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索尼在 2 月 16 日发布的 LinkBuds,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回答
索尼在 2 月 16 日发布了 LinkBuds 系列耳机,这可以说是一款在无线耳机市场中非常“不走寻常路”的产品。如果你关注无线耳机的发展,那么 LinkBuds 绝对是近期最值得聊起的话题之一。

那么,这款耳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索尼会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它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呢?

设计上的“惊世骇俗”:开放式环形设计

首先,也是最直观的,就是 LinkBuds 的设计。索尼给它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Link”,寓意着连接。而它连接的,正是你所处的环境。

与市面上绝大多数采用封闭式设计、试图隔绝外界声音的真无线耳机不同,LinkBuds 采用了开放式环形设计。你可以想象一下,它不像 AirPods Pro 那样有硅胶耳塞塞入耳道,而是有一个像甜甜圈一样的形状,中间的环会套在你的耳廓上,而中间的开口则是完全开放的,让声音可以自由进出。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环境音感知: 这是 LinkBuds 最核心的卖点。由于是开放式设计,你可以完全听到周围的声音,无论是同事在跟你打招呼,还是公交车到站的提示音,甚至是孩子在你身后喊你名字,你都能在听音乐的同时不被错过。这对于那些需要在工作、通勤或运动时保持对周围环境警觉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佩戴舒适度: 很多用户对入耳式耳塞存在不适感,例如胀痛、异物感强。LinkBuds 的开放式设计避免了这个问题,它不深入耳道,更像是“挂”在耳朵上,整体佩戴感会更轻盈、更舒适,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明显的压迫感。
“存在感”极低: LinkBuds 的体积非常小巧,加上其开放式设计,戴上后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也比较美观,不会像一些大尺寸的耳机那样过于显眼。

当然,这种设计也带来了挑战和权衡:

音质表现: 开放式设计在低频和隔音方面会逊色于封闭式设计。你无法获得那种“沉浸式”的低音体验,也无法有效隔绝外界噪音。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极致的音质和深沉的低音,或者经常在嘈杂环境中需要完全沉浸于音乐,那么 LinkBuds 可能不是你的首选。
漏音问题: 由于是开放式设计,你在较大音量下听音乐时,周围的人也可能听到你耳机里传出的声音,这在一些需要安静的场合会有些尴尬。

创新性的功能:适应你的生活节奏

除了独特的设计,LinkBuds 还带来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创新功能,它们也紧密围绕着“连接”和“适应”的主题:

“自适应音量控制” (Adaptive Volume Control): 这个功能可以说是 LinkBuds 的灵魂。它能根据你周围的环境噪音水平,自动调整耳机的播放音量。如果在嘈杂的街边,它会把音量调大,让你能听清音乐;如果在安静的室内,它又会自动降低音量,避免不必要的打扰。这不仅仅是方便,更是一种智能的交互,让你无需频繁手动调整。
“快速感知环”(Ring Blending): 这是索尼独有的技术,旨在让音乐和现实世界的声响更自然地融合。它并不是简单地让你听到外界声音,而是通过特定的声音处理,让外界的声音能够“穿透”音乐,而不是简单地叠加。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听感,但确实能让你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保持感知。
“触控区域扩展” (Wide Area Tap): 对于习惯了通过耳机触控操作的用户,LinkBuds 的触控区域被放大了,你可以通过轻敲你的耳廓来控制音乐播放、接听/挂断电话等。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再准确地去敲击耳机本体,而是通过轻拍脸颊或耳廓就能完成操作,这在操作便捷性上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你手上不方便操作时。
“V1 集成处理器”: 虽然 LinkBuds 的体积小巧,但它搭载了索尼自家研发的 V1 集成处理器。这颗处理器在降噪(虽然 LinkBuds 本身不主打降噪,但这个处理器能优化音频处理)、音质优化以及功耗管理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 LinkBuds 的流畅体验提供了保障。
长续航和快充: LinkBuds 本身可以提供约 5.5 小时的播放续航,配合充电盒的总续航可以达到约 17 小时。这对于一款体积如此小巧的耳机来说,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它也支持快充,短时间内就能满足基本使用需求。

适用人群和定位

LinkBuds 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无线耳机市场中开辟了一个新的细分品类。它并不想成为一款让你“与世隔绝”的降噪耳机,也不是一款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级产品。

它更适合这样的人群:

注重生活效率和安全的用户: 需要随时关注周围环境,例如骑行爱好者、需要频繁与人交流的职场人士、在户外活动的用户。
对佩戴舒适度有较高要求的人: 无法忍受入耳式耳机的异物感,追求轻盈、无感的佩戴体验。
喜欢“无缝连接”生活方式的人: 希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轻松融入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被隔绝。
追求创新和独特体验的科技爱好者: 对新颖的设计和智能的功能充满好奇。

总结来说,索尼 LinkBuds 的亮点在于其颠覆性的开放式环形设计,以及由此带来的极佳的环境音感知和佩戴舒适度。配合“自适应音量控制”和“快速感知环”等创新功能,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线耳机使用体验。

当然,它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比如在低频表现和隔音效果上可能不如主流的封闭式降噪耳机。所以,选择 LinkBuds 还是其他类型的耳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需求和使用场景。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够让你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依然能清晰感知周围世界,并且佩戴舒适的耳机,那么 LinkBuds 绝对值得你认真考虑和尝试。它不是一款“全能”的产品,但它在它的细分领域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敢于挑战传统,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赞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Xperia Ear Duo的继承者么?

上一代产品长这样:

很显然,这两年ANC TWS迅猛发展,相关芯片和电池技术都有进步,所以这一代产品体积大大缩小,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玩意的主要指标如下所示,一眼就能看明白:

你要说有技术含量吧,真就没啥技术含量;但你说这玩意是噱头吧,它又不是完完全全的噱头,它指向的是一个非常小众、但是又真实存在的需求,那就是高质量环境声聆听同时进行音乐/通话。

这玩意的直接竞品是骨传导耳机,而骨传导跟这玩意同时也是降噪耳机通透模式(或者叫透传模式,反正都是一个意思)的受害者。目前降噪耳机通透模式的天花板是QC45和Airpods Max这样的降噪大耳,其通透效果完全取决于麦克风的拾音能力与相关算法。但就算是这两款耳机的透传模式你也能明显感受到与裸耳听音状态是不同的,更关键的是……

很多降噪耳机的麦克风到不了10KHz就截止了,这种情况下你让它在透传模式下还原超高频能还原出个P来啊?

这就是为什么骨传导能存在的最大意义,因为目前想要进行高质量环境声聆听,通透模式力有不逮;但是骨传导受限于声音传播方式,目前还处于真·听个响的状态,所以LinkBuds非常聪明,做了个环形的发声单元,中间开洞,即保证了高质量环境声聆听秒杀降噪耳机透传模式,又把单元放在了耳道附近,论声音还原效果秒杀骨传导一百条街。同时单耳机重4.1克,几乎能把骨传导按在地上打。

但是LinkBuds最大的缺点是对听力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效果,如果耳机不在硬件层面进行响度限幅的话早晚有人会因为这机子导致听力受损——我在这个回答里指出了佩戴耳机导致听力受损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长时间以高声压级聆听音乐是导致听力受损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时间里没有之一。而LinkBuds特殊的构造决定了外界噪音会“原汁原味”地传递到你的耳朵里,那么在遮蔽效应的作用下,你只有将耳机音量调得更高才能听清楚耳机里的内容,这时一般就会达到引起听力损伤的阈值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原本有购买骨传导耳机的想法,同时又自信能控制好耳机的响度,那么不妨看看这个。

要不是,就算了。

user avatar

就在前不久,索尼发布了一个至少让人看上去眼前一亮的产品——环状单元全透声的真无线耳机。

对于非传统入耳式耳机的设计,苹果给出的答案是半入耳式耳机,三星给出的答案是“仿生学蚕豆”,索尼则给出了截然不同但却并不算突兀的全新设计。

那么索尼这款耳机到底是真.黑科技呢?还是噱头?希望本期测评给您答案~


客观测试环节

对于这种几乎完全泄露又尺寸较小的耳机,低频泄露可以说是必然发生的,看来低频部分确实不应该抱太大希望,毕竟再黑的黑科技也是不能违反物理定律的。不过由于是开放设计,这款耳机的佩戴一致性表现不错。

而对于中高频,虽然存在瑕疵,但是总体的趋势还算是不错的。


主观评价环节

首先就是客观测试中已经暴露的问题,低频不足。量感和下潜都不足。与现在的主流TWS耳机相比,说是低频残疾也不为过。

而对于中高频而言,整体上不会出现过亮或高频不足的情况。可以说大体上是不错的,但是存在一些瑕疵,或者说经不起仔细推敲。有部分人声和高频乐器存在部分频段突出的情况,或者说音染。超高频表现一般,有频响不标准带来的“塑料感”,但还谈不上刺耳。总的来说中高频的表现在现有TWS耳机中算得上良好,但还算不上优秀。

与类似定位的苹果AirPods3对比,两者的中高频其实差距并不大,虽然索尼LinkBuds的中高频部分频段相比于AirPods3突出。但正如上文所说,并不算过多,可能对于一些听音经验有限的新手玩家来说会更好听,AirPods3的高频相比于LinkBuds则更偏向真实,且超高频不会出现AirPods3那种略有不足的情况。两者差异主要还是在低频,虽然AirPods3的低频也有一定的问题,但还是要优于索尼LinkBuds的。所以可以说AirPods3的总体音质表现优于索尼LinkBuds。再加上AirPods3拥有目前所有耳机中数一数二的空间音频效果。所以个人认为对于苹果手机用户而言,没有必要考虑索尼这款LinkBuds。

三星Buds Live相比,低频的量感和下潜三星都优于索尼,但整体人声和中高频的表现,索尼强于三星。不过三星Buds Live现在的售价连索尼LinkBuds一半都不到,还有降噪功能,虽然说降噪表现比入耳式的降噪耳机差不少。

关于佩戴。索尼这款耳机虽然看上去与三星Buds Live存在显著差异。但实际佩戴却比较类似。不过,和AirPods系列的佩戴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即便如此,在经过连续佩戴一小时的比较,索尼LinkBuds由于其全开放的设计,明显可以感觉耳道比Buds Live和AirPods3更舒适一些。就更不要说其他入耳式耳机了。所以佩戴,或者说稍微长时间的佩戴,是索尼这款耳机的最大优势。相信即将来到的夏天,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

总结一下。可以说索尼LinkBuds这款耳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科技。但是索尼把产品的表现做到了这种形态框架下很不错的水平。对于佩戴要求很高或需要较长时间佩戴的需求而言,1199的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平时每次佩戴耳机的时间并不是特别久(当然,个人也不建议长时间佩戴耳机),又对佩戴有一定的要求,建议苹果用户还是选择AirPods3,安卓用户选择Buds Live对于其价格而言还是值得考虑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