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德军真的派了20万人进藏了吗?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军派遣20万军队进入西藏的说法,这是一个完全虚构且没有历史依据的谣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德国)从未派出过任何军事力量进入西藏,更不用说20万军队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并且听起来似乎有那么回事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的误读、夸张以及对纳粹神秘主义和地缘政治野心的不当联想。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种说法的起源和为何它站不住脚:

1. 纳粹的地理学和人类学研究(真实但被夸大)

“西藏探险队”的存在: 纳粹德国确实对地理学、人类学和种族研究非常感兴趣,并派遣过一些探险队到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其中,由海因里希·希姆莱领导的党卫军(SS)特别热衷于这类活动,他们试图通过这些研究来“证明”雅利安人种的起源和优越性。
恩斯特·谢佛的探险队(19381939): 最著名的一次与西藏相关的探险是1938年至1939年恩斯特·谢佛(Ernst Schäfer)领导的德国探险队。这支探险队是由希姆莱资助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动植物的采集、民族学研究和测量人种特征。他们确实抵达了西藏,并与当地的政治和宗教领袖进行了接触,甚至获得了达赖喇嘛的会见。
目的与规模: 这次探险队的目的是科学研究和收集样本,规模非常小,只有几十人。与“20万大军”的说法相去甚远。他们也没有任何军事目的或军事装备。

2. 纳粹的“神秘主义”和“地缘政治野心”(被过度解读)

对“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和“雅利安人起源”的迷恋: 纳粹高层,尤其是希姆莱,对一些古老传说和神秘主义理论非常着迷,他们相信亚特兰蒂斯文明是雅利安人的发源地,并将西藏等遥远地区视为可能的联系点。这种迷恋促使他们进行一些看似荒谬的研究和探险。
对“香格里拉”的想象: 西藏被西方世界长期以来视为神秘、隔绝的“香格里拉”,这引起了包括纳粹在内的许多人的好奇心和想象。他们可能将西藏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地缘政治目标,尤其是在与英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背景下。
但军事行动是另一回事: 即使纳粹有这些“野心”或“兴趣”,将之转化为派遣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并穿过艰险的地形进入西藏,是极其困难且不现实的。

3. 历史现实的障碍

地理挑战: 西藏在当时是一个极其难以进入和穿越的地区,高海拔、崎岖的地形、恶劣的气候以及漫长的补给线,都使得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变得几乎不可能。即使是精锐的部队,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和生存也极为困难。
后勤问题: 德国本土距离西藏非常遥远,远超过当时德国的军事补给能力。跨越苏联、印度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绕过其他主要参战国的控制区,在技术和政治上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国际政治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球性的冲突。德国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和北非。将20万军队调往遥远的亚洲腹地,不仅会分散其有限的军事资源,而且极有可能在途中被盟军(尤其是英国)发现和拦截。当时,英国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军事存在,对西藏也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
西藏当时的地位: 虽然西藏在名义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实际自治程度很高。它并非一个可以直接被军事占领的目标,而且任何大规模的军事渗透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4. 谣言的传播途径

对纳粹神秘主义的过度渲染: 一些书籍、纪录片和网络文章在描述纳粹的神秘主义和“黑科技”时,往往会夸大其词,将一些科学探险、伪科学理论与军事行动混为一谈,制造出耸人听闻的故事。
“纳粹在月球基地”、“纳粹飞碟”等其他阴谋论的逻辑延伸: 这种说法与纳粹“残余部队”、“秘密基地”等其他阴谋论的模式类似,往往基于对零散信息的大胆推测和缺乏证据的想象。
对谢佛探险队的误读: 可能是将谢佛探险队的“科学研究”和“与当地接触”的描述,被曲解或夸大成了“军事侦察”甚至“军事部署”。

总结:

德军在二战时期从未派遣过20万军队进入西藏。 存在过的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科学探险队,其目的是进行学术研究,而非军事行动。关于德军大举进藏的说法,是基于对纳粹神秘主义、地缘政治兴趣以及科学探险的误读、夸大和虚构,是完全没有历史事实依据的谣言。

如果您在其他地方看到过这种说法,请务必保持批判性思维,并查证权威的历史资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想了,20万人突然进藏,要么20万人和西藏人都一起饿死,要么后勤给养直接拖垮德三,当然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全部都饿死。

青藏铁路开通前最大规模的进藏队伍是1950年解放军进藏。

部队加后勤大约不到5万人。

由于领导人专门叮嘱一路上的给养不能就地采购,这才防止了灾难的发生。

user avatar

我就想知道这20万人是怎么来的?渡海?

三德子海军有这本事能送20万人加后勤保障到印度,海狮计划还不就莽上去了?

走路?三德子陆军被堵在斯大林格勒了,怎么走过来的?

空降?20万人规模的空降,三德子有这本事,当时趁莫斯科阅兵,空降红场干掉斯大林多好。

20万人,吃喝用度咋筹集的?到了西藏吃啥?咋吃?咋回去的?

要是既不是渡海也不是陆地上过来的也不是空降的。那证明雅利安神族真的有超能力。。。那要这样的话,小胡子派人去西藏干啥?

user avatar

进了,我亲眼看见的。

他们坐着别隆采圆盘来的,一落地,就四处挖掘,从地里挖出好多油纸包,里面都是各种给养和装备。

他们是为了寻找永生和预言的秘密来的,为此他们还挖了世界上最厉害的地下工事,就是那种灌多少水都不会淹的那种。

不信你看,题主这么水的问题不也没被淹吗?

user avatar

是的,为了打败斯大林,德国派了20万人去西藏,学习波纹呼吸法。

虽然这一路上这20万人被全世界的红色波纹战士一路围追堵截,到达西藏的时候,只剩下20人了,但是就是这20人,差一点就在东线战场上改变了局势,救出第六集团军和保卢斯。

如果不是伟大的波纹战士,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乔可夫(简称JOJO)的努力,以一人之力,扭转了局势,干掉了那20名波纹战士的话,斯大林格勒的历史,可能会重写。

另外,补充说明的是,在东方战场,之所以麦克·阿瑟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麦克·阿瑟得到了一位会波纹呼吸法的英裔美国人年轻人帮助,才从日军的波纹战士搜索队中活了下来。

而这两段历史,后来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搬上了荧幕,分别以JOJO的东线局势,以及JOJO的亚洲风云为名字,使得JOJO响彻全球。

后来,日本的一个波纹战士,以此为契机,写下了完全架空的漫画,JOJO的奇妙冒险。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完全忘记了曾经的历史,只记得这部JOJO的奇妙冒险了。

实在是不幸啊(大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德军派遣20万军队进入西藏的说法,这是一个完全虚构且没有历史依据的谣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德国)从未派出过任何军事力量进入西藏,更不用说20万军队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并且听起来似乎有那么回事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的误读、夸张以及.............
  • 回答
    当狂热与生存交织:二战时期德日民众对法西斯政权的“支持”并非简单的洗脑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们很容易将德日两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狂热支持归结为“洗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历史的肌理,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这种所谓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了真心认同、迫于现实的.............
  • 回答
    二战初期,波兰确实是遭遇了来自两个方向的强大军事压力,这便是德国和苏联的夹击。这并非是简单的“被夹击”,而是一场精心策划、执行果断的军事行动,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给波兰这个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要理解这场夹击,我们得回到二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局势。风云变幻的欧洲,德国的野心与苏联的顾虑希特勒上台.............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军闪击波兰时,波兰军队确实还有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部队,而且这支骑兵部队的构成与传统意义上的骑兵非常接近,并非仅仅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番号。波兰骑兵在1939年的时候,仍然是波兰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他们的训练、装备以及战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延续着十九世纪和二十.............
  • 回答
    关于“美军在二战后虐死百万德军俘虏”的说法,目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证据支持这一说法。这一说法可能源于对二战后美军对德国战俘管理的误解或夸大。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与数字的来源 德国战俘总数: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总兵力约为1200万,其中约100万在战争结束时被盟军俘虏。但这些俘虏中,.............
  • 回答
    关于二战德国占领乌克兰后,是否有“很多乌克兰人欢呼雀跃”,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并且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当时乌克兰的政治、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群体对占领者的态度。复杂背景:苏联统治下的乌克兰在德国入侵之前,乌克兰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苦难。苏联的统治,尤其是.............
  • 回答
    二战中,德国的虎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无疑是战场上的传奇,它的出现给盟军和苏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挑战。但要说它能“以一当五”,这更多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并非绝对的战场数据。要详细对比虎式坦克与其他国家的坦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虎.............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的人力资源储备,尤其是兵源数量,确实远超德国,这一点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人力资源”。1. 人口基数:根本性的差距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两国人口基数上的巨大差异。 苏联: 在战争爆发前,苏联的总人口约为1.9.............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将其简单概括为“一战水平”是过于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日本在战前和战争期间为陆军现代化所做的努力,也低估了一些关键武器的性能。当然,日本陆军在许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与一些主要作战国相比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的性质和程度需要更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要理解德国对二战的真实态度,需要将其置于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政治语境中。绝不能简单地用一句“后悔”或“否认”来概括,因为这背后牵扯到德国社会的自我反思、政治的演变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影响。首先,要明确一点:现代德国官方的立场和绝大多数国民的共识,是承认并谴责二战的罪行,特别是纳粹政权犯下的反人类罪,其中.............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盟军(尤其是美苏)在德国的军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的描述,确实触及了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侧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抛开过于简单化的“好”与“坏”的二元论,深入探究其复杂性。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军。在占领德国的过程中,美军确实在很.............
  • 回答
    要论证二战前(19331939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国在工业产能、工业潜力及战争潜力上是否真正超越过盟军阵营,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对比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一些过于模式化、AI痕迹过重的表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盟军阵营”在战前这个时间段的构成。虽然“盟军”这个概念在二战爆发后才真正明确起来,但在193.............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即“巴巴罗萨”行动,无疑是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惨痛的决策之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为何希特勒会在尚未完全解决英国问题的情况下,就贸然将战线向东拉长,与一个拥有巨大纵深和人力资源的国家为敌?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古德里安坦克军团直逼莫斯科的关键时刻,为何又被命令转头攻打基辅,.............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确实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黑科技”。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单一因素,而应从当时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多重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德国在战前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工业基础。德国在19世纪末20.............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军对战俘的差别对待,是一个极为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这种差别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政治、军事、意识形态及实际考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分析其根源和表现。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纳粹意识形态的核心——种族主义。希特勒及其政权将雅利安人视为优等民族,而其.............
  • 回答
    二战时期,轴心国三大主要成员——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在意识形态和战略目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但它们的军事实力、装备水平以及战争动员能力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它们各自的战场表现,也对同盟国(特别是中国)的抵抗方式和最终的战争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日军、德军、意军军力差距要理解这.............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军和日军作为轴心国的核心力量,其战斗力一直是历史研究和军事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比较两者,不能简单地以某一个方面定论,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总体来看,如果以“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技术先进性”作为评价标准,德军的战斗力要略胜一筹。然而,在特定领域和战术层面,日军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国军队中确实有不少德裔士兵,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战前移民及其后代。他们身处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方面是自己的祖国在战场上与美国为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作为美国公民的身份和责任。然而,在面对德军时,他们却从不手软,更不会手下留情。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远非一句简单的“爱国”就能概括。首先.............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确实尝试通过宣传手段向德军士兵传播社会主义理念,试图瓦解其意识形态,但效果有限,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1. 德军宣传体系的强势性 纳粹意识形态的渗透:德国在1933年建立纳粹政权后,通过《德意志民族的自我完善》等宣传工具,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混杂,强调“日耳.............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日本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其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们的问题极其严重且多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德国纳粹的血统论与优生计划德国纳粹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以其种族主义理论为基础,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族统治下的国家,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