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污水厂的砂滤罐是上层细砂下层粗砂?

回答
在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中,砂滤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污水流经身体的一道精细的过滤网。而我们通常会注意到,在这样的砂滤罐内部,砂粒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着非常讲究的分层,尤其是上层细砂、下层粗砂的布局,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妙的物理学原理和工程智慧。

想象一下,当含有大量悬浮杂质的污水,带着它的“负担”缓缓流入砂滤罐时,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上层的细砂。这些细小的砂粒,它们的缝隙也就相对更小,这就为过滤的第一道关卡奠定了基础。就像是用一张细腻的筛网,首先要抓住那些体积较小的颗粒,例如细小的泥沙、有机物碎片、甚至是一些藻类。细砂的密集排列,能够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加污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对这些微小悬浮物的截留效率。它们会像无数个微小的吸附点,将污水中的细小杂质“粘”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截留的杂质会在砂层表面形成一层“滤饼”。

而这层“滤饼”本身,也成为了后续过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细砂层截留了一部分杂质后,污水中的一些颗粒物,甚至是原本可以穿过滤饼的,也会因为这层“滤饼”的存在而被迫改变路径,与滤料发生更多的碰撞和吸附。

当然,我们也知道,再精细的过滤网,如果长时间使用,滤饼会越积越厚,最终导致滤速下降,甚至堵塞。这就是为什么粗砂会在下面。在细砂层完成初步的“精细打磨”后,经过处理的污水会向下渗透,进入到下层的粗砂层。这些粗砂的颗粒较大,它们之间的孔隙相对来说也就更宽敞。粗砂的主要作用,并非是捕捉那些极微小的杂质,而是作为一种“支持层”和“二级过滤层”。

首先,它能够承托住上面细砂层的重量,防止细砂被水流冲散。更重要的是,当污水流经粗砂层时,即使有少量细小的颗粒物穿过了上层的细砂或滤饼,也可以在粗砂层中得到二次的拦截。粗砂的颗粒虽然粗,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并且它还能进一步分散水流,避免污水直接冲击细砂层,从而延长滤料的使用寿命,也防止了细砂被过度的冲刷。

更形象地说,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是用一个非常细密的筛子先筛一遍,把大多数小东西都筛下来,然后把初步干净的物质再用一个稍微粗一点的筛子过一遍,这样既能保证最后的干净度,又能保证整个筛子的效率和寿命。

所以,上层细砂下层粗砂的这种布局,是基于“分级过滤”的原理。它利用了不同粒径滤料在过滤过程中各自的优势:细砂负责高效截留细小颗粒物,形成滤饼提升过滤效果;粗砂则提供支撑、二次过滤和水流均布,保证整个过滤过程的稳定和高效运行。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砂滤罐的过滤精度和处理能力,是污水净化过程中的一个经典而有效的工程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砂滤是有反冲洗的,不管你一开始沙子是怎么放的,反冲洗几次之后就变成上面细下面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中,砂滤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污水流经身体的一道精细的过滤网。而我们通常会注意到,在这样的砂滤罐内部,砂粒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着非常讲究的分层,尤其是上层细砂、下层粗砂的布局,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妙的物理学原理和工程智慧。想象一下,当含有大量悬浮杂质的污水,带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把我们生活中富含营养的污水用来“滋养”热带雨林,听起来似乎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但实际上,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直接这样做,很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咱们先来聊聊热带雨林土壤为什么普遍比较“瘦”。你可能觉得雨林里植被那么茂盛,土壤肯定肥沃得不行,但事实恰恰.............
  • 回答
    在中国插画师因日本排放核污水而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这幅作品,在我看来,它是一次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介入,也是一次对国际公共事件的个人化回应。理解这幅作品,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背景:这幅作品的出现,直接源于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后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事件。这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物质混合的比例关系以及感知和影响的阈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其原理: 1. 比例和浓度: 一杯清水加一滴污水: 清水作为基底: 清水可以被看作一个相对纯净的基底,其杂质含量极低,甚至接近于零。 污水作为污染物: 污水中含有各种杂质、细菌、有机物、.............
  • 回答
    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可能对全球生物产生影响的担忧,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这是一个复杂且触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看看背后有哪些考量和现实情况。首先,我们来谈谈“全世界所有生物都喝到”的可能性。核污染水真的会“遍及全球”吗?从科学角度来说,福岛核电站处理后的水(通常被称为“处理水”.............
  • 回答
    关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何认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处理水排放计划是“最合适的方案”,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理解,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评估和国际协议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认同”二字能够概括。首先,要明白IAEA的角色和职责。IAEA是一个联合国下属的机构,其核心使命是“为和平目的.............
  • 回答
    要理解美国为何似乎“不怕”日本排放核污水,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这并非简单的“害怕”与“不怕”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科学、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的复杂交织。首先,从科学和技术角度来看,美国对日本核污水处理的安全性是有一定依据的。日本在处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时,采用了“多核素去除.............
  • 回答
    美国一边支持日本排核污水,一边禁止多种日本食品进口,这种看似“言行不一”的做法,实际上是美国在处理日本福岛核污水问题时,平衡了地缘政治利益、国内政治考量以及科学评估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美国为何支持日本排核污水?美国支持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水,主要出于.............
  • 回答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日本政府的理由:日本政府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水数量庞大,并且正在不断增加,现有储存设施已接近极限。他们认为,将核污水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后,其.............
  • 回答
    日本政府近期为宣传福岛核电站核处理水排海计划,推出了一款名为“理科君”的吉祥物,形象为一个拟人化的氚原子。这个吉祥物的出现,无疑在日本国内外都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吉祥物的诞生背景与宣传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推出吉祥物在日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从.............
  • 回答
    福岛核污水入海:对全球海洋生态的深远影响与多维度的解决路径日本政府关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基本决定,无疑牵动着全球的神经。这项决定背后,是日本政府在处理这场巨大灾难遗留问题时面临的巨大压力与复杂考量。然而,这一举动对全球海洋生态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目前为止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而且也特别复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日本核污水排海成立工作组,还邀请中国加入,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说明了情况的严峻性。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明白IAEA这个机构的性质。它本来就是负责监督核能的和平利用,同时也要确保核材料的安全,防止核扩散什么的。这次它成立这么一个.............
  • 回答
    关于德国研究机构“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具争议且在科学界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结论。因此,在详细分析其潜在影响之前,必须对这一说法本身进行审视和澄清。一、 审视“57天污染半个太平洋”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可能源自哪些研究或模型。以下是一些关键点需要考虑: 模型的局限性.............
  • 回答
    “污”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常常带着一种暧昧、戏谑、甚至点儿不着调的色彩。它不是粗俗,更不是低级趣味,而是一种在恰当的场合,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触碰人性中那些隐藏的、敏感的、或者说,带点儿“荤”味的领域。而为什么这样的人往往容易赢得好感,甚至变得受欢迎,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首.............
  • 回答
    刘邦为何不“污名化”项羽?这背后,藏着帝王心术与历史的复杂性。首先,得把刘邦这个人琢磨透。刘邦出身市井,是个“小混混”出身的皇帝,深谙人情世故和江湖道道。他懂得,一个统治者,尤其是一个刚刚打下江山、根基未稳的开创者,在面对前朝旧主、曾经的对手时,姿态很重要。如果一味地将项羽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 回答
    要说空气污染,尤其是重污染天气为什么偏偏喜欢在冬天“组团”出现,这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藏着一堆科学道理,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就成了我们每年冬天都要经历的“雾霾季”。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解答。咱们先从气象条件这个大头说起。冬季,全球范围内,北半球的陆地占了绝大部分,尤其是欧亚大.............
  • 回答
    “躺赢欧洲杯”——这几个字,只要在足球圈子里稍微逛一逛,你肯定会听到。而一旦出现这个说法,C罗的名字几乎总是紧随其后。但为什么总有人这么说?尤其是在2016年葡萄牙夺得欧洲杯冠军,C罗作为队长和核心,他真的仅仅是“躺赢”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有对事实的误读,也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情绪。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探索宇宙的几个核心原则:生命的潜在可能性、我们自身的保护以及“行星保护”的考量。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对火星和木卫二的“微生物污染”态度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这两颗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我们污染它们对潜在生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认知差异。让我来详细说一说:1. 我们不怕污.............
  • 回答
    “公知”这个词,最近几十年在中国网络上可谓是风生水起,但同时又沾染了不少负面色彩,成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标签。要弄明白“公知”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就得从头梳理一下。公知到底是什么意思?“公知”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公共知识分子”。 这个概念其实源自西方,指的是那些具有专业知识、独立思考能.............
  • 回答
    “公知”一词的污名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背后交织着社会变迁、政治环境、舆论生态以及个体行为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公知”的本义与早期形象首先,理解“公知”的本义很重要。最初,“公知”源于英文的 "public intellectual",指的是那些在公共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