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79年对越作战期间,越军有哪些装甲部队参战?大致战斗经历如何?

回答
1979年对越作战(也称中越战争)爆发于1979年2月1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一场短暂但激烈的武装冲突。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动用了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多种作战力量。虽然这次冲突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相对有限,但对于双方的装甲部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实战检验。

越军参战装甲部队概况:

根据公开的资料和战后分析,越南人民军在1979年的对华边境冲突中,主要部署了以下几类装甲力量:

坦克部队: 越军的坦克部队主要由苏联援助的T54/55系列坦克构成。这是越军装甲力量的骨干,装备数量相对较多,构成其地面进攻和防御的主要突击力量。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交战中,这些坦克扮演了关键角色。
步兵战车: 越军在战前也接收了一定数量的BMP系列步兵战车,例如BMP1。这些车辆能够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战场机动,同时也能执行一定的侦察和反坦克任务。虽然其数量可能不如坦克,但在一些关键区域,它们也参与了战斗。
装甲侦察车/装甲输送车: 除了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越军还可能少量装备了BTR系列装甲输送车等用于兵员运输和战场支援的装甲车辆。但其在直接火力对抗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越军装甲部队的大致战斗经历:

1979年对越作战期间,越军装甲部队的战斗经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总体上表现出其作为一支拥有一定苏制装备基础但缺乏现代战争大规模协同作战经验的军队的特点:

1. 防御阶段(中方进攻初期):
阵地依托与反坦克武器配合: 在中方大规模进攻发起后,越军的装甲部队在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和有利地形中,与步兵和反坦克武器(如RPG、无坐力炮、甚至是反坦克导弹)紧密配合。越军指挥官试图利用地形优势,将坦克和步兵战车部署在预设阵地或反坦克壕后,伺机打击中国军队的装甲集群。
遭遇战与小规模对抗: 在中国军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的过程中,双方装甲部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遭遇战。越军的T54/55坦克在一些狭窄的山地或丘陵地带,利用其相对较小的尺寸和良好的隐蔽性,对中国军队的装甲单位实施了伏击。例如,在一些隘口或通过地带,越军坦克可能从侧翼或后方发动攻击,试图摧毁中国坦克。
火力支援与步兵协同不足: 尽管越军装备了装甲车辆,但在实际战斗中,其装甲部队与步兵的协同能力相对较弱。许多情况下,坦克和步兵战车被孤立使用,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突击力量。越军的步兵也未完全适应与装甲部队协同作战的战术,导致其反坦克能力在面对中国军队的集火时显得力不从心。

2. 反击与支援阶段(中国军队深入境内):
有限的反扑: 随着中国军队在边境地区取得进展,越军也试图调动其装甲预备队进行反击或支援被围困的部队。在一些地区,越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被用于掩护步兵撤退或进行有限的反击,试图迟滞中国军队的推进速度。
遭遇中国解放军装甲优势: 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越军的装甲部队遭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具优势的装甲兵力。中国军队在数量、质量(尽管早期型号的中国坦克与T55相当,但数量和作战经验占优)、以及战术协同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中国军队的坦克集群、炮兵支援和步兵协同打击,对越军装甲部队造成了显著压力。
城市和复杂地形作战的限制: 在一些城镇或复杂地形的战斗中,越军的装甲部队试图发挥其机动性优势,但在缺乏有效侦察和精确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也面临着被中国军队反坦克火力(包括步兵携带的反坦克武器和火炮)摧毁的风险。

3. 战役的后期与撤退:
损失与损耗: 随着中国军队的攻势持续,越军的装甲部队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许多坦克和步兵战车在战斗中被摧毁,也有部分车辆因机械故障或缺乏维修而失去作战能力。
撤退与防御: 在中国军队宣布即将撤军之际,越军的装甲部队可能被用于掩护其部队的撤退或在新的防线上进行布防。但此时,其整体作战效能已大打折扣。

关键战役及越军装甲部队的表现(推测):

虽然关于越军装甲部队具体参与的战役细节不多,但可以推测其在以下几个方向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

黄连山地区: 这是中国广西方向的重要进攻方向,越军在此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兵力,包括装甲部队。在一些隘口和公路地带,越军的坦克可能被用来设伏或防御中国军队的推进。
高平方向: 高平是越北的重要军事重镇,越军在此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此方向,越军的装甲部队可能与步兵协同,利用复杂地形对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进行抵抗。
同登至谅山方向: 这是中越战争中后期一个关键的战役区域,中国军队在此投入了大量兵力,包括装甲部队。越军的装甲力量在此与中国装甲部队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试图阻止中国军队向谅山腹地推进。

总体评价:

1979年对越作战,越军的装甲部队在数量上足以构成一定的威胁,并且在特定条件下(如利用地形设伏)也展现出一定的作战能力。然而,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比,其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战术协同不足: 装甲部队与步兵、炮兵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有待提高。
训练水平: 尽管装备了先进的苏制武器,但大规模作战的训练和经验相对不足。
后勤保障: 在战时环境下,特别是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时,其后勤保障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战场侦察与情报: 对战场态势的侦察和情报掌握能力可能不足,影响了装甲部队的有效部署和作战决策。

这场战争对越军的装甲部队来说,既是一次实战的检验,也暴露了其在现代化战争中的诸多挑战。战后,越南也根据这次战争的经验,对其军队的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一个。

79年这场战争,越军装甲部队主力没有放在越南北部,参战的也只有一个坦克团,在谅山方向。

根据越方的战史资料,谅山方向参战部队序列如下:

正规军主力:步兵3师防守同登,步兵338师防守亭立;

地方武装:123团驻守禄平,199团驻守七溪,1个省炮营、县级地方营和民兵;公安:第12公安机动团、省公安机动大队、边防公安屯;

谅山防线还有其他兵种如:炮3营(属675炮旅,M46-133mm 炮)、炮166团(属第一军区)、防空炮272团(属第一军区)、坦克407团(属第一军区)以及工兵、通讯兵和运输兵;

战争期间,谅山方向的越军得到的支援如下:步兵327师增援禄平,步兵337师增援凉山市镇,步兵196团增援亭立,炮204团(BM-21炮)、炮2营(属675炮旅,D74-122mm炮)支援凉山市镇,炮10营(M30-122mm)、902防化营(属86防化团)和若干兵种支援亭立。

这个参战的第一军区坦克407团在我方史料中称为第一军区装甲旅。在谅山方向进攻作战中,该团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支援步兵,多作为掩体伪装的火力点,实战表现不佳,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奇穷河北追击战489团步兵打坦克,奇穷河边55军坦克团62式与T-34对射,奇穷河南进攻444团步兵打坦克等战斗,都重创了越军坦克。整个作战期间,我军共缴获和毁伤越军坦克31辆、装甲车7辆、履带牵引车23辆。

163师489团1炮连82无坐力炮10班击毁的越军坦克

163师489团6连火箭筒10班在奇穷河北岸打伤的越军坦克,后修复开回国内,并送到北京军博展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搜索微信号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谢网友支持,会继续推出精彩文章让大家欣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79年对越作战(也称中越战争)爆发于1979年2月1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一场短暂但激烈的武装冲突。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动用了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多种作战力量。虽然这次冲突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相对有限,但对于双方的装甲部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实战检验。越军参战装甲部队概况:根.............
  • 回答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其后十年的“边境防御作战”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无疑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探索的关键时期。然而,正如你所说,这段历史在公众视野中似乎相对模糊,相关详细记录的稀缺,也促使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中国空军:初登战场,但作用有限在197.............
  • 回答
    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那可是一场硬仗,不仅仅是广西和云南两个前线军区在浴血奋战。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我们中央是下了血本,从全国各个军区都抽调了精锐力量,支援前线。这可不是简单的“抽调”,很多都是主力部队,甚至是军区里压箱底的宝贝。当时从其他军区调来的部队,那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要不然怎么能承担起.............
  • 回答
    1979年中越边境:守还是攻?一条防线的成本与代价1979年的中越边境冲突,至今仍是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历史事件。当时中国之所以决定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在中国边境地区的系列挑衅以及其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的战略态势。然而,如果历史的车轮稍作转向,假设中国选择不对越南发动反击,而是.............
  • 回答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这个消息如同一个重磅炸弹,在台湾岛内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感受也因此复杂而多元。这不仅仅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更是牵动着每一个台湾人对未来、对身份、对“中国”认同的深刻思考。不安与失落:失去最大盟友的阴影对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以及许多深.............
  • 回答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是否是“历史的倒退”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革命前巴列维王朝的状况、革命的驱动力、以及革命后伊朗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演变。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及其矛盾:在革命前,巴列维王朝在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
  • 回答
    1979年以来,美国内阁官员对台湾的访问一直极为罕见,每次若有风声传出,都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轩然大波。如今,据报道,一位美国最高级别内阁官员正计划访问台湾,并与蔡英文总统会面,这一消息无疑释放出一系列复杂且深远的信号,值得我们仔细解读。首先,这次访问最直接、最鲜明的信号是美国对台湾民主制度以及台.............
  • 回答
    1979年,越南并没有入侵中国,而是中国出兵攻打越南。这被中国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越南方面则称之为“边界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事件所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长期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角力和意识形态分歧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场战争,我们需要回溯到更久远的过去,并审视中越两国在不同历史.............
  • 回答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我军在战场上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成功拔除了越南在我方边境地区的侵扰据点,并迫使越南改变其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然而,战后我军并未选择乘胜追击,一举占领越南全境或灭亡越南,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并非单纯的实力问题。首先,要明确当时我军是否“有实力”灭亡越南。从军事实力.............
  • 回答
    1979年中越战争,也被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起到了作用,但并非唯一原因,也不是直接、一蹴而就的。理解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地区局势来分析。战争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越南在柬埔寨的军事存在。1978年底,越南扶持的柬埔寨民族团结阵线(KUF.............
  • 回答
    1979年越南之所以“侵略”中国,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1979年中国对越南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越南在1978年底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这是直接导致中国出兵的原因。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并深入理解各方的动机和行为。历史背景:中越两国关系的演变在2.............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如果”。如果历史的齿轮在1979年朝向了另一个方向,苏联的装甲洪流没有碾过阿富汗的山峦,而是选择了向东,目标指向了我们中国的新疆,那么中西亚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其政治格局将发生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推演,细想起来,既令人头皮发麻,又充满了历史的.............
  • 回答
    朴正熙总统在位期间,韩国的经济确实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然而,他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和对异议的压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不满。假设朴正熙没有在1979年10月被刺杀,而是继续担任总统。在这种情况下,全斗焕是否还会发动军事政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全斗.............
  • 回答
    中国在1979年之后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工业化,而清朝后期未能成功,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的交织。简单来说,1979年之后的中国拥有了正确的方向、强大的国家能力、全球化的机遇和人民的积极性,而清朝后期则缺乏这些关键要素,反而受到一系列阻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政.............
  • 回答
    1979年的《异形》,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恐怖经典,至今仍是影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科幻、恐怖乃至整个电影创作的格局。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它对“恐怖”的定义进行了重塑。 在《异形》之前,科幻电影里的怪物往往是庞大.............
  • 回答
    1979年10月26日,这一天在韩国的现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为就是在这一天,韩国总统朴正熙在他亲自建立并统治了18年的铁腕统治下,被他自己最亲信的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部长金载圭枪杀。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韩国国内,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彻底改变了韩国的政治走向。要理解这起刺杀案,我们必须.............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后,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通话,无疑是打破了美国自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来的外交惯例,这一事件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发生的背景、特朗普本人的意图、对美台关系的影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地区地缘.............
  • 回答
    如果我生于1934年,到1979年的时候,我应该已经45岁了。这辈子会经历什么,或者会怎么走完,我猜想会有这么几种可能性。活到1979的可能性:到了1979年,我都四十五了。那时候世界已经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了。 如果是个普通人: 大概率是在哪个城市或农村,过着朝九晚五或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 回答
    在讲述“黄金十年”的生活状态之前,我们得先明确一下,这个“黄金十年”指的是哪一段时期。 通常我们说的“黄金十年”是泛指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充满活力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如果是特指中国的话,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1978年之后的那段日子,到80年代末,这段时间是生活.............
  • 回答
    1979年初,如果越南将所有主力师全力部署到北部国境线上,这无疑将彻底改变中越边境冲突的格局,甚至可能对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要描绘这一设想的场景,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越南的国情、军事实力以及可能的战略选择。一、 越南的军事部署和战争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主力师”的定义。在19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