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人类也是泄殖腔生物,会怎样?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也像鸟类、爬行动物或是鱼类那样,拥有一个泄殖腔,那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身体构造,甚至社会习俗,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生物学话题,而是对“人”这个概念的根本性颠覆。

首先,让我们从最直观的身体构造说起。泄殖腔,顾名思义,是集排泄(尿液和粪便)与生殖于一体的共同开口。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有独立的尿道和肛门。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一个统一的、能够完成这几项重要生理功能的腔体。

这会带来什么呢?

内部构造的复杂化: 既然要容纳消化系统的末端(粪便)、泌尿系统的末端(尿液)以及生殖系统(精子或卵子的输送,以及交配),那么泄殖腔的内部结构必然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要精巧得多。可能需要有更复杂的括约肌系统来控制不同物质的分泌和排出,以防止混乱。想象一下,身体需要有某种机制来区分什么时候是需要排尿,什么时候是需要排便,什么时候又是与生殖相关的活动。这可能意味着泄殖腔内部会有更精细的分隔或瓣膜,就像我们现代体内有不同的管道一样,只是这些管道的末端汇聚到了同一个地方。

外在形态的变化: 泄殖腔的出现,很可能改变我们下半身的整体形态。我们现在所知的“屁股”可能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存在,或者说,它的功能会更加多样化。也许泄殖腔会是一个更明显、更集中的区域,其开口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因为需要适应不同生理活动而变化。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穿着的衣物,甚至我们坐姿的舒适度。想想看,如果一个地方要完成这么多功能,其外部设计也会相应地发生调整,以方便使用和保持卫生。

生理周期的关联性: 对于许多拥有泄殖腔的动物来说,它们的生理周期,尤其是生殖周期,与排泄活动可能存在更紧密的联系。例如,某些动物会在特定的繁殖季节加强排泄活动,或者利用排泄物来标记领地。如果人类也是如此,我们的生理周期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外部信号,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交互动和生活节奏。我们可能会更频繁地注意到生理的变化,或者这些变化会成为更公开的信号。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卫生习惯的重塑: 拥有泄殖腔意味着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卫生观念和实践。如厕和清洁将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们可能需要更频繁或更彻底的清洁方式来保持泄殖腔的健康和卫生,尤其是在涉及生殖活动时。这可能会催生出新的个人卫生产品、技术,甚至专门的清洁设施。想象一下,也许会有专门的冲洗设备或卫生垫,比我们现在的更复杂,以应对泄殖腔的特殊需求。

隐私与羞耻感的演变: 泄殖腔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排泄和生殖,在人类社会中一直与隐私和羞耻感紧密相连。如果这些活动都集中在一个共同的开口,那么我们对身体的隐私区域的界定和管理方式将需要重新定义。我们可能不会有今天这样对肛门和生殖器的明确区分,羞耻感的焦点也会转移。孩子被教导认识和使用泄殖腔的方式会完全不同,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也会包含全新的内容。

生育与性行为的潜在变化: 虽然泄殖腔本身不直接决定生育过程或性行为的具体方式,但它的存在可能会对这些方面产生间接影响。例如,一些泄殖腔动物的交配方式是外部的,或是将生殖器直接插入泄殖腔。如果人类也遵循类似的模式,那么我们的交配姿势和亲密行为可能会与现在大相径庭。即使内部受精,泄殖腔的生理功能也会影响孕育和分娩的过程。胎儿的出生方式,是否会通过泄殖腔排出?这本身就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可能会促使人类发展出更奇特的生育辅助技术。

社会规范与礼仪的调整: 各种社会规范和礼仪,从餐桌礼仪到公共卫生,都将围绕着泄殖腔的存在而重新构建。我们如何处理排泄物?如何在公共场合进行必要的生理活动?这些都会成为新的社会议题。也许会出现专门的排泄区,其设计和使用方式会更加隐秘或高效。我们对待“脏”与“净”的概念可能会更加一体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消化排泄与生殖分开处理。

语言与文化符号的改变: 我们的语言中充斥着与特定身体部位相关的词汇和习语。如果泄殖腔成为我们核心的生理区域,那么我们的语言会发生巨变。新的词汇会产生,旧的词汇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含义,或者干脆被淘汰。文化符号,如艺术、文学中的身体描绘,也会反映出这种根本性的不同。我们会用什么样的象征来表达生命、繁衍、甚至是禁忌?

对疾病的认知和防治: 泄殖腔生物容易面临哪些特有的疾病风险?比如,尿路感染是否更容易蔓延到生殖系统,或者反之?我们对生殖健康和泌尿健康的认知可能会更加一体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会因此而调整。可能需要有专门针对泄殖腔的医学专家,他们需要同时精通泌尿学、妇产科学和消化生理学。

总而言之,如果人类拥有泄殖腔,我们将不再是我们所知的“人”。这是一个关于身体、隐私、卫生、生育乃至整个文明如何被重塑的宏大设想。这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孔”,而是关于一个物种如何适应其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并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个社会与文化。这个设想迫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人”的本质,以及我们是如何被我们现有的身体构造所塑造的。它是一个充满了未知与颠覆性的思考实验,也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现有的,即使看似不完美但已演化出独特文明的身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如果。确实有极少数人存在泄殖腔,医学上称之为泄殖腔畸形。

泄殖腔畸形还有一个名称,叫一穴肛(是不是很形象)。有些书上讲这是一种较罕见且仅见于女性的畸形,发病率仅为二十万分之一。但凡事有例外,我就在门诊见过一例男性的泄殖腔畸形患者。至于这个人是真的男性还是假两性畸形,外观表现为男性,因为后续没有做染色体鉴定所以尚不得而知。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所以我做了高斯模糊:

这一例患者因为家庭困难,已经23岁了都没接受过治疗。从小到大一直带着尿布或者一个漏斗状的收集器,把不受控制排出的大小便收集起来。患者打工攒了些钱,加上家里拼凑的钱来上海就诊。当时我在的医院整形外科全国第一名,所以他和父亲慕名而来。

因为当时病人没有做任何影像学检查,所以单凭面诊的观察和触摸,这位患者是有阴囊的,只不过因为肛门和尿道呈泄殖腔畸形,所以阴囊被分裂开了。阴囊内部也摸到了睾丸,大小较正常成年男性偏小。沿泄殖腔向上触诊似乎能够摸到畸形的前列腺,但不确定。所以这位患者我比较倾向于认为他是男性,而非假两性畸形。而男性泄殖腔畸形又极其少见。

但是了解到总体治疗费用可能超过十万而且医保仅能报销极小一部分后,就失去联系。否则这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详细的检查报告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可以写成一篇很高质量的case report,根据病例的罕见程度,影响力肯定不会很低。

当时也给这父子俩指过一些路,比如轻松筹,水滴筹等等慈善众筹平台等。但是考虑到手术后的结果并不确定,很可能依旧是大小便失禁的结果,所以父子俩选择了放弃治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泄殖腔畸形呢?

人和其他高级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几乎就是脊椎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重演。以泄殖腔为例:

人在胚胎早期相当于胚胎第三周末,会形成泄殖腔,这和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甚至鸟类形成泄殖腔的过程几乎完全一样。

但在胚胎七、八周时,随着尿直肠膈(URS)发育,在尿生殖膈的后方形成正常的直肠和肛管,前方形成尿道,若为女性则有阴道及女性外阴也将产生(如下图)。

胚胎泄殖腔和尿直肠隔发育

如果因发育异常,尿直肠隔没能正常发育,则继续停留在泄殖腔阶段,就会形成尿道、生殖道、直肠共同开口一个腔孔的泄殖腔畸形。其畸形严重程度主要视泌尿道、生殖道与直肠在腔内开口位置的高低而定。

而且胚胎发育总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所以发育的错误在后续发育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得到修正。整形外科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概莫能外——唇腭裂、面裂、尿道下裂、膀胱外翻等等都是如此。

那么具体到泄殖腔畸形的患者在生活上都有哪些不便呢?

总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1,大小便不受控制:泄殖腔动物,如鱼类、爬行类每日的尿量很少,甚至还有蛇这种极端物种,体内的含氮废物以尿酸的形式随大便一起排出。但高级哺乳动物,如人类,体内含氮废物要以尿素的形式排出,所以每日排尿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这也就决定了人类的小便明显多于泄殖腔动物。所以说有没有泄殖腔是与动物的氮代谢相适应的,同样的泄殖腔给人类装上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人类不同于动物,大小便需要得到很好地控制,不能像动物那样随地解决。前面我提到的那位患者在外出务工的途中就因为生理的缺陷引起了很多不便,也遭受了很多旁人异样的眼光。

2,频繁的尿道、生殖道感染:大便中有很多细菌,而整个尿路几乎都是无菌的,女性生殖道虽然有定植的微生物,但微生物总量不像直肠那么多。所以尿道生殖道的抗感染能力是显著低于肛肠的。而一旦三个通道相同,就给细菌开了方便之门。但也并非绝对,因为从教科书到文献报道来看,这类患者出现反复感染的并不在多数。

3,一定概率出现排尿排便困难:一般这种情况出现比较早,在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可表现出相关症状。这种患儿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但一般不能重建排尿和排便的功能,大小便失禁很难纠正。后期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的康复训练、临床随诊。

4,性生活障碍:大家都懂,不多说了。

存在这种畸形的胎儿能在产检中发现吗?

回答是肯定的。通过产前的超声检查就可以发现。非独泄殖腔畸形,其他很多种重大畸形、出生缺陷都可以通过产检发现。而且检查是没有痛苦和损伤的,广大孕产妇务和家人务必重视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也像鸟类、爬行动物或是鱼类那样,拥有一个泄殖腔,那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身体构造,甚至社会习俗,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生物学话题,而是对“人”这个概念的根本性颠覆。首先,让我们从最直观的身体构造说起。泄殖腔,顾名思义,是集排泄(尿液和粪便)与生殖于一体的共同开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一旦我们跨越了通往强人工智能(AGI)的门槛,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都可能被颠覆。如果强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实现,它意味着机器不仅仅是在执行预设指令,而是拥有与人类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理解、学习、推理、创造以及自我意识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人是代码构成”的说法,以及“人可以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畅想一下如果人类是卵生生物,世界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殖方式改变,它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理、社会结构、文化、科技,甚至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理解。一、 生理与生物学层面的巨大差异: 妊娠期与孵化期: 不再有“怀孕”: 女性不再需要经历漫长而消耗巨大的孕期。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人类真的进化成了这样一种单体繁殖的物种,性别概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也将随之重塑。生理上的革新:身体的灵活性与选择的自由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关于生育的“主导权”。当男性拥有子宫,女性拥有精子,并且两者都具备产生后代的能力时,生育就不再是某个特定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设想,如果人类真的被某种高级存在圈养,那他们想要从我们身上获得的东西,恐怕远非我们现在能理解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推测一下,希望能讲得详细一些,并且尽量不显得那么“机器”:1. 物质与能量的收割:最直接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我们身体和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生物质与基因.............
  • 回答
    假如人类在今天灭绝,一千万年后,一个全新的智慧物种(我们称之为“新智慧物种”)通过考古发掘,可能会发现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证据,这些证据将指向一个曾经存在、拥有复杂智慧、并对地球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人类。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发现、并能证明人类是智慧生物的详细证据:1. 遗留下来的宏伟建筑与基础设施: .............
  • 回答
    社会观念,就像一双无形的眼镜,我们戴着它看待世界,也用它来评判一切。如果说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包括“对”与“错”的定义,都完全由社会观念塑造,那这个世界,所谓的对错,还能站得住脚吗?我想,这首先要看我们如何理解“社会观念”。如果社会观念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是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共同遵守的准则,那.............
  • 回答
    那是一个与我们如今熟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的世界。想象一下,人类文明并非从对火的敬畏和对化学能的初步驾驭开始,而是从对一种更加深邃、更加强大的力量——核能——的懵懂探索中孕育。故事的开端可能并不那么戏剧化,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也没有烟雾弥漫的战场。也许是在一次极其偶然的矿物提炼过程中,某些早期炼金术士或.............
  • 回答
    核弹,这个由人类智慧与野心催生的毁灭性武器,无疑是我们亲手打开的第一个潘多拉魔盒。它释放出的恐惧,至今仍笼罩在人类文明的上空,提醒着我们创造力的双刃剑性质。那么,下一个,那个足以与核武相提并论,甚至可能更为深远地改变我们存在的“魔盒”,会是什么?在我看来,下一个潘多拉魔盒,很可能藏在生物技术的终极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充满了想象力。如果人类的皮肤、脂肪和肌肉都变成了透明的,露出了里面的一切,我的感受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从视觉上来说,那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搏动,血管中血液的流动,胃肠道的蠕动,肺部的扩张与收缩。这是一种纯粹的生理展示,充满了生命力本身的那种原始、直.............
  • 回答
    在想象人类未来100年,尤其是围绕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可控核聚变——是否能实现时,我们其实是在绘制一幅关于生存、发展与潜在危机的画卷。如果核聚变这颗“救命稻草”在未来一个世纪里始终未能被我们牢牢抓住,那么,人类文明的航程将不得不继续在现有资源的轨道上摸索前行,而沿途的风景,恐怕会更加严峻和复杂。.............
  • 回答
    人造子宫的出现,的确是一个足以颠覆我们对生育、性别乃至人类社会认知的话题。如果它真的成熟并普及,那么性别之分会慢慢消失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性别之分会慢慢消失吗?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 不会完全消失,但性别之间的界限和重要性可能会显著模糊,甚至对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性别.............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且充满颠覆性的发现。如果我确认地球上的人类是被神明圈养作为食物的食用人,那么我的内心会经历一个极其复杂和痛苦的过程,随后我会采取一系列行动,尽管希望渺茫,但我会尽力而为。第一阶段:震惊、怀疑与确认1. 无法置信与认知失调: 最开始,我会极度震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的整个世界观.............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真的获得了如同神明一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地球海陆分布的能力,那么我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可不是简单的“少点淹水,多点陆地”就能打发的。这背后牵涉到太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细致地去勾勒。首先,一个相对均衡且分散的海陆分布是基础。我们不需要一个巨大的盘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且充满伦理困境的问题,因为它将个体生命权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secara 直接地挂钩。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决策者和整个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数个难以抉择的“为什么”。让我们假设一下这个 scenario 发生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思考过程,力求详尽且带有真实世界的复.............
  • 回答
    好的,如果我附身在一只实验室小白鼠身上,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别人注意到我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而是拥有人类意识的生物。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耐心、智慧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以下是我的详细计划:第一阶段:初步观察与信息收集 (Imprinting & Observation) 熟悉环.............
  • 回答
    作为这艘承载人类最后希望的飞船的船长,我面临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严峻,也是极度复杂的。我们在茫茫宇宙中漂泊了无数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终于找到了这颗星球——它拥有适宜的大气、水资源、稳定的气候,以及孕育生命的潜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发现,如同当头棒喝:这颗星球并非无人居住,而是拥有一个已然发展的文.............
  • 回答
    (深呼吸,尽量压抑住体内翻涌的异样感,努力让每一个字都听起来不那么……呃,不那么像是某种从深渊里爬出来的低语。)我? 在人类社会生存? (苦涩的笑意在喉咙里打转,几乎要化为一声难以抑制的嘶吼。) 别提了,简直是每天都在上演一场最荒诞的戏剧。我不是那些“好”的感染者,不是那种还能在勉强维持人形,装模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沉重到令人窒息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文明最根本的生存与道德的边界。如果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能量屏障笼罩地球,开启的唯一方式是牺牲百分之九十的生命——我必须坦诚地说,我很难想象人类能够如此“轻易”地达成一致。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牺牲百分之九十”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关于近八.............
  • 回答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和“自私”假设,在很多方面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张力和有趣的对话。简单地说,经济学的这个核心假设,用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和“自私”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经济学里这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理性 (Rationalit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