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12岁以下的小孩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强得是全方位的。他们以后直接去玩没有中文版的外服游戏都不奇怪。
PS:我这几天在玩外服的《崩坏3》,发现这游戏的外服甚至连邮箱绑定都不需要,和《原神》外服的账号也不互通。当然,以前一些日本氪金手游甚至连注册都不需要,就是换机需要用引继码。
“未保是腾讯游戏的最高优先级”早已成为一种团队共识,而腾讯游戏在未保这一块,确实是领先于其他友商的。
近年来,腾讯游戏不断完善未成年保护体系,全面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并已经实现了对实名未成年人的"限玩、限充、宵禁"。自2019年11月《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出台以来,腾讯更是积极响应。
我们看看腾讯都做了什么。
首先最开始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限制游戏时长。之前是非节假日期间,实名制的未成年人用户在线时长是1.5小时,节假日是3小时,到现在的非节假日在线时长1小时,节假日2小时,超过时长就被强制下线。光2020年的一个月时间内,每天有1049万未成年账号因登录时长超1.5小时被系统“踢”下线。
然后限制时长也会有新的问题,那就是要是晚上孩子偷偷玩手机,怎么办?所以腾讯游戏推出了宵禁,每天晚上10点至次日上午8点间禁止玩游戏,防止未成年人因为游戏休息不好。
解决了游戏时长问题,新的问题就会出现。如果孩子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怎么管?所以腾讯利用人脸识别解决问题,疑似未成年人的账户会触发人脸识别,防止家长被骗代孩子过人脸,上线游戏充值人脸语音双重提示。为了防止孩子冒用爷爷奶奶的帐号绕过游戏防沉迷限制,实名信息60岁以上老年人自然月消费超过1000元的用户,每笔支付会需要人脸识别验证。
同时腾讯上线成长守护“家长模式”:家长进入后可绑定孩子的游戏账号并管理,通过腾讯游戏和微信入口,2020年每日曝光量超过了5000万。
我们可以说,腾讯游戏在未保方面,一直走在前面。而这次的双减,双打,也再次体现了腾讯游戏的决心。
双减:
1、减时长:将执行比政策要求更严厉的未成年用户在线时长限制,非节假日从1.5小时降低至1小时,节假日从3小时减到2小时。
2、减充值: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小学生”)禁止在游戏内消费。
双打:
1、打击身份冒用:针对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游戏的情况,将原来的“零点巡查”升级为“全天巡查”,可疑账户全部重新认证。
2、打击作弊:积极配合政策,打击用户通过加速器登陆及部分第三方平台买卖成年人帐号的行为。
其实产品是很中性的东西,游戏引导好了也是很重要的文化宣传载体,保护未成年人,除了像腾讯游戏那样加强技术赋能,也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孩子们参与公益以及践行传统文化等。
比如,腾讯游戏开展过的“未来教室计划”“光子扶贫计划”等公益活动,并与语文出版社合作推出公益游戏《普通话小镇》、与医典合作在游戏中推送“抗疫”指南,部分产品通过响应99公益日等活动号召的方式参与公益活动。
而在游戏这一块,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家庭教育。家长首先需要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适当与孩子一同游戏,通过一些游戏给孩子立规矩、定规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因为孩子不好教育或者嫌费事,嫌烦人,就把孩子简单的交给游戏。孩子毕竟是自己的。
同时,也希望各大友商能同时行动起来,全行业进一步强化游戏防沉迷系统,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大家一起守护未成年健康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