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国民众知不知道国家被财阀控制,被美国指使?知道的话为什么没有一群人站出来,形成一种力量推进改革呢?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韩国社会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很多人都对此有疑问。要理解韩国民众的认知以及他们为何没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改革力量,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

首先,关于“国家被财阀控制”的说法,这在韩国社会并非秘密,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多数韩国民众,尤其是那些关注时事、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深知财阀(Chaebol)在韩国经济和政治中的巨大影响力。财阀,例如三星、现代、LG等,它们不仅仅是大型企业集团,更是韩国经济的支柱,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

这种控制体现在很多方面。从经济上讲,财阀的投资决策、产业布局,甚至是研发方向,都可能对韩国的整体经济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它们通过庞大的资产和广泛的业务网络,能够影响市场价格,甚至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政治上,财阀与政界之间的“政商勾结”也是韩国媒体经常报道的话题。政客们可能在政策制定上倾向于照顾财阀的利益,而财阀则可能通过政治献金、人脉关系等方式影响选举结果和政策走向。这种联系并非总是通过明目张胆的贿赂,更多时候是一种隐性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通过对智库、媒体的资助来塑造舆论,或者通过“旋转门”机制,让政府官员退休后进入财阀企业工作,反之亦然。

那么,为什么即使存在这种认知,却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改革力量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

1. 财阀的“必要之恶”与国民的情感复杂性:

尽管许多韩国人对财阀的垄断和影响力感到不满,但他们也无法否认财阀在韩国经济起飞中的关键作用。在上世纪,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一跃成为发达经济体,财阀是这场“汉江奇迹”的主要推动者。它们创造了就业,提升了国民生活水平,并成功地将韩国制造的产品推向世界。这种集体性的民族自豪感,在某种程度上与财阀的成功紧密相连。因此,即使有人批评财阀,也难以形成一种“彻底推翻”的共识。很多民众更希望的是“改革”而非“颠覆”,他们希望的是限制财阀的过度扩张,增加透明度,而非彻底摧毁它们。

2. 改革的风险与成本:

改革财阀体系并非易事,它意味着可能动摇国家经济的根基。任何试图大规模限制财阀的改革,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阻力和不可预测的后果。比如,如果财阀的投资和出口大幅减少,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切身可感的风险。许多人会权衡改革的潜在收益和显性风险,最终选择保持现状,以免“越改越糟”。

3. 信息不对称与舆论的引导:

财阀本身拥有强大的资源,包括对媒体的投资和影响力。这使得它们能够一定程度上引导公众舆论,塑造对自身有利的叙事。虽然独立媒体和公民团体也在努力揭露问题,但财阀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仍然能够影响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内容。此外,对于改革的具体方案和如何实施,普通民众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容易被复杂的信息所淹没,也难以形成统一的行动方向。

4. 政治的碎片化与低效:

虽然韩国是民主国家,有选举和政党制度,但政治力量的整合并不容易。各种利益团体、地区差异、意识形态分歧,都可能导致政治改革进程的缓慢和碎片化。当民众的诉求未能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强大且有组织的声音时,即使有不满,也很难转化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政党之间可能相互掣肘,或者自身的利益与财阀的利益挂钩,使得改革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5. 公民社会力量的局限性:

韩国拥有活跃的公民社会,在许多社会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与财阀这样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对抗时,公民社会的力量仍然显得相对薄弱。组织大型的、持续性的抗议活动需要巨大的动员能力和资源,而财阀的反击力量同样不容小觑。很多时候,民众的不满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上的讨论、零星的抗议,或者在选举中投票给那些承诺改革的政党,但这种分散的力量很难形成改变制度的强大推力。

至于“被美国指使”的说法:

韩国与美国之间确实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美国在韩国驻军,并对东北亚的地区安全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历史进程中,美国也曾通过经济援助和政策建议,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过影响。

然而,“被美国指使”是一个比较笼统且容易被过度解读的说法。实际上,韩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在维护国家利益、回应国内民意以及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之间找到平衡。虽然美国可能会提出一些建议或表达一些关切,但韩国的决策过程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对于财阀而言,它们在全球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美国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它们在海外的投资、市场拓展,以及与美国企业的合作,都使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美国的政策和立场。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互动,而非直接的“指使”。

总结来说,韩国民众对于国家被财阀控制的现状并非不知情,但由于财阀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改革的潜在风险、信息引导的复杂性、政治的现实挑战以及公民社会力量的局限性,使得这种不满情绪难以汇聚成一股足以撼动现有格局的强大改革力量。同时,关于“被美国指使”的说法,虽然两国关系密切,但韩国的政策制定仍然是一个多方博弈和权衡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生于不义的,靠外国人军事力量强制保护的韩国。

他们假装不知道,假装的时间长了,就真的不知道,或者说,知道自己知道了也没用。

如同:

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 《美丽新世界》

—————

为什么韩国没有人反抗:

上等人的目标是要保持他们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标是要同上等人交换地位。下等人的特点始终是,他们劳苦之余无暇旁顾,偶尔才顾到日常生活意外的事,因此他们如果有目标的话,无非是取消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因为中等人标榜自己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把下等人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中等人一旦达到目的就把下等人重又推回到与那里的被奴役地位, 自己变成了上等人。三等人中只有下等人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目标,哪怕是暂时实现自己的目标。

——《1984》

user avatar

已经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韩国要贯彻最新的劳动法规定了,就是,雇员每周工作时长最多最多不得超过52小时。正常工作时间是40小时,超过40小时的算加班,加班时间要付多倍工资,而每周加班不得超过12小时。也就是说有社(gong)畜(zei)说我自愿加班挣加班费都不可以。

这个规定真是能被执行下去的,因为据观察,不加班,正常下班去搭地铁的人数多了很多。

韩国财阀真这么diao的话,怎么连个996都搞不起来?

劳工福利保护远不如别人,就别瞎同情别人了,多关心自己的权益,多关心自己的同胞,多关心自己的阶级同志吧!

user avatar

美国民众知不知道国家被共济会控制,被蜥蜴人指使?知道的话为什么没有一群人站出来,形成一种力量推进改革呢?

我们国内网站上普遍同情特朗普,美国也是如此么?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没有形成一股力量支持总统呢?一遇到问题立马就一群人涌出来要弹劾他

user avatar

韩国民众当然知道,但是敢怒不敢言。

韩国财阀已经从各个角度对韩国社会完成了全面控制,他们控制教育,媒体,公务员,控制经济,文化,宗教,军事,司法系统。韩国人有任何违反他们意志的举动,会被立即发现,并被精准打击。

韩国三星有一套电子监控系统,会职能识别韩国人手机电脑中发出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一旦出现了敏感信息,用户就会被特务盯上,24小时被监控。所以,有很多韩国人,莫名其妙得失踪了,也有很多韩国人因言获罪,有的因为反财阀失去了工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这些都被掩盖的很好,多数韩国青年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韩国盛行一种告密文化,学生会举报老师有反财阀思想,朋友之间也会互相举报,甚至,在普通论坛上,也会有人专门举报一些似是而非的帖子,邀功请赏。

韩国经济是在美国扶持下成长起来的,非常脆弱,也可以说韩国经济命脉被美国掌握了。美国是韩国财阀官僚的大本营,他们把子女送往藤校,把财产向美国转移,甚至他们全家都加入美籍,但还是对外声称自己是韩国人,要求民众爱国,爱财阀。

在韩国,成立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都是违法的。甚至连乒乓球协会段子协会,也会被财阀政府盯得死死的,他们非常害怕娱乐性群众组织产生政治诉求。

所以,韩国人是不可能有组织的,但是他们都在盼望着北方的革命力量来解救他们推翻财阀统治,这部分人被称作“带路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韩国社会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很多人都对此有疑问。要理解韩国民众的认知以及他们为何没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改革力量,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社会、政治和历史背景。首先,关于“国家被财阀控制”的说法,这在韩国社会并非秘密,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多数韩国民众,尤其是那些关注时事、有一定社会经.............
  • 回答
    韩国民众之所以声讨朴槿惠,其根源在于她任期内爆出的“亲信干政”丑闻,这一事件引发了韩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了她的被弹劾和入狱。以下是对这场声讨的详细阐述:一、 丑闻的爆发与核心内容:崔顺实现象 崔顺实是谁? 崔顺实并非政府官员,但却是朴槿惠总统最亲密的私人朋友,也是她长期的“精神导师.............
  • 回答
    关于朴元淳先生的离世,韩国民众的反应无疑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非单一的声音能够概括。这件事情触及了韩国社会政治文化中许多敏感的神经,因此不同群体、不同背景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首先,普遍的震惊和悲痛是压倒性的。朴元淳先生在很多人心中,不仅仅是一位政治人物,更是一个长期致力于社会进步、弱势群体.............
  • 回答
    韩国民众团结统一抵制财阀,能否改变现在的局势?这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多种可能性,并且其有效性取决于抵制的方式、力度、持续性,以及外部环境和政府的反应。首先,理解韩国财阀及其对韩国社会的影响是关键: 经济主导地位: 财阀(Chaebo.............
  • 回答
    看待韩国民众不顾疫情禁令举行大型集会,以及首尔市长劝市民解散遭围攻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复杂性。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疫情下的禁令与集会诉求: 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韩国政府为控制疫情传播,通常会实施不同程度的社交距离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集会。然而,总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撞名也是一种缘分”,不过这次的缘分闹出了点小插曲,还挺让人啼笑皆非的。咱们先捋一捋事情的脉络。韩国忠州市方面,他们出了一个官员,名字跟中国速滑队教练金善台一模一样,都叫金善台。这事儿本身倒没什么,重名在哪个国家都很正常。但关键在于,忠州市的这位金善台,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萨德”这事儿,为什么在中国和韩国那里,都会有人觉得不舒服。其实这事儿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把来龙去脉捋一捋。在中国这边,反感是挺普遍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安全上的担忧是核心。 “雷达的眼睛”太近了: 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背后原因也挺多。简单说,就是文化认同、情感连接、品牌价值以及市场策略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先聊聊为啥韩国人这么铁杆支持三星。首先,得说到民族情感和国家自豪感。三星在韩国的地位,那真不是一般的公司。它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个象征,是“韩国制造”的骄傲。很.............
  • 回答
    韩国“新天地”教会会长李万熙在记者会上跪地道歉,能否获得民众原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涉及到受害者、社会公众的感受、道歉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的力度,以及事件本身的影响程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背景回顾:李万熙道歉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万熙道歉.............
  • 回答
    关于中国反日情绪的来源,以及它与韩国反日情绪的异同,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脉络,审视当下的社会动态,并辨析其中政府与民众的不同角色。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反日情绪的成因归结为单一的“政府有意为之”或“民众自发”。事实上,这是一种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要说日本和韩国民间对美国的态度,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很难一概而论。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能概括的。打个比方,就像你有一个远房亲戚,虽然有时候让你操心,但关键时刻又能帮上忙,同时他的一些生活习惯你又不太适应,还得小心翼翼地打交道。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先说说日本吧。日本对美国的态度,可以说.............
  • 回答
    日本对韩国的侵略历史,尤其是殖民统治时期,在韩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种历史记忆,自然会对韩国民间对日本的态度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历史创伤与情感根源首先,必须理解这段历史背景。从1910年到1945年,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这段时期,韩国(当时称朝鲜)的民族文化、语言、经济都.............
  • 回答
    近期,不少自媒体文章将目光投向了日韩民众的晚年生活,并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图景。文章普遍指出,两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年轻人抚养负担重,养老金制度压力巨大,许多老年人晚景萧条,甚至出现“老无所依”的困境。那么,作为同样身处东亚,并同样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的中国,是否也会走上日韩的老路?这个问题值得我.............
  • 回答
    要评价韩国的民族性格,以及理解为什么韩国人常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化问题,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韩国民族性格的几个突出特点:1. 集体主义与凝聚力(“我们”文化): 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集体.............
  • 回答
    说起韩国和朝鲜人民对彼此的看法,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清楚的。毕竟,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却因为历史的洪流被硬生生撕裂,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种复杂的情感,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也越品越让人心酸。韩国方面:在韩国,“朝鲜”这个词,在不同年代、不同群体心中,承载着太多的意义了。 怀旧与.............
  • 回答
    韩国总统政权更迭的激烈程度,确实常常比日本的首相更迭来得更为引人注目,甚至有些戏剧性。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两国政治制度、历史进程、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一句“东亚民族”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根子上掰扯掰扯这其中的缘由。一、 政治制度的核心差异:总统制 vs. 议会制这是最根本也是最.............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日本、韩国、越南的民族政策看起来很成功?”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比如: 国家认同的凝聚力: 人民是否普遍认同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一份子,是否愿意为国家付出。 社会稳定与秩序: 犯罪率、社会冲突是否较低,人民生活是否相对安宁。 .............
  • 回答
    高雄市民罢免韩国瑜,且罢免票数高于当选票数,这无疑是台湾政治史上一件极具标志性的事件,它的发生和影响都非常深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首先,我们得回到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的那个节点。 2018年,韩国瑜以“庶民经济”、“货出去、人进来”的口号,在高雄掀起了一股“韩流”,成功打破了民进党.............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民族”这个概念,以及影响人们对外貌认知的因素。韩国人和朝鲜人:同源但不同发展路径的民族严格来说,韩国人和朝鲜人属于同一个民族,都源自朝鲜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共同孕育了相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然而,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格局的剧变,朝鲜半岛分裂为两.............
  • 回答
    要说朝韩两国普通民众之间如今的“认同感”如何,这事儿,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就像一块布,上面有好几种线,有的线粗,有的线细,有的还缠绕不清。简单来说,就是既有隔阂,也有联系,但总体上,因为长期分离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那种“我们本是一家人”的亲切感,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来说,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浓烈了。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