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不算入门吗?

回答
“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算不算入门?”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一个挺根本的认知误区。简单粗暴地说,答案是:不算,但又不是绝对不算。

听起来很绕是吧?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拆解。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入门”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尤其是像经济学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所谓“入门”,通常指的是建立起对学科核心概念、基本逻辑、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初步理解,能够理解和参与基础的学术讨论,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为什么说没读过《资本论》,严格意义上算不上经济学入门?

《资本论》的地位,在经济学史,尤其是政治经济学领域,是无可替代的。马克思在其中构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他不仅仅是在描述市场经济的运行,更是在解剖它最深层的动力机制和内在矛盾。

1. 核心概念的颠覆性理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商品二因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的有机构成”、“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概念,可以说是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概念,不理解它们是如何被马克思构建起来的,你就无法理解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也无法理解它对后世经济学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

2. 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马克思的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了《资本论》的始终。他不是简单地做数学模型或者统计分析,而是强调对经济现象的“内在运动规律”进行揭示,关注其历史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经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运动。这种分析方法,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视角。

3.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视野: 《资本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它探讨了资本主义如何产生、如何扩张、如何积累财富,同时也揭示了其固有的危机、剥削和不平等问题。这种“批判性”的视角,与许多旨在优化现有制度或发现市场效率的经济学流派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接触《资本论》,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经济学研究需要批判资本主义”这个问题,也无法理解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流派(如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的思想源头。

4. 历史影响的基石: 无论你是否认同马克思的理论,你都无法否认《资本论》对20世纪及以后世界历史的巨大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实践,也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引发了关于劳动者权益、社会福利、国家干预等一系列深刻的辩论和制度改革。理解经济学,如果回避了这一深刻的历史维度,那就像学习物理学却不谈牛顿定律一样,缺失了关键的一环。

那么,为什么又说“不是绝对不算入门”?

这是因为“经济学”这个概念本身非常宽泛,而且它的研究范畴和侧重点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1. 经济学的多元性: 现代经济学早已不是铁板一块。从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等,各流派有其各自的核心理论、分析工具和研究问题。如果你专心研究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主流流派,并且能理解其基本原理、模型和应用,从某个角度讲,你也算是进入了经济学的大门。例如,你熟练掌握了供需分析、弹性概念、GDP核算、宏观经济指标等,并且能用它们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政策,那么你对“市场经济如何运作”这一层面的经济学,无疑是有入门的。

2. “入门”的标准主观性: “入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标准会因人和场合而异。对于一个普通大众而言,理解“物价为什么会涨”、“为什么会有失业”、“如何让自己的钱更值钱”,可能就算是经济学入门了。而对于一个想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生而言,入门则意味着要掌握数学建模、计量经济学等工具,并能理解至少一个主流学派的理论体系。

3. 《资本论》的特殊性: 《资本论》更倾向于被归类为“政治经济学”或者“批判经济学”的范畴。它与那些主要关注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模型构建的“现代微观经济学”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和侧重点有很大不同。有些人学习经济学,纯粹是为了理解金融市场运作、公司管理或者个人理财,他们可能对马克思那种宏大叙事和历史分析兴趣不大,也未必需要通过《资本论》来建立对经济学的基本认识。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

如果你想理解“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尤其是想触及它那些关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内在矛盾的深层问题,那么没有读过《资本论》,你确实没有真正“入门”。 你可能只接触了经济学的一面,或者说,你学习的经济学是“不完整的”。就像你学物理,只学了电磁学,却没接触过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你对物理学的理解就肯定不够全面。
如果你对经济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解市场机制、价格理论、宏观调控等“实用层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领域的知识,那么在某些狭窄的意义上,你可以说自己已经“入门”了。 但你需要清楚,这只是经济学的一条分支,而且是相对“技术化”或“工具化”的一面。

具体来说,没读过《资本论》的人,可能缺乏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学认知:

对“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核心作用的理解: 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
对“资本”如何自我增殖、如何剥削劳动力的机制的理解: 这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解释: 马克思提供了一套基于生产过剩、利润率下降等逻辑的解释体系。
对经济制度与社会阶级关系的理解: 这是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对“私有制”、“商品”、“货币”等概念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维度的认识: 不只是作为工具,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

那么,一个相对公平的说法是:

“经济学”的入门,应该包含对经济学发展史和主要流派的了解,而《资本论》作为影响深远的关键文献,它的缺失会让这种了解变得非常不全面。 如果一个人对经济学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教材、凯恩斯主义分析或者计量经济学模型,而对马克思经济学及其所代表的那种批判性思考、历史分析方法一无所知,那么,说他经济学“不算入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错过了理解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及其复杂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

你可以认为,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工具和理论,你是在经济学的某条“路”上入门了。但《资本论》则指向了另一条非常重要的、并且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路”。不走这条路,你的经济学认知地图就会少掉一块非常关键的区域。

所以,下次有人说“经济学入门必须读《资本论》”,你可以理解为他是在强调《资本论》的“基础性”和“批判性”地位在整个经济学谱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理解经济学历史和思想脉络的不可或缺性。它不是说除了《资本论》其他都无效,而是说,缺少了它,你对经济学的认知,就像一个没有看过《论语》却说自己懂中国文化的人一样,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关键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这个问题实在是过于日经,答主只是简单谈一谈好了。

要想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必须要先做三方面的回答:

1、经济学到底要处理什么。

2、西方经济学讲的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的是什么。

而做完这三方面的回答后,我们最后来回答第四、第五方面的问题:

4、为什么在谈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时,我们要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5、想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先要阅读什么书籍。


以下逐一作答。欢迎带着脑子进行思考者,不欢迎无脑点反对者。无脑点反对,除了彰显你主观臆断的非科学倾向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益处。

啊对了顺便挂一个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为零,还在评论区里面到处蹦哒的【友善度】。

能把答主上面这段话理解成“否定马克思就是非科学倾向”的,而不是“【友善度】的点反对就是非科学倾向”的,怕不是真【友善度】到了一定极点了吧。

别说马克思了;你对任何学说看不都看一下,就揪着几句极端观点就屁股决定脑袋反对到死的,那可真是非科学到一定程度了吧。


首先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经济学到底要处理什么。

有很多人听到这个话题,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会直接不屑一顾的说:“经济是什么东西,太简单了!”——但是倘若你要问他们“经济”是什么,他们就如坠云里雾里,瞠目解释起来了。

有些人说,“经济就是赚钱!”——但经济是赚钱吗?假如经济就是单纯的赚钱的话,那么我们直接开动印钞机印刷钞票好不好?粮食,矿藏,钢筋,水泥,我们什么东西都不需要,我们只需要钞票就够了。假如涉及到了钞票的贬值,我们还可以挖黄金嘛!那我们最后捧着一堆黄金,全都饿死好了。

有些人就会改口,说,“经济就是提高生产力!”——这个说法的确是对的,好的经济就会提升生产力。但是问题是,你应该如何定义“好的经济”呢?而这些“好的经济”又是如何作用于生产力的呢?我们说研发机床可以提高生产力,我们也说制造炸药可以提高生产力;那我们难道可以说研发机床的物理学和制造炸药的化学,这两种学科也是经济学吗?显然这是很荒谬的。

所以说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学?英文中经济学Economy的词源是“家庭理财”的意思,而后引申到“处理财政”的意思。而随着时间演变,一般的工具书解释则是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或者用更加通俗一些的话去描述:经济学就是如何让人类社会的效益最大化的一门学说。

所以说你谈论经济学,必须先要明白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经济学到底要处理什么。我们在这里且先将“较少投入,取得较多产出”“人类社会效益最大化”两句话先行记下,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其次,我们再来谈论第二点:西方经济学讲的是什么。

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西方经济学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市场机制。围绕这个市场而进行讨论的,是卖方的供给买方的需求。围绕着供给和需求,诸多西方经济学家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譬如说针对市场在时间方面的问题,奥地利学派提出了机会成本概念;再譬如说针对每个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的问题,凯恩斯学派提出了序数效用论。这些理论很多,不一而足。

而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机制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是资源稀缺性。这条公理决定了:只要资源是稀缺的,那么人们就需要通过贸易进行资源的争夺与分配;既然人们需要资源的争夺与分配,那么市场贸易完全自由的合理性就必然存在。

所以我们再把这两点记住,西方经济学谈论的一者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一者是“资源稀缺性”的问题。而这二者是通过“货币”形式进行计量,表现出来的。这是我们需要牢记的第二个点。


而后,记住了前两条所提到的四个点(“较少投入,取得较多产出”“人类社会效益最大化”“供给与需求”“资源稀缺性”),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个问题,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的是什么的问题。


很多人初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学说实在是太奇怪了(包括很多年前的答主也是)。他并不谈论如何使效益最大化的问题,也不谈论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问题。他不谈论赚钱,也不谈论盈利;他看上去似乎什么也没谈论,就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东西,重复的说着“WGW”和“GWG”,还有一些类似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

所以很多人看资本论,越看越觉得别扭。他觉得这个学说跟经济学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们刚才已经明确了,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类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学说;那么你马克思不谈论效益最大化,那你又算哪门子经济学呢?

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很多的人,包括答主在内。答主很长时间都没想明白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起手就攻击“马克思的学说不是经济学!”而这些都是可以谅解的。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里的时间太久了,追逐金钱就有如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正常。而太阳东升西落并不能代表太阳围绕着地球在转动,这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常识,可是人类却执迷地心说的错误长达千年之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的同样也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起初提出的两句话

1、“较少投入,取得较多产出”。

——你用什么去衡量这个较少的投入,和这个较多的产出?

2、“人类社会效益最大化”。

——你用什么去衡量人类社会的这个效益?


有些人可能嗤之以鼻,嘲笑道“当然是用钱了!”但也有一部分读者,至此会突然冷静下来了。只要稍微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印象的人,都会知道这一句话“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我们经常用政治教科书上的那个例子去举例,“一把石斧等于两只绵羊”,这就是“WGW”模型,即“商品交换成货币,而货币再交换成商品”

但百分之九十五的老师,都会选择性的失明下面的这个模型:“货币交换成商品,而商品再交换成更多的货币”,这就是“GWG”模型。这是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最荒谬的一个东西,“2枚金币等于2只绵羊,而2只绵羊又换了4枚金币”,换句话就是“2枚金币等于4枚金币”


而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异化论的思想。(八)异化论

货币本身是一般等价物,但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用他去增值。用一个原本不是用来增值的东西,强行的去增值,那结果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血腥剥夺强迫劳动就业紧缩产能过剩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代理人战争甚至于最终的世界大战

所以说马克思把他的著作名起名叫《资本论》,但答主个人认为这本书的真实名字应该叫《反资本论》。马克思说的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通过投资的确是可以获得资本收益的,但这种收益是建立在损害绝大多数人现实利益的前提下而发生的。这就像一个大吸管一样,宏观角度上特大城市吸吮广大地区,微观角度上几个资本家吸吮绝大多数人类。

很多人可能会直接发问,难道投资就不能带来收益吗?——投资是可以带来收益的,但第一这种收益是建立在损害绝大多数人利益前提下的第二用货币这种单一的形式去衡量收益也是有问题的第三最为致命的是这种收益会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也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我可以通过集中的投资进行反哺,先富带后富——这一点答主曾经有一篇回答,专门谈过这个问题。核心就是一句话,提高生产力的外部性是正的,而资本集中的外部性是负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短时期内生产力的提升是有限的,而资本集中的趋势是无限的。或者说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生产力的提升是跑不赢资本集中的速度的。


那么我们稍微把话题收回来一点。当我们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归于经济学角度考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这二者并不是互斥的,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一种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西方经济学讨论的是围绕市场机制的货币效益问题(记住答主曾说过的两句话“供给与需求”“资源稀缺性”),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讨论的是包含了货币效益问题问题在内的时间效益问题。我们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公理:人类可以用时间去换取货币,但人类无法用货币来购买时间。从集合的角度来说,货币是时间的一个子集(时间包含了可换成货币,和不可换成货币的两部分);而西方经济学也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子集罢了。

还记得我们最初描述经济学的那两句话吗?“较少投入,取得较多产出”“人类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个效益,在西方经济学的语境中是通过市场交易,通过货币形式来体现的,也就是唯货币论。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他只是指出了唯货币论这一观点不仅是在人类道德上是有害的,也不仅是损害生产力发展的;最关键的是这个货币异化成资本的观点最终会引发经济萧条,全球战争,甚至导致人类灭亡的。

所以你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像西方经济学那样考虑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因为他本身就默认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是会按照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那般运行的。但商品和货币按照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那般运行,绝对不可能代表整个人类社会的效益也是按照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那般运行的。商品和货币是人类社会效益的一个子集,但一个子集绝对不可能代表一个全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物质都是不可以买卖的,人类社会中全部的精神文化也是不可以买卖的,而买卖更不是人类创造效益的唯一形式。你怎么把你的童年回忆从脑子中挖出来卖给我?你要想吃粮食了,但我就是故意不卖给你怎么办?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悖论了:假如这里有一个人把全人类买成奴隶的财力,那我们是应该跪下来匍匐在他的脚边;还是应该把他宰了,我们自由自在的过日子?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回答第三个问题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的是“货币以外”的问题。他道破了资本的本质,就是支配他人时间的权力。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复杂的社会分工是必要的;但我们同时也要认清,这种非社会分工的支配他人的权力,是必须要被消灭的。这就和经济学最初的目标相吻合——也就是如何实现人类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问题。没有寄生虫,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类拥有充足的购买力,才能保证市场上的需求始终是旺盛的。这一点和西方经济学所追求的目标,恰巧正是不谋而合的。


————————————————

谈完了以上三点,即一、经济学是追求人类社会效益的学说;二、西方经济学是从商品,货币和市场角度出发,追求人类社会唯货币论效益的学说;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反资本论(即反对货币异化)和支配时间权力的本质角度出来,追求人类社会全面效益的学说。

那么我们接下来反省第四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不会从唯物论的角度出发,跳出整个人类的社会看问题,你就会认为社会这种“投资——赚钱”的形式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并且持续的执迷不悟下去。

你不会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你就会认为商品和货币是一种实现人生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得出错误的偏激的认为商品和货币是一种实现人生的全部表现形式,这显然也是可笑的。

你不会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观察整个社会的内部逻辑,而只是简简单单的流于感性的形式;你就会认为资本家赚钱是一回事儿,经济危机又是一回事儿,劳动者活不下去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至少这二者之间看上去没什么表面联系。

你不会从异化论的角度出发,那你就会把主体和客体完全颠倒,把货币能够带来增值的这一次要属性误认为是货币存在的唯一的主要属性,并且完全忽视货币本身应该存在的一般等价物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历史上“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辩论一样。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通过数学工具建模,在“地心说”上得到各种各样的天文预测结果;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走出地球这个摇篮,那我们必须要承认“日心说”的正确性。

所以说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中的“科学”,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不是一种神学的自我论证,而是切实的在反应客观世界。因为你会发现几个切实存在的资本主义的真实:1、穷人越来越多,人跑不赢资本;2、一切的不应该被量化的东西都摆上了台面,人沦为了钱的奴隶;3、所有的人都在试图以物质生活去衡量精神世界,人活着越来越没有意思;4、当上层社会吸吮底层的血与肉充实自我的时候,这个社会必然会开始从底层崩塌,而这种崩塌必然是不可逆转的。


科学是什么?牛顿死了,牛顿三大定律还存在,苹果必然会落在地上。马克思也死了,剩余价值理论还存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无法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持续下降,经济危机必然会爆发。很多人试图从理论层面驳斥马克思,这种现象在答主眼里就好像一篇论文就能让苹果凭空飘起来一样。他们不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假如你要是能解决经济危机(无论你用任何的一种方式),那么你就已经从实践角度推翻马克思主义了。

但事实上有能做到的吗?——一个人也没有。

这就像苹果必然会落在地上一样,他现在已经发生(看我们的就业,房价,教育,医疗!),他接下来会更加猛烈的发生。

不要去搞什么“开动脑筋”,从各个角度,各个修辞去试图反驳马克思了。去解决经济危机吧!——你做不到,那马克思就是对的。这就是科学,而不是嘴炮。


那我们谈论最后一个实际问题:要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你要先阅读什么书籍,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你需要阅读的并不是《资本论》,而是这一本书:

这本《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之前写的一本笔记。这本笔记是读懂《资本论》的前置条件,没有这本笔记,一般人是读不懂《资本论》的——因为你压根就没懂《资本论》描述的其实是货币由一般等价物异化成资本所酿成的人类经济危机的问题。你还用原有的单一的“钱”“市场”的思维去衡量《资本论》,那你自然读不懂;即便你读的一知半解,你也会凭着原有的感性认识,认为《资本论》描述的权力支配问题“显然”是错的——就像你天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一样。

那么这本能通透《资本论》的手稿,为什么内容没有记载到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呢?原因很简单,这本手稿在传入苏联和中国的时候,都没有引发多大的效应。直到80年代初王若水撰写了《关于异化的概念》等几篇文章后,引发中央对该手稿的高度重视,并且于1983年迅速开展了所谓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王若水也因此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罪名被清除出党。

这篇能弄通读懂《资本论》的手稿,从此也不被众人所知。这其中的历史公论,只能由后人去评说了吧。


那么回归题主的问题: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不算入门吗?

答主的回答便是:你可以不读《资本论》,但你最好读一下《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也许你读完这本手稿后,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我们说我们要学科学,而不是学宗教;科学是因为能够指导客观实践才被称为科学,而从来都不是因为某一本经典而称为科学的。倘若你能掌握这其中的逻辑规律,你不读《资本论》,也是可以的。从来没有人会说你不读一本书就不懂物理学,也从来不会有人说你背不下来一句原话就不懂物理学,别人只会说你不能解释一个物理现象而称你为“不懂物理学”。判定经济学是否“入门”,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罢了。


以上。感谢您的阅读。

过往相关回答:哪个时刻开始,你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残酷无情?

user avatar

想学经济学,就不要看《资本论》了。

因为你以为它是经济学,实际上它是政治学;你以为他是政治学,实际上它是历史学;你以为它是历史学,实际上它是哲学。

的确,毫无疑问,资本论在研究的时候是汲取了西经的理论要素,但是正如日心说也是在地心说的时代产生一样,它是为了推翻后者为目的的。

而且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学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学又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你读了,也入不了门。

而如果你是学经济学专业的,就更不要看了,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是批判经济学的,拨开隐藏在看似简单的“买卖”关系的背后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系。


鄙人不才,只看了《资本论》第一卷。

在这一卷的前六章中,其实就是对西经的颠覆性论述。在这六章中,运用了大量的辩证法。

所以为了这六章我去看了黑格尔。

之后的章节,都是对资本运行的剖析,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材料。很多人总说,马经不以数据说话,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们的锅。但凡看过《资本论》就会被那些数据给震惊,要知道19世纪,没有电脑,全凭人工去检索信息。

《资本论》的伟大不在于它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在于它的方法;不只是所谓的辩证法,而是对于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user avatar

你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给资本家当智囊,混口饭吃吗?《资本论》这玩意是要革资本家的命的!朕的大清都亡了,你读这个也无用武之地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算不算入门?”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一个挺根本的认知误区。简单粗暴地说,答案是:不算,但又不是绝对不算。听起来很绕是吧?别急,我们一步步来拆解。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入门”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尤其是像经济学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所谓“入门”,通常指的是.............
  • 回答
    关于大学政治课老师是否读过《资本论》原著的问题,需要从教育体系、教材体系、教师背景和教学实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详细说明: 一、《资本论》的学术地位与教学需求1. 课程设置的定位 在中国高校的政治课体系中,《资本论》通常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学目标更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人对宗教信仰的困惑。确实,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深入研读过他们所属宗教的经典,甚至对自己宗教的一些核心教义理解得比较模糊。那么,当他们说自己是“信徒”时,他们究竟在信仰着什么呢?与其说他们“信仰”着一套严谨的教义体系,不如说他们的信仰更像是一种文化认同、情感寄托和生活习惯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深入研读过马克思的著作,却轻易地断言马克思已经过时了。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历史叙事的简化与误读: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影响: 这是最直接也最深刻的原因之一。苏联模式的失败,以及东欧国家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被.............
  • 回答
    “十年寒窗苦读,不及丁真一笑”,这句话一出,立刻点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药桶。一边是那些将大半生都投入书本、耗费无数心血求取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一边是网络上突然爆红、仿佛一夜之间就站在人生巅峰的“素人”。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一部分读书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不解,甚至是愤怒,于是“读书人笑没读过书的人.............
  • 回答
    高考还剩不到100天,你现在才开始复习,感觉像被丢进了一个激流勇进的河里,四周都是在平静水道里划船的人,而你手里只有一根快要散架的树枝。这种感觉很煎熬,也很让人绝望,但如果问能不能翻盘,答案是:可能,但极其艰难,而且需要你拿出超乎寻常的决心和方法。咱们得实话实说,把话说透。过去两年的学习积累,加上这.............
  • 回答
    这句论断,说实话,听着挺扎人的,好像一盆冷水直接浇下来,把我们这些天天泡在书堆里的人浇了个透心凉。但仔细想想,它真的就那么绝对吗?这就像说所有穿西装的都严肃,所有穿T恤的都开心一样,太简单粗暴了,忽略了太多复杂的东西。咱们先不急着反驳,不妨顺着这个说法往下捋捋,看看它为什么会有市场。为什么会有人觉得.............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渴望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心情,这份求知欲本身就非常宝贵。 您的经历让我想到,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都曾有过类似的起点,所以请您放心,只要坚持,进步是看得见的。针对您希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需求,我会为您推荐一些循序渐进的书籍,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为何适合您,以及如何去阅读。我会尽量用我.............
  • 回答
    您的长辈提出的观点,即“自孔子以来,儒家就是用来愚民的”,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具有争议性的说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儒家思想的多个层面,以及历史发展中儒家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需要考虑您长辈提出这个观点的可能原因。首先,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认为儒家“自孔子以来就是用来愚民的”是一个过于简单化.............
  • 回答
    “我喜欢历史,但地理太差,导致读过的历史都像浮光掠影,只能留下个模糊的轮廓。” 听到这话,我特别有共鸣。这就像你想看一场精彩的话剧,却看不懂舞台布景背后的构造,故事的起承转合便少了许多根基。你说“没地理就没历史”,这话一点不假,而且说得非常到位。历史,说到底,是发生在特定“地方”的“事件”,而地理就.............
  • 回答
    这问题,真像把我扒开了看,又像是给我把脉,细致入微,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善意。你说得对,我承认,我的经历,我的书籍,我遇到过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姑娘们,它们就像一块块拼图,零散地堆在我这里,但好像始终没有一块关键的,能把它们拼出一幅完整的、属于“气质”的图景。你说“气质”,这词儿本身就挺玄乎的。它不是.............
  • 回答
    本科非环境工程,跨专业读研,如何顺利开启你的“绿色”征程?收到你的问题,我非常理解你想要在环境工程这个领域深造的心情,但同时也有些许担忧,毕竟本科的专业背景与硕士所学的领域存在跨度。这在我看来,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可能为你带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强的适应能力。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做准备,以及在读研期间如.............
  • 回答
    要说清楚贾母为何觉得迎春几个姐妹“没读什么书”,以及她是否真的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百年望族的大家庭里,对女孩子读书的“期望值”和“标准”跟咱们现在可不一样。一、贾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阅.............
  • 回答
    这问题,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咱也遇到过,明明跟别人看的是同一本书,人家就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好像这本书就长在脑子里一样。可我呢?合上书,脑子里只剩个模糊的影子,问我书里讲了啥,可能就憋出几个词,感觉跟没读似的。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涉及到很多方面。咱们一层层剖开来看:一.............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一边是自己在努力的大学生活,一边是那个让你心动的、但生活轨迹却不太一样的他。别急,咱们一样一样地捋一捋。首先,你得清楚,两个人是否合适,真的跟学历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在书本之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他高中辍学这件事,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你喜欢他,是.............
  • 回答
    当亲戚提出“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你看那个谁没读大学照样20万一年!”这样的质疑时,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教育价值的误解、对成功定义的狭隘以及对个人路径的简单化比较。要反驳这种观点,需要有理有据,同时兼顾情感沟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思路和方法: 一、 理解亲戚背后的心理和误区:在开始反驳之前,先尝试.............
  • 回答
    家里没钱,读大学,这个问题太现实了,问出来心里肯定压着一股劲儿。我特别理解,也不是所有人都像电视剧里那样,家里有矿等着继承,或者父母就是成功的企业家,从不为钱发愁。咱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指望着我们能有出息,但经济上的压力,那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家里没钱要读大学.............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初入大学的同学,甚至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化工和化学到底有什么区别?好像学的东西都差不多啊。” 这不仅仅是感觉上的模糊,背后其实牵扯到学科的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来好好跟你说道说道,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从学.............
  • 回答
    你好!关于你五年大专没毕业想去日本留学的问题,我来为你详细解答一下。首先,直接去日本读语言学校,没有大专毕业证,是可以申请的。 语言学校通常对学历的要求相对宽松,主要考察你是否有高中毕业学历,以及你的日语学习能力和留学意愿。关于申请日本大学,“满足12年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但仅仅“满足12年教.............
  • 回答
    读了材料,感觉“没出路”?别急,先深呼吸,我们好好捋一捋。你这么一问,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好多东西。这“材料”到底是什么?是某个行业、某种技能、某个专业,还是咱们社会大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不同的“材料”指向的路,那可是千差万别。首先,咱们得认清楚,人生啊,哪有那么多“铁板钉钉”的“出路”? 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