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如果一个群体中不理智比理智收益更大,那么不理智的人就会变多;反之就会变少
其实并不一定,最近的一个研究[1]就发现,与我们大众所认识的刻板印象相反,事实上女性并不比男性更情绪化。男性与女性的情绪波动程度其实非常相似,男性并没有比女性更理性。有意思的是,不仅仅是人类,对于小鼠来说,雄鼠与雌鼠的情绪波动也基本相似,没有什么显著差异[2]。
那么有人会说了,那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肯定情绪波动大,经常不理性吧?事实也并非如此。
心理学家们为了研究这个“理性情绪”上的性别差异,在75天内对142名男性和女性进行了跟踪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日常情绪,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其中的女性被分为四组:一组为自然生理期,另外三组则使用不同形式的口服避孕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女性生理期情绪波动更大”的偏见。
研究人员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检测情绪的波动,然后对两性进行比较。他们发现男性和各组女性之间的情绪波动几乎没有差异。
这表明情绪的高低是由许多影响因素造成的,并非简单地与生理荷尔蒙相关。
举个例子,一个在体育赛事中情绪激动,追逐球星的男人会被大众描述为 "富有激情"”有体育兴趣”;而女性追娱乐圈或者追星时,词汇标签则负面很多。如果一个女人的情绪因一些事件而出现情绪变化,即使是被激怒,也会被认为是 "非理性",或是更负面的词汇比如“歇斯底里”“无理取闹“。
当然这个研究较为粗略,不能为这个问题下一个定论,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实验来深入探讨。
PS: 作者做这个研究的目的也非常直白有趣,即“女性长期被排除于一些实验研究之外,因为人们认为女性的生理因素以及情绪波动会导致实验不可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来做个研究看看男女的情绪波动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异。”
看了下评论区,很多人看待这个问题还是很片面,比如“生活中女性就是情绪化,事多啊?”
那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女性在生活中更为情绪化,是不是因为女性每天所接触到的压力源比男性更多呢?
以我国的国情为例,大部分的家庭婚姻结构,仍然处于男性只需上班,女性上班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家庭(孩子,长辈,家务),大部分情况下女性每天生活接触的压力源压要多于男性[3]。
对于压力源的反应男女其实也有不同,比如女性更容易因为身边亲友的重大事件产生压力,而男性则显得比较“冷血”,更容易受自己事业经济变动的影响,如减薪[4]。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女性觉得重要的事,在男性眼中显得鸡毛蒜皮,反应过度。
而女性“天然”的社会角色,则要求她们对周围的人提供更多的支持以及共情,自然便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对于已婚的女性来说这种压力增加尤甚[5]。
与此同时,这种角色定位又导致女性又不能长期处于焦虑高压的状态下,因为她们需要对周围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持(如供养长辈,子女,处理家务);而由于男性没有这种社会约束,更可能选择脱离这种责任[6]。
有意思的是,当男性与女性每天接触同样的压力源时(如男性上班回家后也要带孩子,做家务),男性所产生的压力也与女性相似[7]。
可见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情绪差异,是由于两性所面对的事物的差异,以及对不同事件应对方式的差异,而不应简单通过性别划分。
我真是头都被各种拳打晕了,答案都要被踩没了。那我再展开一下,本科生整理一下都能拿去当作业交了。
这个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性别的差异导致男女在压力产生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比如在压力输入方面,性别差异决定了某因素(失业,离婚)是否会被认为是巨大压力,在输出方面,性别差异也会影响了两性对相关压力的应对方式的不同,如男人在失业时情绪波动会更大,容易不理智;而女性在亲友发生不幸时,更容易情绪化;不同压力源对两性的健康影响程度也有不同。
在应对压力方面,女性在压力应对上的确更感性,更容易通过改变行为来转移注意力,逃避,即通过改变自己的情绪反应来应对压力;而男性则会倾向理性解决,或者直接选择放空自己,与事件进行割裂,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回去解决(也就是很多女生常说的男人冷暴力)[8]。
很多人看到这就说“那你现在不是说男性更理性么,自己打自己脸?”
其实这并不代表男性/女性在某一方面更理性,或是男性优于女性/女性优于男性。
因为同样的事件发生的男女面前时,两性所产生的感受与决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海湾战争期间,女性反而更倾向于理性解决问题,而男性则更容易被个人情感所驱使[9]。就像是男性追体育球星与女性追偶像明星一样,如果追的对象互换,双方可能比圣人还贤者,索然无味。
这就回到了我们之前的套娃,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根据社会化假说(socialization hypothesis)和角色限制假说(role-constraint hypothesis)。社会化假说认为传统女性的角色通常为依附性,情绪化,没有主见,需要从属与他人/群体;而男性则是自主自信,雄心壮志,充满能力。
显然,这种长期以来的社会模式,潜移默化地造成了男性需要有更为主动,并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行为模式,从而很难接受自己的无能,恐惧,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于女性来说则形成了更为被动,以情感为核心的行为模式,很难冲破隐形的天花板,主动承担解决问题的领导责任[10]。
而角色限制假说则认为两性应对压力或是情绪上的差异,在于双方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以及获得的社会资源/机遇不同[11]。大体来说,女性不仅需要承受与男性相似的社会压力,还需要承受更多的家庭压力,以及潜在的性骚扰压力,自然就导致了不同应对模式的产生[12]。
为什么这些假说可以证明一刀切地说某一性别比另一性别更理性/优秀是不合理的呢?
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性别上的差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渐渐的开始缩小。比如不少在大学里进行的研究就发现,两性在的处理压力的行为差异几乎消失[13]。两性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也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渐渐缩小[14]。
当然这些并不代表着两性生理上毫无差异,比如对待玩具上,儿童就已经出现差异。
在生理素质,或是心理疾病上,两性也有不同,如男性更容易患自闭症,女性更容易抑郁,精分。我有空详写的话会链在这个答案下面。
但是当就这个“男性是否比女性更理智“的题目而言,相信全部看完好好思考过的读者,肯定会理解一刀切争一个优劣,只会陷入无限套娃的境地,是不合逻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