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道士还算是道士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道士”这个词的核心定义和人们对它的理解。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

从狭义的、仪轨化的角度看:

在某些强调仪式、法事、驱邪、祈福等外在表现的“道士”定义中,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个体,可能很难被视为一个合格的道士。

德行: 道教强调“道以德为本”,德行是修行的基础和核心。无德之人,即使掌握了各种符咒、法器,也可能误用或滥用,违背道教济世利人的宗旨。一个没有仁爱、诚信、谦逊、节欲等美德的人,其行为很难与“道”的精神相契合。
神通: 虽然并非所有道士都以显神通为目标,但传统上,神通被认为是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自然显现,是“道”力的一部分。一些道教理论认为,通过修炼可以开通“天眼”“通灵”等,能够洞察世事,帮助他人。如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其修行未能达到触及超自然层面,可能会被认为修行不足。
修为: 修为包含了内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外修(符箓、法器、功法等)、以及心性上的磨练和提升。没有修为,意味着其在道教的修行体系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就像一个没有学习过医学知识的人,即使穿上白大褂,也不能称之为医生。

从广义的、哲学化的角度看:

然而,如果我们将“道士”理解为一个更广泛的、与“道”相关的人,或者是一个以“道”为人生追求方向的人,那么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追求“道”本身: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一种超验的存在。一个人即使没有显赫的德行、神通或修为,但如果他真心向往、探求、体悟“道”的真理,并将“道”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导原则,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可以被视为一个“道士”。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一种对“道”的追随。
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可能仅仅是认同道教的一些哲学思想,比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等,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不施展法术,也不一定能达到“神通”,但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可以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道士”。
未入门或仍在学徒阶段: 一个人可能刚刚接触道教,还在学习和摸索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德行,也未显露任何神通或修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道士”的潜在或初级形态。他们的目标是最终达到德行、神通和修为的圆满。

关键在于“道士”的定义和标准

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对“道士”的定义是什么?

1. 职业身份/社会角色: 如果我们将“道士”视为一个需要通过特定仪轨、考核,拥有社会认可的身份,那么德行、神通和修为的缺失可能会使其无法获得这个身份。比如,道观里的道士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考核。
2. 修行者身份/个人追求: 如果我们将“道士”理解为一个追求“道”的修行者,那么他的内心状态和对“道”的向往更为重要。即使是初学者,只要心向“道”,就可以被视为“道士”的一种。

一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可以将“道士”比作一个医生。

一个拥有高超医术、良好医德、治愈无数病人的医生,无疑是真正的医生。
一个正在医学院学习的医学生,虽然还没有行医的能力和经验,但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医生,并且在努力学习,他可以说是一个“未来的医生”或“正在成为医生的人”。
一个人只是喜欢谈论医学,甚至看过一些医学书,但从来没有学过、实践过,那么他不能称之为医生,即使他声称自己是“医学爱好者”。

总结来说:

从传统意义上讲,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道士,难以被视为一个合格的、圆满的道士。 德行是基石,修为是过程,神通是可能的果。
从更宽泛的、精神追求的意义上讲,如果一个人真心向往、探求“道”,并将“道”作为人生的指引,即使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显赫的德行、神通或修为,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道士”的初级形态或精神上的追随者。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道”是一个永恒的追求,而“道士”的身份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应关注内心的诚意和对“道”的向往,并努力在德行、修为等方面打下基础。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区分一个人的身份,除了外在的表现,也应该看到其内心的追求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帝内传》曰:凡奉天道者,曰道士。

无论穿的是什么衣服,手里有没有证,只要是真心修行奉行天道便是道士,至于天道是什么,自然也有许多不同解释。

正谓体天之道,因地之利,以修身也。故能飞升冲举,凭虚御风,神超物外,上朝太清,得造化之妙,与天为徒,可以通天地之灵,格神明之德,役鬼神,驱雷电,致风雨,握星辰,斩邪精,消疫疠,致太平。


至于事不事神仙,求不求长生,有没有神通,动不动法术,在不在道观,拿着什么证,这些都并非评判标准。

因为道教之中,有不同职能。

比如搞威仪监斋的,叫都监,而驱雷行正一法的,叫法官,除此之外,技能方面,还有精通天文历算的,擅长琴棋书画的,擅长用药的,擅长医病的,擅长推占的,擅长讲经的,不一而足。

然而那些不守戒律,不重威仪,不传正教,不修德行,只穿着道装,拿着证件,混迹于宫观之间,满口玄话,欺信众之香火财利者,只能称为庙混子,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假道士。

古代道教无论是正一还是全真在兴旺时,道教自身的领导者通常是公认的高道,并且自身对道风道纪也都抓得非常严格,并且内部有刑罚措施保障,这等于宗教内部也有律法。

现代的问题是,要当上所谓的道士,成本很低,只要不违法犯罪,即使不遵守道教的戒律,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

很多根本没有信仰,或是根本不事修行的人,利用关系便利,通过官方途径,涌入了道教,并身居高位,然后又利用自己资源关系发展许多派系把握要职。

所以上梁不正,下梁自然也歪。


故而,道法衰微,身具修为的道士太少,这仅仅只是其中一个理由而已,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道教缺乏德高望重的高道身居高位。


当然,道教想要良好发展也不是不可能,最迅速的方法,直接将凡是某协里的,直接拉去枪毙一半,然后将剩下的解散,自然可以迅速好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道士”这个词的核心定义和人们对它的理解。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从狭义的、仪轨化的角度看:在某些强调仪式、法事、驱邪、祈福等外在表现的“道士”定义中,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个体,可能很难被视为一个合格的道士。 德行: 道教强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原神》在角色设定上的一些文化考量和叙事手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稻妻、璃月和蒙德的角色姓氏差异,这背后反映了游戏在世界观构建上的细致之处。稻妻:武士道与家族荣耀的体现稻妻地区的设计灵感显然来源于日本。在日本文化中,姓氏(苗字)的出现和普及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武.............
  • 回答
    德川家康之所以没有毁掉丰国神社,其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对前代统治者的尊重以及战略上的精明。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忍心”或者“忘恩负义”的问题,而是德川幕府初建时期,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避免潜在的麻烦而做出的审慎决策。首先,我们得明白丰国神社的来历和其象征意义。丰国神社是为供奉日本战国时代末期.............
  • 回答
    玩《原神》这么久,大家对这片大陆上的各个国家都有了很深的了解。从风起鹤归的蒙德,到稻光永恒的稻妻,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但有个问题,我一直挺好奇的:为什么我们在这几个地方,都没怎么见到“学校”呢?别误会,我不是说角色们没受过教育。蒙德的冒险家协会,虽然是个商业组织,但里面肯定有经验丰富的冒.............
  • 回答
    欧洲历史上的权力格局,尤其是在拿破仑时代以及之后,确实充满了继承、断裂与演变。要梳理清楚法兰西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欧是否只能有一个皇帝”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细致地剖析每一段历史。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与神圣罗马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抗日神剧”之所以为“神剧”的核心原因,以及为何《盟军敢死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被贴上类似标签的复杂原因。这其中涉及历史认知、叙事策略、文化语境、观众期待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抗日神剧”为何惹人厌烦。“抗日神剧”之所以让人诟病,主要在于它们对历史的极端歪曲和夸张,以及由此产.............
  • 回答
    中国男足这些年来的表现,可以说是让无数球迷心寒,也引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关于“为什么没有人被追责”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体系,涉及到体育管理机构、教练团队、球员以及背后的足球产业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点点剥开它。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事实:足球,特别是国家队层.............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相比日语、韩语那些层层叠叠的敬语系统,或是德语、法语那些让人头疼的阴阳性、格、数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看似“朴素”不少。没有复杂的变形,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直接,这似乎让初学者觉得门槛不高。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谈起学习汉语时,总会伴随着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值得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扩张逻辑和历史背景,特别是与轴心国盟友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德国和意大利的存在以及它们与日本的结盟,无疑为日本的侵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 战略便利和心理上的鼓舞。然而,要说如果它们不存在,日本就 绝对不会 开始侵略亚.............
  • 回答
    您提到“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但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在大多数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德国都有大学位列前 50 名,甚至在某些排名中名次相当靠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1. 权威的大学排名机构:世界上存在多个知名的大学排名机构,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德国在经历经济危机后,没有像美国那样成功地进行改革并恢复经济,最终走向了法西斯道路,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后果与《凡尔赛.............
  • 回答
    德国,这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国家,在军事航空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辉煌的过往。然而,当我们审视现代德国空军的构成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缺乏大规模部署的重型战略轰炸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装备选择问题,而是历史、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国内政治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要理解这个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假设,如果德苏日三国真的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并且共同对抗同盟国,那么战争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拆解各个层面的影响,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的叙述方式来探讨。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前提:德苏日三国同盟的可能性有多大?实际上,在历史的真实轨迹.............
  • 回答
    1941年4月,如果德国将原本用于支援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调往东方,并在此基础上进攻苏联,那么苏德战争的进程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能改变二战的最终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德军在东方战场的兵力对比。原本按照历史,德军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地面部队投入.............
  • 回答
    德军在二战后期能否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当时战争态势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德军资源、战略和战术的细致分析。如果我们剥离掉阿登攻势和巴拉顿湖反攻这两次战役作为设定的前提,直接审视德军在1944年底到1945年初的真实状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更具说服力的推论。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问题,如果二战没有发生,德国在欧洲的发展轨迹无疑会大为不同,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欧洲的领导者。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1. 魏玛共和国的困境与希特勒上台的“并非必然”:首先,要设想没有二战,那么就必须回到希特勒上台之前的德国。我们知道,一战后的德国.............
  • 回答
    德国统一这个问题,确实不像教科书上写得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你提到“法奥没有联合制德”,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但也需要我们先理清一些基本史实。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法奥联合制德”在历史上的确从未发生过,原因也很直接——当时的奥地利帝国(后来是奥匈帝国)和法国的.............
  • 回答
    当然有!中国地名里藏着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误会”,就跟德州和滨州一样,听名字就能脑补出一系列有趣的画面。我这就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保证真实生动,绝非AI产物。1. 吐鲁番(tǔ lǔ fán)—— 没那么“吐”的火炉一听到“吐鲁番”,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热得让人想吐”的画面,尤其是在夏天,这名字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它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如果”。没有了希特勒这样一个极具煽动性、意志坚定但同时又充满灾难性判断的领袖,德国在二战中的走向无疑会截然不同,其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最终结局也难以估量。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希特勒在德军军事行动中的核心作用: 战略决策者与推动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假设,涉及到二战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如果希特勒没有在1941年冒险进攻苏联,德国统一欧洲并建立新帝国的前景确实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要素:1. 德国的战略重心与资源状况: 希特勒的终极目标: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Leb.............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