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1979年10月26日的金载圭刺杀朴正熙案?

回答
1979年10月26日,这一天在韩国的现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为就是在这一天,韩国总统朴正熙在他亲自建立并统治了18年的铁腕统治下,被他自己最亲信的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部长金载圭枪杀。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韩国国内,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彻底改变了韩国的政治走向。

要理解这起刺杀案,我们必须先回到朴正熙统治的时代。自1961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朴正熙就以“发展经济、反对共产主义”为口号,在韩国推行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在他的领导下,韩国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汉江奇迹”成为了他最响亮的招牌。然而,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政治上的高压统治。他通过《维新宪法》,无限期延长了自己的总统任期,压制异见,对反对派进行残酷镇压,使得韩国民主运动备受阻碍。

金载圭,这位曾经是陆军中将、深受朴正熙信任的KCIA部长,他的动机一直是这起事件中最受关注也最复杂的部分。表面上看,金载圭的行动似乎是出于对朴正熙日益专制和残酷镇压的绝望,尤其是对国内民众日益高涨的不满和抗议活动的镇压,如釜山民主抗议事件。金载圭在事后也曾表示,他刺杀朴正熙是为了“解放人民”,是为了韩国的民主。

但事发前的一些细节,也为金载圭的动机增添了更多解读的空间。据说,在事发当晚的晚宴上,金载圭与朴正熙就国内局势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有人认为,朴正熙对当时国内的民主抗议活动态度强硬,尤其是对釜山和马山的镇压行动,让金载圭感到失望甚至愤怒。也有说法认为,金载圭与当时的其他政府官员在如何处理国内政治危机上存在分歧,而他认为自己的观点未能得到采纳,甚至受到了朴正熙的忽视。

晚宴的细节描述起来颇具戏剧性。当时,除了朴正熙,在场的还有一些其他重要人物,包括总统警护室室长郭尚奎、总统秘书室室长金桂元,以及当时在场的女性们。当晚的氛围似乎已经相当紧张。根据事后的一些回忆和庭审记录,金载圭在与朴正熙争执后,起身离开了宴会厅,然后返回,掏出了他的手枪。那一瞬间,宴会厅里响起了枪声,朴正熙和其他几位随行人员当场死亡。

这起刺杀案的发生,如同在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撒了一把火。朴正熙的死亡,立刻让韩国陷入了巨大的政治真空。当时的权力结构出现了混乱,军方内部也在争夺控制权。最终,全斗焕,另一位曾是朴正熙心腹的陆军保安司令官,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政变,掌握了权力,并最终成为了新的总统,开启了韩国“第五共和国”时期。

对于这起事件的评价,至今仍存在着争议。

有人将金载圭视为“民主的烈士”,认为他冒着生命危险结束了朴正熙的独裁统治,为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扫清了障碍。他们强调朴正熙统治时期的压迫和对人权的侵害,认为金载圭的行动虽然极端,但却是结束暴政的必要手段。
另一些人则认为金载圭的行为是“叛国”和“不义”的。他们强调朴正熙为韩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为维护国家安全所做的努力。他们认为,即使朴正熙的统治存在不足,也不应该通过暗杀的方式来解决,这破坏了国家的稳定和法治。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载圭的动机更为复杂,可能夹杂着个人恩怨、权力斗争以及对政治前途的考量。一些分析认为,金载圭可能认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受到了威胁,或者他想借此机会来改变韩国的政治格局,让自己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无论如何解读,1979年10月26日发生的金载圭刺杀朴正熙案,都是韩国近代史上一场无法回避的悲剧。它不仅终结了一位统治者,也为韩国政治带来了剧烈的动荡,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韩国民主化的进程,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起事件至今仍在韩国社会引发讨论,也让人们对权力、民主和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朴正熙案再怎么令人震掉了下巴,也比不上他宝贝女儿朴槿惠案。

大韩民国总是令人有几分看不起,跟这些乌龙有关。

user avatar

东亚现代史上最大的政治闹剧!

一般政治刺杀都是严肃的,哪怕是226这种,虽然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闹剧,但是其背景目的都是严肃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纲领有诉求。

而朴正熙刺杀案是刺王杀驾的事情,是最高级别政治刺杀,想当然耳一定是特别特别特别严肃的事情,但是如果看完了相关史料你就发现,真的,这就是场闹剧。

事情的开端我从来认为是时任韩国二把手金载圭的身体问题——在1970年代后期,金被诊断出有严重的肝病,按当时的医学只有两年活头了。

这导致了金载圭这个军人出身,讲究荣誉与责任的人开始计划自己身后的政治遗产。

作为韩国情报机构,”阁下“朴正熙的三大统治支柱之一的KCIA的局长——一名特务头子居然会考虑自己的政治遗产,这不得不让我感到惊讶。

如果他稍微了解北方近邻的同行贝利亚,海对面的胡佛,甚至熟悉下中国历史就该知道,我国传奇特工潘汉年对另一位传奇袁殊说的那句”搞情报的终究没有好下场,全世界都一样“的分量与正确性。

一个特务头子最大的遗产就是别有遗产。

金载圭不这么想,他经过思考与调研,包括和CIA接触后得出了一个很东亚的结论——自己要以一个忠臣的样子离开人世。

怎么做忠臣?金载圭的觉得他要”清君侧“。

在金载圭的心里,君不用说,就是人称”阁下“的朴正熙,而需要被清就是他身边那个虫豸一样的人物车智澈。

这个人同样是军人出身,车智澈对阁下朴正熙无限忠诚(天无二日嘛,那几年亚洲的太阳也确实比较多)。在朴正熙的老婆被刺杀后,朴正熙开始越来越倚重他,不仅将自己的安保大权逐步交给了他领衔的警卫室,甚至开始培养他去当国会议员,一副极力抬举的样子,甚至至今都有传言朴正熙准备逐步把权力过渡给他。

但是车智澈这个人能力确实不行,虽然其本人肯定不是《五共》《南山部长》乃至”北傀“《民族与命运》里那样的一个丑角,但是实在是好点有限。就这么一个”五行占忠“的玩意儿居然仗着朴正熙的刻意宠幸开始慢慢把持朝纲,这种把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通过警卫室控制阁下接见人员的亲疏,没错,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太监;

第二个就是开始对韩国政治的具体事务进行干涉,逐步侵蚀原本KCIA的势力范围;


说回金载圭,金载圭”清君侧“的念头一直只是个想法,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计划,更多的还是儒家中”临事一死报君王“的潜意识。

但是也不能忽略,现实的问题就是车智澈跟他逐渐开始水火不容,这个矛盾随着YH女工事件的出现而爆发。这件事简而言之就是经济下行人民上街,车觉得这种事情还用废什么话,二百万统统那啥嘛,而金载圭是温和派,而且他背后应该也有CIA的势力,自己如果干了出格的事情刻薄寡恩的朴正熙会抛弃他,美国人也不会放过他,这样就更别提啥政治遗产了.

两个人为了这事数次争执。这时擅长搞分权制衡的朴正熙出来了:两位都是朕倚重的股肱之臣,如何能朝堂起干戈,今晚就在宫井洞做东,大家喝两杯。

宫井洞,KCIA经营的秘密设施,朴正熙就在这里为自己布置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最后的晚餐“。


晚餐开始气氛据说还不错,当时广受南韩人民群众喜欢的爵士歌手沈守峰唱歌助兴(每个影视版本唱的歌都不一样)。

结果喝到中间车智澈开始不断拱火,先说要彻底干垮反对党,又数落金载圭最近软弱,朴正熙几杯黄汤下肚,也顺着口风大加斥责。

金载圭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据后来证人说连酒都没喝两口,听到这话不啻为一种当面的羞辱,当下是气冲脑门。

妈的,还清什么君侧,直接清君算了。

于是他返回楼下的办公室,把一把PPK手枪压满了子弹,上去直接说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台词:

阁下!和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

按说这是一句问话,但是金载圭没等他的阁下回答,先是一枪打到了车智澈的手臂上,朴正熙还以为是两个人又起争执了,斥责一句,接着一发7.65的德国手枪子弹就贯穿了他的肺部。

刚才那句话,成为了他一辈子最后一次大声说话。

开了第一枪,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该打打该杀杀,反正宫井洞是他金载圭的地盘。


那么为什么我说这是闹剧呢?

第一,金载圭从头到尾压根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杀谁、谁去杀、哪儿杀、怎么杀,杀了之后怎么办?都没有!

杀完了人金载圭居然选择跟当时的参谋总长一起回军部,到了地方立刻被下枪拘禁,这完全就是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别说特务头子了,一个黑社会大佬都不会这么幼稚;

第二,金载圭举事的时候情绪极度不稳定,本来他目标就是车智澈,所谓清君侧嘛,最后怎么把君都给清了呢?

后来审判时他说自己是射出的是”维新的子弹“,你一特务头子在阁下治下干了多少脏活心里没数?维不维新你都逃不过,所以他的证词我觉得”野兽的心境“倒是挺可信的,野兽的心境就是困兽的心境——一了百了嘛。

第三,这次刺杀偶然因素太多,如果不在宫井洞,如果车智澈不拱火,如果朴正熙少BB两句都有可能不发生。

国家核心区域发生枪战,二把手把一把手杀了,然后全国全军连同当地美军没头苍蝇一样乱了好几天,热闹的表面丝毫掩盖不了毫无逻辑的本质。但是没办法,历史不排斥闹剧,它发生了。

结果,因为缺乏各方缺乏后续的预案,最后变成了结果没有悬念地变成了更没底线枭雄上位。

可怜啊!


朴正熙遇刺案是韩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很著名的案件,随着五共的流行和南山部长的上映在我国也热门起来,我这里顺便做个我个人对于讲述这个案件的影视排名:

纪实性:四共>五共>民族与命运>南山的部长们>那时候那些人

艺术性:南山的部长们>那时候那些人>五共>四共>民族与命运

完整性:四共>五共>南山的部长们=那时候那些人>民族与命运

user avatar

金载圭绝不是民主主义者,他的陈述只是在争取民众和美国的同情,争取美国人替他开脱,如果不能免死,就争取青史留名。

在这起事件中,卷入其中的有这么几派势力

以金载圭为代表的南山中央情报部。中情部是韩国最大的特务机构,后来改名叫安全企划部,现在叫韩国国家情报院。首任部长是金钟泌,牵扯进暗杀事件的金桂元和被金载圭在法国暗杀的金炯旭也担任过中情部长,全斗焕执政后安企部部长由全斗焕的亲信张世东,卢信永等人担任,是总统极为倚重的政治情报机关。中情部最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镇压民主运动,金钟泌,金大中,金泳三多次遭中情部逮捕,抄家,软禁。

总统中央警卫室,室长车智澈。车智澈军人出身,文化水平很低,政治头脑较为简单。虽然做过国会议员和党鞭,但是没有很高的政治斗争水平,城府不是很深。优点就是很能讨好朴正熙,有点儿类似于宫廷太监和内侍的角色。陆英修遇刺后,朴正熙越来越倚重中央警卫室来保护自身的安全,车智澈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车智澈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后,开始准备冲击韩国二把手的地位,金载圭就成了他最大的障碍。车智澈的行为其实除了金载圭之外,郑升和,全斗焕都有微词,但是碍于朴正熙无法表达。

美国中央情报局韩国分局和美国驻韩大使馆。很难说美国在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但是美国对朴正熙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卡特政府推行人权外交,盟友的政权却在铁血镇压民主运动,这是美国不想看到的。美国一直试图迫使朴正熙实行民主化改革,但是朴正熙始终坚持所谓维新体制。金载圭在行动前与中情局高官见过面,谈过什么无从得知,但是必然流露出对朴正熙和车智澈的不满。美国人是否给他过什么暗示,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美国人绝不可能支持金载圭当总统,因为金载圭虽然披着民主主义的外衣,却是个手段残忍的特务头子,把他的前任金炯旭暗杀后扔进了搅拌机,这是美国绝不能容忍的行为。所以美国对金载圭对态度和行为实际上处于观望阶段,美国更希望的是三金(金大中,金泳三,金钟泌)其中之一来接替朴正熙。美国实际上没有想到朴正熙会这么快被刺杀,全斗焕又异军突起的这么迅速,对这个权力的真空,美国人并没有完整的预案,更谈不上预谋。

前文说过,车智澈的目标是韩国的二把手,首先就要拔掉金载圭,自己坐上中情部长的位置。因此车智澈的目标就是鼓动朴正熙撤换金载圭。此时由于经济下行导致的“釜马事件”爆发,釜山马山大量工人罢工游行,民主化浪潮再度兴起。车智澈显然是从这件事中看到了自己坐上中情部长的契机,一边不断要求朴正熙下令镇压,一面挑唆金载圭和朴正熙的关系。

金载圭本人是不太想镇压的,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主化浪潮迟背后是美国在支持,朴正熙倒台是迟早的事情,镇压釜马之后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好,可能会被朴正熙抛出来平息民愤。在朴正熙下令对釜马进行镇压后,金载圭甚至可能对现政权已经失去了信心。

第二,车智澈鼓动朴正熙镇压的目的,就是等着金载圭出错,同时让朴正熙看到自己有接管中情部的能力。镇压民众运动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普通军人和特务人员的不满,出身底层的士兵和特工很容易同情示威者,特别是失业工人。车智澈上下嘴皮一动,跑腿的是金载圭,出了错的话,责任就全是金的,镇压成功的话,车智澈就会在朴正熙面前邀功买好。因此,金载圭只有说服朴正熙用谈判的手段,才能避免掉进车智澈的陷阱。

第三,不排除金载圭在与美国人接触频繁之后,受到一些民主思想的影响,对示威人群产生同情心理。但是这远远无法说明金载圭已经成为民主政体的拥护者。

车智澈明显是摸准了朴正熙的脉,拿住了朴正熙对于失去政权和遗臭万年的恐惧,因此才有了挑唆金朴关系的话头。在这种恐惧之下,朴正熙打算撤换金载圭,显然继任者不是车智澈,就是全斗焕。丢了中情部的金载圭对下场最好的也就是进监狱,甚至可能会被枪决,因此他深知军政府失去权力的下场,因此他只能采取行动拼个鱼死网破。这时的全斗焕仅仅是少将保安司令,与金载圭这种陆军高级将领出身的韩国二把手不是一个量级的,因此金载圭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车智澈和朴正熙。

导致金载圭杀人的首要心理就是对丢官丢命的恐惧,金炯旭就是他杀的,他下台了车智澈会用最残酷的手段对待他。

其次还有一点,金载圭对朴正熙非常失望,朴正熙宠信车智澈,一意孤行镇压民众是导致韩国出现经济问题的内因,金载圭为了不给车智澈留把柄主张采取缓和手段,但是朴正熙对民主非常排斥,迷信暴力,这种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让金载圭对政权产生了质疑,为了民主主义虽然是他的求生之词,但是也可能是他潜意识里的价值取向,他认为暴力镇压已经解决不了韩国的问题了。

金载圭对于现政权的不满在听到车智澈和朴正熙打算换掉自己的录音带之后达到了顶峰,非理性情绪占了上峰。

在这种情绪支配下的金载圭,没有完整的计划,换句话说,杀了之后怎么办,他没想,就是先杀了再说,和少帅抓蒋介石的时候一模一样。

其实金载圭杀了朴,车二人之后不是完全没有扭转局势的余地。但是他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没有控制住金桂元,让他把自己是凶手的事情告诉了崔圭夏和郑升和,也正是这二人下令逮捕了金载圭。

第二,没有控制住郑升和,反倒让郑升和摆布。郑升和本人没有干政的野心,他对朴正熙基本还是忠诚的。当金桂元告诉郑升和,凶手是金载圭时,郑升和立即命令逮捕金载圭。金载圭跟着郑升和到了陆军总部,实际上就被陆军控制了,如果回到南山中情部,控制住郑升和,逮捕全斗焕等情治系统头目,制造陆军群龙无首的情形,还是完全有回旋余地。事实上也是,1212肃军政变时,郑升和受伤被捕,除了张泰玩之外,抵抗的势力并不多。

第三就是没有坐镇自己的老巢中央情报部,导致自己手里的兵力白白落入陆军手里,让宣布戒严的权力落入了崔圭夏和郑升和的手里。

第四就是他本人在内阁部长们逼问下情绪失控,亲口说出说自己打死了朴正熙。这就说明他对自爆之后的后果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没有丝毫的准备和预判,就是情绪失控之下的本能应激反应,这一举动直接把自己推到了枪口之下,而且根本没有人支持他。

金载圭杀人之后,上策就是自己做总统,把临时起意变成蓄谋政变。他的障碍有这么三个:郑升和,崔圭夏,全斗焕,郑升和实际上已经落在他的手里,崔圭夏是个文官,毫无军权,全斗焕虽然手里有一心会这样的秘密组织,但是只要全斗焕被捕,一心会必然群龙无首,卢泰愚,郑镐溶,车圭宪,黄永时,余学圣和张世东是无论如何也没有组织政变的能力。美国人看到生米煮成熟饭,也就默认了这个事实。

中策就是将责任全部推到车智澈头上,串通或者干掉金桂元,伪造现场,说是车智澈杀了总统,自己杀了车智澈。随后和郑升和一起辅佐崔圭夏做代理总统。这样金载圭继续掌握中情部,合搜本部的本部长自然就是金载圭的。问题就在于要封住太多人的口,金桂元那张大嘴就封不住,更何况还有朴善浩,柳成玉和若干中情部特工。郑升和也会产生怀疑,好死不死的金载圭请自己吃饭那天车智澈就行刺,也太巧了。

下策就是到美国大使馆申请避难,大概率美国人不同意。

有意思的就是金载圭没做任何挣扎,甚至连自己的人马都不管了,这政治水平能做到中情部长也是神了奇了,他能力上和车智澈是一个量级的。

在此之前,金载圭对车智澈的越权行为除了愤怒之外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连与郑升和沟通都是刺杀当天才有的。也就是说,他没有任何盟友,在军方和文官们对朴正熙都保持基本忠诚的情况下,他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美国人的态度,谁能稳定局势他就支持谁,只要金载圭能在韩国站稳政权,美国人也不是不可以支持他,但是众多表现让美国人看到金载圭毫无扶持的价值。

再说刺杀起因,就是车智澈的野心导致他不断挑唆朴,金二人的关系。但是朴正熙对金载圭是什么态度呢,虽然金载圭得到了录音带说朴正熙想要撤换金载圭,但是朴正熙的一系列行动说明他对金载圭并不打算卸磨杀驴。

首先就是朴正熙把宴会选在了宫井洞,这是金载圭中情部的地盘,周围的警卫室成员力量并不强大,不然也不会让朴善浩这几个人消灭了所有的总统警卫。

其次就是宴会本身。这次聚餐是朴正熙打算缓和金载圭和车智澈的关系,这就说明朴正熙不打算换掉金载圭。朴正熙甚至对金载圭一点儿警惕都没有,这不像是要撤换一个军界巨头之前的状态。事实上朴正熙并没有在金载圭枪击车智澈之后说“要造反啊”,而是认为这像以往军人私密聚会时的争执一样,只是过火了一点儿,否则他应该马上喊警卫进来。朴正熙政府内的军人比例很高,这些军人私下聚会的时候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甚至拔枪相向都是常见操作,可见金载圭也常做出这种事情。

宴会开始气氛很融洽,但是车智澈先发难,批判金载圭镇压不力,气氛才开始紧张起来。朴正熙并没有提录音带和窃听器的事情。如果朴正熙打算换掉金载圭,他必然要先把金稳住,这时候怎么能允许车智澈在旁边火上浇油,提前激怒金载圭。朴正熙作为516政变的领袖和军政府首脑,不会不懂得这点儿政治斗争的手腕。

最后酿成了惨案的原因还在于车智澈。朴正熙对金载圭有不满是真的,但是远远没到对金炯旭的那种下死手的程度。车智澈在旁边一挑唆,朴正熙的心情类似于吐槽的那种,因为金载圭和他非常亲密,说话的顾忌不是很多,可能那种类似恨铁不成钢的话被金载圭当做了危险信号。冲动之下金载圭做出了杀人泄愤的举动。

就当时情况来看,朴正熙并没打算真的换掉金载圭,他在车,金之间的矛盾中还是处于平衡的角色。那个录音带的内容是车智澈报告朴正熙,金载圭在青瓦台安装窃听器,朴正熙当即表示要换掉金载圭。但是这个更像是朴正熙一时怒气,这个事儿就没有后续了。这时他需要两个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金泳三和釜马民众,他也看得出来车智澈是个小人和庸才,根本无法做到副总理级中情部长这样的高位。他自认为能掌控金载圭和车智澈,让两个重臣互相斗,他在中间平衡,但是他万没想到金载圭的心态已经崩了,车智澈的野心也不可收拾,两个人都像脱缰的野马,根本拽不回来。

众多表现表明,韩国高层矛盾的爆发是必然的,只是时机和形式不可预料。朴正熙体制下韩国高官面对政变毫无作为,不是光会练嘴,就是逃避责任,这才给了野心家全斗焕一个巨大的机会。

至于全卢的党羽为什么没在金泳三清算一心会的时候再次发动政变,原因就很简单了

第一,他们岁数都不小了,身体和精力都不见得能顶得住。

第二,很多1212政变的参与者都脱离了军队,成为文官或者政党领袖。他们对于军队已经失去了控制。

第三,全卢为自己的后路考虑,不想把事情做绝了,更不想落一个朴正熙的下场

第四,美国不会允许韩国再次出现军政府。一个亲美的民主政府和总想和美国掰手腕的军政府,美国的选择显而易见。


我后来又查了一些资料。朴正熙还是想要培养车智澈当总统的,因为车智澈在任警护总长之前担任多年国会议员。虽然执政党已经私人化,但是好歹让车智澈在政坛里接受过历练。国会议员也是要选举的,也要面对选民,车智澈也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草包,虽然和政治家差十万八千里。朴正熙对车智澈必然比对手枪朴满意,总体来说,朴正熙对车智澈还是寄予厚望的。但是说朴正熙对车的专横跋扈没有警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还有金载圭等人对他形成制约,但是因为金载圭这个人性格能力的原因,根本没有能力制约车智澈。

user avatar

这件事最初的的起因来自于一场劳工反对关厂的抗争运动。

1979年3月,主要经营假发生意的YH商事公司因为资本方经营不善,YH商事开始大量裁员,并且单方面宣布了关厂的计划,这引起了该公司工会的强烈反应,这个1975年建成的独立工会立刻进行了一系列静坐示威,随着冲突升级,外部组织也开始加入进来,大量的知识分子和宗教人士,而且有来自元丰、东一、控制数据、半岛商事和东光纺织等公司的民主工会的代表。随着关厂临近,抗议活动不断增强。为了抵御警察的袭击,抗议者们选择了当时的民主主义反对派新民主党的总部,因为他们认为“新民主党是工人可以将他们的经济斗争升级为政治斗争的场所,因此,不管这场斗争成功还是失败,都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侧面可以显示出韩国工人斗争已经开始政治化。

1979年8月9日上午,187名YH商事工人涌入新民党总部大楼,以大楼的四层作为她们抗议的新场所。新民党总部立即被警察包围,随着金泳三宣布其支持抗议工人,气氛更加紧张起来。第二天抗议工人与警察之间的高度情绪化的紧张对峙延续了一整天。但在第三天(8月11日)黎明时分,100多名防暴警察冲进大楼。他们砸破窗户,推倒家具,对新民党党员、反对党国会议员、新闻记者以及做绝望抵抗的Y.H.商事工人不加区别地进行攻击。在这场警察暴力行动中,一名叫金景淑的工人从四楼跌下死亡。金泳三则被抓走。

政府因为此事开除了金泳三的国会议员职位,指责他激起暴力和社会不稳定。此时,政党政治陷入了危机。在金泳三的国会选区釜山发生了大规模的示威,而且蔓延到邻近的工业城市马山。街头示威的参加者不仅有学生,还有工人、失业者和对朴正熙政府的独裁做法已经深深不满的普通公民。这一时期韩国经济的衰退状况也加剧了政治骚乱。随着政治抗议力量的增强并扩大到全国。

执政党因此内部出现了裂痕,朴正熙的助手之间(车智澈和金载圭)形成了严重的对立,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朴正熙1979年10月26日被他的情报部首脑金载圭暗杀。朴正熙的独裁统治就此宣告终结。

历史中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统治者的裂痕会给劳工带来历史机遇,但是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内部的裂痕,往往就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

user avatar

唉……当时我真应该拼上性命也要拦下 @金载圭 部长的……

------------------------分割线---------------------------

怪不得点赞数起飞了,原来是首警司的张将军翻牌子了

草,生了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79年10月26日,这一天在韩国的现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为就是在这一天,韩国总统朴正熙在他亲自建立并统治了18年的铁腕统治下,被他自己最亲信的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部长金载圭枪杀。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韩国国内,也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彻底改变了韩国的政治走向。要理解这起刺杀案,我们必须.............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其被西方音乐界抵制的事件,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立场与艺术伦理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争议: 一、事件背景:捷杰耶夫与俄罗斯的政治关联1. 职业背景 捷杰耶夫自1.............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所谓“乌克兰政府对顿巴斯的暴行”视频,这一问题涉及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信息战的特征以及国际社会的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背景与视频的来源 冲突背景: 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赫尔松两州)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俄乌矛盾的焦点。2022年2月,俄罗斯以“保.............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沈逸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尤其关注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分析曾引发争议,但需注意的是,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信息来源、分析框架和时代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沈逸的分析背景与观点1. 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的预测 .............
  • 回答
    关于饶毅提到的“在美国校运动队的学生就能上哈佛等一众名校”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背景和意图,也要客观看待美国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实际情况。 一、饶毅的言论背景与可能的误解饶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关注中国教育体系与国际教育的差异,曾在多个场合讨论中美教育制度的对比。如果他提到.............
  • 回答
    地狱笑话吧的突然爆火,是网络文化、社会情绪、平台算法和亚文化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社会情绪的释放与心理需求1. 压力与焦虑的宣泄 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地狱笑话以其“荒诞”“反讽”“黑色幽默”的特点,成为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