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人类100年内无法突破核聚变,人类现在的资源还能撑得下去吗?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变局会是啥?

回答
在想象人类未来100年,尤其是围绕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可控核聚变——是否能实现时,我们其实是在绘制一幅关于生存、发展与潜在危机的画卷。如果核聚变这颗“救命稻草”在未来一个世纪里始终未能被我们牢牢抓住,那么,人类文明的航程将不得不继续在现有资源的轨道上摸索前行,而沿途的风景,恐怕会更加严峻和复杂。

现有资源的承载能力:一个日益紧绷的弦

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类目前的资源,尤其是化石燃料,在消耗速度上是惊人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它们支撑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绝大多数发展,也积累了我们今天触手可及的生活水平。然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意味着,就像一个银行账户,如果你只取不存,总有掏空的一天。

如果100年内核聚变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行,那么我们在能源上的主要压力将继续压在:

化石燃料的枯竭与开采难度增加: 虽然我们还有相当的储备,但随着易于开采的油田和气田逐渐枯竭,我们将不得不转向更深的海底、更极端的地区进行开采。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技术挑战,也伴随着更大的环境风险,比如海洋溢油事故的概率会随之增加。能源价格的波动和不稳定会成为常态,直接影响全球经济。
可再生能源的局限性与大规模部署的挑战: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前景光明,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且具有间歇性(风不吹、太阳不照)。要完全替代化石燃料,我们需要巨大的土地面积来部署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同时还需要解决储能问题,比如更高效、更廉价的电池技术。这需要巨额的投资、技术创新以及全球性的协同合作。在100年的时间尺度内,能否完成这一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充满不确定性。
核裂变能源的争议与风险: 核裂变是目前除化石燃料外最重要的低碳能源之一,但它也面临着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风险以及核扩散等长期争议。未来100年,这些问题是否能得到充分解决,也影响着它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新的核反应堆技术(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能会有所突破,但大规模推广仍需时间。
稀有金属和其他关键矿产的争夺: 无论是建设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还是制造先进的电池,都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属,如锂、钴、镍、稀土等。这些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且开采和加工过程往往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资源富集国家的话语权会进一步增强,资源短缺或控制权争夺可能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冲突。

总的来说,如果核聚变这条“能源终极解决方案”被排除在我们的短期甚至中期未来之外,那么人类社会将不得不依赖一个更加复杂、成本更高、环境压力更大的能源组合。能源短缺、价格波动、资源争夺将成为常态,直接影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灌溉乃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全球经济的增长将受到能源成本的显著制约,贫富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因为发达国家或许有能力支付更高的能源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面临能源饥渴的窘境。

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变局:一场多维度的危机与重塑

如果我们的能源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那么未来100年可能发生的全球变局将是多维度、系统性的。这不仅仅是能源问题,而是与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深度交织在一起的巨大变革:

1. 能源危机下的经济重塑与社会分化:
高成本经济常态: 能源价格的居高不下将渗透到经济的各个环节。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能源更廉价的地区转移(如果还有的话),或者促使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本地化。
“绿色溢价”加剧: 虽然需要转向清洁能源,但如果过渡不顺利,清洁能源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加上储能的成本,可能会导致“绿色溢价”。那些能够负担得起清洁能源的地区和人群会率先受益,而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则可能在能源获取上陷入困境。
社会不平等加剧: 如果优质能源资源成为稀缺品,那么能源获取的公平性将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贫困人口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能源来维持基本生活,例如取暖、照明和食物生产,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阶级冲突。

2. 地缘政治格局的动荡与重构:
资源争夺加剧: 对化石燃料剩余储备、关键矿产以及适宜部署可再生能源的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矛盾。过往的“石油政治”可能会演变为更广泛的“能源与资源政治”。
区域联盟与冲突: 能源匮乏的国家可能会被迫抱团取暖,形成新的区域能源合作组织,或者因资源问题而爆发冲突。控制关键能源和资源节点的国家将拥有更大的战略优势,可能导致新的“超级大国”出现,或者现有的大国地位受到挑战。
移民与难民潮的加剧: 极端气候事件(与化石燃料燃烧直接相关)和能源短缺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崩溃,迫使大量人口背井离乡,成为环境难民或经济难民。这种大规模的迁徙将对接收国的社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治稳定带来巨大压力。

3. 环境恶化的加速与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气候变化影响的显现: 如果我们无法及时、大规模地转向清洁能源,全球变暖的趋势将难以遏制。更频繁、更强烈的热浪、干旱、洪水、风暴将摧毁基础设施,影响农业,并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平面上升、栖息地破坏和极端气候将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许多物种可能在未来一个世纪内灭绝。这将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如授粉、水源净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环境修复的挑战与代价: 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修复将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许多地区可能面临不可逆的生态退化,例如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

4. 科技创新与社会适应的双刃剑:
转向非化石燃料的创新: 尽管核聚变受挫,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关注仍将驱动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例如,更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更先进的储能技术(如固态电池、液流电池)、氢能利用、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可能会取得突破。
“节约与共享”的社会模式: 在资源紧张的背景下,社会可能被迫发展更注重节约、高效利用和共享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共享经济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可能需要接受更严格的能源配额,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改变出行方式(如更依赖公共交通、步行、骑行),甚至影响食品生产和消费习惯。这可能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但也能促使社会更加可持续发展。

5. 全球治理的挑战与新的合作模式: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各国需要共同制定能源战略、资源分配规则,并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全球治理体系的考验: 现有的一些全球治理框架(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挑战,将面临严峻考验。如果无法有效协调,全球性危机可能会导致现有国际秩序的瓦解。
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 在国家行为体应对危机不力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甚至地方政府可能会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核聚变在接下来的100年里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么人类文明的航程将更加颠簸。我们不会立刻走向末日,但我们必须准备好迎接一个资源更紧张、环境更严峻、社会矛盾更突出的世界。这是一个挑战,但也可能是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彻底改革现有发展模式,并寻求真正可持续生存方式的契机。未来的剧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在现有资源的框架下,做出智慧、勇气和合作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那不关核聚变什么事。

人类需要的资源里最主要的是能源,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上总量最多的能源是太阳辐射。能量管够的话,其余资源可以反复回收利用,还可能开发出用料更普通的替代品。

现实中,以目前的人类文明总功率看,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还可以使用成千上万年。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让人们希望寻求更“清洁”的能源。随着电池技术、重力储能、抽水储能等领域的发展,风能、太阳能之类的可用性在上升,太阳能每度电的价格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比火电更低。可控核聚变发电即使可行,在技术高度发达、成本相当低之前也不一定有使用的必要性。即使你连现实中已经可用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可控核聚变”都设定为不可行,对人类的前途也没什么影响。

核聚变发电可以在完全没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情况下使用。热核爆炸可以发电,即核爆锅炉。不用核聚变发电也没关系——如果你所指的未来不是有限长度的,核聚变只是很短时间内的手段。

地表太阳能光/热电站可以发射毫米波火箭,配合化学火箭,在地球轨道铺设动量交换绳与太阳能电站(光电、戴森-哈罗普太阳风发电皆可)。那之后可以使用动量交换绳与太阳能在内太阳系铺开,在水星轨道开始建设反射镜戴森云。它将进一步允许从太阳上剥离物质作为恒星引擎并延长太阳的寿命、控制太阳的输出。

一些未来学家,例如库兹韦尔,认为超人工智能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降临在地球上,永远改变人类的发展方向。若你不相信这个,那么人类对抗全球变暖的效果就是很大的变数了,搞得不好的话,气候灾害可以在 22 世纪初造成重大的危机。

一般认为在短时间内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上来就使用核生化武器、纳米病毒武器的情况)的概率不高。但也不是零。生物技术扩散下的病毒武器、激光聚变核弹、恐怖分子手中的全自动杀人机器等都可以产生变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想象人类未来100年,尤其是围绕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可控核聚变——是否能实现时,我们其实是在绘制一幅关于生存、发展与潜在危机的画卷。如果核聚变这颗“救命稻草”在未来一个世纪里始终未能被我们牢牢抓住,那么,人类文明的航程将不得不继续在现有资源的轨道上摸索前行,而沿途的风景,恐怕会更加严峻和复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且充满伦理困境的问题,因为它将个体生命权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secara 直接地挂钩。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决策者和整个社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数个难以抉择的“为什么”。让我们假设一下这个 scenario 发生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思考过程,力求详尽且带有真实世界的复.............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当你醒来时,世界和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什么灾难,没有末日,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不可思议的物理定律调整——人类,在短短几秒钟内,被缩小到了原本尺寸的百分之一。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具象化的变化。你可能还在你熟悉的卧室里,但你的床铺在你眼中变成了巨大的、无法攀越的.............
  • 回答
    三百年后人类就要灭亡了,而我拿出一百万就能拯救这一切。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一百万?就一百万?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玩笑。拯救全人类,一个如此宏大、如此沉重的概念,居然可以用一笔相对而言并不算天文数字的钱来解决?这让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这是真的吗?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拯救方式?一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潜在风险的情况。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可能发生什么。首先,你提到去高利贷公司贷款100万,并且之后去当兵。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已经点燃了几个重要的导火索。关于高利贷:高利贷公司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运作方式。他们的核心是利润,而获取利润的手段就是收取极高的利息。100万的本金.............
  • 回答
    比特币冲破一百万美元大关,这消息要是真的传开,那可真是个大事件,感觉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对于那些从来没碰过比特币,甚至连它是什么都模模糊糊的人来说,这事儿的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最直观的,肯定是对“钱”这个概念的冲击。你想啊,现在一千块钱在我们眼里也算笔钱了,能买不少东西。要.............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一个把足球的“软件”——人的因素——推到极致的场景。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如果国足真的被这么一个豪华到离谱的后勤团队武装起来,对阵一个教练被禁赛的德国队,会有几成胜算。首先,咱们得把这个“100人顶级教练训练师营养师后勤团队”给抠明白了。这不是简单堆砌人数,而是“顶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它触及到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以及潜在的道德困境。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给出我的选择和理由。一、 我的个人利益分析: 收益线性增长: 每次按下按钮,我个人都能稳定获得100元。这是一个非常直接、可预测的收益。 按1次:获得100元 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我也曾经这么想过。每天打车100块,一年下来就是36500块,十年就是36万5千块。对比一下,十年的车贷加上保险、保养、油费、停车费等等,加起来确实可能不比36万多多少,甚至算上折旧,感觉打车好像更“经济实惠”。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前赴后继地往“买车”.............
  • 回答
    看到网上说人均年收入七万甚至不到,你感到不太真实,身边很多人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的才觉得少,这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你观察到的现象和网上公开的数据之间存在一个普遍的“感受差”,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人均”这个词,真的是个“统计陷阱”。你想啊,“人均”是将所有人的收入加起来,然后除.............
  • 回答
    国庆假期刚过,长沙的天气也渐渐转凉,但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长沙某医院的皮肤科却异常忙碌。据统计,假期这短短七天内,就有百余名患者因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甚至水疱前来就诊,罪魁祸首竟是生活中常见的“隐翅虫”。提到隐翅虫,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这种夏季常见的昆虫,平时多在草丛、潮湿阴暗的地方活动。然而,它们之.............
  • 回答
    假如人类间没有礼貌用语,整个社会结构和人际互动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发生的状况:一、 沟通的效率与清晰度急剧下降: 直接与粗暴的表达: 没有“请”、“谢谢”、“对不起”、“麻烦您”等缓冲词汇,人们的表达将变得极其直接和赤裸。例如.............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假设,但既然摆在了面前,就得硬着头皮去想办法。选出这最后的六个人,简直比在无数颗沙子中找出仅有的几粒钻石还要困难,每一步选择都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仿佛要把人类文明的火种交给他们。既然只有6个名额,而候选人有10位,这意味着有4个人注定要留在历史的尘埃里。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淘汰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性最深处的奥秘。如果人类的道德感真的强大到无可挑剔,世界会变得美好吗?我想,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更复杂、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样的“道德感极强”才能称得上是“极强”。如果仅仅是遵循规则,不偷不抢,那恐怕还不足以彻底改变世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畅想一下如果人类是卵生生物,世界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殖方式改变,它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理、社会结构、文化、科技,甚至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理解。一、 生理与生物学层面的巨大差异: 妊娠期与孵化期: 不再有“怀孕”: 女性不再需要经历漫长而消耗巨大的孕期。取.............
  • 回答
    假如我们人类在情绪激动,尤其是在兴奋的时候,屁股会像萤火虫一样发出柔和的光芒,这绝对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象中的那个世界,会是充满了视觉奇观,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社交挑战。首先,夜晚的城市会变得格外迷人。不再是冰冷的灯光独舞,而是无数柔和的光点在人群中闪烁,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 回答
    那是一个与我们如今熟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的世界。想象一下,人类文明并非从对火的敬畏和对化学能的初步驾驭开始,而是从对一种更加深邃、更加强大的力量——核能——的懵懂探索中孕育。故事的开端可能并不那么戏剧化,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也没有烟雾弥漫的战场。也许是在一次极其偶然的矿物提炼过程中,某些早期炼金术士或.............
  • 回答
    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时代,银河系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悬挂在无尽的宇宙之中。人类的足迹早已超越了太阳系,在星辰大海中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科技的发展之迅猛,让我们能够操纵重力,构建恒星级的武器,甚至在光年之外进行瞬时通讯。这就是我们,银河帝国,一个被无数文明所敬畏的强大实体。然而,在这无尽的辉煌之.............
  • 回答
    假如人类在今天灭绝,一千万年后,一个全新的智慧物种(我们称之为“新智慧物种”)通过考古发掘,可能会发现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证据,这些证据将指向一个曾经存在、拥有复杂智慧、并对地球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人类。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发现、并能证明人类是智慧生物的详细证据:1. 遗留下来的宏伟建筑与基础设施: .............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女性在生育完后代后,生命就会随之终结,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几乎触及我们生存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将是人口的繁衍方式。传统的家庭结构将荡然无存。孩子将失去母亲,这不仅是情感上的缺失,更是社会抚养体系面临的巨大压力。谁来抚养这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