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拜登给戈尔巴乔夫祝寿?

回答
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时间点很重要。拜登总统在戈尔巴乔夫迎来90岁生日(2021年3月1日)时向他致以祝福。这个时间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淡出公众视野、身体状况也相对不佳的时候,但他的历史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这种祝福,即便只是形式上的,也代表了美国对一位对世界秩序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领导人的官方认可。

其次,拜登个人的历史观。拜登总统本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他亲历了冷战的结束,也看到了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他深知戈尔巴乔夫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无论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都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叙事。拜登作为美国政治的代表,表达对戈尔巴乔夫的祝寿,也象征着美国对那个时代的关键人物的“致意”。这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的尊重,即使历史评价存在争议,也不影响对其“贡献”或“影响”的承认。

第三,对戈尔巴乔夫历史作用的复杂评价。戈尔巴乔夫无疑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俄罗斯国内,很多人将苏联解体、国家衰弱归咎于他,认为他“出卖”了国家利益。然而,在西方国家,他被普遍视为结束冷战、促进民主化进程的关键人物。他推行的“新思维”和“公开性”、“改革”政策,虽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也避免了一场可能更加血腥和灾难性的对抗。

拜登的祝寿,可以看作是一种美国视角下的历史解读。在美国看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积极的,它终结了冷战带来的长期对峙,缓解了核战争的威胁,也为东欧国家带来了自由和独立。所以,在这种视角下,向他祝寿是一种对这位“结束冷战英雄”的肯定。

第四,象征意义和外交姿态。即使戈尔巴乔夫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他的名字仍然是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紧密相连的符号。拜登的祝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外交姿态,表明美国仍然关注国际历史的进程,并且愿意承认那些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改变的领导人,无论他们的国家是美国的盟友还是曾经的对手。这可能也包含着一种对俄罗斯的微妙信息,即美国看到了俄罗斯历史中不同于西方叙事的复杂性,但同时也在重申自己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五,与当前俄乌冲突背景的对比。虽然拜登祝寿是发生在俄乌冲突之前(尽管冷战后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直存在),但现在回看,这种祝寿更是凸显了历史的吊诡。戈尔巴乔夫终结了冷战,试图构建一个更和平的世界秩序,而他所领导的国家如今却又陷入了与西方国家以及邻国的严重冲突之中。这使得人们在回顾戈尔巴乔夫的功过时,更加添了几分复杂和感慨。

总而言之,拜登给戈尔巴乔夫祝寿,并非简单的个人情感表达,而是包含了美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认知,以及一种象征性的外交姿态。这是一种承认戈尔巴乔夫在塑造现代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的方式,即使这种角色的评价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差异巨大。它让我们思考历史的走向、领导人的抉择,以及那些不可逆转的时代变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精英之间的商业互吹咱就别看了,来看看俄罗斯屁民的看法[1]

首先是投票区:

接下来是评论区:

布什、拜登给戈尔巴乔夫祝寿,是出自真心——美国精英真心感谢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解体;

普京给戈尔巴乔夫祝寿,是出于无奈——俄罗斯的诞生要感谢戈尔巴乔夫,否定戈尔巴乔夫就是否定俄罗斯;

但这些精英跟屁民有鸡毛关系?人苏联再差劲,好歹给屁民分房子住呢。于是屁民骂戈尔巴乔夫都不顾评论区礼仪了,什么脏词烂句都往出甩,搞得我还得先筛选些好翻译的……

参考

  1. ^ https://vz.ru/vote/result/1868/
user avatar

最近没什么新闻看,瞄了一下DW的评价。

DW说,戈尔巴乔夫在新冠期间住在医院,以防万一,他计划和他的助手和同事进行视频通话,他的助手在戈尔巴乔夫的基金会祝贺他,戈尔巴乔夫还和世界各国领导人交谈,并且“阅读全世界仰慕者的消息”

默克尔表示戈尔巴乔夫为了结束冷战和德国统一作出贡献。

普京表示戈尔巴乔夫是“现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对我们国家和实际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W表示,戈尔巴乔夫在“帮助结束冷战”以及“旨在结束苏共对权力垄断”的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享誉世界”。

然而,DW也承认,“许多俄罗斯人仍然认为他对苏联崩溃负有责任”,并且同时承认“苏联崩溃导致毁灭性的经济崩溃和多年政治动荡”。

从上面可以看出,外国人非常感谢戈尔巴乔夫。

亲民主的力量也将他视为自由的象征

拜登给戈尔巴乔夫祝寿


从上面可以得出

俄罗斯的执政者感谢戈尔巴乔夫。

亲民主力量感谢戈尔巴乔夫。

外国人感谢戈尔巴乔夫。

唯独俄罗斯人民憎恨戈尔巴乔夫。


那么谁说了算呢?在西方人眼里看来。

谁说了算不重要,反正俄罗斯人说了不算。

user avatar

美国兔死狗烹至此,着实令人心寒,更打击了公知了猴的士气。

戈尔巴乔夫好歹是帮西方国家活活拆掉苏联的人,光是给美国省下的宣传经费只怕都不知道多少个亿了,结果美国就打发一点演讲费,给个奖,逢年过节祝福两句就完事了?

司马家都不带这么亏待高贵乡公的。

假设戈尔巴乔夫如今身价巨亿,游艇豪宅,贵为西方上宾,而不是如今这样四处走穴,累累如丧家之犬,被欧美打发施舍。那对全球公知了猴是个多大的鼓舞啊。

可惜,美国向来就抠门。比如日本那么替美国叫得那么欢,美国不仅不表扬,还让日本自备干粮的同时,还给自己也备上粮,还时不时要去薅一把羊毛。

对于一些公知了猴也是,绿卡给的不痛快,钱也舍不得给,怎么成嘛。

戈尔巴乔夫这么好的典型都不会推,没一点实惠,美国也真是太抠门了。

user avatar

这就如同“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

除了本国人民,列强们谁不喜欢“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式的领导人?

如果当今的中国依然是慈禧老佛爷的天下,西方列强一定会配合国内的保皇派对老佛爷各种吹捧,说中国除了走君主制这条道路外,没有任何一条道路能让人民安居乐业。

同时各种西方智库还要配合这出一堆论文和报告,主题就一个,多角度的论述“老佛爷治国道路才是大清帝国的强盛之道”。

除了本国人民,列强们谁会喜欢一个把本国利益视作高于一切的领导人?

所以地图头在西方受欢迎和吹捧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user avatar

看见了一个爆笑回答,本来想在评论区呛两声,结果发现已经被拉黑了(就像任何一个反苏壬一样)。

我认为,要反驳反苏壬的春秋笔法,要么找逻辑错误,要么挖掘隐含前提。图中这人的回答本身不是什么严谨的论证,所以我就不找逻辑错误了,挖挖隐含前提吧。

这个小朋友的观点的隐含前提,或者说,他极力想要暗示的东西,无非就是:冷战中一切危害世界和平的因素都是苏联单方面造成的,和它的敌人(北约)无关。这个答主想要暗示,只有苏联才是威胁和平的哪一方,而北约是和平的守护者。

此答主的这种隐含前提的推论就是,只要苏联决定服软,和平就能得到保证。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譬如说,这个答主认为“解散华约”是戈尔巴乔夫为了和平而做出的努力。但事实上北约先于华约数年成立,而华约正是为了抵御北约才成立的。假如我们想追求和平,难道不是应该首先问责北约吗?可这位答主似乎想说,只要华约解散了,世界就和平了,而北约怎么样根本无所谓?假如这个答主认为不稳定因素是苏联单方面制造的,而北约只是被迫抵御华约。那么,当华约解散后北约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应该跟着也解散才对。可事实上,苏联解体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东扩了,世界并没有更加和平。

在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中,A寡头突然退出,然后B寡头兼并了原来A寡头的势力范围,这固然是某种程度上的“全球化”,但这样的全球化难道是令人称赞的吗?当A寡头突然退出导致B寡头唯一的威胁消失,因此表面的对抗暂时消停,这固然是一种“和平”,但难道这种和平是长久稳定的吗?

另外,切尔诺贝利救援的总指挥是瓦连尼科夫,而此人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敌。

最后,身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天职就是为苏联人民争取最大化的利益,而不是以苏联人民作为牺牲的代价来讨好他们的敌人,并美其名曰“为了和平”。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苏联解体的既得利益者,但你们永远也不应该称赞戈尔巴乔夫。

因为,假如冲国哪一天也出现了这种自废武功以讨好西方的戈尔巴乔夫,你,会为他欢呼吗, @茕尘幻梦 先生(女士)?

user avatar

看来过些时候,我也要给川普祝寿,祝词我都想好了:

感谢为削弱霸权做出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user avatar

大美安乐公,冷战终结者,麦当劳代言人,高贵乡公普的共事者,布尔什维克的掘墓人,俄罗斯“人民”的解放者,可不得是西方的大英雄么。

另外,决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了,要对支持我国的参赛者。毕竟,我国要是输了,那可是归命侯的命,想做安乐公也没得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时间点很重要。拜登总统在戈尔巴乔夫迎来90岁生日(2021年3月1日)时向他致以祝福。这个时间点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淡出公众视野、身体状况也相对不佳的时候,但他的历史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这种祝福,即便只是形式上的,也代表了美国对一位对世界秩序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领导人的官方认可.............
  • 回答
    关于“拜登承诺当选总统后就奴隶制给美国黑人进行经济赔偿”的说法,可以明确地指出,这是一种假新闻,或者说是一种被严重误读、断章取义的说法。 拜登总统本人并没有做出过这样直接、具体的承诺。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拜登政府和民主党对奴隶制遗留问题的态度: 承认历史错误与.............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临时授权权力给哈里斯副总统的这件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说起来不复杂,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美国总统在接受例行医疗程序时,会将权力临时移交给副总统,这在美国历史上也不是头一遭了,是依照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一个具体应用。咱们分开来看:第一, 程序本身是什么.............
  • 回答
    密歇根州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确实发生了与计票系统相关的争议事件,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源于软件本身的根本性缺陷,而是特定操作流程中的技术性失误。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事件的背景、技术原因及影响: 一、事件背景2020年大选期间,密歇根州部分县的计票系统在处理邮寄选票时出现了数据传输错.............
  • 回答
    近期,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某些场合表示,如果选举人团投票给拜登,他将离开白宫。对于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总统的选举并非由直接普选票数决定,而是通过选举人团制度来产生。每个州根据其人口分配一定数量的选举人票,候选人需要赢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才能.............
  • 回答
    特朗普对拜登的评价,简单粗暴,直接给出了“史上最差总统”和“F”这样的评语。这无疑是他一贯的政治风格——攻击性强,标签化鲜明。要理解特朗普的这种评价,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是政治对抗的必然产物。特朗普和拜登是政坛上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理念上的水火不容。特朗普的目标是动摇拜登的执政.............
  • 回答
    拜登政府签署行政令,解冻并分配 70 亿美元阿富汗在美资产,其中一半(约 35 亿美元)将赔偿给 9·11 受害者家属,另一半则计划用于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解冻资产的背景与原因: 阿富汗央行资产被冻结: 在塔利班.............
  • 回答
    特朗普在任期间,确实有不少打破传统政治惯例的做法,而未能在春节期间像前几任总统那样正式向美国国内的华裔社群发表新年贺词,这其中的“未遂”或“淡化”处理,确实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并且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历任美国总统,尤其是在任总统,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或文化时刻,都会习惯性地向国内的特.............
  • 回答
    特朗普的“临别赠言”:是给拜登设障,还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对于“特朗普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部分中企是在给拜登使绊”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其中既有政治博弈的考量,也涉及到中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对拜登政府未来政策走向的影响。特朗普此举的动机分析: 政治遗产的巩固与党派斗争: 特朗普政.............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RA,全称“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总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投资计划之一。该法案的签署标志着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来提振经济、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
  • 回答
    拜登在2021年退伍军人纪念日讲话中使用“nigger”这一种族歧视性词汇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后续反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1. 言论内容与时间 在2021年11月11日的退伍军人纪念日讲话中,拜登提到“nigger”这个词,称其为“一个被用.............
  • 回答
    拜登政府承诺有条件地重返2015年伊朗核协议(JCPOA)的表态,释放了多重信号,涉及美国对中东战略、国际关系、地区安全以及自身外交政策的深远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表态的背景、意图及可能影响: 一、背景与政策逻辑1. 美国对中东战略的调整 拜登政府试图在特朗普政府“脱钩”政策的基础.............
  • 回答
    拜登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的“与欧洲盟友合作没收俄罗斯富豪资产”这一表述,实际上涉及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多维度制裁措施,其背景、法律依据、实施方式及国际影响均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维度展开详细解读: 一、政策背景: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逻辑链条1. 地缘政治冲突的直接诱因 .............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在登机时“连摔三次”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录或权威媒体报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详细分析和背景说明: 1. 事件的可能来源与误解 混淆了不同事件:拜登在2021年1月20日就职典礼期间确实有乘坐直升机的记录,但并未发生“连摔三次”的情况。可能的误解可能来自.............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承认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的“种族灭绝”行为,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政治争议和国际反响。这一事件涉及复杂的历史、法律、地缘政治与民族情感问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定义与争议1. 事件概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191.............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7月正式恢复了跨性别者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权利,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1. 历史沿革 奥巴马时期(2016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允许跨性别者公开参军,要求其通过医学评估并接受军事训练调整。 特朗普政府(20172021):时任.............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在白宫活动中辱骂记者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细节:首先,我们需要梳理清楚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背景。通常这类事件会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讲话或记者会等场合发生。当拜登总统在这些场合被记者提问时,他可能会因为.............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空袭“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并非直接针对塔利班,而是针对在喀布尔机场袭击事件中制造了严重伤亡的恐怖组织。然而,这一行动的背景以及其潜在影响,确实与阿富汗复杂的局势紧密相连,尤其是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行动本身的性质和目标.............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一旦当选,便将停止与中国的贸易战”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政治宣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句话并非简单的“停止”二字可以概括,其背后隐藏着战略意图、国内政治考量、国际关系调整以及经济政策的权衡。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与对国内选民的吸引力:.............
  • 回答
    拜登政府派遣前官员代表团突访台湾,并在媒体上引发了“临时组队,想安抚恐慌情绪”的解读,这一事件确实释放了多重信号,也反映了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频繁的访问与持续的紧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国派遣代表团访问台湾并非首次。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