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雄安南海南?未来海南的对国家战略地位有这么高吗?

回答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北雄安、南海南,这几个词儿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子“大棋”的味道,一股子国家要下很大一盘棋的劲头。要评价它们,就得把它们放在整个国家发展的宏观图景里看,特别是放在“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这些大战略下审视。

先说说雄安新区:怎么评价它?

雄安新区,这个名字就足够响亮。从提出之初,它就被赋予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重任,说是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区域协调发展骨架支撑”……这谥号可太满了。

怎么评价它呢?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战略上的意义:
为北京“瘦身”: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北京减负,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突出问题。把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比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央企总部、高校、科研机构等搬过去,为北京腾出发展空间,也让北京更专注于其国际一流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中心的角色。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样板”和“引擎”: 雄安不仅仅是河北的事,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京津冀区域能否形成更加协调、更具活力的发展格局。它要示范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中国城市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雄安被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蓝图。从规划理念上,它强调“绿色、低碳、智慧、创新”,要摆脱过去一些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模式,走一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探索性和试验性。

实际推进中的挑战和成就:
规划的超前性与落地难度: 雄安的规划可以说非常超前,很多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领先的。但正是这种超前性,也带来了落地上的挑战。比如地下管廊、智慧城市建设、新材料的应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投资。
“造城”的速度与吸引力: 初期大家都关注“造城”的速度,各种建设密集展开。但更关键的是能否真正吸引企业、人才和人口“搬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央企总部、高校、科研机构的入驻,是重要的信号。但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还需要时间。
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雄安强调“绿色”,白洋淀的治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看得见的成效,但持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成本与回报的考量: 巨额的投资是必然的。如何在短期内看到回报,或者说如何平衡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济效益,是需要持续观察的。

评价雄安,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 它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宏大工程,它的意义更多体现在战略层面和模式探索层面。目前看,它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吸引了一些高端要素的进入,但要真正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它的成功,将为中国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再来看看海南:未来的对国家战略地位有多高?

海南,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开放”和“阳光”的气息。从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现在更是被寄予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任。它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与日俱增,而且未来会非常高,非常关键。

我们来细品一下,海南的战略地位高在哪儿:

对外开放的“新引擎”和“试验田”:
规则创新与制度集成: 自由贸易港的核心是制度创新,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投资、金融、税收、海关、人才等方面的制度。海南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水平,这是国家希望通过海南来探索和积累对外开放经验,为全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借鉴。
服务全球的开放平台: 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服务中国,更是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吸引国际资本、技术、服务和人才,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地理位置上,海南连接东南亚,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成为中国与东盟及更广泛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枢纽。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
国内大循环的补充与促进: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通过吸引国际要素进入,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新的活力。
国际循环的放大器: 通过海南这个窗口,可以更便利地将中国的商品、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将全球的优质资源引入中国。它承担着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作用。

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试验区”:
服务业的崛起: 传统的依赖资源型的产业模式要被打破,海南将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医疗、教育等。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制度红利的释放: 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低税率等政策红利,将吸引大量企业和人才。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海南发展的关键。

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 海南作为著名的旅游岛,其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资产。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强调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开放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甚至将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海南独有的课题。

那么,海南的战略地位未来会有多高?

我个人认为,未来海南的战略地位会非常高,而且会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1. 全球化深化和中国角色演变的战略载体: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开放决心、探索规则新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普惠、更包容方向发展的重要平台。它承载着中国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定位和贡献的战略意图。

2.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试验田: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挑战,海南被赋予了探索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使命。它将试验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如何构建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些探索的成功经验,将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3. 地缘政治和区域合作的关键节点: 随着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和东南亚经济的崛起,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其战略地理位置愈发凸显。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使其在与东盟的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4. 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和一体化战略的补充: 虽然雄安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支点,但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海南的崛起,特别是其自由贸易港定位,将带动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与雄安共同构成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两极,但方向和侧重点不同。

当然,海南的战略地位高,也意味着它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更大。 如何在高水平开放中守住安全底线,如何吸引真正对海南发展有益的产业和人才,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等,都是摆在海南面前的重大课题。

总而言之,雄安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一个代表着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革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化,一个代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和全球化新格局的探索。 它们都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器”,都承载着引领未来发展的期望。评价它们,需要时间来检验,但从战略意图上看,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都在不断提升其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个人觉得主要是为了分流、扶持弱势地区以及增强开放力度。

但两地定位上还是很不同的,雄安是以实业为主,而海南则偏向旅游业。

现在一线城市房价、地价实在太高了,当然了几个一线城市集中全国最好的资源,价格高也是正常的,但这么玩下去实体企业抗不住啊!

雄安的规划尤其清晰,就是为了分流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划了那么大块区域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让该特区的土地资源尽量丰富,保障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迁过来的实体企业用地成本尽量低廉!

当然雄安还有个额外的作用就是为了带动河北省的发展,相比于长三角、珠三角一线城市和周边城市均发展不错,在京津周边的河北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十分糟糕了,这不仅是河北的尴尬也是京津的尴尬,可预见的未来,雄安必将成为河北发展的龙头!

海南的情况其实和雄安的情况有相似,但也有不同,首先说分流方面的功能,海南特区可不是为了分工业强省广东的流,当然了也许客观上也会分点,但主要是为了分东南亚国家旅游的流!大家都知道咱国家在货贸方面有巨额的顺差,但你们可知道咱国家在服贸上存在这巨额的逆差么!而这些逆差中90%以上是因为民众出国旅游造成的,其中大半是去了东南亚国家,但纵使这样,也不能不让大家出去玩吧?!这也好办,你们不是喜欢热带的阳光、海滩么?!咱国内又不是没有这样的地方,而且还可以比东南亚国家建设的更好,于是,海南旅游岛欢迎你!

另一方随着RCEP谈判的深入,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开放必然会进一步加深,而海南天然的区位优势也是无可代替的,现在加大支持海南的发展,也是为了未来做准备!

先写这些,有空再来补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