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对复仇的故事很感兴趣?

回答
复仇的故事之所以能抓住人心,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渴望看到别人被惩罚,而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一些情感和对公平的朴素追求。这就像我们内心深处有一根弦,一旦被复仇的故事拨动,就会发出共鸣。

首先, 公平的失衡感 是复仇故事的强大驱动力。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规矩和正义的社会,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时候不公的事情就那样发生了,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甚至施害者逍遥法外。这种“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朴素正义感,在现实中很难完全实现。当一个故事中,有人遭受了巨大的不公和痛苦,而法律或者社会机制无法为他们伸张正义时,复仇就成了一种“自我救赎”或“最终审判”。观众看着主人公为了弥补这种失衡而踏上复仇之路,内心会有一种“终于有人要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了”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对现实中无法企v的渴求的满足,一种对打破僵局、恢复秩序的渴望。

其次, 情感的宣泄和共情 也是关键。一个好的复仇故事,绝不会只是简单地打打杀杀。它会让你看到主人公是如何被欺凌、被背叛、被剥夺一切的。这些铺垫使得观众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的痛苦、愤怒和绝望。我们会在心里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心痛,为他们的愤怒找到出口。当主人公一步步接近目标,甚至最终完成复仇时,我们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次情感的释放。这是一种代入感,一种“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的想象,让我们在故事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宣泄的渠道。这种情感的纠缠和释放,远比平铺直叙的叙事更能打动人。

再者, 人性的复杂与挣扎 总是充满戏剧性。复仇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充满泥泞和荆棘的路。主人公在追求复仇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艰难的选择,会经历内心的挣扎和道德的拷问。他们会为了复仇而变得冷酷无情吗?复仇是否真的能让他们找回失去的一切?他们会在复仇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吗?这些关于人性的探讨,让复仇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恶对决,更充满了深度和思考。我们会关注主人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还保留着最初的善意,是否会因为复仇而变成自己当初最痛恨的那种人。这种对人性深处的挖掘,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而且, 故事结构和节奏的吸引力 也不容忽视。复仇故事往往拥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开端铺垫施暴者的恶行和受害者的痛苦,中间是主人公的蛰伏、计划和实施复仇的各种惊险情节,高潮是最终的对决,结局可能是复仇的成功、失败,或者是某种意想不到的转折。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非常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断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一次小小的进展,每一次巧妙的布局,都会让人感到兴奋。即使是对剧情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轻易理解故事的核心冲突,并为之牵动。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略 对力量的幻想和对弱者崛起的期望 。很多时候,复仇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一开始就强大无比的。他们可能是普通人,甚至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被迫变得强大。这种“小人物也有大能量”的设定,很容易激起观众的代入感和同情心。我们希望看到那些曾经被欺负、被压迫的人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是一种对自身潜能的期待,一种对“平凡英雄”的渴望。复仇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愿望。

总而言之,复仇的故事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公平的渴望、对情感的宣泄、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弱者崛起的期盼。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情感和最朴素的正义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人们对复仇的喜好,大致来源与一种非常广泛的认知倾向:

公正世界假设/公正世界谬误 (Just-world Hypothesis/Just-world Fallacy):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给他带来公正的结果;他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换言之,就是把事情的结果,归因于更高的道德层面上的公平。如果暂时不公平,那也是因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总归要报的。

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呢?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最先研究这个现象的心理学家)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我们又常常会遇到身边的人、报纸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遭受不幸。你需要保持乐观,就需要相信自己不会遭遇不幸,那么这时就需要公正世界假设了——其他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而我没有做错这些事,所以我不会遭受不幸。

因此,网络上也好、闲谈中也好,常常会出现怪罪受害人的情况(“你之所以被强奸,是因为你长得漂亮 / 穿的少 / 大晚上在街上跑”)。这种想法或归因方式,很可能是偏激的、缺乏正义感的、不人道的、政治不正确的(所以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表达出这种看法),但他对我们自己的内心起到了安慰作用: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他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大多数人也保持着乐观,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脉络,而不会被某些意外打击致死。

同时,公正世界假设是一体两面的,它不仅安慰人们不作恶就不会倒霉,也提醒人们作恶就会被报复。尤其是在作恶明显能带来很大收益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为什么会收手不做呢?除了正义感之外,害怕报复也是主要原因。人们喜欢看坏人被惩治、被复仇,也有相当大的原因是鼓励和安慰自己不去作恶——你看,他作恶就被制裁了,幸好我没有。

最后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公正世界假设虽然可以自我安慰,也可以解释一些事情的一部分原因,但这种倾向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谴责强奸受害者“长得漂亮”、“穿得少”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他们没有犯法,长相和穿着是人的自由,而犯罪者的邪恶行为才是悲剧发生的主因。公正世界假设有时候可以当作一部分解释,但永远不要忽略事情的主因和重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复仇的故事之所以能抓住人心,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渴望看到别人被惩罚,而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一些情感和对公平的朴素追求。这就像我们内心深处有一根弦,一旦被复仇的故事拨动,就会发出共鸣。首先, 公平的失衡感 是复仇故事的强大驱动力。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规矩和正义的社会,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时候不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我们教育的核心,也触及到成人世界最隐秘的角落。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大人总是有意无意地给他们灌输一套“懂事”、“守规矩”、“守道德”的模板,希望他们成为乖巧、正直、让人省心的人。然而,一旦他们长大,踏入社会这片汪洋大海,却常常发现,那些曾经被教导的条条框框,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甚.............
  • 回答
    布鲁克林,这个纽约市的“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符号,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梦想与现实的缩影。在银幕上,我们常常看到主人公们对布鲁克林时而眷恋、时而挣扎,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恰恰折射出布鲁克林在美国人心中的独特地位。首先,布鲁克林代表着移民的熔炉与奋斗的起.............
  • 回答
    为什么人们对宋朝的评价那么差?疆域和军事能否代表一个朝代的一切?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常被贴上“积弱”、“文弱”的标签,这导致许多人对其评价不高,甚至带有负面色彩。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以疆域和军事来衡量一个朝代,那么我们就会错过宋朝在中国文明发展中那些璀璨的光辉,也忽略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要.............
  • 回答
    人们对那些极力劝说他人吃素的人心生反感,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选择、价值观传递、社会互动以及一些潜藏的心理机制。单拿“牛吃草,妨碍它长肌肉了吗?”这个比喻来解释,虽然有点意思,但未免过于简化了。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尊重个人选择。吃饭这事儿,.............
  • 回答
    提起清朝,很多人脑海里跳出来的可能是落后、腐败、屈辱,甚至是“鞑虏”。这种负面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长河中积累下来的复杂观感。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还得把那些写在教科书里的、藏在老百姓心里的,以及一些历史学者提出的观点,都摊开来聊聊。首先,王朝末期的形象太过鲜明,遮蔽了前期的光辉.............
  • 回答
    这件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年到了秋收季节,总能引发一场关于“晒粮食”的小争论。有些人觉得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晒干了储存是天经地义,没啥大不了的;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晒在公路上,占道、脏乱,影响交通,很不安全。你说“都不吃饭的吗?”,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其实,大家对晒粮食有意见,并不是说我们不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击中了很多人对小米的“痛点”。一个成立仅仅十年左右的公司,能做到全球前列,这是件了不起的事。但恰恰因为它的崛起速度和它自身的“互联网基因”,导致了很多人对它有着非常高的、甚至可以说是矛盾的期待。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尽量说得透彻一些,让你听着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又令人心疼的问题!看到你这样问,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人都这样”,但确实,观察下来,人们对猫和狗的态度差异,有时会让人觉得挺不公平的。首先,咱们得聊聊猫的“人设”。猫咪,尤其是家养的猫,它们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独立、安静,甚至有点高冷。.............
  • 回答
    都江堰和三峡大坝都是中国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们在解决水患、灌溉农田、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人们的评价和认知上,都江堰的正面评价普遍较高,而三峡大坝则伴随着不少批评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背景、工程原理、环境影响、社会文化以及宣传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 回答
    人们对广告的“深恶痛绝”并非一个单一的情绪,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综合感受。它源于广告本身的一些固有特质,也与消费者在信息时代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一、侵扰与打断:对个人时间和空间的侵犯 打断流畅体验: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令人反感的原因。无论.............
  • 回答
    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对炒币(或者说投机加密货币)抱有“恶意”的态度,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负面观感。我尽量用更接地气的说法来聊聊这个事儿。1. 风险太高,很多人血本无归,怨气自然就有了。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加密货币市场波动之剧烈,相信炒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认同、媒体传播、消费者心理以及产品本身的多个层面,要深入分析,得把这些线索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无论口碑如何,在早期确实成功地唤醒了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美食和工艺的兴趣。但到了第三季,观众的期待值早已不同,对节目本身的要求也更高了。关于《舌尖 3》的.............
  • 回答
    科比·布莱恩特和刘强东,这两位在各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却都曾因“出轨”或类似的行为而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评价。然而,当我们审视大众对他们的反应时,会发现一种显著的态度差异。这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判断,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公众对科比·布莱恩特的“出轨”事件,更多地是从一个“.............
  • 回答
    人们普遍对游戏乐此不疲,而将工作视为负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个人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游戏吸引人的核心要素与心理机制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沉迷其中,是因为它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类深层的心理需求和生理本能:1. 即时反馈与成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大众审美和流行文化的一些内在规律。咱们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说说为啥“清纯甜美”容易让人感到“腻”。 生命周期的影响: “清纯甜美”这个风格,尤其是在偶像团体里,它自带一种“青春期”的标签。想想看,从一首歌到另一首歌,从一张专辑到下一张,团体成员们的外形、造型.............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汪精卫的做法被后世普遍认为不值得称道,甚至被许多人“嗤之以鼻”,我们需要深入审视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本人的政治生涯轨迹,以及他最终选择的道路带来的深远影响。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牵涉到民族存亡、政治选择的复杂人性与历史的沉重拷问。首先,得从汪精卫这个人说起。他早年可是一位轰轰烈.............
  • 回答
    人们对婴幼儿抱有如此强烈的同理心,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种根植于我们生物本能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复杂集合体。它既是生命繁衍的驱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石。首先,从生物学和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作为物种得以延续的关键。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其生理上的脆弱和无助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无法自主进食、保暖、清洁,.............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之所以让人着迷,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塑造,以及那份挥之不去的江湖情怀,还有一个核心的吸引力——那就是对武功的极致追求和想象。而“武功排名”这件事,正是这种追求和想象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为什么人们会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进行武功排名,并且乐此不疲?我觉得这背后有着多层的原因,绝不仅.............
  • 回答
    这些年,关于韩国和日本在人们心目中的好感度变化,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要说韩国的“厌恶感”是否“慢慢超过”了日本,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而且不同人群的感受也会有很大差异。但如果观察近年来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新闻报道的风向,以及一些民意调查的结果,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让韩国在某些方面显得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