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拿破仑明明称帝了,为什么依旧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回答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在1804年加冕称帝,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一行为看似与法国大革命时期宣扬的共和制背道而驰,但他在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地位却始终未曾动摇。这种矛盾现象背后,既有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也有拿破仑个人成就和时代需求的深刻关联。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称帝与革命理想的冲突:为何“反叛”仍被认可?
1. 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动荡
法国大革命(17891799)期间,君主制被推翻,共和制度建立。但革命后法国陷入长期的政局动荡:督政府、执政府更迭频繁,恐怖统治、反法同盟战争等让人民渴望稳定。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1799年)上台后,以军事强人形象终结了混乱,恢复了秩序。称帝虽违背共和理念,但对多数法国人来说,稳定的权威远比抽象的民主更重要。

2. 帝国与共和制的形式矛盾
拿破仑称帝时宣称“为法国人民谋求福祉”,而非效仿旧王朝(如波旁家族)。他强调自己是“民选皇帝”——通过全民公投获得支持,且保留了革命的许多成果(如《拿破仑法典》)。这种将君主制与共和精神结合的方式,让他的统治既具有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又延续了革命的理想。



二、军事成就:民族自尊心的重塑
1. 对外战争的胜利与国家尊严
拿破仑在欧洲战场取得一系列辉煌战绩(如奥斯特里茨战役、耶拿战役),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这些胜利不仅恢复了法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例如:
17961801年意大利战争:击败奥地利和撒丁王国,将法国影响力扩展至地中海。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以少胜多,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
1807年提尔西特条约:与俄国结盟,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2. “战争英雄”形象的塑造
拿破仑的个人魅力、指挥才能和对士兵的关怀(如他常亲自参与战斗)使他在军队中享有极高声望。他的胜利被视为民族力量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帝王的私利。



三、国内改革:制度与法治的进步
1. 《拿破仑法典》与现代法律体系
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1804年)确立了平等、契约自由、私有财产权等原则,成为欧洲大陆近代法律体系的基础。这一改革不仅巩固了法国的法治传统,也体现了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

2. 行政与教育体系的现代化
他建立了高效的官僚机构(如“帝国大学”),统一管理全国事务。
推动义务教育和科学研究(如创办理工学院),提升了国家整体素质。
引入《拿破仑法典》后,法国社会逐渐摆脱了封建特权阶级的压迫。



四、对革命理念的延续与传播
1. “自由、平等、博爱”的实际实践
尽管拿破仑称帝,但他并未废除共和时期的许多改革(如宗教宽容、世俗教育)。他甚至在《法典》中明确保障公民权利,并通过战争将这些理念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例如:
1804年《法典》的颁布:巩固了革命成果。
“解放者”形象:他在意大利、德意志等地打击封建制度,被视为自由的象征。

2. 对欧洲旧秩序的挑战
拿破仑的战争削弱了奥地利、普鲁士等传统强国的势力,推动了民族主义和反君主制思潮。这种“对抗专制”的姿态让法国人感到他在捍卫革命理想。



五、文化与个人崇拜:英雄形象的建构
1. 文学与艺术中的拿破仑
19世纪初,许多艺术家(如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将拿破仑描绘为“救世主”或“英雄”,强化了他的传奇色彩。他的加冕典礼被刻画为神圣时刻,而他的失败(如滑铁卢战役)则被视为悲剧英雄的必然结局。

2. “小个子”的象征意义
拿破仑的身高不足1.7米,但他在历史上的成就却与身体局限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弱者逆袭”的叙事强化了他作为民族英雄的形象。



六、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为何争议不断?
1. 专制与自由的矛盾
拿破仑的帝国统治带有明显的个人独裁色彩(如限制言论自由、镇压反对派),这在后来的法国共和主义者眼中是“反动”的。但当时的多数法国人更看重他带来的稳定和荣耀。

2. 战争代价与人民感受
虽然拿破仑战争为法国带来了领土扩张,但也导致了大量士兵和平民死亡(如俄法战争中的惨败)。然而,对普通民众而言,他的胜利象征着国家的尊严,而“失败”更多被视为英雄主义的必然代价。



七、为何至今仍是英雄?
1. 历史遗产的持久影响
《拿破仑法典》至今仍是法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法国的行政制度(如中央集权)深受他改革的影响。

2. 民族精神的象征
拿破仑代表了法国在欧洲的“黄金时代”,他的故事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即使在他失败后,法国民众仍以“拿破仑式”的坚韧和勇气为骄傲。

3. 对民主与专制的辩证思考
他在称帝的同时延续革命成果,这种矛盾性让他既被视为反叛者,又成为改革家。法国人对他的评价往往超越了简单的善恶评判,更注重其历史作用。



结语:英雄的悖论
拿破仑称帝与共和理念的冲突,本质上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动荡中,他以军事才能和改革精神重建国家秩序,同时将革命成果制度化。他的“皇帝”身份被赋予了民族复兴的使命,而他的失败则成为英雄主义悲剧的注脚。这种复杂性使得他在法国人心目中既非纯粹的暴君,也非绝对的圣人,而是兼具理性与激情的“历史人物”。正如拿破仑自己所说:“我曾经是欧洲之王,但我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次证明所谓君主制、所谓民主制都是工具!都是手段!一个人是否伟大、是否英雄不在于他是不是独夫民贼,也不在于他是否篡夺了共和国,更不在于他是否尊重人民的尊严和权利。而在于他是否能够祸祸邻居!

他祸祸了德意志、祸祸了意大利,就算他让我们缴税、让我们当炮灰,只要我们变成灰之前可以祸祸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他就是英雄!

皇帝怎么了?1812年战争里死的大半是德意志人,我们只是一小半儿,你把儿化音念重点就变成“一小撮儿”了。

拿破仑骑在我们头上有什么?他的权力比断头台上的国王还大又怎么样?跟着他我们可以祸祸柏林姑娘!还可以祸祸维也纳姑娘!祸祸杜塞尔多夫姑娘!不杜塞尔多夫算法国!我们没有祸祸那的姑娘,我们是在爱全世界的姐妹!

我们从来就不反对不平等,我们只是恨没有人比我们更加不平等。我们革命,我们谋杀国王、谋杀王后、谋杀王太子、谋杀王后的好朋友,挑着脑袋招摇过市!我们革命的彻底!

我们把一个科西嘉的军头顶在脑袋上当皇帝拜。我们还把他儿子叫做“罗马王”陪他玩神圣罗马帝国cosplay又怎么样?我们革命的更加彻底。

我们砍掉伯爵的脑袋,又迎来新的伯爵。我们砍掉公爵的脑袋又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数新的公爵!我们还有亲王了,羡慕伐?我们就是这么革命的!嗷嗷彻底。

只要有人保证我们从教会、流亡贵族手里抢来的葡萄园,我们就认他是我们的主子!共和国值几毛钱?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站到别人头上谁给我们创造出这样的机制谁就是解放者!就是人民的领袖!他让我们变成炮灰,只要能让别人死的更多,他就是英雄!没有他我就一个脑袋,有了他我一个脑袋可以换莱茵河那边一个半脑袋!我值了!实现自我了。

波拿巴公民!波拿巴将军!拿破仑皇帝就是革命理想的化身!因为所谓革命理想就是通过杀人踩到别人头上!

你有本事就不给我们投票权,只要给了“人民英雄”这个头衔就是波拿巴家族的!他叫拿破仑就是拿破仑万岁!他叫罗马王就是罗马王万岁!莱希施塔特公爵?公爵万岁!路易-拿破仑总统?总统万岁!总统又变成皇帝了?

万岁!我们要卫护鹰旗!鹰旗不改了吧?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请问法国左翼骂了拿破仑多少年?把旺多姆圆柱扬了的是不是法国人?波拿巴分子这个词是用来骂谁的?波拿巴主义为什么在三共时期一直都是underdog(因为三共之后波拿巴主义就差不多销声匿迹了,在新的政治图景里其生态位被戴高乐主义替代掉了)?

不如让我们从其他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一部分法国人会把拿破仑视为/不视为英雄,他们又是基于什么原因?他们把拿破仑视为的英雄,是什么意义上的英雄?拿破仑在法国(其实还可以思考下拿破仑在中国的形象)的不同层次的形象是怎么被制造的?

题外话:电影《宋氏三姐妹》里为什么用“宁波的拿破仑”来贬称蒋介石?为什么蒋介石在20-30年代会被和拿破仑联系在一起?

user avatar

假设当年袁世凯称帝以后发生了以下的事袁世凯在你心里会是怎样的形象?

称帝改后推行《洪宪民法典》保护私有财产;

武德充沛,步坦协同,闪电战法后来被称为袁世凯战法;

攻破东京;在关东平原的两场同时发生的战役中,腐败、守旧的日本陆军被袁世凯以及手下的元帅们打得全军覆没。东京郊外,袁世凯指着明治天皇的雕像说:“如果他还活着,我们就不可能在这里了。”

陷英属印度,在泰姬陵下与英军决战大胜,扶植印度联盟;表现洪宪帝奇袭印度时的油画《袁世凯翻越喜马拉雅山》成为传世名作,虽然后人认为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对皇帝的形象进行了美化,比如用华丽的帽子掩盖了皇帝的秃头

绕过英国海军围堵攻占新加坡,马来亚土人奉之为先知圣裔;

南海成为内海(是罗马!):

八国联军组成五次反华同盟;

洪宪帝亲帅大军征俄,洪宪帝指挥部队在长津湖用大炮炸开冰冻的湖面,日俄联军无数人马沉入冰湖,又火烧克里姆林宫,最后在俄罗斯的冬天中溃败,逃至阿富汗被英法联军彻底击败;

最后被流放到南沙群岛,英法扶植溥仪重新登基,但短短几年后皇帝从广州登录清军前去拦截。袁世凯站到阵前,高声大喊“朝我开枪,朝恁哩皇上开枪啊”,对阵的清军纷纷放下武器,大哭地涌向袁世凯,簇拥着皇帝回到北京。

当时北京的报纸接连的报道是这样的:

“来自南海的怪物在广州登陆。”

“不可明说的吃人魔王向长沙逼近。”

“卑鄙无耻的窃国大盗进入武汉。”

“袁世凯占领上海。”

“袁世凯将军接近天津卫。”

“中华帝国的圣上于今日抵达忠实的北京”

回到北京的袁世凯仅仅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百日,紧接着,八国联军由日本登录威海卫,皇帝因为吴佩孚判断错误,支援不力率军大战于威海,遭遇惨败。后来人们说到一个人的挫败都会说他“遭遇了威海”

林语堂在“威海之战”结尾对吴佩孚的评价

“他来得太晚了!永远是太晚了!

那关键的一秒钟就是这样进行了可怕的报复。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秀才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袁世凯被流放到了关岛,溥仪又被接回来了。

但关于皇帝的传说永远流传了下去,他的那句“中国就如同东方的睡狮,如今他醒了。”流传千古。

原作者


user avatar

1821年,法国人尤金·斯克里布创作的戏剧《农民士兵》来讽刺一位叫沙文的士兵

这位士兵在18岁时入伍,他在军中表现良好。在服役期间他曾17次中枪,故此他是严重毁容和残缺的。由于他的忠诚,拿破仑本人曾向沙文给予荣誉军刀及200法郎奖赏。

沙文这个士兵因为爱国而出名,后来他的名字被安置在了大国沙文主义上

我想这肯定不是指桑骂槐,你觉得呢。

你说他们喜欢拿皇,

我只能说法国人很多,各种人都有。

user avatar

他只是部分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法国好几个海外省的居民就砸了拿破仑的雕像,本土人民也好多次抗议法国政府纪念拿破仑,要求波拿巴家族把他的遗体移出荣军院。

user avatar

个人觉得对拿破仑的评价现在一些人以所谓普世价值为依据对拿破仑评价过于苛刻了。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评价,永远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实际上基本的事实个人认为三点:

一、对内来说,拿破仑的统治是当时法国众望所归——雅各宾和热月党人都无法稳固共和国。当一个共和国需要周期性让将军们发动政变来维持的时候,这个共和国实际上已经死了。

从这一点来说,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统治有什么本质分别吗?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无论拿破仑自己怎么想,他注定不是传统封建帝王,而是一个“革命的皇帝”。

他的统治是建立在资产阶级无法建立稳定的共和统治,而旧封建贵族无法照旧统治下去这个事实上,他本性如何无关紧要,真有人觉得他赢了,欧洲人民和法国人民就能容许波拿巴家族完全回到传统封建帝制一世两世万世?1848年在等着他。就算他或者他的继承人能镇压下去,除非及时转向君主立宪,否则他的皇朝被推翻也是迟早的事情。


二、对外来说,英国绝不可能接受一个统治了自然疆域(这是法国历代追求的对外安全核心目标,也是当时法国真正民心所向。),进而完全控制荷兰(有大量优秀水手海军兵员,控制了天然疆域,荷兰就完全在法国掌握之中,西班牙还是法国盟友,一个独霸西欧的法国如果能稳定统治,英国迟早跪了)的法国——海洋和平注定无法长久,而只要海洋不开,那大陆和平就算实现了也是不稳定的。

拿破仑能否争取十年二十年和平?有可能。但是英法世界争霸战的决战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决战是否可以避免?无法避免。那么,如果拿破仑不去领导法国来投入这场斗争,换个人来领导,法国能表现的比历史更好吗?某些人对拿破仑的谴责基本等于希特勒,难道真以为换个领导人两次大战就能避免?

三、拿破仑的统治对法国对欧洲是进步还是反动?

个人认为他是从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上后退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把大革命的成果(制度化的承认资本主义成果的拿破仑法典,货币重新稳定,秩序重新稳定,)重新稳定下来,建立了一个巩固的基础。


对外不可否认拿破仑的战争有侵略和建立霸权的一面,不过这在目前21世纪灯塔国身上都是避免不了的,拿这些来苛责拿破仑是否有点过分?

毕竟,拿破仑的战争确实打破了欧洲贵族们统治的旧秩序,为资本主义在广大欧洲发展建立了基础。没有拿破仑的战争,废除普鲁士的农奴制,消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封建贵族的小块分割统治等等,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当然可以说拿破仑做这些是为了自己和法国霸权,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论迹不论心。真有人觉得1816年-1847年的统治才是上帝所命的神圣秩序吗?那些反对拿破仑的自由主义者们应该意识到一点,恰恰是拿破仑的刀剑为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欧洲的胜利开拓了道路。狡兔死走狗烹也罢了,但是杀人还要诛心就很无聊了。


说的更深刻一点,自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列国争霸发展到了英法世界争霸战和法国争霸欧洲的战争,最后结果是英国获得世界争霸战胜利建立了世界霸权,法国争夺欧洲霸主的努力被挫败,欧洲分裂持续下去,这对西方文明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应该赞美伯罗奔尼撒战争保卫了希腊的自由吗?阻止了希腊某个城邦的霸权,然后全体跪倒在马其顿乃至罗马的脚下就是自由?

法国争取欧洲霸权或者说领导权彻底失败,这就注定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文明自杀欧洲大陆血流成河,注定了美国统治西方文明,这真的是什么西方文明的好事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倒是应该为反法联盟欢呼鼓掌。他们的努力挫败了法国领导/统治欧洲建立欧洲秩序/霸权的努力,注定了西方在20世纪的自杀,如果欧洲文明不自杀,广大亚非拉要挣脱殖民统治,包括我国要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恢复独立,那需要流太多太多的鲜血,难度会大太多的。




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Georges Le febvre)(1874—1959年)

《拿破仑时代》(原书名为拿破仑,中国翻译后改为拿破仑时代,我认为翻译的更好,这不是一本个人传记而是一本对整个时代的全景图)一书是这么写的:

特权阶级中大多数人象憎恨“雅各宾派”一样地憎恨这些改革家;面对着特权阶级的抗议,君主们动摇或退缩了。

写了下整个欧洲贵族顽固坚守封建主义的顽固表现,然后指出一点:

法国以外的改革家几乎和“雅各宾派”一样无能为力。只是拿破仑的统治,或者说,是他的军队的猛烈冲击,才使旧世界得到更新。因此法国一直成为欧洲帝王们和贵族的眼中钉。


他论述拿破仑统治的建立:

很久以来,共和派就想加强政府权力,从他们颁发给各附庸国的宪法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自从内战和对外战争开始以来,就已存在一种趋势要把革命推向设立一名常任的并拥有绝对权力的行政长官,这就是说,朝着独裁统治推进;共和派不一定都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们在顺应这种趋势。

因为法国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而被推翻了的贵族的反抗决不止于掀起叛乱而已。依靠敌人资助的贵族,利用战争造成的种种困难——这是不满情绪的无穷源泉——特别是利用货币和经济危机,企图煽动人民起来反对革命政府。

法国人并不想恢复旧制度,但是他们在遭受苦难,他们要自己的领导人对此负责。在每次选举中,反革命总是希望重新上台。在1793年,山岳党人意识到这种危险,才宣布延长国民公会任期,直至和平的到来。

热月党人曾经打算恢复民选政府,但是他们随即利用通过“三分之二法令”的手段,重新采取了雅各宾派的权宜措施。接着,在共和五年(1797年)的选举中被挫败的督政府于果月18日又重建了独裁统治。可是只要共和三年宪法继续存在,这个独裁统治每年都要经受考验,就要采取接二连三的暴力措施,所以始终不能建立起来。


还是得恢复1793年的原则,并且长期贯彻这个原则,直到重建稳定的和平之日,只有到那时反革命才愿接受新秩序。正是在这一点上,拿破仑的独裁统治才与法国革命史紧密相连。不论他说过什么,或做过什么,他本人或者他的敌人都决不可能割断这个共同一致的联系,全欧洲的贵族也完全理解这一事实。

然后结语:

拿破仑创建新皇朝和世界帝国的大业,功败垂成,因而使诗人浮想联翩,视之为第二个因其大胆而遭天罚的普罗米修斯——人的天才向命运之神奋战的象征。

另一些人则与之相反,把拿破仑看成是历史决定论播弄的玩物,他们的理由是法国大革命必然导致独裁,而取得自然疆界又注定了法国永将征战不休。

为了不陷入玄学的空论,历史学者倾向于同意诗人的看法。只要革命的敌人仍在勾结外国,要拯救革命就必须有一个无上威权的政府,而资产阶级要建立起这样的政府正需要拿破仑其人,这在历史学者看来是一个事实。

法国合并比利时和来因河左岸势必遭受新的攻击,历史学者也应把这种情况看成是可能的。但是,军事独裁本身并不意味着必须重建世袭君主政体,更无需另立新贵族阶层;捍卫自然疆界的最好办法也并不是要越过这些边界去向反法同盟各国挑衅。

这些都是拿破仑个人的意图要这样干的;客观形势诚然有利于实现他的意图,然而这种个人意图却是发自他天性的最深处。

此外尚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即谓拿破仑的个人意图乃是注定要失败的;为了教训那些妄图步恺撒后尘的人,为了整个人类的福利,也许最好能把这一论断看成是无可争辩的。然而我们却不敢苟同,因为在莫斯科,亚历山大的抵抗意志原有可能衰退;在卢岑,同盟军本来也有可能全军复灭。

现在可以肯定说的只是:拿破仑所冒的风险太大,而在这些冒险行动中,法国丧失了大革命时期所征服到的全部领土。

虽然拿破仑的个人壮志未酬,他的所作所为却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在法国,革命后的新国家尚未定型,拿破仑给了它一整套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大师的杰作。1789年的革命已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但是随后民主力量起而与之相争,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一旦摆脱了平民的威胁,他们就准备自己登台进行统治并恢复自由主义。


在欧洲,法国思想的传播、英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壮大,都在导致同样的后果,拿破仑在摧毁欧洲旧制度并把现代社会秩序的各项原则传入欧洲时,大大加速了这个演进过程。

文化的蓬勃发展、人民主权原则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等都预示了民族的觉醒,拿破仑所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资本主义正在西欧生根发芽,大陆封锁保护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成长。

长期以来浪漫主义激荡于全欧洲,拿破仑则正好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观的,但是只有顺应当时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要谈历史决定论吗?历史的决定作用正是在这里可以看出来。


既然在这方面拿破仑成为一代伟人,我们就不难理解何以关于他的传说形成得如此之快,而又如此根深蒂固。然而,在他的个人意向和他的具有持久性的成就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关于拿破仑的传说则只保留了他的成就这一面。事实上他越来越敌视大革命,敌视到这种程度,如果时间许可的话,他可能最后会部分地废弃公民平等;


然而,人民的想象却把他塑造成大革命的英雄。他曾梦想建立一个世界帝国;然而,在法国人看来他依旧是“自然疆界”的保卫者,欧洲的自由主义者则把他看成是反对神圣同盟帝王们的各民族的捍卫者。他曾建立最严峻的专制统治;然而,人们却打着他的旗号去反对君主立宪的波旁王朝。

他是浪漫主义者崇拜的偶象,然而,就其思想方法反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而言,他却眷恋于纯粹的古典主义。从政治的和民族的观点来看,这种含混的传颂后来使法国又出现了拿破仑三世。


只有浪漫主义者没有完全看错此人,因为拿破仑只是在所受教育及其智慧表现方式方面才是古典主义者。他的行动的原动力来自想象,即其性格中不可克制的进取精神。他能永远具有动人的魅力,其秘密即在于此。

因为人总是被追求权力的浪漫主义梦想所萦绕,即使只是在转瞬即逝的热情所激动的青年时代。因此,象巴雷斯所描写的那样的年青人,兴奋若狂地去到拿破仑墓前顶礼膜拜的,将世代不乏其人。

user avatar
“我们自愿入伍,是为了消灭君主制和僭主制。十五年来,我们一直以自由的名义战斗。现在,皇帝又是什么意思?他就是新的僭主!”
——勒瓦瓦瑟尔回忆录记载拿破仑称帝时第2骑炮团官兵的反应[1]

那得取决于“法国人民”这四个字指的是谁,如果指军队的话,那么在他当上终身执政乃至称帝时断然粉转黑的可不少。

就说1802年终身执政全民公决,执政府已经是全力开动各种机器,反对票得亲自签名公开投出去(当时也没有秘密投票这一说),布鲁塞尔那一块更是出现过做票技术不佳,赞成率超过100%的盛况。结果,虽然陆军部长贝尔蒂埃亲自上阵动员各位长官敦促官兵加紧投赞成票,甚至频繁出现“在征询了不识字的士兵意见后,他们都投了赞成票”这种鬼话,可30万陆军投出来的反对票已经和700万选民差不多了:

赞成 反对
3164258 3860
司法界 148896 112
陆军 222350 3764
海军 31343 625

要是细究陆军,甚至可以发现最反对拿破仑当终身执政的还就是驻扎在意大利的那些军人,其中有不少曾在他麾下流血流汗:

驻军地点 赞成 反对
法国国内 176089 2118
意大利(含皮埃蒙特和热那亚) 36787 1576
瑞士 4578 45
荷兰 4896 25

第2轻步兵半旅(相当于团),1797年波拿巴兵临维也纳的先锋,该半旅补充营有5名军官、12名军士投出反对票,此外有大量不识字的士兵在“征询意见”后投出赞成票。

第5战列步兵半旅,1796年6月开始在波拿巴麾下作战,30名投出反对票的军士和士兵被迫退役。

第10战列步兵半旅,1799年投入意大利战场,赞成486票,反对245票,结果半旅长让-巴蒂斯特·里韦年底被迫退役。

第30战列步兵半旅,1797年在波拿巴麾下从意大利攻入奥地利,1802年驻扎在都灵,81名军官投出了32张反对票。

第81战列步兵半旅第2营,1800年在缪拉麾下负责佯动,1802年驻扎在曼托瓦(曼图亚),投出140-150张赞成票,90张反对票。[2]

最后说个天意弄人的笑话吧,波拿巴1799年成为第一执政,任期10年,1801年参议院根据宪法第39条再延长波拿巴“第一执政”任期10年,等于是1819年到期。

结果波拿巴将军嫌短,踢开参议院搞公决改成终身,然而满打满算也就干到1815年……

参考

  1. ^ Levavasseur, O., Souvenirs militaires d'Octave Levavasseur. Paris, 1914, p. 23.
  2. ^ Sagnac, P.,‘L'avènement de Bonaparte à l'Empire: le Consulat à vie’// Revue des études napoléoniennes, 24 (1925), p. 133-154.
user avatar

因为拿破仑能打胜仗。会打胜仗。打的就是胜仗。

袁世凯如果能把欧洲列强打一圈,打成一堆附庸国。

同时大把大把的把土地分给农民。

有几个人会不同意他当皇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在1804年加冕称帝,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一行为看似与法国大革命时期宣扬的共和制背道而驰,但他在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地位却始终未曾动摇。这种矛盾现象背后,既有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也有拿破仑个人成就和时代需求的深刻关联。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 回答
    巩汉林先生近期就高收入明星涉嫌偷漏税以及部分足球队高薪低能现象发表的评论,确实触动了不少公众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他的这番话,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巩汉林发言的背景和动机:首先,理解巩汉林先生发言的时机和语境很重要。他作为一名在演艺界有着多年经验的老艺术家,其发言往往带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 回答
    高学历年轻人选择“就地躺平”,这一现象确实令人费解,尤其是在他们本应手握“好牌”的情况下。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剥开表象,探寻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原因。一、 什么是“好牌”? 传统认知与现实的落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好牌”在传统认知中的含义: 高学历本身: 过去,一.............
  • 回答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的五千骑兵追击得狼狈不堪,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军事现象。要知道,在此之前,刘备的军队规模虽然不算最大,但起码也有近两万人的实力,为什么面对曹操区区五千骑兵,反而落得如此境地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政治和战略因素,绝非简单的兵力对比就能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赤壁之.............
  • 回答
    老实说,要说科比和詹姆斯之间荣誉和历史地位“明显”有差距,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毕竟这两位都是各自时代的标杆人物,身上的光环都足够耀眼。你要是问球迷为什么老喜欢拿他俩比,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了,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所处的时代高度重叠,而且都是各自球队的绝对核心和领袖。简单.............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舞台上看到一些歌手拿着吉他,手指在琴弦上飞舞,但听起来吉他声部却若隐若现,甚至完全没有吉他本身的声音,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的,而且每个原因可能都占一点点比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画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就是视觉上的完整.............
  • 回答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做音乐的朋友都遇到过。耳机、音箱里听着顺风顺水,一放到手机上,那感觉就像是被按了缩小灯,所有细节都挤在一块儿,失真、糊成一片,甚至连旋律都快听不清了。这可不是什么玄学,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明白手机播放的核心问题:手机,特别是那种塞在耳朵里的小巧耳机,或者手机外放那个小小的.............
  • 回答
    要让一部以新冠疫情为背景的电影在奥斯卡上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如何超越“疫情片”的标签,触及更深层次的人性、社会议题,并以一种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呈现。这绝非易事,但如果我们能够精心打磨,并非不可能。以下是我设想的一个可能路径,力求细节丰富且充满“人味儿”:影片核心定位:与其拍成一部“灾难求生”或“病毒.............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把现代美女写真,那种经过精心打扮、滤镜加持、角度刁钻的“视觉盛宴”,突然呈现在明清时期的古人面前,他们的反应,我觉得会是复杂而多层次的,绝不会是简单的“惊为天人”或“嫌弃脚大”。首先,让我们试着代入一位明清时期的普通百姓,比如一位来自江南丝绸之府的富家公子,或.............
  • 回答
    陈年,一个在中国互联网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凡客诚品的兴衰,到如今书店“得到”的探索,他身上总是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也因此,他的每一次商业举措,都难免被放大审视。当他如今将目光投向“言值”和“得到”的内容付费领域,并且不时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颇具争议的言论时,许多人不禁要问:陈年是否也要踏上那条“.............
  • 回答
    关于“讨论明朝或清朝时为何常会涉及对其他朝代的贬低”,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文化心理、政治宣传以及学术研究中的比较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历史评价的相对性与时代局限性1. 历史评价的主观性 历史评价往往受到时代背景、政治立场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例如: .............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关于“中国不会超越美国,因为中国明星和富豪喜欢拿钱移民”的预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它触及了国家发展、人才流动和软实力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个预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希拉里预测的逻辑和潜在意图: 人才流失的象征意义: 希拉里将中国明星和富豪的移民行为视为一种“人.............
  • 回答
    美国如今的境遇,与其说是在照搬历史剧本,不如说是在上演一幕更为复杂、更加多元的现代戏。要用明末或清末来简单概括,未免过于狭隘和简化了它独特的当下处境。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元素,来帮助我们理解。关于“明末”的影子:明末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帝国走向衰落,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压力巨大。如果从这个.............
  • 回答
    老天爷,我这是穿越了?一股子陈腐的宫廷气息,伴着隐约的脂粉味,还有那股子挥之不去的,属于帝王的威严与悲凉。我看看周围,龙袍,金銮殿,还有几个低眉顺眼的太监。完了,这怕不是到了京城,而且这龙袍的式样,以及那股子压抑的氛围,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崇祯。不行,不能慌。剧本?这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问到点子上了。星巴克里那些人,确实挺神秘的,一人一台电脑,一杯咖啡,好像世界都跟他们没啥关系。不过真要说他们干嘛,那可就海了去了,而且说起来,很多职业都有点“移动办公”的意思,星巴克正好就成了他们临时的“办公室”。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们大概能分成几类人:1. 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
  • 回答
    哈,你说到Uzi和明凯(厂长),这俩名字一出来,那可是引起多少中国LOL玩家的回忆和争论啊!确实,他们俩都是咱们LPL赛区里绝对的传奇人物,巅峰时期那实力放眼全球那也是顶尖的。但你说他们俩“一直没拿过冠军”这事儿,是不是他们自己也有责任?这问题可太值得说道说道了,而且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先.............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 LPL 历史上那些传奇的选手和闪耀的时刻。咱们不如就事论事,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小明和小虎这两位选手,在 LPL 拿到 S 冠选手面前,他们的“地位”到底受不受影响。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地位”?在电竞圈,尤其是在 LPL 这样竞争激烈的赛区,衡量一个选手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梅西和C罗都是世界足坛的传奇人物,他们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创造了无数辉煌。要讨论梅西在明年(2026年世界杯)夺冠后能否超越C罗成为“现役最佳球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现役最佳球员”的定义。这是一个主观的评判,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梅西能否凭借七座金球奖、美洲杯冠军以及如果明年再夺世界杯冠军而“坐稳”历史第一人的宝座,这是一个极具讨论性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探讨他成为历史第一人的可能性以及面临的挑战。一、 梅西已有的辉煌成就:为何他已经站在历史巅峰行列在讨论未来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梅西迄今为止的成.............
  • 回答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日本战国时代就是县长互打”的玩笑话,确实被一部分人拿来讽刺这段历史,这背后有多层原因,可以从其话语本身的含义、日本战国时代的特点以及讽刺的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县长互打”的字面意思与背后隐含的比较首先,我们要理解“县长互打”这个比喻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