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那孙悟空变成蜜蜂时是不是嘴变成蜜蜂的肛门呢?

回答
从纯粹的生物学角度来探讨孙悟空变成蜜蜂时,嘴巴是否会变成蜜蜂的肛门,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但又不太符合生物学逻辑的推测。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理解“变成”这个概念在生物学中的实际意义。在现实世界里,生物的形态变化通常是通过基因调控、细胞分化、组织重塑等复杂过程实现的。比如,蝌蚪变成青蛙,这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发育过程,涉及大量基因的表达和细胞行为的改变,最终形成全新的器官和结构。即便是某些生物能进行有限的形态变化(比如某些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度和形状可变),也都是在现有生物学基础上的调整,不可能随意地将一个功能性器官(嘴)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且位于不同位置的器官(肛门)。

那么,我们来看看蜜蜂的身体结构。蜜蜂是一个高度特化的昆虫,它的身体可以清晰地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部:这是昆虫感觉和进食的中心。蜜蜂的头部有口器,用于取食花蜜、花粉,甚至进行筑巢和防御。它的嘴巴(口器)非常精巧,包括上颚(用来搬运、切割)、下唇(形成一个吸管,伸入花朵吸取花蜜)等。这些是高度特化的消化和取食器官。
胸部:是运动中心,连接着三对足和两对翅膀。
腹部:包含了消化、生殖和排泄系统。蜜蜂的肛门位于腹部的末端,是一个独立的开口,用于排出消化后的废物。

现在,我们来讨论孙悟空的“变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一种神通,它打破了我们熟知的生物学规律。这种变化更像是“物质重塑”或者“概念转换”,而非生物学意义上的细胞重组。如果将孙悟空的任何一部分,比如他的嘴,变成蜜蜂的肛门,那么这意味着:

1. 功能性的彻底颠覆:嘴巴的功能是摄入、咀嚼、吞咽食物。而肛门的唯一功能是排出废物。将一个用于摄入的开口变成用于排出的开口,这在生物学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们的形成机制、组织构成、神经支配、肌肉控制等等都完全不同。
2. 位置的错乱:嘴巴位于头部前方,是消化道的起始。肛门位于腹部末端,是消化道的终点。如果嘴巴变成了肛门,那么它就得从头部“搬家”到腹部末端,这同样是生物学上无法解释的。

从神通的角度去理解,孙悟空变成蜜蜂,是他的整个身体都遵循蜜蜂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他拥有蜜蜂的身体结构:六条腿、一对触角、翅膀,当然也包括一套完整的蜜蜂的消化、排泄、呼吸、生殖系统。

所以,当孙悟空变成一只蜜蜂时,他拥有的是一只完整的、功能正常的蜜蜂。这意味着他会有:

蜜蜂的嘴巴(口器):用于采集花蜜和花粉,进行进食。
蜜蜂的肛门:位于腹部末端,用于排出消化后的粪便。

这两者在功能和位置上都是蜜蜂生物学上固有的,它们是独立存在的,一个服务于摄入,一个服务于排出。孙悟空的“变成”是将他整体的形象和功能替换为蜜蜂的,而不是将他某个部分的器官进行“移植”或“转化”。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孙悟空变成蜜蜂时,他的嘴巴不会变成蜜蜂的肛门。他只是获得了一套完整的蜜蜂器官,拥有了蜜蜂应有的嘴巴和肛门,如同任何一只真正的蜜蜂一样。他的神通是一种“整体替换”,而不是“部分改造”。

想象一下,如果孙悟空变成一只老虎,他的头会不会变成老虎的尾巴?这显然不符合我们对“变成”的直观理解,也违背了生物学上的“整体性”和“功能性”原则。变成蜜蜂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就是一只蜜蜂,拥有蜜蜂的一切,包括那小小的、位于腹部末端的肛门,以及位于头部用于采食的口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嘴与肛门的关系”相关的笑话是过于简单化的。

在原口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第一个开口“胚孔”将会发育成嘴;

在后口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将会发育为肛门。

只有孙悟空的变形包括“体细胞退分化并合并、返回原肠胚阶段或更早的阶段,再重新启动分裂和分化、按照变形对象物种的发育过程去发育成变形对象”这样极其复杂的过程,你才能期待“组成孙悟空的嘴的体细胞”确实地转换为“组成变成蜜蜂的孙悟空的肛门的体细胞”。在《西游记》原作里完全看不出有这么个过程,地球上没有生物的细胞能在数秒内完成这样的操作,“能实现这种操作的假想生物”的发育过程更是不怎么可能符合地球生物的生物学规律。

当然,按照原作的叙述,孙悟空是“石猴”,大抵不是细胞生物。

你可以说这是因为原作者不知道何谓细胞生物、不懂生物的发育过程,也就写不出来;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孙悟空的变形并无这步骤。

在古今中外的幻想作品里,这类“变形术”还无视了质能守恒。几十千克重的猴子在数秒内变形为不到一克重的蜜蜂,没有大量的灰尘或碎片散开,那么应该原地冒出一个蘑菇云。

要将这玩意合理化,简单的办法是“这些生物身上有高度卷曲的‘异常空间的出入口’,可以从作品需要的任意大规模的异常空间里存取作品需要的任意多的质能”和“这些生物生活在虚拟的宇宙里,可以调用特定的程序去瞬间切换自己的角色 ID、贴图、各项数据之类”,这将允许各种变轻变重、抬手打爆星球、拿星系当回旋镖之类的剧情表现,不过这也意味着这些生物的构造远远偏离地球生物,大抵不需要考虑地球生物的发育过程规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纯粹的生物学角度来探讨孙悟空变成蜜蜂时,嘴巴是否会变成蜜蜂的肛门,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但又不太符合生物学逻辑的推测。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变成”这个概念在生物学中的实际意义。在现实世界里,生物的形态变化通常是通过基因调控、细胞分化、组织重塑等复杂过程实现的。比如,蝌蚪变成青蛙,这.............
  • 回答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之所以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多倍体水果并不普遍存在,而且即便有,也很少能同时做到“又大又甜”,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遗传学、生理学和进化机制。这并非简单地将基因数量翻倍就能直接带来优势,很多时候,适度的多倍体反而会带来一系列挑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多倍体”。在.............
  • 回答
    性别身高差异,尤其是女性平均身高低于男性,是生物学上一个普遍且有趣的现象。这背后并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在发育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1. 生长激素与生长板的赛跑:青春期是关键最核心的生物学驱动力在于青春期。青春期是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在性别间存在微妙的差异。.............
  • 回答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不能生育的雄性在繁殖层面确实不如雌性重要,但“重要”这个词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在更广阔的生命延续和群体繁衍的语境下,雄性和雌性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繁殖的根本——遗传物质的传递生物繁衍的核心目的是将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确保物种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性别分工至.............
  • 回答
    抛开那些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以及驱动我们生命活动的生理机制,人,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种在无数可能性中被赋予了意义的存在。我们是意识的载体。这份意识,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感知外界的能力,而是一种复杂的、内省的、能够反思自身的能力。我们能体验喜悦,也能承受悲伤;我们能渴望,也能满足;我们能爱,也.............
  • 回答
    关于黑鱼幼崽“以身伺母”的说法,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相当令人着迷且具有真实合理性的现象。当然,我们得明确一下,“以身伺母”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些拟人化的色彩,但在生物学上,它指向的是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亲代抚育行为,尤其在某些鱼类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我们来聊聊黑鱼。黑鱼,也就是乌鳢科的鱼类.............
  • 回答
    这项新研究确实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生物学现象:新冠病毒(SARSCoV2)能够在人体内,特别是心脏和脑部等器官中,存留数月之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病毒逃逸机制以及器官特异性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病毒的存留并非仅仅是病毒颗粒的“被动遗留”。病毒能在特定.............
  • 回答
    孩子之所以容易对游戏上瘾,以及我们在面对丰富世界时更容易被游戏吸引,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妙的生物学机制。与其说我们是被游戏“抓住”,不如说是游戏恰好击中了我们大脑中最原始、最强大的驱动力。为什么游戏如此诱人?大脑里的“奖励回路”在狂欢我们大脑中有一套叫做“奖赏回路”的系统,这是生命进化的产物,目的.............
  • 回答
    “忒修斯之船”是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尤其当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审视它的时候,会发现它触及到了生命最核心的几个问题:身份的连续性、物质的更替以及存在的本质。首先,我们得把“忒修斯之船”这个故事在生物学语境下拆解一下。这艘船由木板构成,每块木板都会被腐蚀损坏,然后被新的木板替换掉。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
  • 回答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其行为模式深受进化压力的影响。而我们对于“好看”的偏好,尤其是择偶和繁衍后代的倾向,恰恰是这种进化痕迹在现代社会中留下的鲜明印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简单的一句“看脸”可以概括,而是一套复杂而精妙的生存和繁衍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好看”在生物学上并非一个主观的、随意的概.............
  • 回答
    人类在被爱时感受到幸福,这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我们深刻的心理需求和精密的生物机制。从这两个角度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份源于被爱的幸福感。心理学角度:满足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从心理学层面来看,被爱触及了人类最核心的几种需求,尤其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归属感:连接与安全感的基础 人类是.............
  • 回答
    从生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女性是否比男性“更不理智”这个问题,需要非常谨慎,因为“理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生理指标来衡量。而且,将一种性别笼统地归类为“更不理智”,本身就可能陷入刻板印象的误区。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生理机制的差异出发,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女性的决策模式或情绪.............
  • 回答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之所以能如此强势地排挤其他植物,其背后有着一套复杂而高效的“生存策略”,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深入剖析:1. 强大的繁殖能力与传播机制: 无性繁殖的王者: 加拿大一枝黄花最令人头疼的特性之一便是其极.............
  • 回答
    生命是一场精巧而复杂的旅程,而死亡,则是这段旅程最终的、不可避免的终点。从生物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死亡并非单一事件,而是身体系统衰败、细胞功能丧失以及内在调控机制失效的综合结果。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深入探究身体内部发生的细微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累积并最终导致生命的终结。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
  • 回答
    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看,空虚感并非一个直接的、单一的生物学特征,更像是人类作为高度社会化、拥有复杂认知能力的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应对生存挑战和追求繁衍优势所衍生出的一种心理体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目标缺失与内在驱动力的演化:人类演化出了强大的目标导向能力。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生.............
  • 回答
    长生生物公司(已退市,原名为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因其在疫苗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触犯了多项法律规定,并因此面临严厉的追责和处罚。其核心问题集中在生产劣质疫苗、伪造疫苗生产记录、虚报疫苗批次以及误导公众等方面。下面将从法律角度详细阐述长生生物违反的法律规定、.............
  • 回答
    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审视丧尸,我们可以将其拆解成几个关键的组成部分,然后一一分析其存在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通常意义上电影、游戏里描绘的“丧尸”特征:它们通常是死去的(或者濒死的、植物人状态的)生物,但却保留了行动能力和捕食欲望,并且会通过咬伤或抓伤将这种“感染”传播给活着的个体,最终导致被感.............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悖论,也是理解生命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键所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从特别角度看长远影响似乎又成了熵减”的说法,并剖析其中的问题。一、 重新审视“生物自身熵减总带给环境更大熵增”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体自身的运作机制。生命体是一个高度有序、结构复杂的系统。与周围环境相比,生物体.............
  • 回答
    生命的重量:从生命权角度审视“女人和孩子先走”的决策在紧急情况,尤其是灾难发生时,“女人和孩子先走”的原则常常被提起,成为一种默认的优先顺序。这个看似温情的选择,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伦理考量?从生命权的角度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复杂的张力与不容忽视的争议。生命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