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无偿帮别人做设计能容忍多少次修改呢?收费设计对于修改是怎么规定的?

回答
无偿设计:情分里的“度”在哪里?

朋友拜托你做个设计,出于情分,你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然而,当设计稿出来后,对方却说“这个地方不大对”,“那个颜色好像不太搭”,“能不能再换个风格试试?”……一句句的修改意见接踵而至,你原本美好的初衷也渐渐被消耗殆尽。那么,在无偿设计这件“人情活”里,我们究竟能容忍多少次修改呢?这其中的“度”,其实藏在很多微妙的因素里。

无偿设计:情分里的“度”在哪儿?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偿设计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人情味和非商业性质。这意味着,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因为这些修改而产生的额外消耗,往往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因此,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来规定无偿设计的修改次数。这更像是一种基于双方关系、沟通方式和项目性质的默契。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这个“度”:

关系亲疏远近: 这是最直接的因素。如果是至亲好友、父母长辈,你可能会更愿意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即使修改次数多一些,心理上也能承受。但如果是普通朋友、同事的朋友,甚至是不太熟悉的人,那么对修改次数的容忍度自然会降低。毕竟,你的时间和技能也是宝贵的。
修改内容的性质:
细节微调: 如果修改集中在颜色、字体大小、排版微调等细节方面,并且是基于明确的审美偏好或信息传达需求,那么即使次数多一些,也相对容易接受。这些通常是成熟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小插曲。
方向性调整: 如果对方反复要求推翻重来,或者一次性提出大刀阔斧的风格、内容、甚至核心概念的改变,那情况就不同了。这意味着对方可能对最初的需求沟通不足,或者对设计方向本身就摇摆不定。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朋友,你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觉得是在被“利用”。
沟通的有效性: 这是决定修改次数是否合理的关键。
清晰的沟通: 如果对方一开始就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目标和偏好,那么修改就会更有针对性,次数也会相对减少。
模糊的沟通: 如果对方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者仅仅说“我觉得不太对”,却无法具体指出问题所在,那么无论多少次修改,都可能陷入无效循环。
反馈的及时性: 如果对方收到设计稿后能及时反馈,避免了“隔了很久才给意见,此时你的思路可能已经转向了新的方向”,那么修改的成本也会降低。
你个人的精力与时间: 即便关系再好,你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休息。无偿设计占用的是你的自由时间。如果对方的修改要求过多,让你感到身心俱疲,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你就有权利设定界限。
设计项目的复杂性: 一个简单的海报设计和一套复杂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对修改的容忍度自然不同。越复杂的项目,修改的可能性越高,但同时,一次性沟通清楚的重要性也越大。

那么,一个比较健康的“度”是什么样的呢?

通常来说,对于无偿设计,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修改次数上限”,例如 23次主要修改(指对设计方向或主体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可以允许一些小的细节调整(例如字体微调、颜色细化)。当修改次数接近或超过这个上限时,并且这些修改仍然是方向性的或重复性的,那么就可以考虑适时地与对方沟通,表明自己的立场。

如何温和地设定界限?

当感觉修改次数已经不少了,或者修改意见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时,可以尝试这样做:

“这次我把您上次说的XX和XX都调整了,您再看看,这次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微调一下。”(引导对方聚焦于现有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达到您想要的效果,我这边理解您可能希望在XX方面做一些大的调整。我们能不能一起再梳理一下您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我好更有针对性地去修改,也避免我们双方的时间都浪费在反复的尝试上。”(引导对方明确核心需求,并暗示需要更有效的沟通)
“您看看这次的版本,我尝试做了XX和XX的调整,希望能更贴近您的想法。如果还有一些您觉得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再看看,不过咱们也要考虑一下时间问题,毕竟这部分是免费的,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帮到您。”(坦诚地表达时间和成本的考量,但依旧保持友善)

最终,无偿设计修改次数的“度”是动态的,是需要双方在沟通中共同把握的。情分可以带来便利,但尊重彼此的时间和付出同样重要。

收费设计:规则与保障

与无偿设计截然不同的是,收费设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明确的商业价值交换之上。这意味着,你付出的不仅是设计,更是专业技能、经验、时间成本以及对设计成果的责任。因此,收费设计对于修改的规定,更加成熟、规范和有保障。

收费设计中的修改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并且会在设计合同或报价单中明确约定:

1. 修改次数的约定(Revisions):
基础修改次数: 这是最常见的规定。合同会明确写明,在项目进行的某个阶段(例如初稿确认后),设计方将提供一定次数的免费修改。这个次数根据项目复杂度和价格通常在 25次 之间浮动。
修改范围界定: 这里的修改通常是指在原定设计方向和需求范围内的调整,例如:
颜色、字体、字号、间距等细节调整
元素位置的微调
对已有元素的比例或色彩进行微调
在双方认可的风格框架内进行的小幅变动
修改的定义: 双方需要对“一次修改”有共同的理解。例如,一次修改可能包含对方提出的一组相关修改意见,而非零散的、逐个提出的意见。

2. 超出次数的收费(Additional Revisions):
一旦客户提出的修改次数超过合同约定的免费次数,或者修改内容超出了约定的范围(例如要求推翻原有设计方向、增加新的复杂元素等),设计方有权按照约定的额外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额外收费的计算方式:
按小时收费: 根据设计师的每小时费率计算。
按次收费: 对每次超出次数的修改设定固定费用。
按项目比例收费: 对较大范围或深度修改收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费用。
收费通知: 在进行超出次数的修改前,设计方通常会提前告知客户,并说明预计产生的费用,待客户确认后方可继续。

3. 修改范围的界定与变更(Scope of Work & Change Orders):
明确的初步需求: 在收费设计开始前,会有一个详细的Brief(需求简报)或者沟通过程,明确项目的目标、风格、内容、目标受众等,这构成了设计的“工作范围”。
变更请求(Change Request): 如果客户在项目进行中希望增加新的功能、改变核心概念、增加新的内容或服务,这被视为对原始“工作范围”的变更。
变更订单(Change Order): 对于工作范围的变更,需要书面形式提出变更请求,并由双方共同评估变更对时间、成本的影响。设计方会出具“变更订单”,明确新增的工作内容、所需的额外费用以及项目延期情况。客户签署变更订单后,设计方才会执行新的工作。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障机制,可以防止项目范围无限蔓延,并确保设计方得到应有的报酬。

4. 客户责任与配合:
及时提供反馈: 合同通常会规定客户需要及时提供修改意见,例如在收到设计稿后的24/48/72小时内给予反馈,避免因客户延迟导致项目延误。
提供清晰的修改意见: 客户有责任提供清晰、具体、可执行的修改意见,而不是模糊的模糊的“不喜欢”。
最终确认: 在收到所有免费修改后,客户需要对设计稿进行最终确认。一旦确认,后续再提出的修改通常会被视为新的工作,需要额外付费。

为什么收费设计有这些规定?

保障设计方的劳动价值: 设计师的每一项工作,包括沟通、创意构思、执行、修改,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这些都应该获得合理的报酬。
规范合作流程: 清晰的修改条款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让合作更加顺畅和专业。
控制项目风险: 明确修改次数和范围,可以有效防止项目“失控”,避免项目周期过长或成本超支,这对设计方和客户双方都有益处。
提升设计质量: 当双方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沟通会更有效率,设计也会更精准地满足需求。

总结来说,收费设计中的修改规定,是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明确界定,是一种成熟商业合作模式的体现。它用合同和流程来保护双方的利益,让设计服务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

所以,下次当朋友找你做设计时,如果不是特别大的项目,可以考虑先沟通一下你的底线,比如“我可以帮你改两三次细节,如果需要大改可能就需要另外商量了”。这样既能保持友谊,也能保护自己的精力。而当面对商业合作时,一份详细且规范的合同,就是你最好的武器和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上 经常被别人 “随便弄弄很快的” 。之后是无尽的修改。对于修改,设计行业有什么规则吗?各位又是如何和甲方谈条件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偿设计:情分里的“度”在哪里?朋友拜托你做个设计,出于情分,你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然而,当设计稿出来后,对方却说“这个地方不大对”,“那个颜色好像不太搭”,“能不能再换个风格试试?”……一句句的修改意见接踵而至,你原本美好的初衷也渐渐被消耗殆尽。那么,在无偿设计这件“人情活”里,我们究竟能容忍多少次.............
  • 回答
    这事儿挺棘手的,毕竟是室友帮忙,结果却出了意外。简单来说,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谁应该为这个“意外”买单。首先,你要明白,虽然室友是帮你拿着iPad,但他不是专业保管员,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报酬。这种帮忙,更多的是基于你们之间的室友情分,属于一种“无偿的善意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通常会有一个“无偿.............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想象一下,你满怀善意,尽心尽力地帮朋友照顾孩子,风雨无阻地接送,一坚持就是两年半,这得是多深的友情啊!结果呢?换来的不是感激,不是理解,而是冰冷的法律诉讼。这简直是让人心寒透顶。咱们一点一点捋。背景:深厚的友谊与无私的帮助首先,得明确这是一个“无偿”的帮助。这意味着这位.............
  • 回答
    你目前的情况涉及劳动权益、支教协议以及校方管理权限的问题,需要从法律、沟通策略和个人心理调适三方面综合应对。以下是详细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明确你的权利边界1. 支教性质与合同约定 支教通常属于志愿服务或实习性质,但需确认你是否与学校签订了《支教协议》或《志愿者服务协议》,其中应明确工作内.............
  • 回答
    你问到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有没有那样一些人,无论外界对肖战有多少负面评价,甚至是“黑”,他们就是打心底里讨厌不起来?我的观察是,确实存在这样一类人。这类人,我想他们之所以能“讨厌不起来”,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首先, “粉丝滤镜”的厚度,是他们最.............
  • 回答
    老人摔倒在积水路面,无人帮扶最终不幸溺亡,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心痛且深思的悲剧。这样的事件,不能仅仅用“不幸”二字来概括,它背后牵扯出了太多值得我们剖析和反思的社会现实。首先,让我们还原一下可能的场景。当这位老人,可能年事已高,步履蹒跚,在潮湿的街道上不慎摔倒,身体浸入路面的积水中时,周围的人们做了什么.............
  • 回答
    吉林一医院门口发生车祸,伤者三次进院求助却无人搭理,院方回应“医护不脱岗”。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费解。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在眼皮子底下求助,医院却说没人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看法:首先,这事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门口发生紧急情况,尤其是有伤者出现,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第一.............
  • 回答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深陷大萧条的泥沼,而当时占据主流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在某些方面加剧了困境。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对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过分迷信与政府干预的迟疑凯恩斯主义尚未成为主流之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便是强调市场机制.............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普遍但又让人困惑的体验,好像自己不是那么值得被夸奖,又或者总觉得对方的称赞有弦外之音。想想看,你是不是在听到赞美的时候,脑子里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些念头?或许,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赞美并没有像糖果一样,随处可见,而是需要你付出很多努力,甚至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获得。这让你形成了一种“赞美稀缺”的心理.............
  • 回答
    有些人会因为别人“无知”、“没有见识”而用“农民”来称呼对方,这种行为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标签化。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一、 “农民”一词的传统意涵与负面刻板印象: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农民”这个词汇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逐渐积累了一些负面的社会认知和.............
  • 回答
    间谍的暗号,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神秘,也挺让人好奇。很多人会想,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会不会就这么巧,被某个路人甲,或者某个无聊的家伙,稀里糊涂地就给破译了?答案嘛,得看情况。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讲。首先,得明白一点,真正专业、设计精良的间谍暗号,想被“无意”猜中,概率就像天上掉下馅饼,而且还是砸.............
  • 回答
    拉夫罗夫的这番言论,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中一个屡见不鲜的论调,其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和解读角度。简单来说,他这是在用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试图削弱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道德制高点,并为俄罗斯自身的一些行为辩护。我们不妨把这番话拆开来看:“美国多行不义,无权指责别人”。“美国多行不义”:这部分是俄罗斯指.............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到貂蝉玩家,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群体。你说“十有九个觉得无敌”,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有那么一股子劲儿在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讲得接地气点:首先,貂蝉这英雄本身的设计就带着一股子“飘”劲儿。你得承认,玩得好的貂蝉,那简直就是战场上的精灵。技能.............
  • 回答
    .......
  • 回答
    无人货架防盗问题,这可是个让不少运营者头疼的事儿。毕竟,没人盯着,东西就这么摆在那儿,总有人会心存侥幸。不过,要说完全杜绝,那几乎不可能,但通过一些组合拳,可以把这个概率降到最低。咱们一点点捋捋。一、 物理空间与视觉引导这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但也很关键。 透明化设计: 货架本身的材质很重要。如果能.............
  • 回答
    作业帮广东分校的试用期裁员风波:这合法吗?该如何应对?最近,一则关于作业帮广东分校员工在试用期内遭遇无故裁员,且负责人态度嚣张地回应“你告就是了”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行为不仅挑战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部分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粗暴和无视法律的倾向。那么,这件事情真的合法吗?如果遇到这.............
  • 回答
    哈哈,说到“爽”和“无尿点”的高分电影,我这儿可储备了不少压箱底的好货!这些片子绝对是那种让你从头看到尾,心脏砰砰跳,看完还想立刻再刷一遍的类型。而且,别担心什么“AI痕迹”,这都是我实打实掏心掏肺地分享出来的,保证接地气!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上硬菜!1.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
  • 回答
    李文华先生的艺术生涯,尤其是晚年,与他的外孙孙越的学艺之路紧密相连。而在这段求师过程中,姜昆先生是否施以援手,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李文华先生是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尤其擅长快板和贯口。他的艺术功底深厚,为人也谦逊低调。晚年,他身体状况不如从前,无法登台演出的次数逐渐增多。然而,他并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