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不是全民公投脱欧吗,那为什么现在又反对脱欧呢?

回答
英国全民公投脱欧(Brexit)之后,确实出现了一些反对脱欧的声音和现象,这使得一些人感到困惑。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公投的背景、结果以及脱欧过程中的复杂性。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 公投的背景和结果:一个分裂的决定

公投的起因: 英国全民公投脱欧的决定,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英国与欧盟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以及国内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原因包括:
主权问题: 对欧盟法律高于英国法律、欧盟对英国国内事务的干预感到不满。
移民问题: 对欧盟自由流动原则带来的移民涌入感到担忧,认为这对公共服务和就业构成压力。
经济担忧: 部分人认为欧盟的经济政策不利于英国,并希望摆脱欧盟的财政贡献。
政治因素: 英国保守党内部长期存在“疑欧派”,将脱欧作为党派政治博弈的工具。
公投的结果: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是51.9%的选民投票支持脱欧,48.1%投票支持留欧。这是一个非常接近的数字,本身就预示着国家的分裂。

二、 公投结果不代表“全民”一致同意脱欧

投票率和民意: 虽然公投结果是多数决定,但投票率并非100%。超过四分之一的合格选民(约占总人口的37%)没有投票,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更倾向于留欧。
地理和年龄分化: 脱欧的投票结果在英国不同地区和年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地域: 英格兰和威尔士大部分地区倾向于脱欧,而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绝大多数投票支持留欧。这种地域差异至今仍然是英国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影响着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呼声。
年龄: 年轻选民(1824岁)中有高达70%以上投票支持留欧,而老年选民(65岁以上)中则有超过60%投票支持脱欧。这种年龄鸿沟反映了不同世代对未来愿景的差异。
承诺和现实的差距: 在脱欧公投期间,支持脱欧阵营提出了一些吸引人的承诺,例如“每周节省3.5亿英镑给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然而,脱欧过程的复杂性和实际带来的经济成本,让一些当初投票支持脱欧的选民开始质疑这些承诺的兑现能力。

三、 脱欧过程中的“反对”声音是如何出现的?

在公投结束后,并且在英国正式脱离欧盟的过程中,“反对脱欧”的声音并没有消失,反而以多种形式显现和加强:

1. 对脱欧负面影响的认识加深:
经济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脱欧对英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这包括:
贸易壁垒: 与欧盟之间新增的关税、边境检查、繁琐的文书工作,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贸易便利性。
劳动力短缺: 欧盟公民自由流动的结束导致某些行业(如农业、医疗、酒店业)出现劳动力短缺。
投资减少: 不确定性和新的贸易规则可能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
通货膨胀: 部分分析认为,脱欧加剧了英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北爱尔兰问题: 脱欧协议中的北爱尔兰议定书造成了新的贸易摩擦和政治僵局,损害了北爱尔兰与英国本土之间的联系,也给当地的和平进程带来了挑战。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一些人认为,脱离欧盟削弱了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外交和安全合作方面。

2. 对脱欧协议的失望:
“艰难脱欧”的现实: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和鲍里斯·约翰逊政府尝试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但过程充满波折。最终达成的协议,特别是北爱尔兰议定书,未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也未能完全解决与欧盟的经济和政治关系问题。
“软脱欧”与“硬脱欧”的争论: 在脱欧过程中,英国国内一直存在关于“软脱欧”(保持与欧盟更紧密联系,如留在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和“硬脱欧”(彻底脱离欧盟框架)的争论。最终的脱欧模式被许多人认为是“硬脱欧”,其带来的经济代价更为显著。

3. 对承诺的质疑和不满:
如前所述,公投期间脱欧派提出的许多承诺(如经济红利)并未实现,甚至适得其反,这使得一些选民感到被误导。

4. 持续的政治运动和倡导:
“重新考虑”(Best for Britain)等组织: 在脱欧过程中,以及脱欧之后,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政治团体持续进行倡导,呼吁重新考虑脱欧的决定,或者至少是更温和的脱欧方式。
政党内的反对声音: 英国的反对党(如工党、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内部的一些议员,对脱欧的某些方面持批评态度,并推动对脱欧政策进行调整。
民意调查的变化: 一些民意调查显示,随着脱欧实际影响的显现,支持留在欧盟的民意有所上升。

5. 文化和身份认同的争论:
脱欧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也涉及到英国的身份认同。一些人认为,脱欧是对英国自身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否定,或者过度强调了民族主义而忽视了全球化的趋势。

总结来说,英国在公投脱欧后出现“反对脱欧”的声音,并非是对公投结果的直接推翻,而是源于:

公投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分裂的决定,支持留欧的群体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力量。
脱欧的实际进程和后果,与支持脱欧者最初的承诺之间存在差距,许多负面影响逐渐显现,让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和反对。
对脱欧协议内容的不满,特别是对北爱尔兰问题的处理方式。
持续的政治倡导和对未来英国与欧盟关系的重新思考。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脱欧问题上仍然存在深刻分歧的国家,尽管“脱欧”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关于如何处理脱欧的后续事宜、以及其对英国未来发展的影响,争论仍在继续,也催生了各种形式的“反对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国当年脱欧公投,支持脱欧的占51.9%,支持留欧的占48.1%。

这种比例,看似是脱欧派赢了,但实际上没啥区别。只要一声量再大一点,能从对方争取几个不坚定分子,这局势就完全逆转了。

而当年之所以要举行脱欧公投,就是因为国内的脱欧呼声很高。而且,脱欧派的宣传都是成组织的,有着明确的宣传策略和利益诉求。脱欧派可以直指英国社会痛点,描述脱欧的好处,比如“让移民滚出去”、“不要难民”等等,但是留欧派能获得的就是维持现状而已。对于大多数下层英国民众来说,脱欧派的宣传策略是很有效的。

而且,脱欧派在宣传的时候,也故意回避了脱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脱欧之后英国没有了关税优惠,很多日用品的价格可能上涨,去欧洲其他国家工作也会变得更麻烦一些。大多数老百姓哪知道关税政策、工作签证这些东西。

换句话说,虽然实际上支持脱欧的比例不高,但脱欧派成功的争取了一大批摇摆分子。尽管在这次公投之后,很多人都反对这个结果,要再次公投。但是木已成舟,说啥都没用了。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比如我觉得高考分省划线制度不合理,要求废除这一制度。要是把这个事组织全民公投,肯定大比例通过。因为仅山东、河南、广东、浙江这几个高考地狱难度的大省的人口加起来就接近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可是,高考分省划线虽然有弊端,也有其合理性,只不过我在宣传的时候绝对不会告诉你他的合理性,只会跟你说江苏人考470就能上北大,这特马还有天理吗?

再往大一点说,全民普选制的民主在理论上容易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阶层的撕裂。因为在选举中,双方为了强调自己的立场,可能会采用两个完全不同的宣传方式。比如某个竞选人A承诺要增加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增加就业,竞选人B承诺要降低关税,让老百姓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增加关税和降低关税,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政策方向,如果最后A能得票80%,B得票20%也就罢了,可要是A得票51%、B得票49%,那就证明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两个截然对立的利益集团,强行推行一个方向的政策就会让国家落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如果说的还不够清楚,那不妨拿美国举例。据统计,2017年美国有色人种的新生儿数量首次超过了白人。设想30年以后,出来了两个候选人,一个候选人主张要降低有色人种的高等教育录取率,一个候选人承诺要增加有色人种的录取率——那时候,有色人种的人口数量已经与白人相差无几,这两个候选人所代表的的两个利益团体不撕起来才怪。

而比起中国来,英国更麻烦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联合王国。英格兰、苏格兰等对于脱欧、留欧的利益诉求是不太一致的。苏格兰支持留欧的比例占到了62%,差不多是三分之二的比例。所以现在苏格兰的态度是,如果一定要脱欧,老子独立算逑。

总之,脱欧这种大事,设定50%的投票比本身就是作死。正常来说,至少得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通过,才能保证社会不出乱子。

PS:

关于三分之二决议的问题,其实很多行业以及国家都有三分之二多数原则。比如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时间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TG党章》规定“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我国《公司法》规定“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你看,这种涉及国家法律、高阶党员、公司章程修改之类的重大决议,无论中外都知道不能轻动,只有三分之二通过才能保证不出乱子。

至于像国际间的战争及其他的重大事务,就更为极端,必须五大国一致。否则,如果按照多数通过就行的话,美英法抱团岂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所以,三分之二多数是有传统的,不是一拍脑袋就定出来的数字。当年英国人公投没这么搞,也许有可能他们真没觉得脱欧是个多大的事吧……


PS2:

怎么有那么多人纠结在江苏多少分能上北大……

我说江苏470上北大意思,是说有些故意带节奏的人,会刻意隐瞒江苏总分远远低于其他地区总分的客观现实,只强调江苏考生的总分低。这就跟很多人故意说中国从来不纪念314海战的烈士是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定居伦敦的人说一下吧。

注: 所有民调我选择的都是YouGov也许他们也不公正,但是比各种报道我觉得要公正。 我不会回以任何报纸民调作为依据的理论, 除非可以给出两边的报纸都是这么说。

不管是当初的投票还是现在,英国人对于脱不脱欧都大概是一半一半,所谓的大规模反悔并没有发生。

我们看一下Yougov的民调

虽然认为英国脱欧是错误选择的人更多,但是双方并没意义拉开差距。可以看得出来,从2016年公投过后的将近三年,英国人对于是否应该离开欧盟还是双方阵营,并不存在任何大规模反悔之类的。

2016的公投只是问了英国是不应该离开欧盟,对于其他的欧洲组织,比如说single market (唯一市场? 可以让人员,资金随意流动)是不是离开? Custom Union (关税联盟)是不是离开? 这些是没有问的,所以也不能说选民就是要这些。

Yougov在上个月就不同的脱欧情况做过一个民调:

其中紫色被认为是好的结果,绿色是可以接受,而红色是不好的结果。

我们看“no deal"(硬脱),最左边的, 参加民调的人有22%表示这个结果很好,16%表示可以接受,49% 表示不好,剩下的就是不知道日或者没有给出意见。

接下来中间靠左的是梅姨的Deal(就是那个被议会否了三次的),看得出来不得人心。

中间靠右的是软脱欧,就是离开欧盟但是留在single market 和 custom union 里。 这个是反对最小的。

最右边的是留下,可以看到这个和前面的民调一样,非常两极化。但是认为好的(40%)和坏的(41%)也是非常接近的。

从这两个民调可以看得出来,英国人从16年到今天,对于脱欧都是比较极端的。 梅姨的Deal算是折衷,可是结果是双方不满意。

如果说2016年保守党还有多数,2017年的大选让保守党失去了多数票而不得不和北爱的DUP(中文不知道)结成联盟, 而DUP强烈反对把海关设在北爱和大不列颠之间。 所以这就造成了梅姨的一个难处。

如果英国选择硬脱,那关卡就会在北爱和爱尔兰之间。 英国和爱尔兰的恩怨可以写一本书,我就不阐述了,但是几乎所有人认为不可行。 所以很大一部分脱欧问题是围绕在北爱该怎么办。 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北爱尔兰留在关税联盟和唯一市场中,这就等于把边境设在了爱尔兰海,这个也是一个这种的办法但是北爱并不愿意(毕竟当初北爱是选择留在英国而没有加入爱尔兰的)而北爱的DUP也坚决反对。 如果让整个英国都留在关税联盟和唯一市场中,大部分的脱欧派又不愿意了,因为他们想通过脱欧解决的移民问题就完全没有解决,英国还丢掉了在欧盟会议的席位。 留欧派也是觉得如果这样那有何必脱。 所以梅姨的法案三次没有通过。

现在BoJo上台, 他直接说不管怎么样十月底一定脱,如果欧盟不让步那我们就硬脱。 欧盟现在说他们不会让步,所以硬脱的几率上升。 但是同样,民调也显示英国人并不想要硬脱。 除了上边的民调说明只有22%的人认为硬脱是好的结果,底下这个民调也说只有25%的人认为硬脱是他们的首选:

这个是几个月前的了,我也没有更新的。

事实上,这张图已经显示出来为什么英国在脱欧上这么纠结了,因为没有一项结果是大家都认可的。 留欧派37%看似最高,可是和16公投结果相反。 而其余那些选择软脱和梅姨法案的如果在硬脱和留下之间怎么选我们也不知道。

所以说,当任何一个结果拿出来单独投票的时候,永远是反对票多。 民调如此,议会也如此。 在今年的四月初,议员们就不同的脱欧方案进行了表决,结果是没有一个过半数:

其中温和派保守党Ken clark提出的脱欧但是留在关税联盟中以3票落败,可以说是最接近的。

所以是,如果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那还可以少数服从多数,可是这种不止一个结果的选择,就很可能导致所有选择都通不过。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是一次冥煮的投票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

不好意思,拿错台词了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英国脱欧公投这个事情,能够充分反映出票选政治在某些情况下的程序僵化和愚蠢,51%对49%这能叫民主?这分明是假民主之名,一半人对另一半人的暴政,脱欧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达成社会共识,不然怎么会闹到如今这个场面。

为什么现在又反对脱欧了呢?拜托,不提这三年来民意的起伏,不提当年的投票率究竟有多少,就说当年反对的那将近一半人,那些人也没死啊,反对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脱欧从来就不是英国的全民意愿。

这种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事情,且不说应不应该付诸公投,就算要公投,至少也应该对投票率设限,并需要大比例通过,比如三分之二支持甚至四分之三支持,比照许多国家宪法修改的高度来,脱欧这事至少应该设置多个选项,看看有多少人是选择中立的。而且,要知道英国本就是一个联合王国,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民众对脱欧这件事的看法完全不同,这样简单粗暴的让全体民众选脱或不脱,不分地区,不管投票率多少,2%3%的总票数差距,就决定了如此重要的事,简直如同儿戏;以英格兰人口优势,绑架苏格兰和北爱脱欧,不顾几个成员国政治现状、经济结构和对欧盟依赖程度的不同,完全不负责任;政客们为了一己一党之私,造成社会撕裂乃至国家分裂,原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并不奇怪。

ps:贴一篇BBC的文章,看看英国人自己是怎么说的。

bbc.com/zhongwen/simp/u

user avatar

英国全民公投脱欧时,中国也干了一件全民公投

投了啥呢?

网上投票第二艘航母应该叫什么名字?

按jfj的命名规定,这种级别的船应当省份或者直辖市的名字来命名,例如辽宁号

可是晚上获得票数最多的名字是“皮皮虾”号航母

所明白为啥了吧?


经提醒错别字修改了一下

最后最多的是“台湾号”,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最初的到票数最多的是“皮皮虾”,后来网民知道必须以省份命名后“台湾号”的票数狂增。

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想做很多的解释

——————————更新—————————

虽然公投跟投票是好像两码事

但我更新一个评论

第三次更新

埃及总统选举时百万人把票投给利物浦前锋萨利赫,票数高达百万

四更——其实很多东西不分家的

去查了评论区的“黄焖鸡”事件

别的不说,特朗普画的出神入化

我每次只是针对大家提出的不同意见找出相应例子供大家讨论

后话:写了一大堆又删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