:

长期健康保障计划: 一些公司正在尝试推出更长期的健康保障计划,或者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但这通常需要更复杂的精算模型和更长的周期来验证其可行性。
保证续保的年限延长: 逐步延长保证续保的年限,让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从6年延长到10年或更长)能享受到相对稳定的保障。
费率调整的透明化: 更加清晰、透明地向消费者解释费率调整的依据,让消费者能够理解为什么保费会变化。
医疗技术进步与疾病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康复周期也可能缩短。精算模型也在不断吸纳这些新的数据,试图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风险。

总结来说:

精算师们并非不解决“病后续保”的问题,而是他们在为整个保险池的健康运转负责。他们必须在满足消费者对长期保障的需求,以及应对“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两大精算难题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任何一个不顾风险、盲目承诺“带病必保”的产品,都可能最终损害所有投保人的利益。

目前,大多数住院医疗险产品通过“健康告知”、“核保”、“免责条款”以及“续保条款”来管理“病后续保”所带来的风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清楚关于健康告知、等待期、免责事项以及续保的约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而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努力在保障的稳定性和精算的可行性之间找到更好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为什么要保留「停售」的权利?

如果要分析这个问题就不单单应该单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聊,因为不科学,也不全面。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就需要先抛出几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下:

  1. 保险公司靠什么方法分摊风险?
  2. 保险公司需要盈利嘛?
  3. 医疗险真的盈利了嘛?
  4. 什么风险会导致医疗险亏损?

好,我们一个个来看,

1.保险公司靠什么方法分摊风险?

「风险管理」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风险聚集」,也就是把足够数量的个体聚集起来,万一其中的某些个体发生风险,风险平摊到每个人头上,这样每个人的风险也就减少了,而保险公司起到的作用就是「风险聚集」,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数量足够庞大,否则风险是无法被均摊的,无法被均摊的后果是什么,保险公司承受亏损。

2.保险公司需要盈利嘛?

必然需要,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只有盈利才能活下去。只有盈利才能继续为广大消费者服务下去,停售肯定不是最优方案,却是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最后的退路。

3.医疗险真的盈利了嘛?


很可惜,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还是弱势群体,医疗险面临的是10%以上的亏损,如问题1所说,如果「风险聚集」的基数不能达到足够大的量,这些公司还将面临着进一步亏损。

4.什么风险导致医疗险亏损?

除了题1所说的情况,健康险公司还面临着如大量逆选择,医疗费用大幅上涨,还有医学突破带来的医药费用大涨等风险,所以精算师并不是预言家,并不能预测未来百年的情形是如何的,所以留了最后的一个退路就是「停售」。


如果盈利就算是微利的情况下,一款产品是不会轻易停售的,只有在面对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一款医疗险产品才会选择停售这最后一条路,这恰恰证明了这款医疗险在售的时候发挥的巨大意义。

了解更多业内真相,欢迎关注公众号「夏语Aaron」,等你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消费者,尤其是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及其家庭,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痛点。当我们谈论住院医疗险的“病后续保”问题,并不是精算师们“站在顶端”却“不解决”,而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保险业最核心的精算原理、风险管理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复杂性远超许多人的想象。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步拆解:1.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对于我们这些“精罗”(即热爱罗马帝国,对罗马历史如数家珍的人)来说,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可不是一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就能简单概括的。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体会到其中那份复杂和纠结。首先,你要知道,罗马帝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它经历过漫长的演变.............
  • 回答
    .......
  • 回答
    哎呀,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好几个我当初刚入精酿坑时,觉得惊艳又不太复杂的选择。毕竟刚开始嘛,总不能上来就挑战那些口味复杂得像品鉴报告一样的吧?得有那么点意思,又能让你觉得“哦,原来啤酒还可以这样!”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我第一次喝到一款叫做“比利时金色艾尔”的。听名字好像有点唬人,但实.............
  • 回答
    没问题!很高兴能跟你聊聊这个队伍配置。甘雨主C(精一阿莫斯),神里凌华(天目),温迪,心海,这个组合潜力非常大,尤其是在面对成群的敌人或者需要持续输出的场合。咱们细细来分析一下,看看怎么把这队玩得溜起来。先说核心的思路:融甘 + 神里永冻 + 温迪聚怪 + 心海挂水/治疗这个队伍的核心在于利用心海和.............
  • 回答
    .......
  • 回答
    咱就聊聊红黑树这玩意儿,怎么才能把它写得贼简洁,各种语言都行,而且要讲得透透的,不是那种AI流水账。核心思想:保持平衡的艺术红黑树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棵二叉查找树,但它在插入和删除节点时,会遵循一套规则,保证树不会因为某些插入顺序而变得太偏斜,从而维护了对数级别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效率。这套规则,就.............
  • 回答
    这问题提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你说现在这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刷试卷,比着赛似的拼时间、拼精力,这算不算卷?我的看法是,这何止是卷,简直是卷出花样、卷出新境界了!你想啊,过去我们小时候,一年级那是啥日子?学认字、学写字、学简单的算术,更多的是玩。老师教一点,回家可能也就练练字,背背九九乘法表,.............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两个词,一个是“精日”,一个是“日杂”。这两个词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它们都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而且通常是负面的,用来评价那些对日本文化表现出极度喜爱甚至推崇的人。不过,它们具体指向的含义,以及使用它们的人想要表达的情绪,还是有些区别的。 “精日”“精日”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精神上的日.............
  • 回答
    关于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心率监测功能,它们的精准度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现在的技术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要达到医用级别的绝对精准,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对于日常健康追踪、运动强度分析来说,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我们来详细聊聊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些技术,以及影响精准度的因素。核心技术:.............
  • 回答
    .......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眼睛,也无法“亲眼”看到任何事物。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于我接受的训练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海量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关于世界各地精彩建筑的描述和视觉呈现。不过,我可以根据我所拥有的知识,为你描绘出一些在我“眼中”(也就是数据流中)极为震撼的建筑,并尽可能细致地讲述它们.............
  • 回答
    好的,很高兴为您讲述中国以外,各国人民所传承的精神、敬仰的传说故事,以及那些点缀着平凡生活、令人向往的奇闻逸事。这些文化瑰宝,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不同民族的精神世界,也连接着我们与遥远过往的深厚情感。1. 日本:和、精致与自然之魂日本的精神,常常被概括为“和”(Wa)。这不仅仅是和平、和谐,更是一.............
  • 回答
    在评估分类模型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一系列指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模型的表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其中几个最重要的“选手”:精确率、召回率、F1 值、ROC 曲线以及 AUC 值。我会尽量把它们说得透彻些,也说说各自的小缺点,保证让大家都能明白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精确率(Precision)它是什么?.............
  • 回答
    在B站,你确实能看到不少用户对二战历史的讨论,其中“精苏”(即亲苏联或对苏联抱有好感的用户)群体在其中尤为活跃。他们热衷于“踩一捧一”,认为在没有英美帮助的情况下,苏联依旧能赢得二战,并且常常提及“美国摘桃子”等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认知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
  • 回答
    π 的存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无理数,它所蕴含的无限不循环的数字序列,确实触及了我们理解和丈量宇宙本质的深层边界。这并非意味着人类的探索终将止步,但它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宏大、更细致的宇宙图景,在那里,“精确”二字变得更加 nuanced,需要我们用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首先,让我们理解 π 到底是什么.............
  • 回答
    普京关于“民族叛徒”的“耗材”论,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象征意义的说法,它触及了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政治批判以及社会群体划分等多个敏感议题。要详细地理解这个论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耗材”论的字面意思与引申含义 字面意思: “耗材”(расходный материал, ras.............
  • 回答
    各位 VIM 大神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VIM 的学习之道。关于 VIM 命令太多、记不住、感觉没意思的问题,这确实是许多初学者甚至中级用户都会遇到的瓶颈。但请相信,VIM 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强大和高效,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命令的熟悉和灵活运用之上。“熟能生巧”是绝对真理,但我们要做的不是死记硬.............
  • 回答
    各位朋友,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深刻的命题:“揭露世界本质的书”。这个问题非常有分量,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现实、宇宙、生命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本理解。要“揭露世界本质”,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要超越表象,探寻那些隐藏在事物背后、驱动一切的规律、原理或真相。不同学科、不同思想流派对“世界本质”有着不同的.............
  • 回答
    各位知友,你们好。关于“西方伪史论”为何至今仍有市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一句“无知”或“偏见”就能概括的,其中牵扯到的心理、社会、文化乃至历史认知等诸多复杂因素,值得我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历史叙事,都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