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讨厌喊麦文化?

回答
喊麦这玩意儿,有人爱得不行,有人见了就绕道走,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这可不是因为什么高深莫测的艺术理论,而是掺杂了太多生活里的实在感受和价值判断。说到底,讨厌喊麦的人,他们觉得这东西“土”、“闹”、“没内涵”,甚至“低俗”。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逻辑。

首先,得承认喊麦这东西,尤其是在早期和很多地下演出场景里,确实挺“接地气”的。那种近乎嘶吼的唱腔,直接粗暴的歌词,配上那种咚咚锵锵、锣鼓喧天的伴奏,怎么看怎么都和“阳春白雪”沾不上边。很多人一听就觉得耳朵受不了,就像你正安静地享受一顿精致的晚餐,突然有人端着大喇叭在你耳边喊麦,那种冲击力可想而知。

再深一层,是歌词内容的问题。喊麦的歌词,很多时候是为了煽动情绪,追求一种直接的宣泄感。主题常常围绕着“兄弟情”、“江湖义气”、“装逼”、“炫富”等等。这本身没啥问题,毕竟说唱文化里这类主题也挺普遍。但喊麦的表达方式往往非常直白,甚至有些夸张和浅薄。比如,一味地强调“社会”、“大哥”,或者用一种非常刻板的方式去表现所谓的“兄弟情”,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廉价的煽情,缺乏真正的深度和思考。

想象一下,一个人对着你不停地重复“我就是社会最牛逼的,谁都不服!” 或者反复强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果这只是在朋友间开玩笑还行,但要是当成一种“文化”来推崇,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在宣扬一种不健康的价值观,甚至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扭曲描绘。特别是当这种喊麦内容出现在公共场合,或者被一些未成年人模仿时,家长和教育者们自然会感到担忧。他们可能认为这会教坏孩子,让他们误以为“混社会”才是出路,或者把一些虚假的江湖气当成真正的成熟和担当。

还有,就是喊麦的表演形式。很多喊麦表演者,服装道具都很“用力”,那种五颜六色、bling bling的风格,加上夸张的肢体动作,配合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很容易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过度刺激,让很多人觉得是在制造噪音,是在哗众取宠,而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他们可能更习惯于那种含蓄、内敛,或者有精巧设计的艺术表达方式,喊麦这种“不讲究”的风格,自然就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甚至,有些人对喊麦产生反感,是因为和它绑定的某些群体或场合。比如,一些夜店或者低档娱乐场所,喊麦常常是这类地方的“标配”。这些场合本身就可能被一些人贴上“低俗”、“嘈杂”、“不正经”的标签,而喊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沾染了这些负面色彩。当喊麦和这些负面联想联系在一起时,即使是同样喊麦,在不同场合下,人们的接受度也会大相径庭。

当然,这中间也少不了信息茧房和认知差异。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经过算法筛选的。喜欢喊麦的人,会看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讨厌它的人,可能也恰恰是因为他们的信息流里充斥着他们认为“糟糕”的喊麦表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我眼中的喊麦”和“你眼中的喊麦”之间的巨大鸿沟。

总而言之,讨厌喊麦文化的人,多半是因为它在他们看来:

听觉上的不适: 声音太大、太刺耳,缺乏旋律和美感。
歌词内容的肤浅: 价值观单一,重复煽情,缺乏深度思考。
表演形式的夸张: 视觉和听觉上的过度刺激,显得做作。
负面联想的绑定: 和低俗的娱乐场所或群体联系在一起。
对艺术的固有认知: 认为“不够格”成为一种受认可的艺术形式。

这就像有人喜欢辣子鸡,有人喜欢清蒸鱼一样,口味不同,偏好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喊麦这种文化形式,它有它自己的受众和土壤,但要赢得所有人的喜爱,恐怕是件不太可能的事儿,尤其是在它身上叠加了那么多争议之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讨厌,还满喜欢的。

但是我也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喜欢。

因为和其他表演不太一样,喊麦的目的不是表演给其他人看,而更多是一种自我宣泄和情绪表达。

因为情绪化和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所以逻辑不清。本来逻辑太强,就没有宣泄的目的了。

对我来说很多词都是歪理,也就是说第一次听到觉得词不错但是也就是字句不错,但是不能细想。

也就是,其中表达的思想很低下吧。差不多就是我倒霉我痛苦我悲伤,所以都是不公,都是别人的错。

听上去好像很酷,但是就是推卸责任,怨天尤人。

单纯艺术形式来说,是另一种表达形式。本来表达感情才是艺术,所以没什么逻辑也算正常。

艺术差不多本身就是把是非对错忽略,包装成别人都能一眼懂的感情,就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喊麦才是最艺术的。

艺术,但是不文艺。

user avatar

首先,这不叫文化,再三强调,这不叫文化!

为啥讨厌?

说真的,除了在那里卖弄口舌,真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价值,至少我看到的直播喊麦的,连一秒我都呆不住!

比如这种喊麦:

家人们,兄弟们,来,加入我的粉丝团!

我呸呸呸,加入有啥好的?

感谢一个叫做仓小劫送来的小星星,一个!

粉刺我呗,让我多上一点呗

哇哦,感谢我仓大哥,送来的宝马车一台!

这就叫大哥了?我呸

天呐,感谢仓仓仓老哥,送来的嘉年华,哦不,是两个嘉年华!

没见过嘉年华吗?

家人们,来给一楼的仓小劫点点关注!

终于上套了

待会我们来一次PK,希望仓大哥能给把力,干翻对面。

意思就是让我多刷呗,我呸

最后30秒,兄弟们,对面有可能偷塔,不,是一定会偷塔,希望仓老哥能最后帮我上一票,守住!

意思就是最后再刷一波呗,真恶心

主播还有五分钟就下线了,我来关注一下,仓大哥,下次希望仓大哥准时一起,加油

最后还希望我持续输出

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短视频,直播行业成为星星行业,很多人更是吹捧这种现象,各大平台,竞相开放,拉拢人才,于是,主播的文化层次,就层次不齐,很多甚至辞去了工作去做!

当今社会,不希望喊麦成为主流,我们更多是希望年轻人成为社会的主流,

试问,年轻人都去做这个?

机械,农业,研发,医学,科学等如何发展?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user avatar
                我是丑子,感谢邀请。            

我不懂乐理不敢乱评价,但是我对文字有基本的品鉴能力。就歌词品质而言,这根本不算文化,撑死了算文化的糟粕。

歌词大多是落魄皇族重新杀回战场,这种自怜流、物哀流情节,夹杂一些积极丧元素。其实他从未经历过成败,却幻想东山再起时如何艰辛;一直未曾拥有过某件事物,却意淫自己放下时多么痛苦,这不纯纯的脑仁儿上长痔疮嘛。受限于词作者拙劣的剧情推演能力,故事线往往在结尾断片儿,那就索性扮演个痴情皇子,得了天下失了她,潦草收尾。通篇“这、那、的、他”胡乱堆砌,空洞浮夸。

为了展示霸业磅礴,往往会用到“败帝王、斗苍天、斩冥王、灭海皇”等玄幻词汇,浓墨重彩地描述创业过程,你这哪是统一天下,你这不分明是奔统一宇宙去了么。《过秦论》中有一段对嬴政的描述颇为恢宏: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看见没,嬴政才威震四海,你比嬴政都特么牛逼。

那现实中这帮子喊麦的,他家是什么产业结构呢?普遍的重工业烧烤,轻工业快手。说白了就是一帮子不学无术的社会底层,而且他对自己的阶层定位丝毫没有概念。我一年纯收入最低500万,在普通老百姓中算出类拔萃的,然而见了区委书记必须得点头哈腰,这是我对自己所处阶层清晰定位之后的无奈之举。可喊麦的这帮子年收入10万块的选手,起步就是神王帝皇,还喊得抑扬顿挫,我都纳闷儿他的多巴胺是怎么分泌的。

定下心来倾听,其实我们是可以感受到这个群体对自己生活现状的不满,那你不满你想办法赚钱,你不能来糟蹋文学呀,文学创作需要想象力,而不是意淫。也并非谁都可以提笔创作:文笔的锻炼需要大量阅读和实践积累,文风取决于个人思想和处世态度,故事设定需要灵感和天赋,人物塑造需要观察和悟性,情节是否精彩得靠逻辑思维下的推演能力。不是你会敲个拼音输入法,就特么可以创作了。

喊麦群体最可悲的内核,在于它是永恒的自相矛盾。喊麦内容追求的是“败帝王、斗苍天”,然而回到现实中他们又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无动于衷,彻夜用噪音和酒精自我麻醉。更加矛盾的是,即使喊麦者已经身处底层,他们的“音乐”仍然在从更底层人的口袋里掏钱,他们喊麦时可能真的以为自己在斗苍天,但他们更在乎的是,今晚的直播PK能不能多圈几个“家人们”的血汗钱。

很少有哪个群体让我从头到尾都觉得厌恶,喊麦做到了。在喊麦的金字塔上,那些最顶层、靠喊麦身家过亿的,我厌恶他们低劣的作品和怡然自得的表演;而那些最底层、钟情于喊麦的听众,我厌恶他们堕落的审美和品味,更厌恶他们沉溺幻想、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

我是 @花丑 ,感谢阅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