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16~17世纪的海战中,在双方都已经装备一定量火炮情况下,撞击战和接舷战是否流行?

回答
在16至17世纪的海战中,尽管火炮技术正在逐步发展和普及,但撞击战和接舷战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它们不仅流行,而且是那个时代海战战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审视那个时代海军的特点:

火炮的局限性: 尽管火炮已经装备在战舰上,但当时的火炮精度、射程和装填速度都远不如后世。炮弹多为实心铁球,对坚固的木质船体造成的破坏往往是穿透性的,而非毁灭性的。连续的精准打击能够击穿船体,导致进水,但要在一场激烈的海战中迅速摧毁敌舰,单靠火炮往往难以实现。此外,恶劣的海况和有限的射击角度也大大影响了火炮的有效性。
木质战舰的脆弱与坚固: 战舰的主体是木材,这使得它们虽然能被炮弹穿透,但不容易像后来的金属舰艇那样被瞬间粉碎。船体的大部分结构在炮火下依然能够维持作战能力,直到船体承受不住大量进水而沉没。
战术的演进: 海战战术是从古代的桨帆战舰时代演变而来的。在桨帆战舰时代,撞击(以“撞角”为主)和接舷作战(士兵登舰肉搏)是主要的作战方式。即使到了风帆战舰时代,这些战术的惯性依然存在,并且被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依然非常有效。
“炮战”并非完全取代“肉搏”: 那个时代的“炮战”更多的是一种“消耗战”和“削弱战”。火炮的主要作用是打击敌舰的索具、帆帆、桅杆,使其失去机动性;或者击伤敌舰的甲板上的人员,降低其作战效率。当敌舰被削弱,行动不便,甲板上人员伤亡惨重时,接舷战就成为了最后的,也是最决定性的阶段。

撞击战的地位:

在16至17世纪,纯粹的、以“撞沉”为主要目标的撞击战,相比于早期可能更为普遍,但它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种威胁和辅助手段: 战舰指挥官会利用战舰的体型和速度,试图用船头或船侧撞击敌舰的侧舷,尤其是当敌舰已经失去动力或受到重创时。这种撞击的目的可能不是直接将其撞沉,而是:
破坏敌舰的稳定性: 突然的冲击可能导致敌舰船体扭曲,损坏内部结构,甚至导致船体破裂。
制造混乱和机会: 撞击可能会将敌舰推离原来的位置,打乱其阵型,为己方其他战舰创造攻击机会,或者为接舷战创造条件。
对付小型或中型舰艇: 对于吨位较小、结构相对薄弱的敌舰,撞击的破坏力会更强。
风险与回报: 撞击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撞击不成功,己方战舰也可能因为撞击的惯性而失去控制,甚至对自身船体造成损伤。因此,指挥官需要精确计算距离、速度和角度。

接舷战的流行程度:

接舷战在16至17世纪海战中的流行程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

最终的决胜手段: 很多时候,炮击的目标就是为了创造接舷战的条件。当敌舰的桅杆被击断、索具被切断,或者甲板上的水手和士兵被炮火大量杀伤,使其无法有效操作火炮或进行防御时,己方战舰就会迅速靠拢,士兵们如同陆战一样,手持火枪、刀剑、斧头等武器,从甲板上涌向敌舰,展开一场血腥的肉搏。
登上敌舰的价值: 成功登上敌舰并征服它,意味着捕获敌舰,这比单纯将其击沉更有价值。一艘被捕获的战舰可以成为己方舰队的力量,补充战损,或者被卖掉获得巨额财富。
海战的“近距离格斗”: 许多战役的最终场景,都是两艘或多艘战舰紧紧挨在一起,双方的士兵在甲板上殊死搏斗。那种场面,既有火炮的轰鸣,也有冷兵器的碰撞声,充满了呐喊、硝烟和鲜血。
战术的变化: 随着战术的演进,一些舰队开始专门训练“登船突击队”,他们是精锐的士兵,在炮击削弱敌舰后,会率先登上敌舰。

举例说明:

阿尔马达海战(1588年): 在这次著名的战役中,英国舰队虽然在火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们采取的策略并非仅仅是远距离炮轰。英国人更擅长利用风向和机动性,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舰船冲散,然后通过炮击使其失去作战能力,例如摧毁其索具,使其无法保持队形。最终,在西班牙舰队试图返回时,恶劣的天气成为了更致命的敌人,但接舷战的威胁也一直存在。
三英里海战(1653年): 这场英荷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展现了风帆战舰时代炮战与接舷战的结合。双方都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试图摧毁对方的船体和船员。但同时,战舰之间的近距离缠斗,接舷的可能性也随时存在,士兵们为争夺每一寸甲板而浴血奋战。

总结来说:

在16至17世纪,海战的格局是炮战为辅,接舷战为主。火炮是削弱敌舰、制造混乱、为接舷战铺平道路的关键工具,而接舷战则是最终决定战役胜负、捕获敌舰、实现最直接战果的手段。因此,撞击战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有时也极为危险的战术,以及接舷战作为海战的传统且高效的决胜方式,在那一时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非常流行。海上的战士们,不仅是炮手,更是勇猛的步兵,他们随时准备在甲板上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说,地位下降了吧,从无火炮那会儿的主要交战方式,变成双方火炮交火后在原则上仍然是决定战斗结局的核心战术方式,再下降到以火炮交战为作战原则核心和战术展开,接舷只是用于战斗扫尾俘获敌舰与夜间偷袭的手段。不太恰当地说,就像刺刀之于燧发枪。

早上刚起来不久,脑子很糊涂,就随手从电脑里上传几张图展示下几个时间段的的船型,蜻蜓点水一下。有关的知识,还是需要题主自己去找书翻书。


亨利八世那会儿的,1520到1540年左右,高耸的艏楼船尾楼是为接舷战服务。

同一时期的英法索伦特之战



出自1585年《Bericht von Pulver und Feuerwerken》的描绘1565年丹麦瑞典博恩霍尔姆岛海战Sjöslaget vid Bornholm战图

瑞典战舰


1617年描绘的1602年荷兰与西班牙之间的狭海之战


清荷明郑厦门之战,图上标A的Cocxinse Ioncken,应该就是Cosinga's Junk,即国姓爷的船,标B的就是清国(鞑靼)的船,标S的应该就是此战中被击毙的清国总兵马得功所在。


以上图片都不是第一手照片的存在,只能参考,不能当作实际战斗情形对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