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艺术终结于一个时代也新生于一个时代”?

回答
“艺术终结于一个时代,也新生于一个时代”——这句简练的论断,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艺术与历史之间复杂而又深刻的互动关系。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公式,而是对艺术生命力与时代演进之间动态平衡的精辟概括。细细品味,这句话背后蕴含着艺术的传承、嬗变、反叛与重塑,它解释了艺术为何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既留下深刻的印记,又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艺术的“终结”:一个时代的句点,一个风格的封存

当说“艺术终结于一个时代”,这并非指艺术的消亡,而是指一个特定艺术风格、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一种艺术理念,在某个时代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并开始显露出其局限性,甚至被新的潮流所取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这些要素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面貌。

技术与媒介的限制与突破: 比如,在摄影技术尚未普及之前,绘画是记录现实、描绘肖像的主要手段。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在这一时期被推崇备至,大师们穷尽毕生之力,在画布上追求对现实的极致还原,这可以看作是古典写实主义在那个时代“终结”于其技术发展的高度,同时也为后来的现代艺术留下了挑战的起点。当摄影出现后,绘画便不再仅仅承担记录的功能,而是走向了探索内在情感、抽象形式的道路。
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体现: 某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哲学思想,会深深地烙印在艺术作品中。例如,宗教艺术在某个历史时期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艺术创作围绕宗教教义、圣经故事展开。当世俗化思潮兴起,人们的关注点从神圣转向人本身时,以人为中心,关注现实生活、个体情感的艺术便开始占据舞台,而纯粹的宗教艺术则在这个意义上,被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终结”了其统治地位。
风格的成熟与僵化: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可能变得成熟、规范,甚至流于形式化。这是一种自然的新陈代谢。比如,巴洛克艺术以其宏伟、华丽、戏剧性的特点风靡一时,但当其风格被过度模仿,失去原创性时,它就为后来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留下了空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终结”于其自身的繁复与模式化。
历史事件的催化剂: 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战争、革命、社会变革,往往是艺术转折的催化剂。它们会颠覆旧有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念,自然也催生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战后的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或是对战争的反思、对社会弊病的揭露,都标志着特定艺术形态在历史变动中的“终结”与转型。

艺术的“新生”:于旧的灰烬中,孕育新的生命

然而,艺术从未真正“死亡”。当一个时代的艺术形式或风格似乎走到了尽头,它并非消失,而是为新的可能性腾出了空间,“新生于一个时代”意味着艺术总能在新的历史语境、新的技术条件、新的思想启蒙下,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反叛与解构: 许多新的艺术思潮,往往是对上一代艺术的“反叛”。印象派画家对学院派僵化的写实主义提出挑战,他们走出画室,捕捉光影的瞬间变化,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终结”和对新视觉体验的“新生”。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更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彻底颠覆,他们用荒诞、无意义来对抗理性,从逻辑的断裂中寻求新的艺术真理。
技术与媒介的革新: 新的技术和媒介为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摄影、电影、录像、计算机艺术,乃至如今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开启了艺术表达的新篇章。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创作的门槛降低,也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如数字绘画、互动装置、生成艺术等。
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拓展: 哲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思想的进步,都会影响艺术的走向。当人们开始关注潜意识、精神分析时,超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当后现代思潮兴起,对宏大叙事的质疑、对多元视角的强调,则孕育了后现代艺术的百花齐放。艺术的“新生”往往伴随着对世界理解的深化和对人类经验的重新审视。
跨文化融合与借鉴: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为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东方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以及当代艺术中融合了全球不同文化元素的现象,都是艺术“新生”的重要体现。
对“终结”的再思考: 甚至,艺术对“终结”本身的思考,也能催生出新的艺术。例如,后现代艺术对经典作品的挪用、解构和戏仿,是对艺术史“终结”的某种回应,也是一种新的创作模式。

辩证的统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因此,这句话并非割裂的两个阶段,而是艺术生命周期的辩证统一。 一个时代的艺术可以被视为前一个时代艺术的“终结”,但它又孕育了下一时代艺术的“新生”。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

“终结”是“新生”的土壤: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其达到某种极限时,恰恰是孕育新方向的契机。没有对古典的超越,就没有现代;没有对现代的批判,就没有后现代。每一次“终结”,都像一次休眠,为新的生命力积蓄能量。
“新生”是对“终结”的对话: 新的艺术不是凭空出现,它总是在回应、挑战、或者吸收前代的艺术。这种对话,有时是温和的继承,有时是激烈的反叛,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证明了艺术的连贯性。
时代赋予意义: 艺术的“终结”与“新生”都与特定时代紧密相连。时代提供创作的背景,也塑造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一个在某个时代被奉为圭臬的艺术,在另一个时代可能被视为过时,反之亦然。

理解“艺术终结于一个时代,也新生于一个时代”,就是要认识到艺术的流动性、变化性与适应性。 艺术不是静止的,它像河流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奔涌,时而激流勇进,时而舒缓流淌,但它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每一个时代都在为艺术画上一个句点,同时也为一个崭新的开始,铺设道路。而作为艺术的接受者,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理解、感受、并参与到艺术的这场永恒的生命轮回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个人心目中的艺术都不一样,有关艺术的一切谈论(定义、起源、过程与终结,等等)都仅对谈论者有意义。

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群,可能发生众口一词的艺术谈论,比如希特勒时期和斯大林时代。

艺术从不试图说服他人,也从不顾及他人如何看待,除非别有用心。

但一切艺术都必须影响他(牠、祂)人,这是艺术存在的唯一理由。

艺术没有新生,祂诞生于人类直立之前。

艺术没有终结,祂长存于人类消亡之后。

显然,可以被艺术影响绝不仅仅是人类。


人类注定难以理解和无法驾驭生命如此久长的事物。

只好信口开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艺术终结于一个时代,也新生于一个时代”——这句简练的论断,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艺术与历史之间复杂而又深刻的互动关系。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公式,而是对艺术生命力与时代演进之间动态平衡的精辟概括。细细品味,这句话背后蕴含着艺术的传承、嬗变、反叛与重塑,它解释了艺术为何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既留下深刻的印记,又不.............
  • 回答
    爱奇艺的《青春有你 3》这个名字,相信在很多喜欢偶像选秀的观众心中,都曾经激起过不少涟漪。当官方突然宣布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时,这无疑像一声惊雷,在整个饭圈炸开了锅。对于节目组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对于那些投入了无数心血和情感的粉丝来说,这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
  • 回答
    艺人与“禁用新疆棉花”品牌终止合作,这事儿在国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事儿牵扯到的可不只是几位明星,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商业利益以及公众价值观的碰撞。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事情的起因:首先得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起因是一些国际品牌,比如H&M、耐克、阿迪达斯.............
  • 回答
    “艺术首先应该让人看懂,多数人理解不了的艺术毫无价值”这一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过于功利化和狭隘化的艺术认知,它忽视了艺术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其超越日常理解的深刻意义。 这个观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艺术的朴素期待,但如果作为评判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则会极大地限制艺术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探索。下面.............
  • 回答
    “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听起来朴实无华,但细细咂摸,里面蕴含的却是对艺术本质最深刻的洞察。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艺术史,连接着无数伟大作品的生命线。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艺术家完全闭门不出,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他能创造出什么?或许能有一些奇异的、天马行空的构思,但这些构思,若没有根植于我们共.............
  • 回答
    “艺术的本质是数学”,这观点听起来颇为大胆,甚至有点像是在挑战我们对艺术的直观感受。毕竟,当我们谈论艺术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表达、甚至是难以言喻的感动。而数学,则常常与逻辑、理性和冰冷的数字联系在一起。那么,将这两者划上等号,究竟是睿智的洞见,还是过于牵强的联想?其实,仔细品味一.............
  • 回答
    《艺术的阴谋》这本书在当代艺术圈里,可以说是一个引发了相当广泛,甚至可以说是尖锐讨论的存在。它不是那种被大众奉为圭臬的“艺术史圣经”,但其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那些对艺术体制、市场运作以及权力结构有所洞察的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和理论家群体中。首先,这本书的核心观点——艺术品价值的形成并非完全.............
  • 回答
    乌克兰战争的爆发,无疑给“体育无国界”、“艺术无国界”、“科学无国界”这些美好的理念,狠狠地打上了一记闷棍。我们曾经满怀憧憬地相信,这些超越国界、民族和政治的领域,能够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保持一份纯粹和理想主义。然而,现实的残酷,让这份相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体育:被政治裹挟的.............
  • 回答
    看待“正经艺术圈”对乌合麒麟的批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这其中涉及艺术价值、创作手法、社会影响、行业生态等复杂因素。首先,理解“正经艺术圈”的定义和立场:“正经艺术圈”并非一个统一的、官方的机构,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约定俗成的说法,通常指的是: 传统艺术院校的教育体系: 指那些拥有悠久历.............
  • 回答
    看到《游戏设计艺术》里那句“你做的前十个游戏都是垃圾,所以赶紧做掉吧”,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句话有点儿直接,甚至有点儿刻薄。但细细品味一下,里面蕴含的道理却又非常深刻,而且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游戏设计、想要投身其中却又常常卡在“完美主义”和“恐惧失败”泥沼里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剂猛药,又像是一针强心剂。这.............
  • 回答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话剧中心”)因其在微博上公开谴责博君一肖CP粉的乱涂鸦行为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起因、发展以及各方反应,都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话剧中心作为一家重要的文化机构,其微博账号的言论代表着其官方立场。此次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话剧中心发.............
  • 回答
    “龙”行大运,神采飞扬;“兔”飞猛进,活泼可爱。每到新的一年,生肖邮票的形象总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今年的虎年生肖邮票却未能赢得普遍赞誉,反而遭遇了不少网友的“吐槽”,认为其“没有虎威”、“满脸愁容”。面对这样的声音,邮票的设计者解释说,这次设计是做了“拟人化处理”。那么,这种艺术处理究.............
  • 回答
    嘿,哥们儿,说起东北二人转,这可不是一般俩人说俩人唱的事儿,那可是咱东北这嘎达,骨子里透出来的一股子劲儿,一门儿活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儿。你要是想真明白这二人转是咋回事儿,那咱就得从根儿上扒拉扒拉。它到底是啥?说白了,二人转就是俩人儿,一男一女,或者俩男的,也可能是俩女的,拿俩手绢儿,或者抱个扇子,.............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发文批评张云雷和杨九郎,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演出中存在一些“侮辱京剧艺术家”的言行。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有好有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里面的门道。起因:舞台上的“玩笑”过了界事情的焦点在于张云雷和杨九郎在一次相声演出中,拿京剧名家杨宝森先生开起.............
  • 回答
    那些跃动的生命与古老的传承:聊聊民间的猴戏艺术要说起民间的猴戏艺术,这玩意儿可不简单,它承载的可不只是几个小猴子翻跟头、耍把戏的乐趣,而是扎扎实实的一段活生生的历史,一种与土地和人民息息相关的文化记忆。每当我看到那些牵着猴子,唱着小曲的艺人,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他们辛劳付出的敬意,也有.............
  • 回答
    万人打卡深圳地铁装置艺术:一次关于城市美学、公众参与与社会议题的“邂逅”万人打卡深圳地铁装置艺术,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看待:积极层面: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艺术普及: 装置艺术将原本枯燥的通勤空间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所。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接触艺术的机会,也潜移默化地提升.............
  • 回答
    马云的这句话,“音乐跳舞艺术比数学物理重要”,无疑是一句充满争议和引发深刻思考的观点。要全面看待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理解其可能蕴含的逻辑、时代背景以及潜在的影响。一、 理解马云的出发点与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马云是一位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思维的企业家。他的许多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
  • 回答
    成龙捐赠给台北故宫南院的“十二兽首”(艺术仿制)遭泼漆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能引发不少讨论。说实话,听到这事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捋一捋。这“十二兽首”啊,大家都知道,是圆明园那批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后,咱们一直都盼着它们能回归。成龙大哥把这十二兽首做成艺术仿制品捐赠给台北故宫南院,.............
  • 回答
    四川音乐学院近期曝出的三位女教授涉嫌艺术专业招生腐败被调查事件,无疑给这个享有盛誉的艺术学府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不仅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更可能对学院今年的招生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事件的敏感性与公众关注度艺术类招生,尤其是音乐、舞蹈、表演等专业,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类专业往往高度依赖考官的专业判断和评.............
  • 回答
    教育部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提议,它将艺术教育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是“锦上添花”的学科,或者仅仅是少数有天赋孩子的专属领域。然而,此次政策导向清晰地表明,艺术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塑造的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