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道士还算是道士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道士”这个词的核心定义和人们对它的理解。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

从狭义的、仪轨化的角度看:

在某些强调仪式、法事、驱邪、祈福等外在表现的“道士”定义中,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个体,可能很难被视为一个合格的道士。

德行: 道教强调“道以德为本”,德行是修行的基础和核心。无德之人,即使掌握了各种符咒、法器,也可能误用或滥用,违背道教济世利人的宗旨。一个没有仁爱、诚信、谦逊、节欲等美德的人,其行为很难与“道”的精神相契合。
神通: 虽然并非所有道士都以显神通为目标,但传统上,神通被认为是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自然显现,是“道”力的一部分。一些道教理论认为,通过修炼可以开通“天眼”“通灵”等,能够洞察世事,帮助他人。如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其修行未能达到触及超自然层面,可能会被认为修行不足。
修为: 修为包含了内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外修(符箓、法器、功法等)、以及心性上的磨练和提升。没有修为,意味着其在道教的修行体系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就像一个没有学习过医学知识的人,即使穿上白大褂,也不能称之为医生。

从广义的、哲学化的角度看:

然而,如果我们将“道士”理解为一个更广泛的、与“道”相关的人,或者是一个以“道”为人生追求方向的人,那么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追求“道”本身: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一种超验的存在。一个人即使没有显赫的德行、神通或修为,但如果他真心向往、探求、体悟“道”的真理,并将“道”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导原则,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可以被视为一个“道士”。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一种对“道”的追随。
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可能仅仅是认同道教的一些哲学思想,比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等,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不施展法术,也不一定能达到“神通”,但他们可能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可以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道士”。
未入门或仍在学徒阶段: 一个人可能刚刚接触道教,还在学习和摸索阶段。他们可能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德行,也未显露任何神通或修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道士”的潜在或初级形态。他们的目标是最终达到德行、神通和修为的圆满。

关键在于“道士”的定义和标准

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对“道士”的定义是什么?

1. 职业身份/社会角色: 如果我们将“道士”视为一个需要通过特定仪轨、考核,拥有社会认可的身份,那么德行、神通和修为的缺失可能会使其无法获得这个身份。比如,道观里的道士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考核。
2. 修行者身份/个人追求: 如果我们将“道士”理解为一个追求“道”的修行者,那么他的内心状态和对“道”的向往更为重要。即使是初学者,只要心向“道”,就可以被视为“道士”的一种。

一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可以将“道士”比作一个医生。

一个拥有高超医术、良好医德、治愈无数病人的医生,无疑是真正的医生。
一个正在医学院学习的医学生,虽然还没有行医的能力和经验,但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医生,并且在努力学习,他可以说是一个“未来的医生”或“正在成为医生的人”。
一个人只是喜欢谈论医学,甚至看过一些医学书,但从来没有学过、实践过,那么他不能称之为医生,即使他声称自己是“医学爱好者”。

总结来说:

从传统意义上讲,没有德行、神通和修为的道士,难以被视为一个合格的、圆满的道士。 德行是基石,修为是过程,神通是可能的果。
从更宽泛的、精神追求的意义上讲,如果一个人真心向往、探求“道”,并将“道”作为人生的指引,即使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显赫的德行、神通或修为,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道士”的初级形态或精神上的追随者。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道”是一个永恒的追求,而“道士”的身份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应关注内心的诚意和对“道”的向往,并努力在德行、修为等方面打下基础。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区分一个人的身份,除了外在的表现,也应该看到其内心的追求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帝内传》曰:凡奉天道者,曰道士。

无论穿的是什么衣服,手里有没有证,只要是真心修行奉行天道便是道士,至于天道是什么,自然也有许多不同解释。

正谓体天之道,因地之利,以修身也。故能飞升冲举,凭虚御风,神超物外,上朝太清,得造化之妙,与天为徒,可以通天地之灵,格神明之德,役鬼神,驱雷电,致风雨,握星辰,斩邪精,消疫疠,致太平。


至于事不事神仙,求不求长生,有没有神通,动不动法术,在不在道观,拿着什么证,这些都并非评判标准。

因为道教之中,有不同职能。

比如搞威仪监斋的,叫都监,而驱雷行正一法的,叫法官,除此之外,技能方面,还有精通天文历算的,擅长琴棋书画的,擅长用药的,擅长医病的,擅长推占的,擅长讲经的,不一而足。

然而那些不守戒律,不重威仪,不传正教,不修德行,只穿着道装,拿着证件,混迹于宫观之间,满口玄话,欺信众之香火财利者,只能称为庙混子,这些是真正意义上的假道士。

古代道教无论是正一还是全真在兴旺时,道教自身的领导者通常是公认的高道,并且自身对道风道纪也都抓得非常严格,并且内部有刑罚措施保障,这等于宗教内部也有律法。

现代的问题是,要当上所谓的道士,成本很低,只要不违法犯罪,即使不遵守道教的戒律,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

很多根本没有信仰,或是根本不事修行的人,利用关系便利,通过官方途径,涌入了道教,并身居高位,然后又利用自己资源关系发展许多派系把握要职。

所以上梁不正,下梁自然也歪。


故而,道法衰微,身具修为的道士太少,这仅仅只是其中一个理由而已,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道教缺乏德高望重的高道身居高位。


当然,道教想要良好发展也不是不可能,最迅速的方法,直接将凡是某协里的,直接拉去枪毙一半,然后将剩下的解散,自然可以迅速好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