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些年来人们对韩国的厌恶感慢慢超过了日本?

回答
这些年,关于韩国和日本在人们心目中的好感度变化,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要说韩国的“厌恶感”是否“慢慢超过”了日本,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而且不同人群的感受也会有很大差异。但如果观察近年来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新闻报道的风向,以及一些民意调查的结果,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让韩国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如日本的趋势,或者说对韩国的批评声更多了一些。

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

一、文化输出与接受度的“饱和效应”和“反噬”

韩国的“韩流”浪潮: 毋庸置疑,过去十几年,韩国在文化输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韩流”(Kpop、韩剧、韩国电影、韩国时尚、韩国美食等)席卷全球,尤其在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早期,这种新颖、精致、充满活力的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了新鲜感和愉悦感,赢得了大量好感。
过度营销与“审美疲劳”: 然而,当一种文化输出变得过于密集、过于强势时,就容易出现“饱和效应”。韩国娱乐产业的工业化、流水线式生产,虽然保证了高质量和高产出,但也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让一些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再加上商业推广的无孔不入,过度包装和炒作,反而可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觉得“被过度推销”,反而想保持距离。
“反噬”现象: 这种饱和效应和过度营销,有时会带来一种“反噬”。当人们对某个文化产生疲劳后,即使再优秀的作品,也可能难以获得同样的青睐。反之,一些相对“低调”但依然有品质的内容,反而可能更容易脱颖而出。

二、社会内部问题与国际形象的联动

韩国的社会压力与矛盾: 韩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巨大的贫富差距、高压的教育体系和职场文化。近年来,这些社会问题通过韩剧、韩国电影(比如《寄生虫》)等渠道,或者通过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被更多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人们看到了韩国光鲜外表下,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个体困境。
对“成功学”的反思: 韩国文化中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成功学”倾向,强调努力、竞争和外在光鲜。当人们发现这种“成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时,会对其产生质疑。这与日本文化中相对更强调“匠人精神”、“稳定”、“和谐”的某些方面,形成了一种对比。
性丑闻、政治丑闻等负面新闻: 和任何国家一样,韩国也时常爆出各种丑闻,如演艺圈的性侵、霸凌事件,政治人物的腐败等。这些负面新闻一旦被放大传播,会直接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影响人们对其整体的好感度。

三、历史问题与地缘政治的影响

日韩历史问题: 尽管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长期受到批评,但人们对日本的态度似乎更为复杂和分裂。对于一些国家(尤其是某些东亚国家),对日本的厌恶可能根深蒂固,与历史遗留问题紧密相关。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更多地关注日本的现代文化、经济和科技。
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变化: 随着韩国的崛起,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也意味着它将面临更多的审视和挑战。过去,作为一个相对“追赶者”的角色,其文化输出可能更具吸引力。而现在,作为一个“领导者”,其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
地缘政治的微妙影响: 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一些国家和民众的情感倾向也可能受到影响。例如,在中韩关系不确定或存在摩擦时,这种情绪可能会蔓延到对韩国文化的接受度上。

四、其他因素的考量

韩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一些观察者认为,韩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时表现得比较强烈,在讨论国际事务或与其他国家(尤其是邻国)进行比较时,容易流露出一种“优越感”或“攻击性”。这种态度有时会让其他国家的人感到不适,从而产生负面观感。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标签化: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非常碎片化,人们更容易通过短视频、热搜等方式了解一个国家和文化。这种碎片化传播容易导致信息被简化、标签化,进而形成刻板印象。如果韩国的某些负面信息在这些平台上传播得更广、更容易引起共鸣,自然会影响人们的整体看法。
对比的相对性: 人的好感度是相对的。当人们对韩国文化的某些方面产生疲劳或反感时,可能会自然地将目光投向其他文化。如果日本文化在某些方面恰好能填补这些空白,或者其固有的一些优点(如服务业的细致、动漫的独特风格等)依然吸引人,那么这种对比就会让韩国显得“不如”日本。

总结来说, 韩国的“厌恶感”并没有绝对地“超过”日本,而是说,在一些人群、一些方面,韩国的负面评价正在增加,或者说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光环有所褪色。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文化输出的饱和效应、社会内部问题的显现、地缘政治的微妙影响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一个国家的好感度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其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大家的赞,用知乎这么久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真的很开心,看到大家支持我的做法,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我在延边州的基层派出所工作,延边是中朝边境,也是朝鲜族自治州,所以韩国人特别多。

有一天晚上接到报警说某某练歌厅有人被打。我们到现场以后,询问了大概情况,得知是练歌厅客人把陪酒的服务员打了,打人的说话口音是朝语,当时就是以为喝多了自我膨胀打了人,进所里清醒一下就好了。

双方带回了派出所。在人身检查室对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的时候,嫌疑人腆着他的大饼子脸,小三角眼充满着不屑,用夹生的汉语说了一句:我是韩国人,你们不能关我,我要打电话给大使馆,投诉你们。我愣了一下,当时就想你个老棒子装什么大尾巴狼,谁给你的勇气在这叫板?美爹?还是你的大韩民国?

我马上变了脸,对他大声说:韩国人在中国触犯法律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你现在在中国,就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我对你警告三次以后,如果你还拒绝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对你使用强制措施!并且将你遣送回国。

然后,然后他就软了,说他愿意跟被害自行调解,赔多少钱都行,我对他说,调解是公安机关赋予你们的权利,我们现在不想让你们调解,针对涉外事件我们必须严肃处理。之后我们把他关在侯问室,让他体验了一把住共产主义单间。

第二天一早,按正常涉外处理,永远也忘不了他被外事办带走的时候无助的小眼神,恐怕他这辈子在想来中国就费点劲了。

你说你个连主权都欠奉的国家,哪来的自信呢?

user avatar

前几年我家楼上住着一对50-60岁的老夫妻,女的是朝鲜族会汉语,男的是韩国人不会汉语。经常半夜11-12点多回家,拖桌子拉椅子掉东西制造各种噪音。那时候我孩子还小,经常被吵到。我联系物业去警告过他们几次,也是当时奏效,第二天依旧如此。矛盾越积越深,某天半夜我忍受不了噪音,上去客客气气的敲门找他们理论,无论我怎么说他们都不敢开门,隔着门问我是谁要干嘛,我把我需求明确的表达了,并警告他们不用再半夜制造噪音,否则下次我不会这么客气的敲门。但是仍然无效,冲突终于在一个深夜爆发。应该是半夜11点半了,他们在叮叮咣咣的不知道搞什么,看着辗转反侧的孩子和唉声叹气的媳妇,我一股火顶上脑门。拿出给孩子砸核桃的斧子就上了楼,哐哐哐的砸门,2人一开始不出声装不在家,搞得我更火大。连踹带砸,后来出声问我是谁要干啥,我就说我要去他家串个门,看看在家干啥这么热闹。砸了10分钟吧,老头儿把门开了个小缝儿。我一把把门拽开了,提着斧子就进去了。老头还在那不服气的哔哔,老婆子赶紧让他闭嘴问我是谁要干嘛。我提着斧子质问他们为什么天天半夜闹噪音,为什么不听之前劝告依旧我行我素。老婆子跟我解释他们开了个饭店回来的晚,以后会注意动作不制造噪音,之前到劝告推说老头不懂中文可能没听懂。火气顶的我浑身发热,在他家怒气冲冲的给他们普及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适度的威胁。结果













不到3个月他们搬走了

user avatar

在苏联解体前,中国与日本zf关系非常好。

一个是经济第二,一个联合国五常。互补起来非常好。

但是苏联解体后,就不行了。

是日本人突然变坏了吗?

不,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进行了转变。而日本只是美国的一条哈士奇。

所谓的中日矛盾实质是中美矛盾。

如果不看历史,我们这群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男孩子能有多讨厌日本?至于我们看的历史大多是政府想让我们看到的历史。


至于韩国,

中韩也没什么矛盾,什么萨德事件的对韩制裁。

其实不过是中国惹不起美帝,只好拿棒子撒气。

但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男权社会。

女人有多喜欢欧巴,我们就多讨厌棒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