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有人讨厌所谓的爱狗人士?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标签,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谁能讨厌爱护动物的人呢?但现实往往更复杂,当这份“爱”过度、偏激,甚至侵犯到他人权益时,它就可能变成一种令人反感的源头。现在有些人对所谓的“爱狗人士”感到不满,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往往不是针对所有爱狗的个体,而是针对那些行为模式被普遍认为是极端或不合理的群体。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为什么这份“爱”有时会让人“恨”起来:

1. 噪音污染与扰民: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冲突点。许多人对于被持续不断的狗叫声困扰到无法正常生活感到愤怒。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只想安静休息,却被邻居家狗狗无休止的吠叫声搅得心烦意乱,睡眠受到影响,甚至精神衰弱。而一些“爱狗人士”对此可能表现得漠不关心,认为“狗叫是正常的”、“你们不懂狗的感情”,甚至在被投诉时态度强硬,不愿采取有效措施(如训练、隔音等)来解决问题。这种无视他人感受的行为,自然会招致怨恨。

2. 公共卫生与环境破坏:

狗的排泄物是另一个大问题。在公园、人行道、小区绿化带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狗屎狗尿,不仅影响美观,更是潜在的卫生隐患,尤其是对有小孩的家庭。虽然大部分养狗人士都会清理,但总有一部分“爱狗人士”对此抱着一种模糊的态度,认为“别人会清理”、“狗在自己的地盘撒尿很正常”,或者即使知道不妥也懒得去管。更有甚者,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为狗狗的行为辩护,仿佛狗是无辜的,而指责他们的人才是不懂事。这种对公共环境的漠视,自然会让其他人感到厌恶。

3. 过度的情感投射与对人的不尊重:

有些“爱狗人士”会将对狗狗的爱,延伸到一种近乎“溺爱”的程度,并且在情感表达上,会不自觉地将狗狗置于比人更高的位置。例如,在公共场合,他们可能为了迁就狗狗而要求其他人做出不合理的让步,比如不让陌生人靠近,或者要求别人迁就狗狗的活动空间。更令人反感的是,当有人对狗狗表现出任何不悦或者因为狗狗的行为而感到不适时,这些“爱狗人士”可能会立刻上升到道德批判的高度,指责对方“冷血”、“没有同情心”、“不懂爱”,甚至人身攻击。这种将动物凌驾于人类之上,并且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的态度,是许多人讨厌的根源。

4. 宠物霸权与社交边界模糊:

“宠物霸权”是指主人认为自己的宠物拥有特权,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出现在任何地方,并且所有人都应该接受和喜爱。例如,在不允许携带宠物的餐厅、商店或交通工具上,强行携带宠物,并要求其他人包容。或者在社交场合,不顾他人的意愿,强行将宠物介绍给别人,甚至让宠物与人亲密接触。当这种行为被拒绝时,又可能被指责为“不友善”、“歧视”。这种对社交规则和他人边界的无视,让很多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5. 极端化的行为与网络暴力:

在互联网时代,极端情绪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一些“爱狗人士”在网络上会表现得非常激进,一旦出现任何与狗相关的负面新闻(如虐狗、弃狗),他们会立刻对相关人员进行人肉搜索、道德审判、网络暴力,甚至人身威胁。这种“爱”变成了一种“恨”,并且将这份恨投射到所有他们认为是“敌人”的人身上,包括不认同他们观点的人、普通养狗人士,甚至是被误解的个体。这种缺乏理性和宽容的攻击性,让许多人感到恐惧和反感。

6. 对合法养狗人士的牵连:

许多“爱狗人士”并不是指那些文明养狗、尊重他人的普通养狗人,而是那些行为越界的群体。但很多时候,人们在表达不满时,很容易将所有爱狗的人都标签化。这就导致了一部分行为规范的养狗人士也感到委屈,他们认为自己为社会贡献了“正能量”,却因为少数人的极端行为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和标签化。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做法,也加剧了矛盾。

7. 立场的不对等与资源分配的争议:

在一些城市管理或公共政策的讨论中,有时会因为宠物的权益问题引发争议。例如,在动物保护、流浪动物救助、宠物公园建设等方面,一些激进的“爱狗人士”可能会要求过高的优先级,要求将有限的公共资源大量投入到宠物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社会需求,比如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的关怀等。这种不顾整体、只顾一方的诉求,容易引起其他群体的反感。

总结来说, 人们讨厌的并非是“爱狗”这个行为本身,而是那些将这份“爱”变成“霸道”、“自私”、“无视他人”、“攻击性强”的行为模式。当“爱”脱离了理性和同理心,变成了一种对他人的侵犯和压迫时,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并且会招致自然的反对和厌恶。这种情绪的产生,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需求和价值观念碰撞的体现。而理解这种情绪,关键在于区分那些真正爱护动物并尊重他人的人,和那些将爱变成极端行为的群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讨厌爱狗人士是从生活中和网络中所见所遇开始讨厌的。

生活中其实很少遇见所谓的爱狗人士,但是不负责任的养狗人见的多了,第一大问题小区内遛狗不栓绳,小的最多是泰迪,比熊,大的也有拉布拉多,金毛,二哈,还有土狗。主人小手一背溜溜达达,他家狗就人群里乱穿。烦死人了。

第二就是狗到处拉尿,夏天不敢进草坪,因为草坪堪比金三角的雷区。车轮子上一天能迎接好几波狗尿。

第三就是乱叫,有些人我为了避开人都早上可早了或者晚上可晚了去遛狗,给你点赞。但是你家狗在园区里叫啊,睡觉点嗷嗷嗷几声狗叫直接给我叫醒。整不好两狗见面干一架。直接干精神。起床一看四点半……

其实生活中遇见的都是养狗人士,网络上那才是真正的“爱狗人士”。

最招人烦的都在网上。

比如他家狗是他儿子,女儿,亲人,伴侣等等你乐意说啥说啥,不要在公众平台大肆宣传。你那价值观有问题。

然后就成天拿小孩老人给狗当挡箭牌。

比如狗乱拉,他们就一堆在下面喊的,小孩也拉尿。你说狗吠,他就喊小孩吵。老人吵。你说狗不牵绳乱跑,他就说你们把孩子都该牵着走。尼玛你小时候是家里牵着走,我们都是大人领着。再说小孩在小区里玩还得大人拉着手?你们小时候是不是被拿绳牵惯了,看不得别的孩子自己玩?

然后更反人类的就是网上报老人被不栓的狗吓着了,他们说有心脏病别出门,有人怕大狗,他们说怕个高的人应该禁人。

被藏獒吓的撞墙的他们怪人家怕狗,怪人家回家非走那条路。

网上举报狗天天四五点钟叫扰民睡不好,他们说人家事多,觉轻。

网上事例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这帮人从不检讨自己错误,就会转移话题,或者责怪别人不包容,或者老圣母们开始了万物有灵,地球不是人类自己的。

千万别让他们占一点理,要不然人身攻击到爆炸。

码字太累了,不说了。反正这帮人挺招人烦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标签,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谁能讨厌爱护动物的人呢?但现实往往更复杂,当这份“爱”过度、偏激,甚至侵犯到他人权益时,它就可能变成一种令人反感的源头。现在有些人对所谓的“爱狗人士”感到不满,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往往不是针对所有爱狗的个体,而是针对那些行为模式被普遍认.............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会讨厌中医。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背后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点和原因,我们将逐一展开:1. 科学证据不足与临床疗效的争议: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批评点。 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现代医学的黄金标准是RCT.............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老玩家心里头的那根弦。确实,你这个问题点出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现在不少玩《红色警戒》的玩家,对《红色警戒3:起义时刻》(简称“共辉”)似乎意见挺大,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讨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有不少门道,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红色警戒》这个系列本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确实,现在网络上、生活中,似乎总能听到一些对“爱狗人士”不太友好的声音,甚至有些人会直言讨厌。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点,而是多种社会现象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解释清楚这个现象:一、 行为上的“用力过.............
  • 回答
    现在社会上有些女生确实对“普信男”这个词表现出一种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反感。这背后不是说普通的男人就一定要自卑,而是这个词汇本身所指向的某种特定现象,触及了一些女性在现实互动中的痛点。我们得先弄清楚,“普信男”到底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普通但又极度自信的男性。这里的“普通”可能体现在外貌、经济.............
  • 回答
    社会上对于公务员群体的看法,确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多面向的话题。尽管公务员扮演着服务公众、维护社会运转的重要角色,但时至今日,仍有一部分人对他们持有负面甚至厌恶的情绪,这背后有着不少值得深挖的原因。首先,“铁饭碗”的固有印象和价值实现上的落差,可能是很多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之一。在很多人看来,公务员工作.............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现在的职场男性越来越讨厌有女性的场合或者直接回避与女性共事”这一现象,这是一种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心理和职场动态的反映,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详细分析:一、 职场权力动态与性别失衡的遗留影响: 历史父权制的影响: 尽管社会在进步,但长久以来的父权制文.............
  • 回答
    “躺平”与日本“平成废物”:相似的时代回响与细微的时代差异在当下,“躺平”一词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文互联网,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和讨论热点。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面对巨大社会压力、经济内卷和不确定性时的复杂心态。有趣的是,“躺平”与日本在平成时代(19892019)出.............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的后代是无辜的”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历史责任、道德伦理和民族情感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无辜”的语境与含义1. 字面理解的“无辜” 若从字面意义上看,“无辜”指个体未参与具体历史事件,因此不应承担前人的罪责。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普.............
  • 回答
    当前社会上存在对清朝的负面评价甚至仇视情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历史叙事、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个体经历以及现代社会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一单一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相互关联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民族主义叙事的塑造与影.............
  • 回答
    孙一宁这个人,近几年在网上确实激起了不少涟漪,也引来了很多关注。要说为什么有人喜欢她,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毕竟每个人喜欢一个人的理由都不太一样。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她身上那种“真实”感。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各种滤镜、人设和精心包装的社交媒体时代,孙一宁的表现风格,很多时候让人觉得她就是那个样子,没什么.............
  • 回答
    “皇汉”这个词,如今在网络上时不时会跳出来,常常伴随着激烈的讨论,甚至争吵。要说清楚为什么现在有人被这么称呼,还得从它字面意思的拆解,以及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情绪说起。首先,我们得把“皇汉”这两个字掰开了看。“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皇帝”、“皇朝”、“大汉天子”这种带有至高无上、国家至上的.............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有些老哥老妹觉得现在这相声小品,看过一遍就得束之高阁,再看就没劲了。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觉得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语言的魅力被稀释了:相声这玩意儿,最讲究的就是“嘴皮子”。好的相声,台词本身就像段子一样,充满智慧、包袱严实,而且有回味。第一次听的时候,你.............
  • 回答
    在新冠疫情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钟南山院士无疑是中国公众最为熟悉和信任的医学专家之一。他曾因在SARS和新冠疫情期间的专业判断和领导作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国家脊梁”的称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情形势的变化,关于他的批评声音也逐渐增多,而且越来越公开和多样化。要详细地讲述为什么现在有人批评钟南.............
  • 回答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行动,以及外界对其“正义性”的看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俄罗斯不是正义的一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这场冲突的实际情况。俄罗斯的“自保”论述与国际认知的落差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在阐述发动这场冲突的理由时,.............
  • 回答
    元灭宋与清灭明:对“中国”而言是否为“亡国”?为何有人以元清为豪?这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概念的演变、民族认同的变迁以及历史评价的多样性。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仔细辨析几个核心概念。 一、 “亡国”的定义与历史语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亡国”的含义。 狭义的“亡国”: 通常.............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恢复繁体字”的声音,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想要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层面去解析。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就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感。繁体字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汉字演变史,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书法、古籍、诗词,都深深地烙印在繁体字的书写和结构.............
  • 回答
    “刘邦吊打项羽”这个说法,近几年确实在一些网络平台和讨论区里时不时能听到,而且还挺有市场。要说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还得从咱们对历史的理解,还有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来聊聊。首先,咱得承认,这说法跟咱们传统认知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和那个“大风起兮云飞扬”却总给人一种“猥琐”形象的刘邦,实在有点反差.............
  • 回答
    现在很少有人使用 DV(Digital Video Camera,数字摄像机)来拍视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到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变化、成本效益以及市场演变等多个维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智能手机的崛起与功能飞跃: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十年前,如果你想拍一段清晰的视频,DV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领域,也反映了当前医学领域一个挺普遍的现象。简单来说,现在大家可能觉得“很少”看到现代医学理论去“解释”中医,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尽量详细地聊聊我自己的看法,不掺杂什么AI的痕迹,就当是大家坐下来,沏壶茶,聊聊天。首先,我们得理解“解释”这个词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