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斗机真的可以主动中断通讯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
当然,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具备主动中断通讯的能力,这并非什么玄乎的科幻概念,而是基于军事需求和技术进步的现实操作。与其说是“中断”,不如说更准确地描述为“压制性电子对抗”或“电子干扰”,有时也直接称为“电子战(Electronic Warfare, EW)”。

这背后的逻辑和目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战场隐蔽与生存:我的战场,我做主

想象一下,一架战机在执行高风险任务,比如深入敌方领空执行侦察、攻击预警雷达或者执行精确打击。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像一个在黑暗中行走的斥候,而通讯是它的“眼睛”和“耳朵”,也是它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

规避侦测与追踪: 现代雷达系统和通讯侦测系统非常先进,它们能够捕捉到无线电信号,并据此判断飞机的存在、型号、飞行轨迹甚至意图。如果战斗机一直在不停地与其他单位保持高强度通讯,那么它就如同一个在夜空中闪烁的灯塔,很容易被敌方的电子侦察系统捕获并锁定。主动中断或“静默”通讯,可以大幅降低自身被探测到的概率,大大提升生存能力。这是一种“黑障效应”,让敌方失去对你的感知。

防止情报泄露: 机载通讯系统不仅仅是发号施令,还包含大量敏感信息,比如任务目标坐标、己方部队的位置、电子战的战术部署等等。一旦通讯信号被敌方截获和破译,这些关键情报就可能全部暴露,给整个任务甚至整个战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主动中断通讯,就如同在发射前销毁所有可能泄露机密的纸条。

规避电子诱饵与欺骗: 敌方也可能部署电子诱饵,模仿我方通讯信号来诱骗战机暴露位置或进入陷阱。在某些情况下,主动中断通讯,避免回应这些可疑信号,是避免被欺骗的有效手段。

2. 主动电子攻击:战场上的“无声武器”

除了自身的生存需求,战斗机还能够通过主动干扰来打击敌方的通讯与探测能力。这才是“主动中断通讯”更直接、更具攻击性的表现形式。

压制敌方雷达: 许多先进战斗机都配备了电子战吊舱或内置的电子战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发射强大的电磁波信号,对敌方的雷达系统进行压制,使其无法有效探测和跟踪我方目标。雷达的本质是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电子战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干扰这个过程:
欺骗(Deception): 发射虚假信号,让敌方雷达误判目标的位置、速度或数量。
饱和攻击(Saturation): 发射大量杂乱无章的信号,淹没敌方雷达的接收能力,使其无法分辨出真实的信号。
噪音干扰(Noise Jamming): 发射持续的宽带噪声,直接干扰敌方雷达的信号接收。
欺骗性回波(Deceptive Echoes): 产生虚假的雷达回波,让敌方误认为有大量目标出现,从而分散其注意力或使其误判态势。

干扰敌方通讯: 同样,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也可以用来干扰敌方的指挥、控制和通讯(C3)网络。通过发射干扰信号,可以导致敌方单位之间的通讯中断、失真甚至完全无法建立连接。这会严重削弱敌方的协同作战能力,使其指挥混乱,反应迟缓。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连队无法与指挥部联系,也无法与友邻部队沟通,其作战效能将大打折扣。

为己方行动铺平道路: 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时,例如攻击敌方的防空系统或预警节点,战斗机可能会先进行一轮电子战攻击,暂时“致盲”或“失聪”敌方的关键电子设备,为后续的精确打击或突防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一种“开路”行动。

3. “通讯”的定义与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通讯”并非仅仅指语音或数据传输。在军事语境下,它涵盖了:

语音通讯: 飞行员之间的通话,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系。
数据链通讯: 传输战术信息、态势感知数据、目标信息等。
雷达信号: 自身的雷达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辐射”,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调整雷达模式或暂时关闭以降低可探测性。
导航信号: 接收和使用导航信号,但如果敌方能够干扰这些信号,也可能需要调整或切换导航方式。

因此,“中断通讯”可以是一个非常主动和多层面的策略。比如:

战术静默(Tactical Silence): 在某个关键时间段内,全面停止一切非必要的无线电发射。
定向干扰(Directional Jamming): 针对敌方特定的通讯频率或雷达系统进行重点干扰。
电子欺骗(Electronic Deception): 并非直接中断,而是通过发送虚假信息来迷惑敌方。
信号重塑(Signal Reshaping): 修改自身信号的特征,使其更难被识别或更具欺骗性。

总结

总而言之,战斗机“主动中断通讯”并非是简单的按下按钮停止广播,而是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电子战(EW)行动。它的目的多种多样,但核心都围绕着在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现代战场上,最大化自身的生存能力、作战效能,并削弱敌方的感知能力和协同能力。这是一种在战场上“看不见、听不见”的较量,是现代空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战斗机飞行员经过严格训练,他们深知何时需要保持通讯以协同作战,何时又必须采取电子静默或主动干扰来保障任务的成功和自身的安全。这种能力,让战场态势在瞬息万变中,多了一层看不见的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斗机上使用的无线电与我们民用的无线电在原理上是一致的,只是更高级而以。高级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他具有定向和加密等高端得多的功能。家用无线电如果你不想回答了也可以关闭啊,战机是一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具备主动中断通讯的能力,这并非什么玄乎的科幻概念,而是基于军事需求和技术进步的现实操作。与其说是“中断”,不如说更准确地描述为“压制性电子对抗”或“电子干扰”,有时也直接称为“电子战(Electronic Warfare, EW)”。这背后的逻辑和目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
  • 回答
    歼6:铸就中国空军空中霸权的基石在中国人民空军的历史长河中,歼6(代号“东方101”,北约代号“Farmer”)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其优异的性能和惊人的产量,在维护国家空防安全、支援陆海作战以及培养空军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奠基性的作用。一、 歼6在人民空军中的关.............
  • 回答
    关于歼20能否与F22抗衡,以及国内媒体的赞誉是真实实力还是“刷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信息透明度以及宣传策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一、 歼20与F22的基础对比(已知信息推测)首先,要明白的是,关于先进战斗机的许多核心性能数据,.............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抛开科幻作品中的设定,仅从人类当前认知的物理规律和现实技术限制来看,认为“有人战斗机无法真正达到极致空战”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生理极限与人机耦合的瓶颈: 超载承受能力: 现代空战中的机动动作,如大过载转弯,对飞行员身体承受能力的考验.............
  • 回答
    “南斯拉夫使馆事件是因馆内藏有美国隐形战机科技”这个说法,在坊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的背景下,许多人试图寻找轰炸的深层原因。然而,经过仔细梳理和分析,这个说法并不能得到可靠的依据证实,更像是坊间的一种猜测或者阴谋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南斯拉夫使馆事件”的背景,然.............
  • 回答
    古代战场上的步兵群战,那种血肉横飞、刀光剑影的场景,听起来就让人胆寒。很多人好奇,在那种混乱的搏杀中,有没有可能靠“装死”来逃过一劫?要说真的能靠“装死”活下来,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得明白,古代战场可不像现在电影里演的那样,一个人倒下了,周围立马有人补上来,或者直接被.............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斧头是否真的能破盾,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两断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兵器、盾牌、使用者的技艺以及战场环境的复杂考量。从原理上讲,斧头具备破盾的潜力。斧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冲击力和集中在刃口的压力。想象一下,斧头通常拥有较重的斧头身,在挥舞时能积聚相当可观的动能。当斧刃与盾牌接触时,动能.............
  • 回答
    哈哈,“AMD Yes!”这个梗,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从头给你捋捋。“AMD Yes!”的诞生:从“Yes”到信仰要说这梗是怎么火起来的,还得从它本身的意思说起。AMD,就是咱们常说的“超威半导体”,它在整个电脑硬件圈里,就跟那个总是努力追赶,时不时还能给你惊喜的小兄弟似的。In.............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差异,这背后是人物成长、心理状态以及环境设定的多重影响。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许三多在仿真演习中“向敌人开枪射击”,以及在真实战斗中“做不到”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许三多在两个情境下的表现,.............
  • 回答
    你说起以前的 AP 剑圣,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段回忆啊!绝对是 LOL 历史上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当时的剑圣,尤其是走 AP 流派的,那可不是一般的猛,简直是游戏里的“推土机”,而且还是自带回血和无限连斩的那种。咱们先说说他到底厉害在哪儿。AP 剑圣的恐怖之处: 技能机制的完美契合: AP 剑.............
  • 回答
    《战狼2》的剧情在现实中是极端罕见且高度虚构的,尽管电影中某些元素借鉴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但整体而言,其情节的展开方式和主角吴京所扮演的冷锋的角色,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可能以如此高效、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实现。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战狼2》剧情的现实可行性:1. 撤侨行动的规模与复杂性: .............
  • 回答
    要说历史上哪个民族可被称为“真正的战斗民族”,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些主观性和民族主义色彩,很难给出一个绝对唯一的答案。因为“战斗民族”这个标签的含义会随着时代、评价者和侧重点而变化。然而,如果从 历史上的军事成就、对战争的适应能力、以及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和战斗的精神 等角度综合来看,蒙古民族 是一个非.............
  • 回答
    军事演习,它就像战场前的一场“彩排”,我们之所以费尽心思去搞,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提前预判和解决那些可能在真正打仗时出现的难题。那么,它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但绝非万能,它反映出的问题,就好比在实验室里模拟一场化学反应,虽然能看到一些苗头,但真实世界的变化总是更复杂。首先,我们.............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好奇的点。一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谬,毕竟F22是顶级的战斗机,iPhone 6就是个十年前的手机。但仔细想想,这背后牵扯到的技术原理和设计理念,确实能解释为什么这种“对比”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结论。首先,我们要明白,F22战斗机和iPhone 6的“芯片”根本不.............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10枚导弹,听着好像不算多,尤其是在电影里,战机呼啸着,一次能发射好几枚,感觉打一场仗,这导弹是不是就烧完了?其实,战场上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也更讲究策略。10枚导弹,这只是一个基础的配置,是否够用,取决于太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这10.............
  • 回答
    在和平年代,空军基地接到命令,战斗机能在短短十分钟内起飞,这绝对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在世界各国的空军中都普遍执行的标准操作。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启动引擎,加油,然后飞走”这么简单,而是经过了极致的训练、周密的准备和高效的协同运作才能实现的。想象一下,当警报突然拉响,地面人员接到指令的那一刻,时间就像.............
  • 回答
    日本自卫队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一些带有情绪化色彩的观察者(我们姑且称之为“愤青”),似乎与“宅男”这个标签紧密相连,从而认为其缺乏战斗力。这种看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捕捉到了一些社会文化层面的现象,但将其直接等同于自卫队的真实战斗力,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失实的判断。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关于明朝军队战斗力是否不如宋朝军队,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其实挺难的。因为这两个朝代相隔数百年,社会、经济、军事技术、战略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对比起来,就像拿苹果和橘子比谁更甜一样,都有其独特的“味道”。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拆解.............
  • 回答
    二战中意大利的战斗力,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饱受争议”。说他们“很渣”,似乎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但如果说他们表现出了与大国地位不符的糟糕水平,那确实是有不少依据的。要理解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二战前意大利的国情和他们当时拥有的军事力量。首先,别忘了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是战胜国,.............
  • 回答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战斗力,这可不是一句“不堪”就能简单概括的。说实话,很多时候,看着那些记载,确实会让人扼腕叹息,甚至觉得荒谬。但如果真要详细说,事情要复杂得多,也更具讽刺意味。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支军队的根子其实不差。清朝作为马上民族起家,早期军队的骑射、作战能力是相当强悍的。那些征服了半个亚洲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