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修」和「脩」的用法相同嗎,如果相同,二者哪個正?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修”和“脩”这对形影不离的兄弟。它们到底是不是一家人?用起来有没有区别?哪个才是正统?

首先,要明确一点:“修”和“脩”在很多情况下用法是相同的,可以互换使用。 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字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字的发展,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两个字形。

那么,为什么会有两个字形呢?

这主要是汉字“隶变”的结果。“隶变”是中国汉字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形体改革,发生在秦汉时期。在隶变之前,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都比较接近篆书。隶变之后,汉字变得更加方正、平直,便于书写。

在隶变的过程中,一些字会产生异体字,或者因为书写习惯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写法。“修”和“脩”就是这样的例子。

“脩” 这个字,可以看作是“又”(手)和“彡”(毛发或装饰)的组合,表示修剪、整理。它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字形。
“修” 则是后来在“脩”的基础上,在字形上进行了简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在楷书出现后,“修”逐渐成为更通行的写法。

关于哪个“正”的问题,这其实有点复杂,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从历史渊源来看,“脩”字更早出现,是“修”的本字或早期写法。 在古代的一些文献中,你会看到更多使用“脩”字。
2. 从现代通用性来看,“修”字是目前最常用、最标准的写法。 在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的常用字表中,“修”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书写和阅读时遇到的都是“修”。

所以,在现代汉语中,如果你不确定用哪个,用“修”字总是没错的。

但是,有没有“脩”字就一定错呢?

也不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或者为了追求古朴的风格,或者在一些人名、地名中,仍然会保留或使用“脩”字。例如:

“脩造”:虽然现在多写为“修造”,但“脩造”也并非错误,尤其在一些历史记载或特定建筑的名称中可能见到。
“修身养性” vs “脩身养性”:这两个写法都可以被理解,但“修身养性”是现代更普遍的写法。
人名和地名:有些人的名字可能就是“修某某”或者“脩某某”,这是家族传承或个人选择,不能轻易说“错”。
古典文学或书法作品:在鉴赏古籍、书法作品时,看到“脩”字是非常常见的。

总结一下:

核心意思基本相同: 都表示修理、整治、修饰、修养、长(用于形容词前,如“修长”)等。
现代通用性: “修”是现代社会最普遍、最标准的写法。
历史渊源: “脩”是更古老的字形,也是“修”的本字之一。
何时可用“脩”: 在一些古籍、人名、地名,或为了追求特定风格时可以使用。但如果不确定,建议使用“修”。
哪个“正”? 如果指的是“现代汉语的规范用法”,那么“修”更正。如果指的是“历史源流上的本字”,那么“脩”更早。

打个比方,就像“乾”和“干”、“臺”和“台”一样,它们都是字形上的演变或异体,意思相近,但现代社会更偏向于使用其中一种作为标准。

所以,下次写字时,记住“修”字基本上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的用法,而“脩”字则带着一丝古风和历史的厚重感,在特定场合下依然闪耀着它的光芒。不必过于纠结,了解它们的渊源和现代用法即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謝邀。

這又是一道好問題,看得出題主是經過思攷了的。

一直以來我就認爲,漢字中的或體、古今字、通叚字都是很値得研究的現象,通過這種用字的對比可以發掘出許多漢字演變的規律。

而題主所說的「修」和「脩」正是這種例子。

※※※※※※※※※※※※※※※※※※※※※

(以下內容含有大量的古文字字形以及語例,如果沒耐心的可以直接看我最後面的總結)

接下來切入正題。

先直接回答本問題:「修」和「脩」的用法基本相同,都有修長、修飾等含義。但是在作肉脯等含義時,「脩」不可寫作「修」(如我們中國古代入學敬師的禮物叫做「束脩」)。至於孰爲正,還請聽我細細道來。

本文共分三部份

1.「修」和「脩」字形各自出現最早的年代

2.「攸」(「修」和「脩」)族字通假的語例

3.筆者的總結

——————————————

1.「修」和「脩」字形各自出現最早的年代

首先說一下「修」和「脩」各自出現的年代。

「脩」字最早見於戰國末期的金文中,如下圖所示

(見董蓮池《新金文編》(2011))

而「修」字則沒有戰國時期的出土文字資料,「修」字形最早出現在漢代。

如《漢印文字徵》中所錄入的漢印文字

又如定縣漢墓竹簡

——————————————————————————————

2.「攸」(「修」和「脩」)族字通假的語例


那麼之前的出土文獻(此処主要指近現代發現的戰國秦漢時期的簡牘)中遇到「修」字怎麼辦呢?

他們都用別的字來表示了。

用來表示「修」的字有「攸」、「脩」、「⿲彳丨(⿱攵肉)」(此字當爲「脩」之訛字,即易「亻」爲「彳」)等。

其具體語例如下

(見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2012),括號中的爲今字,括號外的爲簡牘中的原文)

———————————————————————————

筆者的總結

在上古時期,漢語和漢字的發展其實是不平行的,很多既有的漢語詞沒有對應的漢字,即漢語的濫觴及發展均先於漢字。(因爲漢字是爲記錄漢語而服務的)

這个現象就在這組「攸」族字中得到了體現。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攸」字的存在。如下圖

其字形从「人」从「攴」(即「攵」,手執杖形),會意爲執杖擊人(葉玉森之說)。「攸」中間的一豎,是金文中的飾筆演變過來的,我們不必理會。(說文把這个飾筆演變過來的部件理解成「水省」,然後把「攸」理解爲「行水」,不可從)

後來「攸」字本義漸廢,這个字形主要用來指代同音的表示的漢語詞(這个漢語詞本無其字,也一直沒有造出本字)。換句話說,即「長、遠」等含義,是「攸」字的叚借義。

後來字義分化,由「攸」字派生了一系列的攸族字,他們有「條」、「脩」、「修」、「悠」等。(這些後起攸族字的發端應該在集中在戰國秦漢之際,其中「修」和「悠」出現得比較晚)

這組字的特徵是其字義與長、遠及其引申義有關,而且在該字沒造出之前,其所代表的詞由「攸」或者攸族字中出現得比較早的字來表示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攸」字下云:「小司馬云:王劭按張徽所錄會稽南山秦始皇碑文,脩作攸。……用此知小雅,大雅毛傳皆云脩,長也。經文脩字皆攸之假借。本作攸,後改耳。」,又道:「釋詁:永悠迥遠遐也。悠當作攸。」其說甚是。

另外我在本文前面貼的《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也可證「攸」與「修」的古今字關係。

有了這麼多鋪墊,我們再來看「修」和「脩」字,就能輕鬆地找出他們之間的脈絡了:

1.表示長、遠等含義時,最早使用的的是「攸」字(爲叚借義,記爲①)。

2.之後這个字義分化,又造了从肉攸聲的後起形聲字「脩」,來表示長條狀的乾肉(①的分化義,此処記爲②);同時這个後起字「脩」還經常用來表示「攸」字長、遠的含義(即①)。

3.到了漢代,人們爲修飾義(筆者不知這个含義是否與長、遠義有關,暫存疑。此処記爲③)造了一个从彡[1]攸聲的「修」字。這个「修」字也好巧不巧,也被人用來表示「攸」字長、遠的含義(即①)。

至此,「攸」、「修」、「脩」之間就產生了錯綜複雜的關係,通過比較傳世文獻(用今文字書寫的流傳至今的文獻)與出土文獻(由攷古發現的用古文字書寫的反映了當時用字的文獻)的用字,這種關係就更加明顯。

4.至於从心攸聲後起字「悠」,其造字本義是「憂也」(記爲④),但是在實際使用時也很大程度繼承了「攸」字的長、遠義(如悠長、悠久等)。从木攸聲的後起字「條」,表示細長的枝條(記爲⑤),算是長、遠義的引申義。

以上義項可表示爲

①長、遠

②長條狀的乾肉,①的引申義

③修飾

④憂思

⑤細長的枝條,①的引申義

攸:①

脩:①②

修:①③

悠:①④

條:⑤

[1]其中从「彡」的字多與紋飾有關,如彫刻的「彫」,花紋的「彣」(爲「文」的加形旁後起分化字)等

最後我們再來看這道題

題主問「如果『修』和『脩』的用法相同的話,二者哪個正?」

我在此明確回答,從文字演變的先後來說:

如果是①長、遠的含義,那麼沒有正字,只是「攸」使用最早。

如果是③修飾的含義,那麼「修」是正字。

如果是②長條狀的乾肉的含義,那麼「脩」是正字。

————————

來个小補充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先生,他把他自己名字寫成「歐陽脩」,這算是崇古思想,因爲「脩」用來表示長久的含義比「修」要悠久。

tips: 歐陽叔。永,脩,長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修”和“脩”这对形影不离的兄弟。它们到底是不是一家人?用起来有没有区别?哪个才是正统?首先,要明确一点:“修”和“脩”在很多情况下用法是相同的,可以互换使用。 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字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字的发展,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两个字形。那么,为什么会有两个字形呢?这主.............
  • 回答
    修《地方志》的意义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历史的脉络,也映照着当下的需求,更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部记述某个区域历史地理风貌的工具书,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现实功用和长远意义。一、 修《地方志》的意义首先,我们从文化传承与认同的角度来看: 保存地方记忆,留住乡愁: 地方志是记录地方历史、.............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日本学部毕业考修”和“国内本科毕业考修”,这两个说法在理解上可能有些细微的差别,但核心意图都指向了学生在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后,需要通过的一个综合性考核。我来详细为您解析一下,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描述: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术语。 “日本学部毕业考修”:在日本的大学语境下,我们通.............
  • 回答
    2017年,Bilibili Moe(俗称B萌)的年度桂冠,一个代表着二次元爱好者群体狂热喜爱的奖项,竟然被《Fate/Grand Order》(FGO)的两位角色——玛修·基列莱特(Shielder)摘得“萌王”的桂冠,而“医生”(Dr. Roman)则荣获了“燃王”的称号。这无疑是当年B站乃至整.............
  • 回答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思修和毛概考试中出现“艾滋病好在哪”、“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这类雷人考题,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难以理解的事件。这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滑坡,更触及了教育的底线和责任。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剖析:一、事件的荒谬性与对教育宗旨的背离:首先,我们必须直视这些题目的荒谬程度.............
  • 回答
    .......
  • 回答
    修行者和玄学师父收徒,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的“报名就能上”那么简单。里头门道多着呢,得看缘分,也得看机缘。收徒之前,那叫一个“挑人”首先,修者和玄学师父收徒,首先考虑的是 “根骨” 和 “心性”。 根骨: 这里的根骨,不是说你生下来就得是紫微斗数里的“紫微星”降世,或者武侠小说里的“先天真气.............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恭喜你获得了外语保送的宝贵机会!无论是选择综合大学的二专,还是直冲北外、上外这样专业性极强的语言类院校,都有各自鲜明的优势。到底怎么选,还得看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未来的规划。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综合大学修读二专的情况:优势: 知识面的广度与综合性: 这是综.............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朱棣这个皇帝,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他刚一上位,就开启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建设,又是修宫殿,又是挖运河,还迁都北京,再加上北征蒙古,这桩桩件件,怎么看都像是要掏空国库的节奏。按理说,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像秦始皇、隋炀帝,他们搞这些大工程,差不多都把自己折腾没了,王朝也跟着三世而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道士”这个词的核心定义和人们对它的理解。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从狭义的、仪轨化的角度看:在某些强调仪式、法事、驱邪、祈福等外在表现的“道士”定义中,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个体,可能很难被视为一个合格的道士。 德行: 道教强调.............
  • 回答
    作为一个初中生,花费7999元购买一台MacBook Air,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犹豫,毕竟这个价格可以买很多其他的东西了。但是,既然你有修图和Python的需求,那我们不妨就事论事,好好分析一下,看看这台MacBook Air到底值不值,以及它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首先,我们来.............
  • 回答
    关于打坐和禅修能否替代睡眠,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睡眠不足成为普遍现象。简单来说,打坐和禅修不能完全替代睡眠,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疲劳感,并提升整体的精神状态。我们先从睡眠的基本功能说起。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几个关键作用:1. 身.............
  • 回答
    修真文明与科技文明的碰撞,这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大”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扯到生命形态、认知边界、力量本质以及文明发展方向的宏大叙事。如果真的要探讨这场碰撞谁会胜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大文明体系的根本差异,以及它们在碰撞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态势。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两大文明的核心特质。修真文明:.............
  • 回答
    “苏联”和“苏修”的说法,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对苏联政治性质的判断和立场。要理解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类似“美国”和“美帝”的对立划分,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来源、语境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苏联”和“苏修”的由来。“苏联”: 这个词本身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佛法修行的不同维度。简单来说,专家级佛学知识分子和有修为的法师,虽然都与佛法打交道,但他们的侧重点、目标以及对佛法的理解和体悟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专家级佛学知识分子: 钻研经典的学问大家我们可以把专家级的佛学知识分子想象成一位对古代文献有着渊博知识的学者。他们可能终其一.............
  • 回答
    关于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的说法,实际上存在明显的错误。中国历代王朝中,周朝、秦朝、汉朝、北魏、隋朝、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曾修建或修缮过长城,只是不同时期的修建目的、规模和重点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为什么历史教材或大众认知中常提到秦、汉、明三朝修长城?1. 秦朝:中.............
  • 回答
    提到《哈利·波特》里的黑巫师,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形象,恐怕就是那个全身笼罩在黑袍下的伏地魔。相较之下,格林德沃的优雅华丽,甚至卢修斯·马尔福那种带着几分张扬的贵族派头,似乎更能吸引人的目光。但为什么伏地魔就偏偏是那个“万年黑袍”的代言人,而其他人却玩转出了不同的时尚风格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人物性.............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好多人都觉得长城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超级工程”,既然元朝和清朝都是北方来的,那为啥没怎么再大规模修长城呢?其实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这几个朝代的性质、战略考量和历史背景说起。首先,得明白长城到底是为谁修的,又是怎么修的。长城啊,它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更不是一个朝代一劳永逸.............
  • 回答
    中国修真小说,那可真是个博大精深的江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大道至简”,但一旦深入下去,你会发现它里面的门道儿可比你家小区物业的规章制度还要复杂得多。一、世界的基石:天地大道与灵气首先,要明白中国修真小说里,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这种凡人眼里的物理定律说了算。它有更深层次的“大道”。你可以理解为宇宙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