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动物,个体的力量小于能够进行配合的集体,演化出与他人接触时降低冲突、增加合作的机制是自然而然的。过去数百万年间的变异·表观遗传·文化·社会行为经历广义自然选择,塑造出识别同伴并在靠近同伴时释放激素来让人感到安全、平静、信任的机制。
这机制之一是群居的灵长类渴望被其它个体(无论是不是同类)拥抱和抚摸。
在激素的层面:
在这些机制和后天习得的文化与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爱”等正面情感的表达可以为个体及其同伴带来精神、身体、关系等多方面的利益。
“爱”是基本无条件地接受另一个体,在至少一定范围内将另一个体的需求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互相建立这种关系可以显而易见地降低相互冲突的概率、增加互相合作的概率,单向地接受这种关系则显然至少在关系持续的时间之内对自身有利。
这不限于“爱情”。许多动物会照料后代、为后代提供食物·栖所·保护、为群体中血缘关系很浅或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提供梳毛等互动,乃至不同物种共生在一起。过去数十万年间,人在为其它个体提供物质资源方面的能力急剧上升,在数万年间驯化了多种动植物,在过去至少数千年间歌颂“亲情”“友情”“忠诚”等等。
“本能”的存在本身在动物行为学中早已被质疑。在心理学中,将人的行为归结于“你想干你O”之类基本欲求也是弗洛伊德时代的简单模型,没有多少指导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