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致幻蘑菇见手青有望成为抗抑郁速效药,这有什么科学根据吗?

回答
见手青:迷幻蘑菇中的抗抑郁新希望,科学依据几何?

近年来,关于致幻蘑菇的治疗潜力,尤其是其活性成分裸盖菇素(psilocybin)的抗抑郁效果,正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走向大众视野。其中,被称为“见手青”的某些品种的蘑菇,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见手青真的有可能成为我们对抗抑郁的“速效药”吗?这背后究竟有哪些科学依据?让我们来深入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讨论的“见手青”通常指的是含有裸盖菇素的特定种类蘑菇,而非所有具有“见手青”俗称的野生蘑菇。裸盖菇素的有效性研究,是这一切讨论的基石。

裸盖菇素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重塑大脑的“连接”

科学家们认为,裸盖菇素之所以能够产生显著的抗抑郁效果,关键在于它能够作用于大脑的血清素系统。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神经递质就像传递信息的“信使”,其中血清素(serotonin)在大脑情绪调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常常会观察到血清素信号传递的异常或不足。

裸盖菇素进入体内后,会在大脑中转化为裸盖菇素(psilocin)。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与血清素非常相似,能够与大脑中的5HT2A血清素受体结合。然而,与普通的血清素不同的是,裸盖菇素与这些受体结合后,会产生一种“超剂量”或“激活性”的信号。

这种超剂量的信号传递,被认为能够引发一系列深刻的大脑改变:

“重塑”神经连接: 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裸盖菇素能够显著增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性”。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常常出现一些区域活动过度(如杏仁核,与恐惧和焦虑有关),而另一些区域(如前额叶皮层,与执行功能和情绪调节有关)的连接则可能减弱。裸盖菇素似乎能够打破这种僵化的连接模式,促进更流畅、更具弹性的信息交流。想象一下,原本堵塞的交通要道被重新规划,畅通无阻。
增强神经可塑性: 研究表明,裸盖菇素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的生长和重塑,这种能力被称为神经可塑性。强大的神经可塑性是学习、记忆和适应新环境的基础,而抑郁症往往伴随着神经可塑性的减弱。裸盖菇素的介入,可能为受损的大脑网络带来“再生”的机会。
“重置”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 DMN是大脑在休息状态下活跃的网络,也与反刍性思维、自我关注和负面情绪联系紧密。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DMN的负面循环中难以自拔。裸盖菇素的致幻体验,可以暂时“关闭”或显著降低DMN的活动,为患者提供一个摆脱负面思维模式的机会。当致幻效果消退后,患者往往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打破旧有的思维桎梏。

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曙光初现

正是基于这些神经生物学上的理解,科学家们开始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裸盖菇素的抗抑郁效果。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度至重度抑郁症患者: 多项在健康志愿者和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患者身上进行的试验,都显示出积极的结果。在接受裸盖菇素治疗后,许多患者的抑郁症状在几天到几周内得到了显著缓解,并且这种缓解效果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速效”的潜力: 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数周才能起效)相比,裸盖菇素的抗抑郁作用显得非常迅速。许多研究参与者报告说,他们在接受一次或两次高剂量的裸盖菇素治疗后,就能感受到情绪的显著改善。这使得裸盖菇素真正具备了“速效药”的潜力。
其他精神健康问题: 除了抑郁症,裸盖菇素的研究也开始探索其在治疗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成瘾症(如烟瘾和酒精依赖)等方面的作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早期成果。

“见手青”与裸盖菇素:实际应用的考量与挑战

虽然科学研究的潜力巨大,但将“见手青”这种野生蘑菇直接作为药物使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剂量控制与纯度: 野生蘑菇的化学成分复杂且不稳定,即使是同一种类,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成熟度下,其裸盖菇素的含量也会有所差异。非法获取的野生见手青,其纯度无法保证,更有可能掺杂其他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医学研究使用的裸盖菇素是经过高度纯化、精确计量的化合物,并且是在严格的医疗监督下进行的。
“好旅程”与“坏旅程”: 裸盖菇素的致幻体验,被称为“迷幻体验”或“旅程”。一个积极、有建设性的“旅程”能够促成深刻的洞察和情感释放,从而带来治疗效果。但如果缺乏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安全的环境,体验可能会变得混乱、恐惧,甚至引发长期的心理问题(尽管这种情况相对罕见,尤其是在健康个体中)。在临床试验中,治疗师会为患者提供“准备”(preparation)和“整合”(integration)的环节,帮助他们应对和理解致幻体验带来的信息。
潜在的副作用: 虽然裸盖菇素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但在高剂量下,它可能引起短暂的焦虑、偏执、恶心、头晕等副作用。对于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或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个体,裸盖菇素可能诱发或加剧症状,因此这类人群是绝对禁忌使用的。
法律法规的障碍: 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裸盖菇素及其含有裸盖菇素的蘑菇仍然被列为管制物质,非法持有和使用会面临法律制裁。虽然一些地区正在推动相关法律的改革,允许在特定医疗环境下使用,但这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展望未来:理性看待与科学探索

总而言之,基于裸盖菇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致幻蘑菇(包括含有裸盖菇素的见手青)确实展现出成为一种革命性抗抑郁速效药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体现在它能够快速重塑大脑连接、增强神经可塑性,并打破负面思维模式。

然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这一新兴领域。将野生见手青直接视为“速效药”去尝试,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当前的科学研究仍在进行中,需要更多的、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安全性和最佳的治疗方案。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

精准给药方式: 开发更安全、可控的裸盖菇素给药方式,例如通过口服胶囊或注射剂,确保剂量的精确和稳定。
个体化治疗方案: 探索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裸盖菇素的剂量、治疗频率以及配合的心理治疗方式。
长效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裸盖菇素是如何产生持久抗抑郁效果的,是仅仅“重置”了大脑,还是带来了一些更根本性的生理改变。
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 探索裸盖菇素与传统疗法(如心理治疗、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前,各国监管机构正在谨慎地评估裸盖菇素的治疗前景。如果未来的研究能够提供充分的科学证据,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那么我们或许真的能迎来看似科幻般的“致幻蘑菇疗法”的时代。在那之前,我们应该将目光聚焦于科学研究的进展,并切勿被片面的信息误导,而采取不安全的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验成果已拍成电影了:《李献计历险记》里,主角阿富汗归来凑齐了50万、在人民公园贩卖机下单“致幻蘑菇”。放进嘴里后天空都豁然开朗.... 原来是这个原因。

这终究治好了他的失恋而回归常态生活...

【症状描述】
而在李献计眼里,每秒都被延伸到无比漫长,好像永无尽头...
这种幻觉直接作用于身体,李献计觉得口干舌燥、头疼欲裂。而且特别的不振作~~


【处方诊断】
买药姑娘:A种商品副作用小,效果也最差;C种商品效果最好,可副作用非常严重;我们推荐B类商品,效果虽然略逊商品C,可副作用却远远小于商品A。
李献计:来一个C类商品吧。
买药姑娘:好的,商品报价目前为人民币50万
李献计:我C,能便宜点儿么。

【实验效果】

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李献计开始变得圆滑,他不会再为50万而跟本拉登死磕。

双手因为生锈而散发出奇怪难闻的气味,皮肤也没法在夏天感受到蚊子的起落。

他也逐渐知道,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也许他可以在某扇门后停下来、做一些其他事儿。遇见一些其他的人;


李献计说,见到王倩时、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心里很平静;

user avatar

这是有很多的科学根据的。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裸盖菇素(psilocybin)作为致幻剂具有相对较低的成瘾性和较少不良反应,其联合心理支持在治疗抑郁、焦虑、物质成瘾、强迫症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 裸盖菇素的药理作用

裸盖菇素化学名为4-磷氧基-N,N-二甲基色胺,是一种非选择性5-矩色胺2A受体激动剂,天然存在于裸盖菇属的蘑菇中间。

研究表明,裸盖菇素进入人体后首先经肝脏去磷酸化为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物——盖菇素,盖菇素通过与5-羟色胺2A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来调节5-羟色胺2A受体数量、下游信号及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认知、感觉和情绪等,产生短暂的精神病样症状,其大部分作用效果可被5-羟色胺2A受体拮抗剂酮色林所阻断。

裸盖菇素的起效时间极快,在口服15 min后即可产生主观效应(快乐、幸福、满足等),100 min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约为160 min,药效呈剂量依赖性,但目前研究尚没有确定裸盖菇素的最佳治疗剂量,国外临床试验较常用的剂量为根据体质量0.3-0.429 mg/kg。从以上研究看来,裸盖菇素的作用时间很短。但有研究显示裸盖菇素对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时间远大于其半衰期,在单次应用裸盖菇素后6个月,患者的抑郁症状仍持续减轻。推测这可能与裸盖菇素致幻的特性有关,在应用裸盖菇素后,患者产生急性主观效应,可能会有效改善远期预后,但这仍需研究证实。

二、裸盖菇素抗抑郁的潜在机制

2.1. 减少杏仁核脑血流量

CARHART-HARRIS等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测量16例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患者使用裸盖菇素治疗前后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同时治疗后左侧杏仁核脑血流量显著降低,杏仁核脑血流量降低与抑郁症状减轻存在显著相关。

既往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相对于正常对照杏仁核血流量显著增加,所以左侧杏仁核血流量降低可能是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2.2. 改善脑功能连接

ROSEMAN等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利用情绪面孔任务测试面对不同面孔刺激时杏仁核的反应,结果显示19例TRD患者在经过裸盖菇素25 mg辅以心理治疗后抑郁症状均显著减轻,右侧杏仁核对恐惧、中性面孔刺激的反应显著增加,而且杏仁核对刺激反应的改变与抑郁症状改善显著相关。

后续研究发现这种对恐惧、中性面孔刺激反应的改变是由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右侧杏仁核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减少所导致的。

上述研究显示裸盖菇素与传统抗抑郁药对杏仁核的作用机制可能并不相同,传统抗抑郁药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杏仁核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性。

研究表明,这可能与服用裸盖菇素后患者的情绪敏感度及对负面情绪接受度增加有关。所

以杏仁核可能是裸盖菇素的主要作用区域之一,而且该药物服用后产生的主观效果可能帮助其更好地发挥抗抑郁作用,未来研究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究。

有研究发现,TRD患者在经裸盖菇素治疗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内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RSFC)显著增加,DMN中 VmPFC 的双下侧顶叶皮质(inferior lateral parietal cortex, ilPC)RSFC增加,双侧海马旁(parahippocampus,PH) -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的RSFC 降低,虽然这些改变都与抑郁症状减轻无统计学相关性,但与5周时的治疗反应有关(5周时对治疗有反应者VmPFC-ilPC的RSFC增加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H-PFC的RSFC降低明显高于无反应者。

也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DMN内的FC增加。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所以裸盖菇素对于DMN的作用机制仍需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

上述研究表明部分脑区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裸盖菇素抗抑郁机制之一,未来研究应当更多对这方面进行探索。

2.3. 影响脑内谷氨酸代谢

MASON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平行分组设计试验,对30名健康受试者给予裸盖菇素(0.17 mg/kg),对另外30名健康受试者给予安慰剂形成对照,通过超高质子磁共振波谱评估指定脑区的谷氨酸含量,发现服用裸盖菇素组相对于对照组表现出内侧前额叶皮质中谷氨酸浓度水平较高。

既往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谷氨酸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来说偏低。所以部分脑区谷氨酸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裸盖菇素抗抑郁机制之一。

3. 裸盖菇素治疗抑郁症

DAVIS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将24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立即治疗组(n=13)和延迟8周治疗组(n=11),研究时间为16周,立即治疗组在第3周(延迟治疗组在第11周)给予裸盖菇素20 mg/70 kg,第4周(延迟治疗组在第12周)给予裸盖菇素30 mg/70 kg,两组在第5周、第8周及延迟治疗组在第13周、第16周通过GRI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GRID-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GRID-HAMD)评估抑郁症状,结果表明在第5周、第8周,立即治疗组GRID-HAMD得分显著低于延迟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给予裸盖菇素30 mg/70 kg后第1周16例患者(67%)对干预有临床反应(GRID-HAMD评分下降>50%),14例患者(58%)达到缓解标准(GRID-HAMD≤7分),第4周时,17例患者(71%)有临床反应,13例患者(54%)达到缓解标准。

该研究考虑到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病情随时间改变,利用延迟对照组减少这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裸盖菇素可以有效治疗重性抑郁障碍。

但目前该方面研究偏少,未来还需更多的研究去证实。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裸盖菇素治疗后执行功能、社交技能会明显增强,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联合心理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这种效果。

因为该药物会放大用药时的情感状态,所以在未来应用裸盖菇素之前,应该为受试者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GREENBERG PE, FOURNIER AA, SISITSKY T,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5 and 2010) [J]. J Clin Psychiatry, 2015, 76(2): 155-162.

[2] KUPFERBERG A, BICKS L, HASLER G. Social functioning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6, 69: 313-332.

[3] HALARIS A, SOHL E, WHITHAM E A.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Revisited: A Glimmer of Hope [J]. J Pers Med, 2021, 11(2): 155.

[4] CARHART-HARRIS R L, BOLSTRIDGE M, RUCKER J, et al. Psilocybin with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an open-label feasibility study [J]. Lancet Psychiatry, 2016, 3(7): 619-627.

[5] GRIFFITHS RR, JOHNSON M W, CARDUCCI M A, et al. Psilocybin produces substantial and sustained decreases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life-threatening can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J]. J Psychopharmacol, 2016, 30(12): 1181-1197.

[6] ROSS S, BOSSIS A, GUSS J, et al. Rapid and sustained symptom reduction following psilocybin treatment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life -threatening canc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Psychopharmacol, 2016, 30(12): 1165-1180.

[7] BOGENSCHUTZ MP, JOHNSON MW. Classic hallucinogens in the treatment of addictions[J].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16, 64: 250-258.

[8] JOHNSON MW, GRIFFITHS RR, HENDRICKS P S, et al. The abuse potential of medical psilocybin according to the 8 factors of the Controlled Substances Act [J]. Neuropharmacology, 2018, 142: 143-166.

[9] JOHNSON MW, GRIFFITHS RR.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silocybin [J]. Neurotherapeutics, 2017,14(3): 734-740.

[10] MITHOEFER MC, GROB CS, BREWERTON TD. Novel psycho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psilocybin and MDMA [J]. Lancet Psychiatry, 2016, 3(5): 481-488.

user avatar

见手青里不含裸盖菇素(Psilocybin)!!!不含!!

在下面的回答里居然看到有抑郁患者想买见手青来吃!赶紧来答题。

有话好好说,别吃见手青!!!

也是我们这些科普工作者的锅,每次提到致幻蘑菇都要@一下人家见手青,后来写稿子的人偷懒可能就直接就抄了,但事实上是见手青是牛肝菌类(Boletus)的蘑菇,至今尚未在此类蘑菇中发现过裸盖菇素!!

裸盖菇素(或者叫赛洛西宾),顾名思义,当然来自于裸盖菇psilocybe),它和见手青所属的牛肝菌类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为什么见手青也会导致幻觉呢?我也不晓得啊!又没人专门研究过见手青,肯定也有类似裸盖菇素的物质在里面,搞不好分子式都差不多,但你没办法赌它的安全性啊,是真的可能会吃死人的。

所以严肃地建议各个公众号和科普文的推文把见手青裸盖菇素解绑,它们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裸盖菇素成为抗抑郁药的依据是什么?

正如其他回答所说,很早就有研究发现,致幻剂貌似多多少少都有抗抑郁焦虑作用,如前几年很火的氯胺酮[1],很早就被看重但目前仍在探索中的LSD[2],再到如今的裸盖菇素(赛洛西宾),而这几个成分都是摇头丸里的常客。

事实上,很早就有人发现,曾经服用过致幻剂的人,一生之中出现心理疾病和自杀行为的概率都要低于正常人。

临床研究表明,摄入裸盖菇素(后面都叫赛洛西宾)后,被试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得到了「长期」改善,注意这两个字,长期

有多长呢?根据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3],只需要服用两次赛洛西宾(一次10mg基础剂量,一次25mg治疗剂量,两次服用间隔一周余),其在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身上的抗抑郁效果就能维持长达3个月。

而后续的追踪研究确认了赛洛西宾的抗抑郁效果可以持续至少6个月[4]

简而言之,少量少次服用,长期有效[5]

事实上,被改变的不止是心情,它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改变你的人格,研究发现服用赛洛西宾的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大五人格维度中的「开放性」会显著增加。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是一个会为自由意志之类哲学问题烦恼的人,那赛洛西宾是可能让你拥有更加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式的。

这对患者和精神医生来说,无疑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尤其是对哪些饱受抗抑郁药副作用折磨的患者来说。

以往的抗抑郁药以调节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为主,也有一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总的来说存在作用靶点过广的问题 (非临床医生,瞎说的,欢迎指正)。

例如,如阻断了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会增加五羟色胺水平,但五羟色胺受体有7个大类14个小类,尽管它们中大多数都参与了情绪情感的调控,但也多参与了很多别的功能,如5-HT1b和2c受体还管男性生殖器勃起,而5-HT2b还影响心血管功能和消化道蠕动,而这些功能你并不希望它发生变化。

而赛洛西宾是一个靶点相对特异的药物,它只对5-HT2A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对5-HT1A,1D和2C也有亲和力,但比较低,这意味着它的副作用是相对可控的;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赛洛西宾是一个完美的抗抑郁神药。

首先,毕竟裸盖菇本来就是致幻蘑菇,幻觉才是它的老本行。除此之外,它还有欣快和兴奋作用(毕竟是摇头丸成分嘛),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已经被很多国家列为毒品。更可怕的是,它有极少的概率会诱发急性精神病[6]

目前比较尴尬的是,虽然我们一直认为赛洛西宾是通过激活5-HT2A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但是2021年在PNAS发表了一篇动物研究[7],发现阻断5-HT2A受体并不会影响赛洛西宾的抗抑郁效果(行为学和电生理验证),但会影响小鼠的幻觉样行为(头抽搐),如果这一结果在人类上也成立,意味着我们可能还没找到它发挥抗抑郁功能的真实作用靶点

不仅如此,我们对赛洛西宾的抗抑郁效果为什么可以持续这么久的原因也依然不清楚。

总之,见手青中不含裸盖菇素,不要私自服用任何致幻蘑菇和致幻剂!裸盖菇素抗抑郁也并非上海科学家首次发现,但它确实对难治性、重症抑郁很有效,重点是少次服用就能长期见效,但我们对它作用的靶点和它为什么能这么持久发挥作用的原因仍然知之甚少,需要未来的更深入研究。


如果你对赛洛西宾的致幻效果感兴趣,可以看我的这个回答:

参考

  1. ^ Krystal, J. H., Abdallah, C. G., Sanacora, G., Charney, D. S., & Duman, R. S. (2019). Ketamine: a paradigm shift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and treatment. Neuron, 101(5), 774-778.
  2. ^ Friedman, R. A. (2017). LSD to Cure Depression? Not So Fast.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3. ^ Carhart-Harris, R. L., Bolstridge, M., Rucker, J., Day, C. M., Erritzoe, D., Kaelen, M., ... & Nutt, D. J. (2016). Psilocybin with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n open-label feasibility study. The Lancet Psychiatry, 3(7), 619-627.
  4. ^ Carhart-Harris, R. L., Bolstridge, M., Day, C. M. J., Rucker, J., Watts, R., Erritzoe, D. E., ... & Nutt, D. J. (2018). Psilocybin with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six-month follow-up. Psychopharmacology, 235(2), 399-408.
  5. ^ 事实上,被改变的不止是心情,它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改变你的人格,研究发现服用赛洛西宾的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大五人格维度中的「开放性」会显著增加。
  6.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62078/answer/1912855099
  7. ^ Hesselgrave, N., Troppoli, T. A., Wulff, A. B., Cole, A. B., & Thompson, S. M. (2021). Harnessing psilocybin: antidepressant-like behavioral and synaptic actions of psilocybin are independent of 5-HT2R activation in m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17).
user avatar

蘑菇本身基本不可能,提炼物有可能。

按照题主介绍这个蘑菇相当于加强版的大麻,如果大麻算毒品,这个蘑菇不也是毒品吗?而且相比大麻这蘑菇还有成瘾性。

在当前中国法律框架下就算这个药研制成功也会和杜冷丁一样成为严格管制的处方药。

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个福音,对于瘾君子来说基本合法拿到这个药的几率为零。

不过要警惕犯罪分子用这个蘑菇制毒,不过也许早有人在做,还没人发现或者有人捂着,望有关部门关注。 @中国警方在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见手青:迷幻蘑菇中的抗抑郁新希望,科学依据几何?近年来,关于致幻蘑菇的治疗潜力,尤其是其活性成分裸盖菇素(psilocybin)的抗抑郁效果,正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走向大众视野。其中,被称为“见手青”的某些品种的蘑菇,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见手青真的有可能成为我们对抗抑郁的“速效药”吗?这背后.............
  • 回答
    吸毒致幻是否构成故意杀人,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问题。简单来说,吸毒致幻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一个人被判故意杀人,而是当吸毒者在致幻状态下,其行为符合了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时,才会被判定为故意杀人。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和分析维度:1. 故意杀人的法律构成要.............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四川某医学院,一名在医院实习的男生,因为一时糊涂,竟然利用职务之便,偷取了医院的医用麻醉品,然后给了他的女友吸食。然而,这次“浪漫”的尝试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他的女友因为吸食了过量的麻醉品,竟然因此丧命。医用麻醉品,尤其是某些类型的麻醉品,确实可能产生致幻作用。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胚胎早死基因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它是否真的能导致一个物种走向灭绝,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个复杂得多的生态和遗传学大戏。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胚胎早死基因”。简单来说,就是某些基因的存在,会以某种方式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它在发育早期就停止生长,或者死亡,最终无法.............
  • 回答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固态硬盘市场里,对于想要升级或者装机的朋友来说,选择一款既能满足性能需求又兼顾预算的产品,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琢磨的事情。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致钛PC005、西部数据SN750、铠侠RD20和铠侠RC10这几款市面上比较热门的NVMe SSD,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谁更适合你。先来热热.............
  • 回答
    “致爱丽丝”,贝多芬笔下一首广为人知的钢琴小品,其实它并非一开始就以我们如今听到的样子示人。就像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一样,它的诞生也经历了一个打磨和优化的过程,而我们今天常说的“原版”和“简易版”之间的差异,就如同同一首诗,经过不同译者的润色,虽意境相通,却在表达的细腻和难度上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辱骂致人死亡可能涉及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罪名,具体判罚会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来确定。如果辱骂者主观上存在故意伤害他人的意图,并且这种辱骂行为是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直接或主要原因,那么辱骂者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 回答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下,印度本已根深蒂固的童婚问题,如同被按下快进键一般,以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幅度显著加剧。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来自一线社会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以及官方统计数据的沉痛宣告。那么,这场疫情到底让印度的童婚现象雪上加霜到何种地步?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令人心酸的现实?疫情下的“新常态”:童婚数.............
  • 回答
    在“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这个名字中,“人孤儿”这个词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含义,理解了它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病毒会被这么命名。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病毒的名字: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 肠道:这部分很直观,指的是这个病毒主要感染人体的肠道。 致细胞病变:这表示这种病毒在感染细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法律的适用和证据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被害人因病情恶化死亡,并且死亡与之前的故意伤害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那么施暴者很可能会被追加量刑,甚至可能构成更严重的罪名。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况:1. 基础罪名和量刑:首先,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判决故意伤害致.............
  • 回答
    观致: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道独特印记,未来走向何方?提及观致,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那个曾经带着“高起点”、“全球化”光环,却又在市场洪流中几经起伏的品牌。它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一面折射出中国品牌向上突破、挑战合资乃至进口品牌的复杂一面镜子。观致,曾几何时,承载了多少中.............
  • 回答
    关于甲醛是否会导致白血病,这个问题其实比“商业骗局”要复杂得多,而且背后涉及的科学研究、商业利益和大众认知,让它蒙上了一层不小的迷雾。简单粗暴地将其定性为“商业骗局”,可能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解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1. 甲醛的“前世今生”:一种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首先,我们要知道.............
  • 回答
    .......
  • 回答
    从法律角度解读杭州保姆疏忽致2岁幼童坠亡案件,需结合刑法、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分析案件定性、责任划分及司法实践中的处理逻辑。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案件定性与法律适用1.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求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江西男子入室杀人致 2 死 1 伤,在逃途中又杀 1 人的案件,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恶性刑事案件。根据媒体公开的报道,我可以为您详细梳理一下案件的进展和值得关注的信息:案件基本情况概述:这起案件发生在江西省鹰潭市,犯罪嫌疑人名为温某某。根据报道,温某某于2024年5月10日下午,在鹰.............
  • 回答
    河南柘城重大火灾事故导致18人死亡,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这起事件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关注的方面,以期能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应对措施以及未来的警示意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关注点,并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火灾事故本身细节的深入调查与披露: 起火原因的最终判定和公布: 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调查.............
  • 回答
    詹姆斯肘击斯图尔特致眼角开裂,双方爆发冲突并遭到驱逐,场面为何失控?联盟还将做出怎样的处罚?请尽量讲述的详细一些。事件回溯:2021年11月21日(北京时间),NBA常规赛中,洛杉矶湖人队对阵底特律活塞队。比赛进行到第三节,当湖人队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在一次争抢篮板时,用手肘不慎击中了活塞队中锋以赛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