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生理角度出发,为什么有些人饿了之后,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脾气变得很暴躁,无法自控呢?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人饿了会“变脸”,变得脾气暴躁,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事儿吧,咱从身体内部的运作来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明白,咱们的身体是个精密的系统,就像一辆车,得有“油”才能开。这个“油”,对咱们来说就是能量,而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咱们吃的食物。食物被消化吸收后,转化成葡萄糖,这是身体最直接、最容易利用的能量来源。

当咱们长时间没吃东西,肚子里空空如也的时候,身体里储存的葡萄糖就开始消耗了。一开始,身体还能应付,会动用肝脏里储存的糖原,有点像家里预备的应急粮。但要是这个“应急粮”也用完了,身体就得想别的办法了,比如开始分解脂肪来产生能量。

在这个能量供应逐渐紧张的过程中,咱们大脑这个“总指挥部”是最先感到“缺粮”的。大脑是身体里最耗能的器官,它对能量的稳定供应要求极高,就像一台高性能的电脑,没电了就容易死机或者运行不稳定。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下降时,大脑就会发出信号,告诉咱们“该吃饭了!”。但这个信号传递到咱们的意识层面,可能就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冲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生理机制在起作用:

1. 血糖水平的直接影响:
葡萄糖是燃料: 咱们的神经细胞主要靠葡萄糖供能。当血糖降得太低(低血糖)时,大脑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就像手机电量低于10%,运行会变得卡顿、反应迟钝,甚至会自动关闭一些非必要功能。
神经递质失衡: 血糖水平的波动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比如,某些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像血清素(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它们的合成和释放都与葡萄糖的可用性有关。血糖低时,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可能不稳定,导致情绪更容易波动,从平静变得焦躁。想象一下,大脑里的“情绪控制器”因为缺电而失灵,就容易乱发脾气。

2. 饥饿激素的“捣乱”:
饥饿感信号: 当咱们饿了,胃和肠道会分泌一种叫做“饥饿素”(ghrelin)的激素。这个激素的作用就是告诉大脑“我饿了,快给我吃的!”。饥饿素不仅仅是让你产生饥饿感,它还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特别是那些控制情绪和奖赏的区域。
与压力和情绪的关联: 研究发现,饥饿素不仅能增加食欲,还可能与焦虑、易怒和情绪不稳定有关。它会激活大脑中与压力反应相关的通路,让身体处于一种“备战”状态,更容易被激怒。这就好比,在你情绪本就有点紧绷的时候,又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地催促你,让你更容易爆炸。

3. 应激激素的介入:
身体的“应急预案”: 当身体感知到能量不足时,它会启动一系列的“应急预案”,分泌一些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cortisol)和肾上腺素(adrenaline)。这些激素的目的是动员身体储备的能量(脂肪和肌肉),并将它们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能量。
直接影响情绪: 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在短期内可以提升警觉性和反应速度,但当它们在体内长时间或过度释放时,就会导致焦虑、烦躁和攻击性增加。特别是肾上腺素,它会让心跳加速、肌肉紧张,产生一种“战斗或逃跑”的生理反应,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确实会变得更冲动,更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想象一下,你本来想好好沟通,结果身体却给你加了“战斗模式”的BUFF,你说还能冷静吗?

4. 认知功能的下降:
决策能力受损: 低血糖和应激激素的干扰,会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的功能。这个区域负责逻辑思维、冲动控制、社会行为和决策。当它受到影响时,一个人就更难进行理性的思考,更容易做出冲动的、不计后果的行为,包括说一些伤人的话或者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注意力不集中: 饿了的时候,思维可能变得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情。这会让你对周围的干扰更加敏感,小小的麻烦也可能让你觉得不可忍受。

5. 心理因素的叠加:
当然,这不仅仅是纯粹的生理反应。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与生理反应相互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对“饿了会生气”这件事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预期和文化认同(比如“hangry”,就是hunger和angry的结合)。当身体发出饥饿信号时,这种心理预期可能会放大负面情绪,让你更容易“对号入座”,表现出暴躁的样子。

所以,你看,一个人饿了之后变得判若两人,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而是身体为了应对能量危机而启动的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综合体现。当你的“燃料”不足时,身体的“发动机”就可能不稳定,你的“导航系统”也可能失灵,最终导致你这个“驾驶员”的情绪和行为都跟着变得难以预测。这就是为什么及时补充能量,维持血糖稳定,对于我们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如此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腰。从生理角度出发,肚子饿和发脾气确实牵扯了同一条生物通路...一会儿我们就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出来挨打。


今年牛津词典里收录了一个新词:hangry,由饿(hungry)和生气(angry)组合而成,意思是“饿到发怒”。


饿到发怒,其实不只是有些人会这样,而是所有人。甚至是你家的猫主子、狗主子、小兔子都会这样,只不过生气的程度不同。



兔子摔碗...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2199482716454912


接下来展开讲一讲。



先说说,饥饿是怎么回事。


饥饿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咱们的大脑在饥饿控制中起主要作用,并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反馈做出反应,尤其是你的胃。大脑中控制饥饿的主要是下丘脑,下丘脑也调节其他身体功能,如温度、口渴、记忆、睡眠、生长等等。


下丘脑决定是否需要进食的一个关键,取决于胃的膨胀程度。当你的胃已经连续两小时未进食时,它开始收缩,把剩余的食物残渣扫进肠道,发出“腹鸣”(borborygmus)打鼓提示你…



当然,对于饥饿而言,更关键的是我们身体中多种激素水平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的化学物质就是神经肽Y(NPY, neuropeptide Y)。1991年发表在《PNAS》上的一篇关于神经生物学的文章论证了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肽Y水平与饥饿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与小鼠相同,我们人类长时间的未进食也导致我们身体能量的缺失(例如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都处于低水平),NPY会由你的大脑释放,让我们感到饥饿,当我们持续进食后一段时间后NPY会再次下降。事实上,还有研究表明一些超重和肥胖的人吃得过量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NPY水平在吃饭时没有那么容易被抑制。



当然,NPY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瘦素(leptin)和胃饥饿素(ghrelin)这两种“食欲激素”共同参与了其反馈调节。


吃过饭后,你的身体处于饱腹状态。正常情况下,由脂肪细胞产生的瘦素上升,而由胃中的细胞所产生胃饥饿素则下降。相反,如果你没有吃过一段时间,瘦素下降,胃饥饿素升高,你就会感到饥饿。这些激素控制着NPY的释放,决定你是否需会感到饥饿。当然啦,至少有15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激素也参与其中共同作用,不过表现没有它们这么突出。


所以简单讲,瘦素是一种食欲抑制剂,而胃饥饿素是一种食欲兴奋剂,它们在反馈调节中一定程度上左右着NPY的释放,掌控着我们的饥饿感。



那么,饿不饿和发不发脾气有啥关系呢?


关系不小。


要知道愤怒也和神经肽大有关联,尤其是神经肽Y。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不仅在饥饿反馈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与愤怒直接相关。神经化学研究已经指出,多种中枢神经递质在人类的攻击行为中起到调节作用:其中一些例如血清素(serotonin),发挥了抑制攻击性的作用,而另一些例如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则发挥促进攻击性作用。


Biol Psychiatry》杂志上关于神经肽Y(NPY)的研究表明,中枢NPY在攻击行为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是动物研究得出这一结论,在人类受试者中也是同样的结果。


这意味着,饥饿时高水平的NPY,也很可能会让我们对身边的人更具攻击性



此外,不仅仅是NPY,饥饿时的低血糖也触发了应激相关激素的释放,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使我们“战逃反应”的水平上升。脑部供血中,饥饿时能量的不足也会引起相应脑区控制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更集中于保持与生存相关的功能。


因此可以说:肚子饿了≈想发脾气



关于这件事,2014年《PNAS》上还发表了一篇“丧心病狂”的研究……


研究中共有107对情侣参与为期21天的实验,他们被分为不同小组,食用不同的饮食,然后纪录21天之中的夫妻攻击性冲动(发怒)的情况.


为了测量攻击性冲动的水平,每天晚上,参与者可以选择将0-51根针插进代表配偶的巫毒娃娃中(大写的服)...…当然,插多少根,取决于他们对配偶有多生气。



同时,为了测量伴侣见得攻击性,每对伴侣会有25次小比赛,胜利者可以设置噪音并用耳机播放给失败者。


实验的结果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越低时(饿),巫毒娃娃身上的针越多,并且参与者给配偶设置的噪音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


反正结论就是,血糖越低,脾气越大。


hhhhh...不知道实验结束后107对情侣还能剩多少对儿……


……



最后我想说,这个问题也论证了: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真科学、真严谨、真大智慧...



想知道更多科学、运动、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的朋友,可以去浏览酸奶菌的其他回答:

低GI”成朋友圈装逼词汇?首先,你得知道它是啥...(专栏文章)

节食减肥是徒劳吗?为什么?

有哪些关于食品的冷知识?

为什么自然界没有大量酒精供摄入 人类却进化出了可以分解酒精的酶?

人类生理上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动物会有尴尬的情绪吗?

为什么人们能接受自己的体味和排泄物,却通常对别人的体味和排泄物感到恶心?

手心出汗是什么原因?

强行吃辣会有什么后果?


参考资料:

[1] The brain science that explain "hanger" - BBC

[2] What happens in my body when I feel hungry? - BBC Science Focus Magazine

[3] Kalra, S. P., Dube, M. G., Sahu, A., Phelps, C. P., & Kalra, P. S. (1991). Neuropeptide y secretion increase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in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appetite for food.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8 (23), 10931-10935.

[4] Coccaro, E. F., Lee, R., Liu, T., & Mathã, A. A. (2012). Cerebrospinal fluid neuropeptide y-like immunoreactivity correlates with impulsive aggression in human subjects. Biol Psychiatry, 72 (12), 997-1003.

[5] Bushman, B. J., Dewall, C. N., Jr, P. R., & Hanus, M. D. (2014). Low glucose relates to greater aggression in married coupl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1 (17), 6254-625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人饿了会“变脸”,变得脾气暴躁,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事儿吧,咱从身体内部的运作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咱们的身体是个精密的系统,就像一辆车,得有“油”才能开。这个“油”,对咱们来说就是能量,而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咱们吃的食物。食物被消化吸收后,转化成葡萄糖,这是身体最直接、最.............
  • 回答
    关于“女性30如狼,40如虎”的说法,从生理角度来看,它更多的是一种比较笼统的比喻,描述了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出现的性欲和情感表达上的变化,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生理定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生理方面来分析:生理角度下的“30如狼,40如虎”:一个比喻的解析 30岁左右:精力与荷尔蒙的交织.............
  • 回答
    从生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女性是否比男性“更不理智”这个问题,需要非常谨慎,因为“理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生理指标来衡量。而且,将一种性别笼统地归类为“更不理智”,本身就可能陷入刻板印象的误区。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生理机制的差异出发,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女性的决策模式或情绪.............
  • 回答
    生命是一场精巧而复杂的旅程,而死亡,则是这段旅程最终的、不可避免的终点。从生物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死亡并非单一事件,而是身体系统衰败、细胞功能丧失以及内在调控机制失效的综合结果。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深入探究身体内部发生的细微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累积并最终导致生命的终结。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
  • 回答
    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看,空虚感并非一个直接的、单一的生物学特征,更像是人类作为高度社会化、拥有复杂认知能力的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应对生存挑战和追求繁衍优势所衍生出的一种心理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目标缺失与内在驱动力的演化:人类演化出了强大的目标导向能力。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生.............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得从 生产过程 和 全生命周期 这两个维度,把国内光伏企业的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讲。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这是一个复杂但可以控制的环节光伏组件的生产,就像其他很多工业制造一样,确实会产生一些污染物。但关键在于,这些污染的 类型、量级 以及 处理和控制的水平。 .............
  • 回答
    红米 Note 7 第一批货被曝数据线配错,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从生产品控的视角来看,确实能窥探出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任何一款电子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包装出厂,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数据线这种“附属品”,虽然不是核心部件,但它却是用户拿到手.............
  • 回答
    从专业角度审视,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远非仅仅是明显的语言攻击或政策上的不平等,更多的是潜藏在日常互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中,如同空气般弥漫,却又难以捉摸。这些“隐形”的歧视,往往因为其普遍性、长期性和微妙性,而更加顽固,也更具破坏力。1. 语言的细微刻痕:无意识的标签与预设我们每天使用的语言,是性别歧视.............
  • 回答
    长生生物公司(已退市,原名为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因其在疫苗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触犯了多项法律规定,并因此面临严厉的追责和处罚。其核心问题集中在生产劣质疫苗、伪造疫苗生产记录、虚报疫苗批次以及误导公众等方面。下面将从法律角度详细阐述长生生物违反的法律规定、.............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咱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掰扯掰扯,看看生育孩子到底对个人和社会能带来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经济账。这可不是简单算算柴米油盐那么简单。对个人的经济影响:1. 直接的消费支出——“吞金兽”的养成记: 婴幼儿时期: 奶粉、尿布、衣物、玩具、婴儿床、推车……光是这些消耗品,就是一笔不.............
  • 回答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不能生育的雄性在繁殖层面确实不如雌性重要,但“重要”这个词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在更广阔的生命延续和群体繁衍的语境下,雄性和雌性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繁殖的根本——遗传物质的传递生物繁衍的核心目的是将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确保物种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性别分工至.............
  • 回答
    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生育基金制度能否提升生育率,这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经济激励机制、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潜在的宏观经济影响。简单地说,设立生育基金,其核心逻辑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生育行为,将生育这一看似纯粹的个人选择,置于一个更具经济理性分析的框架之下。生育基金的经济学原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确实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不生育者是否占了生育者的便宜”这一说法。这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分工和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它。一、 宏观层面的经济循环与代际转移最直接的经济学联系在于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 生育者贡献了未来的劳动力: 生育并.............
  • 回答
    宇宙为何孕育生命?这个问题,若抽离了人世间的功利与目的,若抛开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转而仰望那浩瀚无垠的星空,或许能得出一个略有不同的答案。这并非是“TA”——一个可以拟人化、拥有意图的存在——“决定”让生命存在,而更像是宇宙本身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或者说,生命的存在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
  • 回答
    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审视丧尸,我们可以将其拆解成几个关键的组成部分,然后一一分析其存在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通常意义上电影、游戏里描绘的“丧尸”特征:它们通常是死去的(或者濒死的、植物人状态的)生物,但却保留了行动能力和捕食欲望,并且会通过咬伤或抓伤将这种“感染”传播给活着的个体,最终导致被感.............
  • 回答
    人为什么会生气,以及为什么生气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这背后其实涉及一整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远非简单的情绪波动那么简单。咱们就从科学角度,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生气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在远古时代,当我们面对猛兽或者敌对部落时,生气能够瞬间调动身体的潜能,让我们产生“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这.............
  • 回答
    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女性生育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付出,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身体、生活和职业的长期影响,确实是男性无法直接分担的。那么,男性应该如何“补偿”呢?这里说的“补偿”,并非物质上的简单交易,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支持和责任共担。一、 深刻理解与尊重:从“知道”到“体悟”首先,男性需要.............
  • 回答
    咱们聊聊生活中那些“扎堆”现象,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你想啊,为什么一条街上总能看到好几家咖啡馆,或者手机店,甚至同一类型的餐馆也挤在一起?这可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博弈论的智慧。核心问题:选择还是被迫?你出门想找个东西,比如想喝杯咖啡。你有几个选择:1. 去一个完全无人问津的街角。2..............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悖论,也是理解生命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键所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从特别角度看长远影响似乎又成了熵减”的说法,并剖析其中的问题。一、 重新审视“生物自身熵减总带给环境更大熵增”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体自身的运作机制。生命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结构复杂的系统。与周围环境相比,生物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