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大家族,宋子文他们这些人解放后为什么在国外过得很拮据?

回答
“四大家族”,特指国民党统治时期,与蒋介石政权关系密切的四个显赫家族:孔家、宋家、陈家、蒋家。其中宋子文作为宋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与孔祥熙(孔家)、陈立夫、陈果夫(陈家)、蒋经国(蒋家)等人的联系,构成了“四大家族”的核心圈。

那么,为什么像宋子文这样的“四大家族”成员在解放后,会过得相对拮据呢?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详细梳理:

1. 政治上的失势与资产冻结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影响: “四大家族”的权势和财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民党统治的基础之上的。随着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战败,并于1949年退守台湾,他们赖以生存的政治根基彻底崩塌。
财产被没收与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政权对国民党政府时期被认为是通过不法手段聚敛的财富进行了清算。许多与国民党政府关系密切的个人和家族,其在中国大陆的资产都遭到了没收或冻结。
宋子文的资产: 宋子文在中国大陆拥有庞大的资产,包括银行、地产、公司股份等。随着解放军的推进和新中国政权的建立,这些资产绝大多数被没收。即便是在撤退过程中,他们能够带走的也只是有限的一部分,而且很多海外资产也因为政治原因被冻结或受到限制。
其他家族成员: 即使是宋子文的亲属,例如他的妹妹宋美龄(蒋介石夫人),虽然她个人在台湾和海外仍有一定财富,但她在大陆的很多私人财产也受到了影响。孔祥熙、陈氏兄弟等家族成员在中国大陆的资产也同样面临被没收的命运。
海外资产的受限: 虽然他们撤退到海外,但并非所有海外资产都能顺利变现或自由支配。有些国家出于政治考量,对国民党高官的资产也采取了限制措施。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自身投资能力的下滑,也可能导致海外资产的缩水。

2. 经济上的来源中断与转型困难

失去“官方经济”的支撑: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四大家族”通过掌控国家的金融机构、重要产业,以及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进行经济活动,积累了巨额财富。这种“官方经济”的模式一旦中断,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财富来源。
缺乏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能力: 他们所熟悉的经济模式是基于官僚资本和特权经济。当他们流亡海外,面对的是与中国大陆截然不同的国际市场和经济规则。许多人缺乏在自由市场中进行有效投资和经营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在新环境中重新建立起稳定的经济基础。
宋子文的投资: 宋子文虽然在经济领域有一定才华,但他在海外的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他尝试过投资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但并非所有投资都获得了成功。时代的变迁、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都给他的投资带来了挑战。
个人消费习惯: 长久以来养成的奢侈生活习惯,也使得他们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一旦收入来源中断,而支出维持不变甚至更高,自然会感到拮据。

3. 政治上的孤立与国际环境的变化

与台湾政权的复杂关系: 虽然国民党退守台湾,但“四大家族”与蒋介石政权的关系并非总是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蒋经国主政后,对旧势力有所整顿。宋子文等人在台湾的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甚至受到排挤。这使得他们在台湾也难以获得经济上的支持或政治上的庇护。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随着冷战的深入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国民党政权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并非稳固。一些国家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度也在摇摆。这使得“四大家族”在海外的活动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与新中国的关系: 虽然新中国对“四大家族”进行了清算,但部分家族成员与新中国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间接的联系和潜在的缓和空间(例如宋庆龄与宋家其他成员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并未能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援助。

4. 家族内部的财产分配与继承问题

财产分割与分散: 即使在大陆时积累的财富,在撤离时也无法集中带走,且后来被分割或用于家族成员的逃亡费用。到海外后,如果家族成员之间在财产分配上存在分歧,或者有人挥霍过度,也会导致整体经济状况的下滑。
继承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成员的经济状况也可能与第一代有所不同。如果继承者缺乏理财能力,或者家族内部的经济支柱(如宋子文本人)年事已高或去世,那么经济上的拮据就可能更加明显。

总结来说,宋子文等“四大家族”成员解放后在国外过得拮据,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政治根基的彻底丧失 是最直接的原因。
中国大陆资产的没收与冻结 切断了他们主要的财富来源。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缺乏有效转型的能力 使得他们难以重新积累财富。
与台湾政权关系的疏远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 限制了他们获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
个人消费习惯与继承问题 也可能加剧了经济上的压力。

需要强调的是,“拮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比于他们在大陆时期拥有的巨额财富和奢华生活,他们后来在海外的生活方式可能确实发生了显著的下降。但“拮据”是否到了“一贫如洗”的程度,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些家族成员,如宋美龄,在台湾和海外仍能维持相当体面的生活,但与她曾经拥有的权力带来的物质享受相比,可能也会感到“拮据”。而对于像宋子文这样直接失去政治经济支柱的人来说,晚年经济上的不宽裕是完全有可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都被老蒋制造的通胀给吃掉了,原汤化原食。

民国懂王、先总统 蒋公介石在短短几年内连续制造了两次可怕的大通胀,一次是法币大贬值,一次是金圆券大崩溃,两次崩溃基本上把中国“市民”阶层的生活全都干崩了——至于农村,由于可以回归到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状态,因此受到的冲击反而要更小一点。

在恶性通胀这种超级大杀器面前,纵然是孔宋两家也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孔祥熙1941年从中央银行透支了3000万法币,用于发展自家的裕华银行——如果1942年2月中央银行的挂牌汇价来计算,孔祥熙从中央银行透支的这三千万相当于150万美元,然后法币一路贬值,到了1946年这透支的三千万法币仅合美元不到20万。

最骚的是后来法币全面崩盘,党国发行金圆券,按照兑换比例,这三千万法币仅仅相当于金圆券10元。等到日后金圆券再崩溃的时候,这10元一文不名,只能去擦屁股。

那么问题来了,你说这孔祥熙当年透支的三千万法币,到底是按找150万美元算合适啊,还是按金圆券10元算合适?

所以发现问题在哪了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货膨胀把这些人的财富全都消灭了,除了黄金和美元以外,只有各种实物资产和不动产是保值的——可国民党大军一败,这些东西全都姓共了啊。这就好像是一个人贪污了十亿,然后他鬼迷心窍十倍杠杆投资了比特币,结果遇上庄家砸盘血本无归,个人资产一夜清零——你不能因为他现在一穷二白了就认为他过去贪腐的事实不存在了。

作为军事鬼才,老蒋失败的速度实在太快,快到大家完全来不及好好把自己吃下的东西消化吸收就被人一拳怼到了肚子上,全都吐了出来。实际上孔宋之流的贪腐能力就整个民国来说都称得上是震撼人心,即便在欧美友邦,也是赫赫有名。

举个例子,1942年中美签订五亿美元借款合同,其中2亿美元用于担保发行公债,帮助重庆政府回收法币,稳定金融形势。大家开始觉得这U.S. Dollar 做保的公债一发行,你们还不得抢疯了啊?

公债以美元为基金,本固息厚,稳如泰山;国人踊跃认购,功在国家,利在自己[1]

结果发了半天,剩下一堆。群众表示我们不了解美元,但了解你老蒋——你发的债,有个P的信用啊?过几天通胀一起来这点钱就是狗屎,不如趁着没贬值赶紧能买点啥买点啥。

老蒋表示这不成啊!你们这哪是打我老蒋的屁股啊,分明是在打我美国友人的脸啊!这要让美国朋友看见这点子公债都发行不出去,莫名惊诧,国将不国啊!所以后来老蒋硬是亲自下达手令(手令虽迟但到),要求各地强行摊售公债!

关键时刻,老蒋的连襟、财政部长孔祥熙出手了:还是让我来为你分忧解难吧。你这公债不是卖不出去么?来,我带人包圆了。

这里面的诀窍在于美金公债从自1942年5月1日开始发行,当时法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是20:1.然而从1943年开始法币逐渐崩溃,1944年老蒋打出史诗级的豫湘桂大溃败后法币彻底完蛋,黑市上与美元的汇率已经变成了约600:1,但是呢……

但是由于当时美国援助和大兵已经进驻中国,为了更好地从美国人身上讹钱,老蒋坚持20:1的汇率一百年不动摇。所以这就为有心人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原本滞销后返还国库局的美金公债在孔祥熙的操作下,以“调剂同人战时生活”的名义,被认购了。

1944年1月,美金公债在重庆黑市上能买到250法币一张。如果你有关系,能认购到这些没有出售的美金公债,那么恭喜你了朋友,你只需要填个单子,以20:1的汇率认购这美金公债就行,然后一转手,在黑市上倒卖出去,直接做中间商赚差价,甚至都不需要掏腰包。

孔祥熙表示这算啥啊?老蒋还得谢谢咱呐!咱帮他保全了国际信誉啊!

(美金公债)历时已一年有余,而售出之数尚未及半,不仅发行之目的未达,而对外观感亦多不利,近来美方对此颇为注意,屡来询问。故觉如不筹维办法,将来再请援助恐有妨碍。反复思维,惟有宣布结束,以顾全政府之信誉。[2]

这事前后经过数次举报,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连美国电台节目都在讨论这事了,老蒋才下令彻查。最后查来查去,发现无论孔祥熙怎么抵赖,都有1660万美元的公债不翼而飞,老蒋甚至在日记里记录了这事:

美金公债案:甲、各省市售出四千三百万;
乙、国库局交业务局五千四百万;
丙、预售户有收据者只四千二百万;
丁、尚差数一千六百六十余万元。[3]

记住,这1660万美元的公债去向不明,是老蒋掌握的情况,外界根本无从得知。大家通过不同渠道掌握的数字相差很大。而闹得最欢的傅斯年等参政员虽然知道这其中一定是存在贪腐的,却并不知道孔祥熙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运作的,更不知道他到底从中搞了多少钱。而孔祥熙在老蒋面前则一口咬死,就是不吐,有招老蒋你想去——老子给你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筹措军费,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有本事你把我弄死,看你大姨子挠不挠你就完事了。

陈赓雅、傅斯年等参政员虽然揭开了美金公债舞弊案的盖子,提出了1100多万美金债券去向不明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掌握到此案的关键证据,即所谓预购客户16601670美元债券的真正买主。……目前参政员并没有掌握核心资料,而且也缺乏必要的证据。但是若要深查下去,顺藤摸瓜,真相必将大白。而此案一旦曝光,对于“党国”的利益和家族的声誉,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此蒋介石考虑再三,决定将此案迅速了结,不让它再扩大下去。[4]

最后的结果是孔祥熙被老蒋逼着辞职了事,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奉命去进行调查,其调查内容中完全不提1660万美金公债的去向,仅仅回复了傅斯年等参议员关心的所谓1100万美金债券去向不明案——问题是这1100万的去向其实是明确的,其中910万由各行自购了,35万由各行职员自购,只有200万被预定户购去,这个手续上存在一点小问题,因此最后的调查结论是各行职员自购的债券那显然违规了,手续存在问题的那200万也违规了,所以需要追回,并惩戒相关办事人员。至于孔祥熙搞没那1660万,你们也没提,我也不说,就这么过去了。

这1660万美金公债,当时如果换成法币,高达数百亿——最后老蒋一个恶性通胀,全部归零了。因此当时大伙拿到钱之后流行的手段是赶紧囤积紧俏物资,或者购置不动产,可问题在于解放军打过来之后,这些物资和不动产全都没了!

咱们举个例子,当年蒋经国上海打虎,最后碰上了孔令侃名下的杨子公司,铩羽而归——然而国民党内部的其他派系却在蒋经国铩羽而归之后继续战斗,表示要跟孔宋两家死斗到底。并且顶着老蒋的调停把扬子公司的底给掏了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份1.2万字的《纠举书》

《纠举书》提出:扬子公司囤有西药、颜料、化妆品、玻璃质日用品等,共三四千箱;另有与扬子公司关系密切之利所存新小汽车75辆、卡车10辆。以现货从低估计,约合金圆券二千万元以上,折合法币六十万亿元,约合其第二年注册资本的6万倍,“要非该公司总经理孔令侃具有特殊权势,巧取豪夺,谁能相信?”——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记住,金圆券二千万元以上,法币六十万亿元——这些其实是西药、颜料、化妆品、玻璃质日用品和几十辆小汽车的估价。如果没卖出去,这些东西最后都得姓共;而如果卖了出去却没及时换成黄金美元的话,那最后的下场就更惨了:1949年5月,一石大米价值4亿多金圆券,两千万金圆券?擦屁股吧。

而兑换黄金也好,兑换美元也罢,在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都不是可以无限兑换的。总归是要受制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这就好比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蓄水池,下边烈火烹烤,水面沸腾,大家都知道只有尽快把水从管道放出,流到另外一个冷池之中才能把水存下,可偏偏这个管道非常之细,即便你开足马力,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绝大部分的水最后都被煮干。

然而事后有人指着冷池中剩下的那点水大肆叫嚣:“不是说曾经有很多水吗?在哪里?明明只有这么一点!”那就纯属是又( )又( )了。

彩蛋:

老蒋要求彻查“美金公债案”后,最讨其欢心的孔祥熙之女孔令仪曾两次与老蒋密谈,谈话内容不得而知,然而日后宋美龄赴美,一应开销全由孔令仪承担;1994其妹“孔二小姐”孔令伟因病过世,其遗产由孔令仪继承,12年后台湾税务部门要求孔令仪补足遗产税及罚款,高达1.57亿元。

“生活拮据”

参考

  1. ^ 《节储成绩优良》《大公报》(重庆),1942年5月6日第3版
  2. ^ 《孔祥熙致蒋介石呈文》(1945年10月9日),蒋中正档案:特交档案2080∙109,02/02。
  3. ^ 蒋介石日记·1945年·杂录
  4. ^ 郑会欣.美金公债舞弊案的发生及处理经过[J].历史研究,2009(04):99-123+191-192.
user avatar

你对拮据有什么误解……

user avatar

???

无语了都

陈家是养鸡不假,可他养了两亿只鸡啊, 这不就是一个超大型养鸡场吗? 你说他没钱? 那只是没他以前富而已

宋子文过的很拮据,靠炒股赚钱? 先不说他担任果党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以及他名下那些公司存的钱都跑哪去了, 就说他的三个女婿,个个人手一个大公司,尤其是二女婿的杨家,更是菲律宾的著名财阀,你说他炒股我信,过得拮据? 我就呵呵了

还有,宋子文晚年炒股这一说法来自其长女宋琼姬, 原话是,宋子文逝世后并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只留下了几个股票……

另外,宋孔家族在美国并不是过的很惨, 他们仍活跃在美国政坛,宋子文和孔家一直都资助总统竞选,还曾因为资助的对象是对手而发生矛盾,

宋子文逝世时,美国总统还曾给宋氏三姐妹发去邀请函,欢迎其参加葬礼……

现在,宋孔家族后代很低调了,但仍然是财阀,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就现在仅知道的宋庆龄侄子宋仲虎,不仅是美国矿泉水企业龙头老大,还是美国至少九个公司的董事, 其它后代并不清楚

所以,说宋孔家族过得很拮据的,只能说那啥了

user avatar

拮据?

当时《纽约时报》曾作了如下报道:


“国民党说,宋子文这位世界上巨富之一,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回到受共产党威胁的小岛。这个岛屿是蒋委员长他原有的亿万人口大国所剩下的全部地盘,就只是这块避难所。宋子文一年前在南京政府迁往广州前不久离开中国。当时,有人提出要宋子文把他的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卖给国民党事业的动议。据说,他的财产分散在法国、南北美洲、南非以及这条线的一些银行里。迄今,如此间公众所知,他没有理睬这些请求,匆匆离开广州。蒋介石邀请宋子文去台湾,一是考虑到他同美国的特殊联系,二是想从这位世界巨富腰包中捞些资助,三是蒋宋之间虽有矛盾,但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上毕竟是一致的。”

在美国,宋子文把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经营他那日益扩大的金融帝国。宋子文在曼哈顿住了一段时间。不久,离开曼哈顿,在长岛购买一套豪华的住宅。在美国的华人中间,有这样的街谈巷议,说宋子文在长岛家里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宋子文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因为他是在美国的最有势力的中国实业界巨头,不少“坏人”靠他生活,一个被美国中央情报局雇为分析人员的中国学者向外披露:“这倒不是说宋子文本人是个危险的人。而是说,只要他轻轻说一句话,对中国人的堂社、辛迪加、中国银行以及一些其他叫不上名的恐怖组织的对象,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宋子文的小弟弟宋子安在1950年以后就被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列为“下落不明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同他失去联系。实际上,他在旧金山,在那里资金雄厚的广州银行做董事长,直到1969年2月死去。


宋子文的二弟宋子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处理租借物资。他的家业在纽约市。后来,他变成一个神秘的人物。华盛顿的有关人士说,子良在50年代当过财政部的秘密顾问。他具体干些什么,他们不愿说。但是,财政部的人士则否认这种说法,他们宣称,在他们的档案中根本没有叫宋子良的人。

宋子文的灵柩,当时曾停厝于纽约州北部的佛恩崖公墓的地下室,据说是“以备将来安葬”。纽约的报纸报道宋子文留下的财产只有“一百万美元”。这笔钱将分给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在伦敦、巴黎、莫斯科和东京,在里约热内卢、香港、约翰内斯堡,在马尼拉、台北和北京,许多人的反应是一笑置之和不断摇头。


有关宋家的财富,据一位美国记者披露,他们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总积蓄已超过30亿美元。《大英百科全书》曾称宋子文为“世界首富”

_________________

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看起来相对没那么富,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在捞钱手段上,本身就不如孔宋。


他们是管党务系统,蒋家天下陈家党


原因之二,两陈捞的钱物,大多在国内,固定资产不好搬动,能带得只有美元、金条这类。


两陈不像孔宋那样,早早的布局海外。

当年杜鲁门利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财政部调查后,看到资料气到大骂“贼!他们都是一群贼!!一群可恶的贼!!!”

那份资料里面也是孔宋两家的财产,两陈在美国没什么钱,自然也调查不到。


所以国民党在大陆失败之后,两陈是先跑到台湾,在蒋介石整肃CC系后,陈立夫去美国后,能掌握的钱也不多。


但就是这个不多,陈立夫光买养鸡场就花了4万多美元

之后又是卖皮蛋,后来和当地的华人共同组合了中国食品公司,辣椒酱、粽子被冠以“立夫”品牌。

这四万美元能是陈立夫的全部家当?

user avatar

对外宣传刻意低调和拮据两回事。就说陈立夫,退一万步说从大陆出逃一文没带,流放美利坚后, 蒋公光特别费可是五千刀五千刀的发,和胡适博士一档,上世纪五十年代这还能拮据?

1951年5月15日, 蒋公致电俞国华,送陈立夫、胡博士等5000刀:

俞国华同志:代送于斌、于竣吉、胡适之、陈立夫各位美金洋各五千元。中正。十五日。

1952年6月19日, 蒋公致电俞国华,送陈立夫、胡博士5000刀:

俞国华同志:请发陈立夫、胡适之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代送为盼。中正。

1953年7月17日, 蒋公致电俞国华,送陈立夫、胡博士5000刀:

俞国华同志:代发陈立夫、胡适之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又托谭伯羽兄代汇德友鹰屋君叁千元为盼。中正。

1954年12月6日, 蒋公致电俞国华,要求给陈立夫、胡博士年终5000刀:

俞国华同志:本月中旬或须拨发用美金三十万元,望先筹备,届时侯电拨付可也。又胡适之、陈立夫二位各五千元,顾大使一万元,吾弟三千元待年终如数分送为盼。中〇。亥鱼。

1955年5月11日, 蒋公致电俞国华,送陈立夫、胡博士5000刀:

俞国华同志:本月底发胡适之、陈立夫二君美金各五千元可也。中正。辰真。

user avatar

1949年后,四大家族过的可不拮据。

1946年,孔祥熙已有了迁居国外的打算,他清理变卖了一部分家产,把能带走的东西尽量迁移到国外去。1947年孔祥熙远走美国,到美国后,在纽约郊区花160多万美金买下了一幢高级住宅。同时,孔祥熙还在纽约百老汇大街一家酒店,长租了一个房间,每天租金150美元。这一天的租金,比美国工薪阶层一月的收入还高。

孔祥熙把家中的商业交给儿女孔令侃、孔令伟、孔令杰来打理,主要从事石油、建筑、股票、期货、批发等业务。虽然人在美国,但是孔祥熙一直图谋东山再起,同台湾方面的联系基本没有停止。当时来往于纽约的国民党要员一般都要到孔宅拜访,宋美龄到美国也必到孔家下榻。1956年孔祥熙的妻子宋霭龄回到台湾,蒋介石与宋美龄都出场迎接、长叙,不少人为之捧场。

1962年10月23日,孔祥熙以为76岁的蒋介石祝寿为名飞抵台北,在松山机场受到蒋介石、陈诚、张群、于右任等大员的隆重迎接。在回台的昔日国民党政要大员中,数孔祥熙受到的礼遇最为隆重。

同年11月下旬,孔祥熙入住民总医院治疗白内障,蒋介石、宋美龄先后到医院探视问候。在台湾生活了3年多时间后,孔祥熙于1966年再度离台赴美就医。返美后,搬进了长岛的一座别墅居住。

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病死于纽约医院,时年88岁。台北方面派来了由宋美龄、蒋纬国等5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孔祥熙葬礼,并带来了蒋介石手书的“为国尽瘁”的挽幛!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储存的宋子文档案记载,宋子文在1945年春季曾打算在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以应答各方责难,事先他征求了包括时为律师后为国务卿的杜勒斯以及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的意见,他们一致建议保持沉默,以免造成事态的扩大与渲染,但宋子文还是接受了友人科尔伯格的建议,由宋授权美国政府公布他在美国的财产状况。在宋氏档案中,有宋子文的财产文件,包括银行存款、股票、房地产、财产委托书以及在纽约遗产法庭关于宋子文遗产分割的执行书,遗产分割执行书显示,1940年左右,宋的银行存款及股票以及父母赠予的遗产计为270多万美元。1971年4月25日,77岁的宋子文在美国的家中用餐时,不想被一块鸡骨头卡住喉咙窒息而死,事后,美国政府对他在美国的财产情况进行了详细核查,包括财务、银行存款以及房产,共计有800万美元,除去应缴税额后,宋子文的家产不足600万美元。

陈果夫主掌中国农民银行后,便以其金融上的优势,开始角逐工商界,他采取接收、投资、入股等各种手段,把一个个工商企业夺过来,由CC派所控制,而且美其名曰“党营事业”。

所谓“党营事业”,是由国民党直接经营管理的工商企业。“党营企业”标榜的是为了解决国民党的经费问题,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到1947年,二陈兄弟接收的日伪大中型企业达80多家,这样,一大笔日伪财产落人二陈之手,奠定了“党营事业”的基础。

除了接收日伪财产外,陈果夫开展“党营事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其金融优势,投资工商业,通过投资,逐渐控制这些企业,最后全部拉过来,成为陈记企业。

与此同时,陈果夫还将原来由国民党党务系统所控制的新闻、文化、出版、广播、电影等事业统统改为企业性质,从原来由国库支付开支变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由此而建立了“党营”文化事业的系统。

二陈的这些所谓党营事业,由于有行政权力的支持和强大的金融优势,他们垄断原材料,垄断商品市场,欺行霸市,投机倒把,大发横财。

1950年3月,蒋复职“总统”之后,第一个拿行政院开刀,阎锡山这个院长引咎辞职,随后蒋开始指定九人研究国民党的改造方案,实际上就是想对二陈动手。这期间,陈诚在不同会议场合就对CC系发难。当时就有人说:国民党失败,党政军三方面都应有人负责,党的失败就该由陈氏兄弟来负。1950年7月中旬,蒋介石下令免去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的职务,裁撤由陈果夫任董事长的“中央合作金库”与“中国农民银行”两个办事机构;同年7月21日,蒋约见国民党全体中常委谈话,点名批评了二陈,并宣布“党即应改造”。7月26日,蒋又宣布“中央改造委员”与“中央评议委员”名单,陈立夫榜上无名,陈果夫仅是挂名“评议委员”。紧接着,8月初,蒋又改组原由陈果夫任董事长的农业教育电影公司,由蒋经国接办,至此陈氏兄弟在台湾再也没有什么职务了。陈果夫已病重躺在床上无法动弹,陈立夫则决定带着家人赴美国。

user avatar

事后来看,美金公债案那个CASE最厉害的一条是承诺十年后还本,还的是美元。

所以孔祥熙A的那一千多万美元,要害在于1942年1美元对20法币的公债销售价,到了1943年法币贬值了十几倍之后简直和白送一样。

在黑市价1美元兑换260法币的背景下,孔祥熙领着人把剩下的四千多万债权额度继续按1:20内售。

那么只要等到1952年国民政府还认自己的金融信用,那么这批美元就得老老实实还给购债人士。

其实老实人在这一波操作的开始就充分认识到了没本事会被赖账的社会现实,买到了就转手出售,导致该债券一度略有下跌,1美元债券只值18、19法币。

所以美金公债案这一千多万刀,孔祥熙是老老实实地A到了手里,除非老蒋把这一亿刀全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四大家族”,特指国民党统治时期,与蒋介石政权关系密切的四个显赫家族:孔家、宋家、陈家、蒋家。其中宋子文作为宋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与孔祥熙(孔家)、陈立夫、陈果夫(陈家)、蒋经国(蒋家)等人的联系,构成了“四大家族”的核心圈。那么,为什么像宋子文这样的“四大家族”成员在解放后,会过得相对拮据呢?这其中.............
  • 回答
    历史书上将宋四家中的“蔡”指代为蔡襄而不是蔡京,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艺术成就与影响力的根本区别: 蔡襄(10121067): 蔡襄是北宋中期非常重要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和政治家。在书法方面,他继承了唐代以来帖学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楷书雄浑端庄,行书流畅典雅,尤其以.............
  • 回答
    “水浒传”里四大起义军联合,能否击败宋王朝?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捋一捋。咱们不能光看书里的描绘,还得结合当时的北宋是个啥光景,才能把这事儿说得透彻。先说这四大起义军,书里头描写的差不多是:1. 梁山泊: 这是最有名气的,头领百十来号,个个身怀绝技,有林冲、武松、鲁智深这样的猛将,也有吴用、.............
  • 回答
    谈到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权力、财富和腐败的紧密结合。蒋宋孔陈,这四个姓氏的联姻,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国民党政权,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他们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全都贪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去历史的滤镜,更细致地审视。“四大家族”的崛起与权力网络首先,.............
  • 回答
    在美国,关于“四大家族”能否购买重型军火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并不完全准确的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大家族”这个概念在美国的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什么,以及美国对于个人或机构购买重型军火的法律规定。“四大家族”在美国的语境在美国的流行文化和一些阴谋论中,“四大家族”通常指的是几个在历史上拥有巨大.............
  • 回答
    “四大家族”这个概念在台湾的语境下,通常指的是战后初期,国民政府迁台后,掌握大量资源并对台湾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几个政治与经济势力。它们之所以没有像人们可能担心的那样“继续鱼肉百姓”,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时代背景、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环境的演变以及民间力量的崛起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鱼肉百.............
  • 回答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四大家族具体犯了什么罪行能够导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通过小说中层层铺垫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犯下的罪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人伦等各个层面,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覆灭。以下是对四大家族可能犯下的罪行.............
  • 回答
    要探究哥谭市最早是猫头鹰法庭还是四大家族掌权,这其中的历史脉络相当复杂,而且许多细节在漫画的演变过程中也有所不同。但根据主流的DC漫画设定,我们可以梳理出大致的线索。从根源上讲,猫头鹰法庭(Court of Owls)才是哥谭市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掌握者”,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哥谭建城的初期。 而四大.............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由中国学者提出,用以概括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个说法受到当时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侧重于那些拥有独立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文明。根据这个标准,通常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视为“四大文明古国”。希腊文明之所以通常.............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文明发展的宏观视角。确实,从“四大古文明”的定义来看,古中国通常指的是黄河文明,其早期阶段相比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古印度,起步时间稍晚一些。然而,“晚”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中国文明的独立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在别的文明蓬勃发展的这段时期,古中国在发生着.............
  • 回答
    “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然而,如果从“无限开发价值”的角度来审视,确实会发现《三国演义》在许多方面展现出更为突出的潜力。这并非否定其他三部名著的价值,而是从商业化、再创作、跨界融合等角度,分析《三国.............
  • 回答
    将中国的四大名著放到世界文学史上进行定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地位、艺术成就、文化影响力、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程度。以下将详细阐述四大名著各自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总体概述: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说“凑数”其实有点夸张,但如果从文学价值、影响力以及流传度等方面来衡量,很多人会觉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在“四大名著”的队列里,似乎不如《红楼梦》和《西游记》那么“稳固”或“突出”。咱们一篇一篇地捋一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先说说《红楼梦》.............
  • 回答
    要说四大名著里让人“笑出腹肌”的桥段,这可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虽然咱这几本书都是讲家国大事、人生哲理的,但作者们笔下的各种神仙操作和人物性格,那真是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三国演义》里的“智商下线”与“神操作”说起《三国演义》,你可能会先想到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要论搞笑,那得看.............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套话,直接聊点实在的。你想知道大厂HR眼里的“好简历”到底长啥样,对吧?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但也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咱们就拿BAT(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但大厂思维还是能代表一部分主流)或者其他一线科技公司的HR视角来聊聊。他们每天要看海量的简历,你的简历就得像在.............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这种说法是否成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四大文明古国”的定义以及“文明延续”的内涵进行一番梳理和辨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通常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是指: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也常被泛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古印度文明(通常指印度河.............
  • 回答
    四大行同步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这释放出的信号绝非单一且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宏观经济调控的意图、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境况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如果只看到“房贷利率下降”这几个字,那未免过于肤浅。深入剖析,你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多层次的“组合拳”。首先,这是对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积极回应。近一段时间.............
  • 回答
    “四大”之所以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非偶然,而是由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学术声誉、广阔的职业前景、精英化的教育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卓越的学术声誉和世界级水平的教育质量这是“四大”最核心的吸引力所在。它们通常指代国际上顶尖的.............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它们都曾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星辰,孕育了辉煌的文化、科学和政治体系。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这些古老的文明,尽管各自拥有璀璨的过去,却无一例外地未能以其原始形态延续至今,并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复杂因.............
  • 回答
    “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实习,有没有内推机会啊?”这个问题,估计是不少正在求职路上的小伙伴们心中的那团火,熊熊燃烧着。我刚经历过一轮四大的实习申请,所以对这个问题还算有点发言权。要说能不能内推,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非常管用!不过,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一句“找人投简历”那么简单。内推这事儿,说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